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就盐度和温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受精卵孵化和幼虫生长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蚶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速度成正相关;适宜盐度为18~30,在盐度18~26的条件下,盐度和孵化率成正相关,畸形率差异不显著.幼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盐度为20~25.在温、盐都适宜的范围内,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当其中一个条件为极限时,交互作用显著,同时幼虫生长的温、盐范围比受精卵孵化适宜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
孟乾  李琪  张景晓 《海洋科学》2017,41(12):32-37
为确定长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苗种繁育的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盐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盐度、水温对其幼虫生长、存活率和附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牡蛎"海大1号"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孵化率最高可达90%。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0~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0~25;幼虫附着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5~30;对长牡蛎"海大1号"幼虫生长、存活、附着的适宜水温分别为为20~30℃、20~25℃、20~30℃,最适水温分别为30、25、30℃,高温35℃时幼虫全部死亡。综上,长牡蛎"海大1号"苗种培育的适宜盐度为20~35,适宜水温为20~25℃。上述结果为长牡蛎"海大1号"规模化苗种繁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孵化的适宜温度、盐度条件,作者通过设置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盐度,研究了温度、盐度对斑点鳟发眼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眼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8~16℃,孵化率都在(73.33±2.04)%以上,最适温度为10℃,孵化率达(87.77±1.23)%。温度高于24℃时发眼卵不能孵化。温度在6~22℃内,斑点鳟发眼卵孵化时间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斑点鳟胚胎发育的平均积温值为343℃?d。发眼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0~15,孵化率都在(85.33±1.92)%以上,最适盐度为0,孵化率达(97±1.13)%。盐度高于15时的孵化率为0。盐度在0~15内,发眼卵孵化时间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温度、盐度及pH对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比较观察了不同温度(20、22、24、26、28、30和32℃)、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和9.5)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在以上各种条件下对斜带石斑鱼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5—45,最适盐度范围是20—30;受精卵孵化的适宜pH范围是5.5—8.5,最适pH范围是6.5—7.5。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2℃,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生存盐度为15—30;仔鱼生存的适宜pH是5.5—9.0,而最适pH是7.0—8.5。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和仔鱼对以上3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黄姑鱼胚胎发育及其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胚胎发育的影响,作者观察了黄姑鱼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18~28℃范围内,温度对孵化时间和初孵仔鱼有显著影响,对孵化率影响不大,24~28℃是黄姑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盐度低于24时受精卵下沉,26~28内悬浮于水体中,盐度高于34时受精卵浮于水面;黄姑鱼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范围26~32,盐度超过或低于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者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另外,根据其Q10值推算的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与实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对小荚蛏(Siliqua minima)繁殖、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荚蛏繁殖盛期是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壳长3cm左右的雌性成熟个体最多,产卵可达10万粒左右,卵径约60μm。在盐度20,水温21~22℃,pH7.8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8h发育至D形幼虫。26℃时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最高,盐度21~36之间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差异不大。温度对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明显,18℃和30℃试验组,幼虫不能存活,22℃组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6℃组。盐度对幼虫生长影响明显,盐度为16时,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略慢,随着盐度升高,存活率略有下降。金藻和小球藻是浮游幼虫前期生长适宜的单胞藻饵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壳金长牡蛎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不同盐度(20、25、30、35和40)和4个不同温度(20、25、30和35℃),定期测量壳金长牡蛎面盘幼虫的壳高和存活率,采用单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温度实验表明,高温条件(30~35℃)下,幼虫死亡率较高,适宜幼虫存活的温度为20~25℃;升温能促进幼虫的生长,适宜幼虫快速生长的温度为25~35℃;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幼虫人工培育的温度为25℃。盐度实验表明,高盐对幼虫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幼虫存活和生长的盐度均为20~30;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合幼虫人工培育的盐度为25。