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Kuiper带天体的原始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包括太阳、8颗大行星、冥王星和UB313以及无质量实验粒子在内的N体问题的天体动力学模型,取当前观测的天体轨道根数为初始条件,对具有确定轨道根数的551个Kuiper主带内的小天体进行了10亿年的轨道反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前观测的这些Kuiper 天体中的1/3以上在10亿年前就位于该区域,少部分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内,其他在5OAU之外;在4.5亿年前,整个Kuiper主带内的天体呈较好的正态分布,海王星3:2共振带内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天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2.
共轨运动天体与摄动天体的半长径相同,处于1:1平运动共振中.太阳系内多个行星的特洛伊天体即为处于蝌蚪形轨道的共轨运动天体,其中一些高轨道倾角特洛伊天体的轨道运动与来源仍未被完全理解.利用一个新发展的适用于处理1:1平运动共振的摄动函数展开方式,对三维空间中的共轨运动进行考察,计算不同初始轨道根数情况下共轨轨道的共振中心、共振宽度,分析轨道类型与初始轨道根数的关系.并将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数值方法的结果相互比较验证,得到了广阔初始轨道根数空间内共轨运动的全局图景.  相似文献   

3.
第1颗地球特洛伊天体2010 TK7的发现暗示了可能存在大量未发现的地球特洛伊天体.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并结合频谱分析方法,在初始轨道根数(a,i)平面上,给出了日地系L_4拉格朗日点附近特洛伊天体的稳定分布区域.得到的地球特洛伊天体稳定区域相对前人的结果偏小,完全排除了初始轨道倾角超过37o的稳定区域.细致分析了该稳定区域分布图中的精细结构,发现多种长期共振包括近日点进动ν_2-ν_8长期共振均对地球特洛伊天体的稳定性区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少数轨道还受升交点共振ν_(14)的影响,导致轨道倾角的激发.在(a,i)平面的不同位置处,不同共振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海王星外天体中的冥族小天体与海王星成2:3的平运动轨道共振,且具有较大的轨道偏心率,因此它们能与海王星特洛伊的轨道发生重叠,导致近密交会和碰撞,从而深刻地影响两者的动力学演化。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有效地获得了这两群小天体间近密交会的信息,讨论了可能影响两者近密交会频率的因素,包括小天体质量、轨道倾角和轨道偏心率等。在合理近似条件下,建立了估算两群小天体近密交会和碰撞次数的理论公式。结合已有的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对冥族小天体观测数据的分析,对实际情况下冥族小天体群与典型特洛伊小天体之间的近密交会和碰撞次数进行了估算,证明近密交会较为频繁地发生,而碰撞则极其罕见,并且各尺寸范围的小天体对近密交会和碰撞次数的贡献各有不同。这一套分析和估算的方法可以直接应用在其他类似小天体间交会过程的估算上。  相似文献   

5.
偏心率是描述天体运动轨道的重要参数之一, 能够为揭示天体的动力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进而帮助理解天体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及背后的物理机制.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研究已经走出太阳系, 包含的系统也从大质量端的恒星系统延伸到了低质量端的行星系统. 聚焦天体轨道偏心率研究, 回顾了目前在恒星系统(包括主序恒星、褐矮星以及致密星)和行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外巨行星以及``超级地球''、``亚海王星''等小质量系外行星)方面取得的进展, 总结了不同尺度结构下偏心率研究的一些共同之处和待解决的问题. 并结合当下和未来的相关天文观测设备和项目, 对未来天体轨道偏心率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1992年以来,在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发现了近千个小天体,称为Kuiper带天体(KBO)或Edgeworth—Kuiper带天体,其中有一部分偏心率和倾角较大的小天体与海王星之间存在3:2平运动共振,轨道特征类似冥王星,命名为类冥王星,自KBO发现以来,天文学家们进行了多次小天区的搜索,发现了几个质量较大的KBO,通过数值计算,在轨道参数空间发现了两个和冥王星一样同时具有3种共振的区域,在这两个区域里的小天体既避免了海王星的强摄动又不会与冥王星密切交会,轨道非常稳定,因此有可能在其中发现质量较大的类冥王星。  相似文献   

