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相以及储层成岩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六大成岩相类型:少量硅质-绿泥石胶结成岩相、硅质胶结-溶蚀成岩相、方解石胶结成岩相、压实相、杂基充填-压实成岩相、硅质胶结成岩相;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目前处于中成岩A-B期;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最主要的因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硅质胶结-溶蚀成岩相为该区最有利的成岩相。  相似文献   

2.
不同孔隙水成因的局部水动力单元是决定扶杨油层砂岩成岩相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可以划分出与局部水动力单元直接相关的四个成岩相:大气水淋滤成岩相、混合水成岩相、埋藏压实水成岩相和古蒸发浓缩水成岩相、各成岩相的成岩特征、自生矿物组合、孔隙成因与孔隙组合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成岩分析,将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储层分为压实-压溶成岩相、碳酸岩胶结交代成岩相、粘土矿物(伊利石)胶结交代成岩相、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和破碎裂缝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有机质充填成岩相等8种单因素成岩相,并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三类储层要素入手分析其成因及展布,在此基础上划分出须家河组综合成岩相。冲断带发育的压实-破碎-硅质胶结成岩相、近前渊三角洲相砂体中发育强压实-溶蚀-绿泥石衬边胶结成岩相和前隆带三角洲相中发育的中压实-溶蚀-绿泥石衬边胶结相均可形成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4.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阜北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成岩环境、所处成岩阶段、成岩演化序列、成岩相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砂岩现今已进入中成岩B期,主要发育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划分出3种成岩相:中等压实弱胶结弱溶蚀相、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中等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相,其中,中等压实弱胶结弱溶蚀相和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为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5.
曾伟  黄继祥 《矿物岩石》1996,16(4):64-69
成岩作用目前还处于定性描述阶段,为定量描述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笔者提出了压实系数、胶结系数、溶蚀系数及成岩系数概念,它们分别表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成岩综合效应引起的储层孔隙度变化。沉积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成岩变化及基产物叫成岩相,成岩相变化可形成透镜状成岩储渗体,它是香溪群透镜状油气藏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图像的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沉积环境和沉积框架下系统地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研究区长81砂岩储层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演化模式,认为研究区长81储层现今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B期的早期;在不同成岩期次的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过程中砂岩骨架颗粒的几何特征、压实过程中颗粒的错位现象、胶结作用以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控制着储层孔隙演化,进而控制着储层物性和渗流特征。基于上述研究,以砂体胶结物类型与孔隙演化特征标定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并划分出绿泥石衬边残余孔-溶蚀相、高岭石+伊利石胶结残余孔-溶蚀相、绿泥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弱溶蚀相、强压实-碳酸盐+伊利石胶结相5个成岩相组合单元。室内实验对成岩相单元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具有一致性以及与储层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演化的吻合性,有效地表征了成岩作用演化对砂岩储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成岩相是在一定沉积和成岩环境下经历了一定成岩演化阶段的产物,包括岩石颗粒、胶结物、组构和孔洞缝特征及其演化的综合面貌。成岩相的研究已成为低孔渗砂岩当前勘探阶段的研究重点。将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划分为五种成岩相类型:粗中粒砂岩火山岩屑较强溶蚀低孔特低渗成岩相、火山岩屑弱溶蚀—强压实特低孔超低渗成岩相、中细粒砂岩压实致密相、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致密相以及方解石胶结致密相,并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在单井成岩相分析基础上,通过编制成岩相的厚度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厚度等值线图、成岩相平面分布图等对成岩相进行了半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铸体薄片、电镜扫描、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成熟度等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岩石学特征,研究了长庆白豹油田长3、长4+5油层组的主要成岩作用,认为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作用,而压溶作用不显著,总体上以破坏性成岩作用为主。总结了各成岩阶段的特征,建立了成岩演化序列。采用遗传神经网络算法求取成岩储集相参数,确定了A、B、C、D四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9.
