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基于交通流宏观基本图(MFD)以及实时路况数据的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计算方法,并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指导方法为参照,对所述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以2015年3月北京市五环路高速,国道京福路,省道京周路的氮氧化物排放为例,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平均偏差分别为-27.7%,-12.9%,-12.0%。因此,基于MFD及实时路况数据对交通流量及机动车排放的估算,可以较好地反映道路机动车的运行情况及排放特征,在构建应用于街区尺度模型的排放清单,城市区域道路机动车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述了中国全国及区域水平交通领域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燃油消费量的估算方法、参数及区域分配方法,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公开资料进行校对,采用中国交通领域CO2排放因子,计算中国2007年全国和各省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CO2排放。中国2007年交通领域CO2排放量为4.36亿t,占2007年全国能源利用CO2排放的7%,低于2007年全球交通部门23%的排放比例。中国道路运输CO2排放占交通领域绝对主体,为86.32%。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源反演方法是估计排放源、提高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报精度的有效方法。为构建排放源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误差协方差矩阵,该方法通常需要运行几十次大气化学传输模式。庞大的计算量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使其无法为实时预报系统快速更新排放源。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集合最优插值的排放源反演方法。该方法使用历史集合数据构建误差协方差矩阵,仅需一次常规的空气质量模拟便可根据观测模拟差异反演排放源,从而显著降低计算量。本文使用该方法同化2015年1月全国1107个地面站点观测的CO小时浓度数据,结合2014年1月的历史集合数据集,估计2015年1月全国15 km分辨率的CO排放源。该方案反演的全国CO排放总量仅比使用2015年1月集合数据集的反演量高1%,表明历史时段与反演时段的气象条件差异对月均CO排放的影响有限。使用历史集合数据集更新的排放源再次模拟可将全国349个独立验证站点的平均低估从0.74 mg m?3降至0.01 mg m?3,均方根误差降低18%,表明该方法可快速更新排放源并降低其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网格化在路机动车污染排放量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机动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MOKE模式估算了华南地区在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用于空气质量数值模拟的网格化机动车排放源数据。估算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源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其中珠江三角洲排放量最大,且在深圳香港、广州、珠海澳门三个中心城市区分别出现了三个机动车排放中心,这三个中心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分析还表明,快速增长的摩托车和小汽车数量对机动车排放总量的影响很大,是造成华南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的目标在于揭示城市机动车排放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城市大气容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进行排放控制目标的选择和方案优化.该文吸收发达国家原有控制规划体系的主体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得新的规划控制体系能够更适合我国城市的特点.该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主要由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规律的确定、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模拟和分析、机动车排放优化模型的建立和综合控制实施影响评估四部分组成.通过建构上述四个核心模块的规划内容和方法,新的控制规划体系可以迅速、有效地为中国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管理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6.
