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北方四剖面CaCO3含量变化及其反映的古降水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北方自西向东的4个剖面,各地层CaCO3的含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规律。科尔沁剖面和延长剖面、西宁盘子山剖面CaCO3含量曲线表现出的特征为:在每一个古土壤单元的下部一定深度内CaCO3曲线都表现为一个明显的峰;新疆塔勒德剖面的各古土壤的CaCO3含量表现为表层比中、下部要高。利用CaCO3淀积深度恢复出来的部分区域的古降水量显示,末次间冰期期间盘子山剖面的古降水量大为352mm,延长剖面和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500-550mm;末次冰期的间冰阶阶段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致为320~360mm;延长剖面古降水量大约为443mm;全新世以来盘子山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306mm,延长剖面和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320-380mm。这些数据可为半定量恢复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亚季风边缘区气候代用指标的分形比较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R/S分析东亚季风边缘区祁连山教德冰心、树木车轮、黄土磁化率、CaCO3含量曲线,得到其分维值分别为1.29、1.30、1.19和1.15,证实近百万年来东亚率风演变的特征是长期持续的,即季风边缘区具有干净化趋势,且旱化趋势的成分更为明显。其中,冰心δ18O比率、年轮指数的分维数与乌鞘岭年平均温度记录的分维值1.25接近,黄土磁化率和CaCO3含量的分维数与年降水量记录的分维值1.19一致。虽然这些气候指标是用不同物理单位测量并在不同时间尺度记录的,但分形分析可对它们进行数学比较,从而揭示出不同信息源所包含的气候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苏南通黄泥山黄土粒度与环境磁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黄泥山150cm黄土堆积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磁学及粒度分析,探讨黄泥山黄土堆积的成因。研究发现该堆积物属黏土质粉砂,其粒径较镇江下蜀黄土及北方红黏土、黄土为细。南通黄泥山黄土堆积与镇江大港下蜀黄土的磁性特征具明显的相似性。结合粒度、环境磁学数据推测南通黄泥山黄土堆积与大港下蜀黄土相同,为风成堆积物,堆积物磁性参数的高、低变化反映了暖湿、干冷沉积环境的交替。黄泥山黄土较镇江大港下蜀黄土剖面具有较低的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和较高的退磁参数S-100比值,指示南通黄土与大港黄土相比,总体上经历了较弱的成壤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土沉积中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关系密切,对研究区域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我国东海嵊山岛末次冰期黄土地层,在磁化率和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嵊山岛黄土沉积剖面有机碳同位素组成波动范围-21.63‰~-27.56‰,平均值为-24.88‰,剖面有机碳同位素组成波动偏正;利用端元法对嵊山岛黄土沉积环境中C3/C4植被相对丰度进行估算,揭示沉积地层记录的植被类型是以C3型植被为主导,C4型植被对沉积地层中有机碳同位素的贡献有限;与南京洞穴石笋、苏禄海海洋沉积以及南极Vostok冰芯氧同位素记录对比,显示末次冰期间冰阶时期嵊山岛黄土沉积中有机碳同位素波动是以C3型植被为主导的植被碳同位素对降水条件改变的响应,降水可能是这一时期黄土沉积中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末次冰消期阶段,温度有利于C4植被的发育,导致区域C4型植被丰度有所上升,并对沉积地层中有机碳同位素变动的贡献增加...  相似文献   

5.
羽龙 《海洋世界》2013,(7):52-55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大小洋山"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喇叭口":一边是小洋山列岛,一边是大洋山列岛,在其后面是嵊泗群岛和岱山群岛,挡住了海洋上的涌浪,在这个狭长的通道里,水深百年来始终在15米左右。它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也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气旋大风的预报,实际就是冷空气南下和入海高压加强造成地面加压与气旋东移发展造成地面降压,这两个因素所造成气压梯度变化的预报。本文根据嵊山、嵊泗、大陈、吕四气象站和小庙洪海洋站的冬、春汛大风资料,对江、浙沿海251次气旋大风过程进行天气、气候分析,获得四类气旋强度变化,冬春季频数及路径移动规律等情况。对江苏沿海59次气旋后部偏北大风和37次气旋前部偏南大风例子,应用天气学原理并结合日常预报工作经验,建立700毫巴和地面气压场天气形势模式,提供气象、海洋预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主微量元素、TOC、CaCO3、沉积物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稀土元素分布的原因。结果显示东海内陆架中ΣREEs为182.8~221μg/g,均值为206.5μg/g,明显高于黄土、黄河及雅鲁藏布江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与长江、瓯江中稀土元素含量接近。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及(La/Yb)N比值显示,轻稀土显著富集,存在显著的δEu异常。稀土元素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稀土元素与上地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分馏,稀土元素存在显著的"四分性"。稀土元素与粒径、有机质、CaCO3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研究区中稀土元素含量不受上述3个因素的控制。元素比值及稀土元素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研究区稀土元素主要源于长江。  相似文献   