成岩相作为油气勘探过程中的热门方法,其定义的不同造成研究成果的差异。前期通过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的详细研究,按照邹才能等(2008)提出的成岩相分类和命名原则,将研究区盒8段储层划分为五种成岩相。此次研究结合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结果,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的成岩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成岩环境对其成岩相进行了再研究,在原研究程度的基础上完善了成岩相的形成过程和形成阶段。研究区盒8段储层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淡水-弱酸性的大气成岩环境、弱酸性-酸性的埋藏成岩环境和弱碱性的埋藏成岩环境。受成岩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同生成岩-早成岩A早期受大气淡水、弱酸性埋藏成岩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压实、弱酸性溶蚀作用形成弱溶蚀-压实相;早成岩A晚期-早成岩B期受弱酸性埋藏成岩环境的影响,压实作用与酸性溶蚀作用持续增强,形成溶蚀-压实相;中成岩A期-中成岩B早期为酸性埋藏成岩环境,广泛产生胶结作用与酸性溶蚀作用,形成溶蚀-胶结相;中成岩B晚期表现为碱性埋藏成岩环境,主要发生碱性交代作用,形成交代相。根据储层成岩相的影响因素:岩性、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按照"成岩相是成岩环境的物质表现"的定义,提出采用"岩性+成岩环境+(孔渗级别)+主要成岩作用"的命名方法,将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成岩相划分为五种类型:中细粒(杂)砂岩大气环境致密压实相;净砂岩大气、酸性埋藏环境特低孔渗溶蚀-压实相;净砂岩酸性埋藏环境低孔渗溶蚀相;净砂岩酸性埋藏环境特低孔渗溶蚀-胶结相以及净砂岩碱性埋藏环境致密交代相。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发育与深湖相泥岩相伴生的细粒砂岩沉积,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域。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成岩演化过程,建立成岩相分类方案,并通过成岩相带平面展布指出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A-B期,压实作用造成原始孔隙大量损失,后期高岭石胶结作用使得渗透率进一步降低。早期绿泥石薄膜的发育可以使原生孔隙得到保存;后期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发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再次分配,物性得到提高。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划分出强压实成岩相、强溶蚀成岩相、弱溶蚀成岩相、强钙质胶结成岩相,以及微裂缝成岩相等5种成岩相带。优质储层与成岩相密切相关,强溶蚀成岩相的砂体物性、含油性最好,是研究区长6储集层油气最为富集的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11.
皖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皖南地区二叠系钻孔、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 ,详细研究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划分了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 ,探讨了界面性质、层序类型及层序特征。本区二叠系可划分出 2个 级和 4个 级层序。2个 级层序的时限分别对应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 ,这与中国南方二叠纪构造旋回盆地变更时限相一致。 4个 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栖霞阶、茅口阶、龙潭阶和长兴阶。栖霞阶和龙潭阶为 类沉积层序 ,其层序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 ;茅口阶和长兴阶为 类层序 ,其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区内低水位体系域不发育 ,沉积层序基本上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二叠纪存在四次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和二次二级海平面变化周期 ,后者可能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有关。早二叠世早期的海侵及晚期的海退可能代表大区域性的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12.
湖北建始黄岩二叠系孤峰组底部陆源碎屑岩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始黄岩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呈现一系列岩溶特征 ,而且孤峰组底部产孤立、透镜状河流相碎屑砂岩或砂砾岩。说明在茅口组沉积之后 ,测区曾有一定规模的抬升或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使得茅口灰岩遭受风化、侵蚀。孤峰组底部有不发育的底水位沉积 ,孤峰组与茅口组之间呈假整合接触。这一发现同时支持孤峰组形成于局限浅水环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中发育有薄层硅质岩。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灰岩中发育有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Fe Al Mn三角图 ,Cu、Ni、Co、Cr、Zr的关系 ,U Th判别图 ,Ba、As、Sb元素和REE配分模式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层状硅质岩属于正常海水中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 ;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茅口组灰岩中燧石结核不属于典型的热水沉积相 ,但受热水作用的影响 ,而孤峰组硅质岩受热水作用明显。鄂西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四周被古陆或台地环绕的半封闭深水相滞流盆地。鄂西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由裂陷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的盆地(或台沟 )滞流还原环境。CaO/(Fe +CaO)值和 (MgO/Al2 O3 )× 10 0值表明 :五峰组、龙马溪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环境海水略有淡化。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含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的生物灰岩 ,形成于陆棚上快速海侵和上升洋流形成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颗粒滩控制了早成岩期岩溶储层的发育,但不同沉积环境中碳酸盐岩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尤其是浅埋藏之后的孔隙差异演化对岩溶作用的影响还不够深入。