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鱼类体长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鱼类生长的内容之一。在渔业资源及渔捞统计上,大量测量体长较之测量体重简易得多。因此,了解了某一鱼群体长-体重的关系,就可以根据体长组成,估计其渔获的重量组成状况,反之亦然。体长-体重关系还被用来作为判断数量变动状况的生物学征象之一。对我国烟台外海鲐鱼的研究也表明,在鲐鱼不同世代、不同年份的生长速度变化中,很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同一体长组的体重(纯体重)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与该海区鲐鱼生殖鱼群的数量变动表现出一定的相关征象。 本文利用过去积累的资料,分析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种内10个生殖鱼群的体长-体重关系的特点和种内变异。 由于大黄鱼属于卵子分次成熟排出的类型,生殖季节较长,同时性腺很重一一已发现雌鱼性腺最大者可达426克(占体重的29.9 %),所以文中均采用除去性腺和消化道重量的纯体重。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的生长问题,我们曾分别对以下一些问题作过初步研究;生长的地理变异,季节生长,生长与性成熟的关系,生长与生殖力的关系,生殖季节的体长-体重关系的种内变异等。本文利用过去积累的资料,对大黄鱼整个物种的生长特性和种内生长的不同类型以及大黄鱼生长的种下群(Subpopulation)差异幅度,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由于这些资料是在1-2年内于不同产卵场上收集的,文中所述体长和体重都是实测数值,所以可不考虑年度差异和季节差异。体重是指除去性腺和消化道的纯体重。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耳石、体长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1960年3月-1960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于洞头,吕泗渔场大黄鱼标本513尾,利用耳石切片确定大黄鱼的年龄,通过分析大黄鱼的耳石和体长的生长规律,证明大黄鱼的耳石生长不仅仅与鱼体生长成简单的直线相关,而且大黄鱼的耳石生长,体长生长和年龄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并推导出数学方程式,拟合计算结果表明,两各方程式能够较准确地表达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亚湾73种鱼体重和体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的体重和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式指数b与鱼类生长特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中对这些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时期大黄鱼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别测定了1704尾13月龄和596尾20月龄闽-粤东族大黄鱼的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和体重(y),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重(y)为依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在两个不同生长时期,全长、体长、体高和体重4个性状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800-0.977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13月龄,体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22)最大,其次为体长(0.445),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不显著(P>0.05).在20月龄,体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394)最大,其次为体长(0.328)、全长(0.271),各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是不同的,早期选种(13月龄)时要注意体高和体长的挑选,而在晚些时候(20月龄)选种,对体高、体长和全长均要考虑,才能够保证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6.
细鳞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胸鳍覆盖处的鳞片作为细鳞(鱼剌)(Therapon jarbua(Forssk(a)l))的年龄鉴定材料,其年轮形成时期主要在2~4月.体长与鳞径呈线性关系.体长-体重关系为W=3.8891×10-2L2.8761.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生长参数为L∞=35.9cm,W∞=1153.7g,k=0.2376,t0=-0.2115.体重生长在4.41a具一拐点,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闽-粤东族大黄鱼生长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大黄鱼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测定了272尾7月龄闽-粤东族大黄鱼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眼后头长(x4)、躯干长 (x5)、体高(x6)、尾柄长(x7)、尾柄高(x8)和体重(y),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重(y)为依变量、其它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全长、体长、头长、眼后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头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429)最大,其次分别为体长(0.242)、躯干长(0.136)、体高(0.113)和尾柄高(0.079),全长、眼后头长和尾柄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不显著(P>0.05).剔除直接影响不显著的自变量建立的以体重为依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4.676 0.374×2 2.270×3 0.503×5 0 .519×6 1.254×8,其决定的数为0.940.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耳石作依据对大亚湾丽叶鲹的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报道了其年轮特征、年龄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分布;给出了丽叶鲹的体长与体重、体长与耳石长的关系和生长方程;采用重量法求得了180尾雌鱼的怀卵量,并计算了其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及其与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分析了卵径分布、性成熟系数的月变化及幼鱼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研究浙江近海渔场大黄鱼的生长规律,得出: 1.大黄鱼符合均匀生长的假定,一般生长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绘。 2.体长生长速度是随年龄递减的。体重生长速度,4龄前生长迅速,4龄时出现拐点,4龄后生长转慢。 3.渐近体长随资源量减少而增大,其关系式为L_∞=574.9—0.003697N。 4.大黄鱼的捕获年龄从3—5龄推迟到5龄后,对保护资源,提高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4年5月、9~11月在威海市中心渔港拖网渔获物中采集的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样本,利用一种稳健的贝叶斯方法研究了白姑鱼体长(全长、标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得到可靠的参数估计值,将体长与体重关系式转化为线性模型,利用t分布建立参数的似然函数,通过数据标准化方法得到白姑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可以较好估计白姑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由标准化数据计算的斜率和截距间不存在相关关系。t分布参数ν的估计值随体长与体重数据而发生变化,其分布范围为27.87~56.5。春季、秋季和全年白姑鱼的全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2.540×10~(-3) TL~(3.4662)、W=4.308×10~(-3) TL~(3.3223)和W=3.963×10~(-3)TL~(3.3406),标准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1.083×10~(-2)SL~(3.2051)、W=1.498×10~(-2)SL~(3.1201)和W=1.403×10~(-2)SL~(3.1347)。春季与秋季白姑鱼的全长与体重关系、标准体长与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春季白姑鱼参数b大于秋季,参数a小于秋季。威海近海白姑鱼属正异速生长种类,雌、雄群体的全长与体重关系和标准体长与体重关系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白姑鱼参数b的值与东海和南海北部白姑鱼b的值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贝叶斯方法可用于估计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及其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雷州半岛红树林短吻鲾(Leiognathusbrevirostris)各个形态特征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对随机选取的153尾短吻鲾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径(X5)、眼间距(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X10)、吻端至胸鳍起点(X11)、吻端至腹鳍起点(X12)、吻端至臀鳍起点(X13)等13个指标和体质量(Y)进行逐一测量,根据所得数据整理出各个性状的表型参数,计算各个指标与体质量以及不同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分别求出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其他性状(Xi)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以及决定系数。结果表明,短吻鲾的1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短吻鲾仅体长(X2)、吻长(X7)、全长(X1)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2=0.570);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方程为:Y=–8.366+0.570X2+0.148X7+0.266X1。决定系数显示,体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32.5%。各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d为0.908,大于0.85,表明本研究中已经将影响短吻鲾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全部纳入。此研究有助于确定并量化短吻鲾不同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鳞片并对照耳石,鉴定广东大亚湾中华青鳞鱼年龄。提出体重、体长和鳞长关系。用重量法计算220尾雌鱼的怀卵量,分析性成熟系数月变化和卵径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舟山渔场及周边水域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繁殖特性,文章根据2020年和2021年3—5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拖网和流刺网渔获样品,分析了小黄鱼繁殖群体特征,及其繁殖力与生长指标的关系,并对繁殖力变化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20—2021年小黄鱼群体体长范围为107~20...  相似文献   

14.