盘锦冬季城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开发的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Mobile5,计算了2005年盘锦冬季机动车单车排放因子在不同车型条件下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车型的机动车其单车排放因子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呈不同趋势的变化,HC和CO逐渐降低,而NOx随车型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的目标在于揭示城市机动车排放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城市大气容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进行排放控制目标的选择和为案优化。该文吸收发达国家原有控制规划体系的主体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得新的规划控制体系能够更适合我国城市的特点。该体系结构的核心主要由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实施影响评估四部分组成。通过建构上述四个核心模块的排放优化模型的建立和综合控制实施影响评估四部分组成。通过建构上述四个核心模块的规划内容和方法,新的控制规划体系可以迅速、有效地为中国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管理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状况与工业排放、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环保部2014年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首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各城市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工业排放及相应时段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2014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呈北优南劣分布,即北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南部。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以良和轻度污染的天数居多,其中位于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3市空气质量最好,优良的天数达到67%~86%;北京、天津的占46%,保定、衡水和邢台的仅占23%。各城市AQI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12月AQI值最大,9月份达到最小,10月份起AQI开始回升。各市首要污染物1—3月、7月、9—12月以PM2.5为主,4、5月以PM10和PM2.5为主,6、8月以O3为主。影响京津冀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来源不同,北京市、河北省分别以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排放为主,天津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及燃煤影响显著。各地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多为原地生成。秋冬季节空气污染加重与燃煤用量加大、静稳天气增多关系密切;而春夏季节空气污染减轻依赖于风力加大、降水频繁、大气不稳定等气象因素。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燃煤排放、人口数量等因素与空气污染关系密切,气象条件(风、雨、不稳定大气层结等)对空气污染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近实时公里级的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网络的能见度估计方法。首先,从道路监控视频中提取道路场景图像,并对图像进行质量控制;分别采用引导滤波、光谱滤波、景深估计模型从路面场景图像中提取细节结构特征、光谱特征与场景深度特征;然后,构建多尺度融合网络自适应融合结构特征、光谱特征与场景深度特征,并从中提取能见度特征;最后在网络末端输出图像场景所对应的能见度等级。此外,为了训练与测试模型,构建了真实道路场景图像数据集,共包含18 000张标注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融合网络可显著提升高速公路能见度估计的准确性,能见度等级分类准确率可达81.76%。  相似文献   

1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大气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本研究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仪(Online-GC-MS)于2018年5—6月对江苏省泰州市大气中98种VOCs进行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对泰州市大气VOCs的组成特征、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醛酮类VOCs数据进行参数化拟合探究其一次二次贡献,并采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VOCs数据进行来源分析,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研究结果表明:泰州市大气VOCs中烷烃占比最高,其次为醛酮;烷烃、烯烃、卤代烃和芳香烃浓度日变化趋势明显,特征相近;参数化方法表明醛类物质主要来自于二次生成,而酮类物质主要来自一次排放;PMF模型结果表明泰州市VOCs的主要贡献源分别为机动车排放、油气溶剂挥发、生物质燃烧、其他工业和天然源;OFP的主要贡献物种为烯烃类,占比34.18%.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工业排放和溶剂使用是泰州市大气污染物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参考AP-42方法的采样规范(USEPA,2011),对武汉市13个城区的不同类型道路采集了137个扬尘样,并记录采样面积、车流情况、车道状况、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气象数据要素信息,得到了不同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估算了其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结果表明:武汉总城区尘负荷由大到小顺序为支路 > 次干道 > 主干道 > 快速路,其中支路平均尘负荷为2.396 g/m2,快速路为0.852 g/m2,远城区平均尘负荷是主城区平均尘负荷的2倍左右.各类型道路不同粒径范围的道路交通扬尘排放因子大小顺序为支路 > 次干路 > 主干路 > 高速路,与尘负荷大小趋势一致.2016年道路交通扬尘源TSP的年排放量为156 931.4 t,PM10的年排放量为39 868.7 t,PM2.5的年排放量为11 574.8 t,其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24.7%~31.4%、-31.3%~32.9%、-31.8%~30.5%.其中主干道扬尘排放量最大,其TSP、PM10和PM2.5的年排放量分别为64 447.1、16 372.9和4 753.4 t.  相似文献   

12.
《Climate Policy》2013,13(1):813-828
A novel approach is described for limiting transport emissions through a cap-and-trade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whereby local governments would be the participants of emissions trading. It is proposed that emissions trading for passenger road transport has the effect of channelling the carbon costs away from fuel prices to land use costs. A ‘municipal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could achieve this—local governments would have to cover vehicle traffic emissions generated by homes, businesses and industry on their territory. Municipalities ar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a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because they have planning control over development on their territory, and could control the amount of future vehicular traffic. Through planning, municipalities have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strategies to minimize transport emissions. Municipal emissions can be calculated as a share of total national road transport emissions with the help of a gravity model of traffic attraction. A municipal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would result in capping and controlling passenger road transport emissions, not through raising fuel prices or importing credits, but by enforcing prudent and climate-efficient urban plann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14.