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在研究区茅口组识别出8种岩石类型,分别发育于颗粒滩(包括高能滩和低能滩)、滩间海和开阔潮下3种沉积环境,其中亮晶生屑灰岩发育于高能滩,在浅埋藏后孔隙保存最好,有助于岩溶作用改造形成大规模层状溶洞和斑点状溶蚀带;泥晶生屑灰岩发育于低能滩,浅埋藏后孔隙保存较高能滩稍差,因此形成的溶洞和溶缝规模较高能滩小;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发育于滩间海和开阔潮下,在抬升暴露前已压实致密,不发育岩溶。垂向上颗粒滩分布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即茅二段和茅三段;平面上颗粒滩分布受控于隐伏基底隆起形成的沉积古地貌变化,在泸州古隆起一带厚度大。溶洞钻井响应层位和高产井位的分布与颗粒滩的分布相一致,说明颗粒滩对早成岩期岩溶储层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陈洪德  王成善 《沉积学报》1999,17(4):528-535
新兴的层序地层学,是盆地分析的重要手段。华南二叠纪是华南板块海西-印支阶段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沉积盆地类型划分为克拉通盆地、板内及板缘伸展盆地,以及东吴运动后出现的前陆盆地和弧后盆地。南方二叠系由11个层序和1个半超层序组成,不同类型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具有不同的层序特征和充填形式。二叠纪是海西-印支期盆地演化由成熟到消亡的转折阶段,它们发育于扩张环境下,总体上是由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伸展盆地。两个克拉通盆地的发展不均衡,中央伸展盆地沿着加里东的拼合带发育。这一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与加里东期十分相似,由此认为,华南晚古生代沉积的构造背景,并不是稳定的克拉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鄂东南下二叠统茅口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关于华南下二叠统茅口组硅质岩成因的讨论,引起广泛的兴趣。这套硅质岩湖南称为当冲组,江西称为鸣山层,桂中称为孤峰组,在湖北被命名为珞珈组、胭脂街组或鸣山层等。这些硅质岩中,产有丰富的具有特色的阿尔图菊石、孤蜂菊石及付色尔特菊石等。在层位上多出现在龙潭组--一套含煤的碎屑岩系与栖霞组或茅口组下部之间。所以,盛金章教授(1962)曾根据生物组合和层位关系把它们置于同一层位而归属于茅口灰岩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17.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栖霞—茅口组有利勘探相带的预测。在综合油气勘探地震、钻井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资料上,通过沉积旋回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栖霞组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划分为SQ3—SQ5三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标志和地层层序的宏观分布特征,重建了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岩相古地理相带宏观展布揭示了盆地构造形迹由栖霞期的北东向转变为茅口期的北西向;构造—沉积格局由栖霞期准稳定背景的“隆—坳”分异向茅口期非稳定背景的“台—槽”分异转换;准稳定期的栖霞组有利勘探相带以相对平坦地貌的水下微幅隆起控制为主,呈现出“一带一环”的白云岩浅滩分布,非稳定期的茅口组则在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有利勘探相带受“一槽一半岛”的控制;栖霞—茅口期的台地边缘性质是先成浅水地貌成因的边缘,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边缘内侧的岸后云质浅滩相带,不同于礁滩沉积铸造的有利勘探相带为滨岸高能礁滩体的镶边台地边缘。  相似文献   

18.
川北元坝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但该套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有较大困难,需要进一步恢复岩溶古地貌、古水系,从而掌握储层分布规律,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文章选用残厚法恢复了元坝地区茅口组顶面岩溶古地貌,并结合现代岩溶学和岩溶动力学理论,划分了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岩溶平原和岩溶盆地4类二级地貌单元。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划分了6类三级地貌单元,并对古水系进行了刻画。分析认为元坝地区茅口组顶面岩溶古地貌属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初期阶段,不同地貌位置岩溶发育有较大差异,岩溶缓坡地属地下水径流区,水动力条件最强,孔洞最发育,是下一步储层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9.
贵州盘县火铺茅口组微相组合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贵州火铺茅口组剖面的实际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茅口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火铺茅口组存在8种微相类型,它们分别代表浪基面以下静水,盐度正常的浅海,高能浅滩,水循环受阻的泻湖等环境的沉积。微同的纵向分布规律显示,剖面中,下部以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为主,上部为开阔台地到局限台地过渡带的沉积,其环境经历了开阔浅海逐渐变浅的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茅口早期处于海侵入高峰阶段.海水相对较豫。海底水动荡条件较弱、氧音量偏低。底牺生物音量相应较低;茅口中期海水以较浅-中等探度为主。水体清清,循环良好、盐度正常、营养充分、生物丰富,总体反映了开阔台地浅海为主的环境特征;茅口晚期,海水变浅、循环受阻、盐度不稳定以及蕞类的繁荣产生耗氧等导致海洋环境中主要因子发生恶化,生物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南岸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是我国全新世珊瑚岸礁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台湾岛南端的恒春半岛沿岸。前人从生物学[1-5]、地貌学[6-8]和地质学[9-12]角度对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进行过较为广泛的研究。作者报道过崖县鹿回头水尾岭剖面珊瑚礁样品的C14年代测定结果[13,14]。1979年底至1980年初,作者在海南岛南岸东起小东海沿岸西至西瑁岛西岸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与采样。根据野外和室内分析资料,本文公布了一批新测试的C14年代数据,并进一步讨论了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历史及其与海岸变迁、海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