8.
嵊山国家海洋站积累有较为长期完整的波浪资料(1960年至今),但由于测波条件差,其大波浪的测值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本文讨论了7209号型、8019号型及8114号型三类台风下的特大波浪特点和典型波要素过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实测波高(H1/10)大于50m的台风过程进行计算,提出了嵊山海洋站实测最大波要素(波高、波周期)的校验值,对该海区海洋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首次和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北部所采取的29个表层沉积物中的TOC、生源Opal和CaCO3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OC的高值出现在外陆架至中陆架区,其次为海盆区,白令海峡至内陆架最低;Opal的高值出现在海盆至陆坡边缘区,其次为外陆架至中陆架,白令海峡至内陆架最低;CaCO3的高值出现在内陆架至中陆架...  相似文献   

10.
黄土-古土壤磁化率述评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黄土-古土壤是研究亚洲大陆内部过去2.60Ma间古环境变化的最好记录,特别是研究其与季风气候形成的密切关系,以及黄土扩展到日本甚至广泛的太平洋区域(北半球)等重大气候环境现象。其研究对第四纪古环境恢复具有极大的意义。最近基于黄土-古土壤而进行的古环境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是因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的变化与深海沉积物的氧同位素比的变化非常一致,指示陆相沉积物亦可作为古气候的良好代用指标。另一方面,为什么黄土-古土壤中的磁化率存在差别,特别是古土壤磁化率为什么增大等问题,已成为这10a间岩石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磁化率不单单只与强磁性矿物的含量成比例,同时也与不同种类的强磁性矿物的粒径分布有很大关系。发现在土壤化过程中形成的0.1μm以下的单畴-超顺磁性颗粒是造成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它是否与生物作用有关目前仍不确定,但不论哪种情况,都可以肯定暖湿气候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共同原因。磁化率增强的系统理论明确建立以来,使得从磁化率的变化来推算降水量,以及建立古气候复元的定量模型等都已成为可行。  相似文献   