郜婧婧  田华  吴昊  杨静  戴至修  张楠 《气象科技》2019,47(3):386-396
低能见度是对道路通行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要素之一。随着数字摄像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以及气象和交通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的开展,利用高速公路沿线摄像头视频数据快速识别能见度成为提高能见度时空监测精度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亮度对比度和暗原色先验原理的白天道路图像能见度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霍夫变换直线检测方法提取道路兴趣域,然后根据亮度对比度方法检测人眼可分辨最远像素点,将其作为目标点,最后基于暗原色先验原理求取目标点的透射率,并根据能见度与消光系数的关系公式求取图像能见度值。利用安徽省京台高速吴玗北段和宁绩高速宁国互通段视频图像资料和邻近交通气象站能见度监测资料,采用绝对误差和能见度等级误差对能见度检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能见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能见度等级的检测效果较好,准确度可达95%,对开展公路交通视频图像能见度识别工作具有较好借鉴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增雨空地跟踪指挥科学作业效率,建立了集作业跟踪指挥监控通信于一体的贵州飞机人工增雨空地通信作业指挥系统。 本文简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征,紧密联系贵州飞机人工增雨实时跟踪指挥作业需求,实现了贵州飞机人工增雨业务工作中飞行航线设计和申报、飞行作业时实时GPS数据收集、飞行轨迹信息实时显示和监控、催化剂播撒情况和实时作业决策指挥等功能。实践的结果表明,自2018年以来使用该系统应用于每次飞机人工增雨空地协调跟踪指挥作业,作业指挥效果较好,使得贵州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在抵御干旱、增加水库电站蓄水、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An emission inventory containing emissions from traffic and other sources was compl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Carbon Monoxide (CO) emissions from traffic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 levels in Chiang Mai area. Analysis showed that CO emissions from traffic during rush hours contributed approximately 90% of total CO emissions.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RAMS)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wind fields and temperatures in the Chiang Mai area, and eight ca~es were selected to study annual variations in wind fields and temperatures. Model results can reflect major features of wind fields and diurnal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s. For evaluating the model performance, mode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and temperature, which were monitored at a meteorological tower. Comparison showed that mode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s, and the model captured many of the observed features. HYbrid Particle And Concentration Transport model (HYPACT) was used to simulate CO concentration in the Chiang Mai area. Model results generally agree well with observed CO concentrations at the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can explain observed CO diurnal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宁宿徐高速公路三个交通气象站2015—2018年冬季逐10 min实时观测资料,使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报这三个站的未来1h冬季路面温度,分析了该模型在冬季路面温度预报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法可以被用来预报高速公路冬季路面温度,不同类型的交通气象站点的特征输入方案和参数调试标准存在差异;与简单...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城镇化发展模式对城市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以石家庄市为案例,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定量核算石家庄市不同城镇化模式下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城镇化模式下,石家庄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将存在显著差异。与延续目前相对高碳的城镇化模式相比,在低碳城镇化模式下,2015—2030年,在城镇化率同样提升18.7%的情景下,碳排放的年均增速将由4.3%下降至0.4%,碳减排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A model is proposed for determin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anthropogenic heat fluxes in UK urban areas. It considers buildings, traffic, and metabolic heat flux sources and has been evaluated to a good accuracy against alternative data for the Greater Manchester area in the UK. Results are presented at spatial resolution of 200 ×?200 m although the model itself is scalable depending on data availability. In this paper, results are generated using a set of urban morphology units so that detailed and time-consuming accounting of individual building and road emissions is not required. The model estimates a mean heat emission of 6.12 Wm-2 across Greater Manchester, with values in the region of 10 Wm-2 for non central urbanized areas and 23 Wm-2 in city center areas. Despite this difference, the results are not described by a simple distance decay function, as has been reported for other citie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atellite tow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road network. Buildings are the dominant emitter, contributing some 60% of total emissions across the city compared to around 32% for road traffic and 8% for metabolic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