7.
针对限制性三体问题,分别选取以中心天体和摄动体质心为坐标原点的惯性系,及以中心天体为坐标原点的非惯性系,讨论了不同坐标系下天体运动轨道描述的异同。利用运动天体轨道能量E的大小,可以确定受摄运动方程采用椭圆轨道根数还是采用双曲线轨道根数进行描述。为此,推导出一个关于轨道半长径和偏心率满足的临界关系判别式。结果表明,在摄动天体质量较大的情况下,非惯性系中存在大量轨道,这些轨道在原惯性坐标系中是稳定的椭圆轨道,转换到非惯性系中后却无法用椭圆轨道根数进行描述。只能引入双曲线轨道根数来描述轨道,由此将产生非惯性系下摄动运动方程轨道根数类型选择问题。最后,指出选择雅可比坐标系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并推导出适用于任意运动区域的具有统一形式的摄动函数展开式。  相似文献   

8.
将作者在变质量天体力学所得理论结果应用于太阳质量损失对流星群轨道根数变化的长期效应上。太阳质量损失包括光子辐射和太阳风造成的质量损失。利用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的一阶和二阶解对15个流星群轨道半长轴、近日点距离、轨道周期和近日点经度因太阳质量损失造成的每世纪的长期改变效应做了数值计算,并得出计算结果。其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质量损失使流星群轨道半长轴每世纪的改变效应较明显,它们同太阳距离的扩大影响值得关注,但对轨道周期的拉长每世纪的影响甚小,对近日点经度只有量级变化小到可以略而不计。  相似文献   

9.
有史以来第一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的边缘发现了直径约为1.3千米的天体。70年前便有人预言了这种尺寸天体的存在。它被认为是宇宙中尘埃和冰逐步聚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行星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埃奇沃斯-柯伊伯带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小型天体的密集区域。其中的小型天体被统称为柯伊伯带天体。  相似文献   

10.
太阳质量变化对小行星轨道根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变质量天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太阳质量变化对小行星轨道根数的影响,质量变化包括因光子辐射和太阳造成的质量损失以及因太阳吸积周围星际物质造成的质量增加两个联合因素,利用Gylden-Meshcherskii(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的一阶和二阶解对7颗小行星轨根数的长期和周期性的影响作了数值计算,在一阶解中太阳质量流失对小行星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和近点辐角的变化率产生增大作用,而质量吸积起减小作用,在二阶解中两者起到增大作用,不过质量流失不大于质量吸积的作用,故总的趋势是使半长轴,偏心率和近点辐角的变化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大量空间目标的真实轨道无法精确知道,目前只能通过跟踪观测的数据进行定轨来得到估计轨道,而估计的轨道就会有误差.双行根数(TLE)是广泛使用的一种特殊编目轨道根数,其配套的轨道模型为Simplified General Perturbations 4(SGP4)/Simplified Deep-space Perturbations 4(SDP4)模型.编目轨道的精度主要依赖于相应的观测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这些模型一般都不会非常准确,往往会有误差,有些误差可能直接导致编目定轨结果在局部为有偏估计.通过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分析了动力学模型中地球非球形引力位田谐摄动项对编目轨道精度的影响,发现TLE编目轨道中存在随时间周期变化的系统差,该系统误差甚至可以达到千米量级.几何构型较好的测站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编目定轨中产生的系统误差,由于力学模型的限制,无法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绝大多数是由视向速度法和凌星法探测得到的,天体测量法仅发现了1颗.gaia卫星数据即将发布,天体测量法将逐步成为系外行星探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天体测量法给出的恒星位置参数序列,讨论了在求解行星质量和轨道参数时涉及的动力学条件方程计算问题,给出了具体微分改正公式,同时也进行了必要的仿真模拟计算.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容易地推广到多行星系统.  相似文献   

13.
Kuiper带天体的轨道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聂清香 《天文学报》2002,43(4):375-378
1992年9月,夏威夷大学的D.Jewitt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Lun发现了海王星外绕太阳运行的第一个小天体1992QB1[1],开创了人类对于海王星外天体的实际观测的研究.近10年的接连不断发现,已经证实了海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由大量的环绕太阳运动的小天体组成的环带[2].由于G.P.Kuiper曾在1951年的文章中提出过在冥王星的外边可能存在小天体的问题,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个环带称为Kuiper带,你这些天体为“KuiperBelt Objects”(KBOs),或从逻辑上称它们为“Trans-NeptunianObjects”(TNOs)[3]  相似文献   

