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采自南海南沙群岛永暑礁水域的小刺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microspicul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神经酰胺,命名为小刺酰胺。化合物3为22-表-孕马烷甾醇,首次从软珊瑚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2.
两个N—酰基神经鞘氨醇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海细枝竹节珊瑚Isis minorbrachlasta及柔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中各分离得到一固体化合物I与Ⅱ,经光谱数据分析及化学方法分析鉴定I为一个含有三个双键的N-酰基神经鞘氨醇(首次是从柳珊瑚中分离得到的含多个不饱和键的N-酰基神经鞘氨醇);Ⅱ为一个新的含有两个双键的N-酰基神经鞘氨醇。  相似文献   

3.
从南海细枝竹节珊瑚Isisminorbrachlasta及柔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molle中各分离得到一固体化合物Ⅰ与Ⅱ,经光谱数据分析及化学方法分析鉴定Ⅰ为一个含有三个双键的N-酰基神经鞘氨醇(首次是从柳珊瑚中分离得到的含多个不饱和键的N-酰基神经鞘氨醇);Ⅱ为一个新的含有两个双键的N-酰基神经鞘氨醇。  相似文献   

4.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技术,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对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4-亚甲基胆甾-5-烯-7-酮(1),孕甾烯醇酮(2),cembrene A(3),epoxycembrane A(4),4,8,12-trimethyl-1-(1-methylethenyl)-3,7-cyclotetradecadien-10-one(5),(3E,7E,11E)-11,12-dihydroxy-1-isopropyl-4,8,12-trimethyicyclotetradeca-1,3,7-triene(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和十九烷-2-酮(8).化合物5和8为首次从珊瑚动物中分离得到,6为首次从短指软珊瑚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显示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该短指软珊瑚中的重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珊瑚药用状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造礁石珊瑚、柳珊瑚、软珊瑚等珊瑚物种 490 种,民间药用的仅有22种.目前,已经对100种南海软珊瑚和柳珊瑚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中,软珊瑚以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短指软珊瑚Sinularia,柔荑软珊瑚Nephthea和异花软珊瑚Xenia等属研究较多,柳珊瑚以小月柳珊瑚Menella,竹节柳珊瑚Isis和灯芯柳珊瑚Junceella等属研究较多.主要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二萜、甾体、倍半萜,含氮化合物等,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肿瘤、抗菌、抗氧化、防生物附着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南沙群岛附近海域采集的唇软珊瑚提取的新结构化合物──唇软珊瑚胆甾烷(24-亚甲基-3β,5α,6β,19-四羟基-5α-胆甾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介导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等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抗炎机制研究表明:唇软珊瑚胆甾烷能显著抑制大鼠炎症足中致炎因子前列腺素E_2(PGE_2)和组胺的生成,同时对炎症足中的丙二醛的生成也有抑制作用。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可完全桔抗唇软珊瑚胆甾烷对小鼠炎症足中丙二醛生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唇软珊瑚胆甾烷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濂  刘清 《热带海洋》1999,18(2):27-32
从中国南沙群岛附近海域采集的唇软珊瑚提取的新结构化合物-唇软珊瑚胆甾烷(24-亚甲基-3β、5α,6β,19-四羟基-5α-胆甾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介导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等炎症有显抑制作用。抗炎机制研究表明:唇软珊瑚胆甾烷能显抑制大鼠炎症中致炎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组胺的生成。同时对炎症足中的丙二醛的生成也有抑制作用。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可  相似文献   

8.
软珊瑚(Soft coral)属腔肠动物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中的软珊瑚目。七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对软珊瑚生理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目前对软珊瑚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并且发现它们中的不少种类含有结构新颍的萜类、甾醇以及含氮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不少具有抗菌、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对心血管系统也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为了探讨软珊瑚的药用价值,在前文的基础上,我们对采自南海的细弱鳞花软珊瑚(Lemnalia exilis)进一步进行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软珊瑚提取物(24-亚甲基-胆固醇)对心血管生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小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microclavata的提纯物(24-methylemechclestcrol)进行药理研究,证明该经化合物具有降血压、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对血管条的解痉作用,对实验动物具有耐缺氧的一系列生理活性,对离体回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结果提示,小棒短指软珊瑚的提纯化合物(24-亚甲基-胆固醇)有开发多种药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圆形短指软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海南岛三亚附近海域采集的圆形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gyrosa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IR,^1H NMR和^13C NMR谱分析确定它闪的化学结构分别是孕甾烯醇酮(Ⅰ),24-亚甲基胆甾醇(Ⅱ),神经酰胺(Ⅱ),鲨肝醇(Ⅳ)。其中(Ⅰ)是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技术对多指软珊瑚(Sinularia numerosa)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NMR、MS等)以及与文献对比,它们分别被鉴定为10α-hydroxy-⊿9(15)-africanene(1),⊿9(15)-africanene(2),(9R)-africanane-9,15-diol(3),(9S)-africanane-9,15-diol(4),eudesm-4(15)-ene-1β,6α-diol(5),octahydro-4-hydroxy-3α-methyl-7-methylene-α-(1-methylethyl)-1H-indene-1-methanol(6)和guaianediol(7)。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多指软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万一千  刘青 《热带海洋》1997,16(3):78-82
动用光谱动用和GC-MS方法首次从卡氏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catelai中分离和鉴定出8个化合物:1,十六碳酸;2,异丁基十六碳酸酯;3,鲨肝醇;4,十六酸丙酯;5,2,3-二羟基丙基十八酸酯;6。2β,3β-环氧基-5a--雄甾烷-17-醇;7,14-甲基-5-α-胆甾-8-烯-3-酮;8,2α,3α-环氧基-5α-雄甾烷-17-醇。  相似文献   