11.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海陆差异增强,东北风发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碳酸钙含量变化呈现冰期早期含量低、冰消期和间冰期含量高的趋势。其冰消期的高值在MIS1/2、MIS3/4和MIS5/6分界处,与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低值对应,揭示该地区的碳酸钙沉积旋回是“稀释旋回”。同时碳酸钙含量变化领先于同一地区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影响。滤波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存在23 ka的岁差周期和偏心率长周期,生源组分的含量变化显示出典型的岁差周期,体现南海季风环流的轨道响应,证明低纬热带过程是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ssils (mollusks, Radiolaria, planktonic and benthicForaminifera and Ostracoda) found in the four loess profiles located respectively at Heishigou and Beizhuang Villages on Daheishan Island in the Miaodao Islands in the Bohai Straits, and Daweijia and Yujiawaizi Villages in Jinzhou County, Liaodong Peninsula,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variation of the fossils in vertical profiles are studied, the source of coastal loess is prob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ess deposition and paleoclimat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sea-level chang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鲍是重要的海珍品,羊鲍(Haliotisovina)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岩岸潮间带大型经济鲍类底栖动物。为了研究南海岛礁羊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和七连屿,永乐群岛的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进行了羊鲍资源分布及其栖息水环境研究。按照《海岛调查技术规程》中潮间带岩岸大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对羊鲍进行取样调查。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 T 12763.4-2007),对羊鲍栖息地水环境的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海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鲍在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都有分布,这些岛礁按永兴岛、七连屿、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的顺序,分布密度依次增加,个头大小依次增大,总体来说羊鲍资源量小,有的岛礁海区几乎绝迹,亟需开展生态增殖和资源养护研究工作。水质调查表明,除永兴岛站位的悬浮物指标因填海作业未达标外,各站位的水质指标均达一类水标准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尽管南海岛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该海域仍适合羊鲍栖息,是羊鲍资源养护、底播生态增殖和生态养护的适宜场所,符合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国家水质标准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芝罘岛黄土状黄土记录了丰富的古地理信息,利用粒度分析、显微镜碎屑矿物鉴定、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峰能谱分析,对芝罘岛2个剖面13个黄土样品进行分析,获得芝罘岛黄土状黄土的典型特征:芝罘岛黄土状黄土以粉砂为主,其他组分砾、砂、粉砂俱全,且在粒度组成上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碎屑矿物组成上,芝罘岛黄土状黄土具有含量较大的当地基岩才有的典型矿物;两个黄土剖面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都表明芝罘岛黄土状黄土在物质来源上的多源性和近源性。黏土矿物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芝罘岛黄土堆积时的冷暖旋回,为多源的物质堆积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邙山黄土地层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邙山黄土位于郑州西北方向约25km的黄河南岸,以赵下峪剖面最为典型。在野外地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磁性地层、磁化率和粒度测量结果,对赵下峪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该剖面总厚度为172m,出露地层为全新世古土壤S0到第11层古土壤S11。磁性地层测量结果显示,B/M界限位于L8底部(149.3m深处),与黄土高原内部及南部极性转换带的位置基本一致,证明了野外地层划分结果的正确性。剖面磁化率和粒度曲线与黄土高原其他剖面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本次地层划分的准确性。赵下峪剖面97m以上的地层包括S2、L2、S1、L1和SO,其中97~87m之间的古土壤层为S2,而不是前人认为的S1。赵下峪剖面与黄土高原其他剖面对比还发现,邙山黄土自S2发育以来,粒度和沉积速率同时变大,是由于黄河在此时期贯通三门峡段基岩山地,古三门湖水外泄,在三门峡以东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成为邙山黄土沉积的新物源。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quasi-harmonic analysis of 11 d vector ocean currents obtained from two high frequency sur- face wave radars located at Zhujiajian Island and Shengshan Isl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tidal currents in the open sea area to the east of the Zhoushan Islands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re studi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the tidal current pattern in the open sea area to the east of Zhoushan Islands is primarily regular semidiurnal, which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hallow water constituents. The directions of the major axes of tidal current ellipses of M2 lie approx- imately in the NW-SE dire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istance away from the coast, the directions of the tidal current ellipses gradually shift toward the E-W direction. The tidal currents are mainly reversing cur- rent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obable maximum current velocities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which is 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asured maximum current velocities. The residual currents near the coast are larger than those far away from the coast. The directions of the residual currents are basically north by east, and the angle to the due north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away from the coast. The topography show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patial distri- bution of shallow water constituents, the rotation of tidal currents, the probable maximum currents and the residual currents.  相似文献   

17.
理县黄土地层与环境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县黄土堆积厚度为7.30 m,可分为S0、S1古土壤层和L1黄土层。光释光结果显示,理县黄土沉积始于末次间冰期,约130 kaBP。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含量等经典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它们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环境变迁。环境记录显示,末次冰期间冰阶(即氧同位素3阶段)期间该区呈现出极端冷湿的气候环境。理县地区气候演化更接近于印度季风强度记录的变化,而与格陵兰冰心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相似性稍差。  相似文献   

18.
论证南海海疆国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追溯探查历史图件,根据1946年内政部方域司编制的一组"南海诸岛位置图"(南海诸岛位置图,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永兴岛及石岛,南沙群岛太平岛)和194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分析,南海诸岛外围的断续线段是我国在南海的海疆国界线;当时划定,是与陆域国界相连的,海上国界是陆域国界的延伸,以断续线段表示是国际地图上对海疆国界线通用的表示方法,当时即获国际认可。上述结果为南海划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主要根据1992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的“南海环流试验”的调查资料,并引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82年7月、1985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的调查资料、黑潮合作调查(CSK)的资料,通过温、盐度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动力计算结果,指出夏季在南海东沙群岛北侧存在着一偏西向海流,它的流动路径与文献[5-7]中所说的南海黑潮分支的流动路径显著不同。对夏季南海海流的三维数值模拟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