14.
田伟 《天文学报》2021,62(2):16-62
作为一颗与地球共轨道的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是一个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近地小天体,也是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计划的目标天体之一.针对其轨道特性,建立了兼顾太阳、地球和月球非球形引力作用的小行星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提供的2004|2018年间的光学观测数据对该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确定.拟合后观测残差的均方根误差约为0:2″(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Horizons在线历表系统相当),其中2004年期间数据的观测残差有所改进.最后,对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轨道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预报了2020-2025年期间该小行星的轨道误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提出的分离摄动项求解法,是利用小行星在整个轨道上分布的不少于9次的位置测定值,与用该小行星的轨道根数初值计算出的列表位置进行比较,将由太阳系其它天体摄动力对小行星位置、速度的影响进行分离,求解出分点及赤道改正,小行星轨道根数改正,地球轨道根数改正和由摄动力引起的小行星位置和速度改正。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1)列表位置仅需根据小行星的轨道根数初值计算出,不考虑摄动力的作用,这样可避免小行星运动理论不完善对确定分点和赤道改正的影响;(2)在解算中,可以单独地求出摄动力对小行星运动速度和位置的影响,通过对摄动函数的数值积分,可求得任一时刻的小行星的真位置。  相似文献   

16.
小行星(234)Barbara 为彼得(Peters)在1883年所发现.惕乾曾根据1883,85,86年三次冲日的观测,并计算木星对它的摄动,求得一组轨道根数,且继续计算木星摄动至1898年为止.但在1920年该星赤经的观测与预告的值,即 O—C 值,竟达到 10~m.3之多,所以斯特拉克重新近似计算木星摄动至1923年为止.求得该星的轨道根数为:  相似文献   

17.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 NORAD)发布的双行根数(Two Line Element, TLE)是广大航天工作者最常用的轨道根数,与其对应的轨道模型是SGP4/SDP4 (Simplified General Perturbation Version 4/Simplified Deep-space Perturbation Version 4)解析模型.由于TLE中并没有包含相应的轨道精度信息,编目轨道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基于Space-Track网站发布的历史TLE数据和配套的SGP4/SDP4动力学模型,采用定轨标预报的方法统计并生成了大量目标轨道的预报误差,通过对预报轨道的时间区间划分给出了每个目标的预报误差随预报时间变化的拟合系数,并进一步对不同类型轨道预报误差的演化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分类讨论,给出了4种轨道类型目标的轨道预报误差随时间演化的平均解析模型,为拓展双行根数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犹他州大学物理学家Ben Bromley和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天文学家Scott Kenyon用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超型计算机所做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大约40亿年前掠过的一颗恒星把它的陡峭的边缘给了太阳系,并将小的,背道而驰的行星置于围绕太阳的遥远轨道上。  相似文献   

19.
钟双英 《天文学报》2012,53(2):183-184
由中子星或黑洞构成的旋转致密双星后牛顿哈密顿系统属于相对论二体问题,该系统不但含有丰富的共振和混沌等动力学现象,而且成为探测引力波的理想天然波源.引力体的轨道动力学性质会在引力波中得到反映.因此,实际天体的混沌性既可能是对引力波探测的挑战,又可望是获得观测效应的机遇.本学位论文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学术氛围下数值研究旋转致密双星后牛顿保守哈密顿动力学问题.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我们构造了单和双标度因子等几种流形改正方法,分别对旋转致密双星后牛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数值求解天体运动方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林  廖新浩 《天文学报》1997,38(1):75-85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在采用各种非辛(Symplectic)的数值积分器积分天体运动方程时,截断误差将引起人为的能量耗散,这一问题是不能用简单地在相应的力模型中加进一个人为的阻力因子而得以解决的,被歪曲的能量(或数值轨道)必须在积分过程的每一步用能量关系来进行校正,此即能量控制方法.2.当摄动加速度涉及到坐标轴的旋转时,如何在各种积分器中采用能量控制方法.3.对于大偏心率轨道,用数值方法求解相应运动方程时,积分步长必须随运动天体与中心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而改变,显然,这对所有积分器都是不方便的,特别是多步积分器.本义给出了一种步长均匀化的处理,可以使上述大偏心率轨道积分问题按定步长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