13.
蔷薇珊瑚属是印度—太平洋地区第二大造礁石珊瑚属,本研究选取两种分枝状蔷薇珊瑚——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与脆蔷薇珊瑚Montipora fragili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观察分析其骨骼微结构和钙化过程。结果表明,两种蔷薇珊瑚骨骼基本组成结构(包括珊瑚杯、隔片、体壁、鳞板等)大体相同,但也存在诸多细节差异。指状蔷薇珊瑚共骨为平滑型网状,表面有较短的小刺(长约40μm),珊瑚杯之间间隔较大(约1mm),第一轮隔片除直接隔片大而呈薄片状外,其他隔片发育不完整,隔片刺较发达呈扁平狭板状。脆蔷薇珊瑚共骨为瘤突型网状,表面有众多的小刺(长约100μm),珊瑚杯之间有隆起的脊,第一轮隔片退化成短刺状。脆蔷薇珊瑚体壁上的小孔比指状蔷薇珊瑚的大。蔷薇珊瑚骨骼主要成分为文石晶体,多为簇状,少数为鹅卵石状。能谱分析表明,珊瑚碳酸钙骨骼并非直接生成,而是经历以下4个过程:1)钙的富集,形成钙点;2)钙结合碳与氧,此时碳多氧少;3)文石晶体趋于规则,碳元素减少,氧元素增多;4)大量的文石晶体聚集成羽簇,有序地排列形成成熟的骨骼。  相似文献   

14.
知识介绍     
郝斌 《海洋科学》1980,4(3):62-63
珊瑚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是由许多腔肠动物个体组成的群体。这类动物包括低等的水螅、水母和海葵等。大多数腔肠动物都具有软的体躯,但是某些珊瑚类则被坚硬的钙质外套包围着。腔肠动物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都有螫刺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了柔弱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tenella Li中的3个主要的西松烯二萜内酯;dihydroflexibilide(1),flexibilide(2)sinulariolide(3)的分离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这3个化合物都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前文已经报道了从南海第氏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decaryi)中分离到四种化合物的结构,本文报道化合物S_(303)的结构测定。 S_(303)为新化合物,定名为Sarcophinone,结构式如(Ⅰ)式所示。Sarcophinone为白色棒状结晶,熔点141—142℃,分子式C_(20)H_(28)O_3(高分辨质谱M~ 316.2025)。  相似文献   

17.
柳珊瑚酸是从南海柳珊瑚中分离的一种新结构化合物。依剂量地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速度,并兴奋离体兔十二指肠,春ED50-7.1μmol.L^-1,此作用可被阿托品完全拮抗,被吲哚美辛部分拮抗,但不被苯海拉明阻断,表明Sub的作用主要与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种中国南海枝网刺柳珊瑚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对一种中国南海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assapo reticulata(Esper)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13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尿嘧啶核糖核苷(1),2’-脱氧尿嘧啶核苷(2),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3),尿嘧啶(4),鲨肝醇(5),1-O-eicosanylglycerol(6),11,13-dihydro-7,11-dehydro-3-desoxy-zaluzalanin C(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邻苯二甲酸1-(2-甲基-丁基)酯-2-丁酯(9),(22E)-5-αcholest-22-ene-3α,5α,6-βtriol(10),(22E,24S)-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9-tetraol(11),(24S)-methylene cholestane-3β,5α,6,β18-tetrol(12),胆甾醇(13)。除了化合物3和13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另外化合物9为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单体化合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柳珊瑚中获得。对化合物1 3进行了卤虫致死活性及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  相似文献   

19.
分别检测采自台湾北部和平岛沿岸海域及淡水河出海口海域的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扁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complexa)、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reticulata)和1未定种柳珊瑚4种软珊瑚样品体内18种金属元素。比较同株珊瑚中金属累积于共内组织与中轴骨骼含量的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铜(Cu)及钒(V)于4种珊瑚中累积于中轴骨骼的量高于共内组织,Zn、Fe、Mn、Ca、Cd、Ni、Pb及Se则恰相反,Al、As、Co、Cr及Sn累积部位没有规则,Ag,Au及Ba因有ND值(未检出值)无法归纳其累积倾向,但若忽略ND值,则Ag与Ba累积于共肉组织较高,Au累积于中轴骨骼较高.此研究结果显示环境中金属倾向累积于软珊瑚共肉组织或中轴骨骼可能有一定之脉络可循.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卤虫致死和细胞毒活性筛选模型,对1种中国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乙醇提取物及各有机相进行了克生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克生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石油醚相中。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进行了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主要为脂类和甾体类化合物;从石油醚相的甾醇部分鉴定了6个化合物,主要为麦角甾醇衍生物,占总甾醇含量的75.7%。推测甾醇类化合物是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主要克生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