Fringed flounder, Etropus crossotus, a small flatfish common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the US, were collected along the South Carolina coast in the fall of 1992, and in the North Inlet estuary from August 1992 until July 1994. Standard length was 82% of total leng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ard length and wet weight showed near-isometric growth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Dry weight was 21% of wet weight and ash-free dry weight 14% of wet weigh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Daily increments in the sagittal otoliths were used for age determination. No annual structures could be identified. The maximum age was about 14.5 months. Age-at-length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sex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length was exponential, with age (in days) equalling an e power of 4.242 + 0.135 × standard length (in cm). Back-calculated hatch dates and catches of early juveniles indicated a spawning season that lasted from March to October. Females started to be sexually mature at 7 to 7.5 cm standard length, but 50% maturity was reached at 8 to 8.5 cm. Females could grow to that size within one spawning season. Individuals hatched early in the spawning season could produce eggs in the latter portion of that season's spawn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5.
对2005-2006年采集于鄱阳湖的169尾蒙古鲌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鄱阳湖蒙古鲌样本,年龄范围0~5,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200-300mm(53.25%),体重分布集中在100~300g(55.03%).结果表明: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属匀速生长,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式型.生长拐点年龄为6.24龄,对应体长为395.53mm,体重为852.90g.了解鄱阳湖蒙古鲌的生长规律,为鄱阳湖蒙古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渤海银鲳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渤海采集卵巢发育到Ⅲ-Ⅳ,Ⅳ和Ⅴ期的银鲳59尾,采用重量法进行了生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90071.1±29750.9粒,单位纯重生殖力为349.34±119.11粒/g,单位叉长生殖力为376.22±107.31粒/mm。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叉长、体宽、体高、体重和纯重呈紧密正相关,与成熟系数中等程度相关,与肥满度相关性较差;单位纯重生殖力与叉长、体宽、体高、体重和纯重中等程度相关,与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性较差;单位叉长生殖力与叉长、体宽、体高、体重、纯重和成熟系数中等程度相关,与肥满度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随机抽取中国及日本海域的1龄青蛤(Cyclina shiensis)245个,分别测量其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壳重及软体部重等形态学和生产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贝壳各形态性状对软体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的壳高对软体部重相关系数r1y和直接影响通径系数Pi分别达到了0.953和0.938,统计检验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壳高对软体部重的决定系数R12为0.9080,多元回归分析亦显示出青蛤的壳高与软体部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实验结论认为,壳高对青蛤的生产性状影响最大,可以作为青蛤种质选育的重要甄别性状.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净肉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5月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 200尾,测定净肉质量、去头质量、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和头胸甲长共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和去头质量为自变量对净肉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和去头质量对净肉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6个形态性状和去头质量与净肉质量的相关系数除头胸甲长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所选性状与净肉质量的复相关指数R2=0.958;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去头质量、全长、头胸甲长对净肉质量的回归方程,为对虾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黄河南部小黄鱼繁殖群体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研究分析了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体长和体重关系、性比的变化、怀卵量及性腺的发育情况。总样品中的性比组成为雌:雄=1:2.7,且雄鱼比例逐月上升;测算其怀卵量在2686-34704粒之间,平均怀卵量为9518粒;性成熟系数3月中旬为116‰,5月下旬只有33‰;绝对繁殖力(F)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F=549.37W-4861.79(R=0.917)。  相似文献   

20.
虎斑乌贼( Sepia pharaonis )胚胎发育及孵化历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道海 《海洋与湖沼》2012,43(2):394-400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色由无色到黑色等30期,探讨了主要器官(眼、漏斗等)的发生变化过程。在胚体生长期间,胚体长度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卵黄大小则随之减小。从7—20d,胚体长度由2.5mm增至11.3mm,而卵黄直径由8.9mm减至4.5mm,胚体与卵黄长度比例由0.28增至2.51。在水温(23±0.5)℃,盐度28,pH7.41条件下,孵化高峰期为20—24d,孵化率为85.3%,初孵乌贼幼体平均体长(13.5±0.3)mm,平均胴体长(8.6±0.3)mm,平均体重(0.18±0.0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