研究结果表明,壳金长牡蛎苗种培育的适宜水温为25℃,适宜盐度为25。本研究结果将为壳金长牡蛎的大规模人工繁育和养殖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10、100、300、800、1500、4 000、10 000 lx)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200、1 000、2 00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lx)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2条件下,受精卵最高孵化率(34.00%)和最低畸形率(16.65%)的孵化温度为20℃;在16~26℃范围内,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与7日龄仔鱼存活率也呈负相关。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孵化率为65.88%~71.88%;但大于800lx的光照会令畸形率上升(大于15.21%);另外,5000~10000lx的光照强度更适宜仔鱼生存,7日龄仔鱼存活率达到38%~40.75%。黑鲷(♀)×真鲷(♂)杂交子代最佳孵化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10 000 lx。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美国红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美国红鱼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温度和盐度这二个变量对孵化率及孵化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温25-28℃、盐度28-30%.为最适范围,其孵化率最高,孵化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度和盐度单一和组合因子设计实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温度、盐度对栉孔扇贝胚胎和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16.0—22.0℃,盐度为27.5—32.5;最佳温度为18.0~22.0℃,盐度为30.0—32.5;幼虫培育适宜温度为16.0—26.0℃,盐度为27.0—39.0;最佳温度为19.0—22.0℃,盐度为27.0—32.0。相对而言,栉孔扇贝胚胎和幼虫对低温高盐适应能力较强,温度显著影响胚胎孵化和幼虫发育,盐度显著影响幼虫生长;二者组合影响对胚胎孵化不显著:随着幼虫的发育。组合影响对幼虫存活十分显著;对幼虫生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陈朴贤 《海洋科学》2012,36(11):24-29
为了探索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胚胎孵化和早期仔鱼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盐度条件,作者观察了其胚胎在6个盐度(35、30、25、20、15、10)海水中沉浮性、发育、初孵仔鱼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胚胎在盐度35时完全上浮,盐度低于25完全下沉,在盐度30时处于半悬浮状态;不同盐度对胚胎发育有一定影响:在盐度30~15范围内,胚胎发育较快,孵化时间较为一致,在盐度35和10发育变慢,孵化时间延长2.5 h以上;初孵仔鱼在不同盐度海水中呈不同分布状态:在盐度35时完全上浮表层,盐度25~30分布于中下层至中上层,盐度25大部分仔鱼沉底,盐度低于20,初孵仔鱼全部沉底.观察了10个盐度(35、32、29、26、23、20、17、14、11、8)海水中胚胎孵化率和早期仔鱼存活率,结果表明:褐毛鲿胚胎在盐度35~8范围内孵化率达(76±2)%~(98±2)%,在较低盐度26~11区间,孵化率达(88±0)%~(98±2)%,显示低盐区更高的孵化率,而在较高盐度29~35区间,孵化率在(82±2)%~(84±2)%,并且具有明显趋向性,即盐度大于29,随盐度升高孵化率逐渐下降;盐度对早期仔鱼存活率有明显影响:孵化后40 h 正常仔鱼最高存活率在低盐度26~8区,为(89.4±2.2)%~(97.4±0.1)%,盐度大于29,随着盐度上升仔鱼死亡率骤然升高,在盐度29~35,升至(31.7±0.7)%~(38.1±1.5)%,畸形率升至(7.1±0.2)%~(10.7±0.5)%,正常仔鱼存活率下降至(61.0±1.0)%~(61.9±1.5)%.低盐度区仔鱼有更高的存活率.褐毛鲿胚胎最适孵化盐度在29~32,早期仔鱼最适培育盐度为26.  相似文献   

12.
温度、盐度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度及盐度是鱼类苗种生产当中2个重要的因子。研究了在不同水温、盐度条件下,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的情况。通过对孵化时间、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活力的比较,发现温度对受精卵的孵化影响显著。受精卵在18℃以下及28℃以上均不能孵化出仔鱼,在18~28℃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可以孵化,其适宜的孵化水温为22~23℃,且随着温度升高受精卵孵化时间逐渐缩短。在水温23℃下,受精卵在盐度16以下及48以上均不能孵化出仔鱼,在盐度18~46的范围内,受精卵均可以孵化出仔鱼,盐度38以上均为畸形,且孵化时间不受盐度的影响,其适宜孵化盐度为28~3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受控方法研究了水温(14、16、18、20、22、24、26和28℃)和盐度(22、24、26、28、30、32、34、36、38和40)对皱纹盘鲍变态及变态幼体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对变态率、变态幼体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14~28℃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幼体变态率、变态幼体存活率和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4℃时变态率最高,为86.05%;18℃时,变态幼体存活率最高,为96.00%;26℃时,投苗6 d内的壳长、壳宽生长率最大,分别为48.49μm/d和43.81μm/d;投苗15 d内的壳长、壳宽生长率最大,分别为68.06μm/d和59.69μm/d。盐度对皱纹盘鲍变态率及变态幼体生长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幼体存活率却无显著影响(P0.05)。22~40盐度条件下,幼体变态率先升高后降低,于32达最大值,为79.23%;变态的盐度下限为22,该盐度下仅有2.21%的个体能够完成变态。26~40条件下,变态幼体存活率均高达85%以上;随着盐度的升高,变态幼体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投苗6 d内壳长、壳宽生长率均于34达最大值,分别为32.03μm/d和25.20μm/d;投苗15 d内壳长、壳宽生长率分别于34和32达最大值,为43.03μm/d和39.00μm/d。  相似文献   

14.
半滑舌鳎胚胎发育及仔鱼生长与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ünther)受精卵和早期仔鱼生长发育与盐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受精卵在盐度低于25的海水中全部下沉,在高于29的海水中浮在水面,而当盐度在26~28.5之间时在海水中呈悬浮状态。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为25~35,此盐度范围内孵化率都可达88%以上,盐度低于20或高于40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升高。盐度对仔鱼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盐度在25~35时初孵仔鱼存活率最高,盐度32.5时生长最好;盐度30~32.5范围内刚开口仔鱼的存活率较高,生长最快;盐度低于20时变态期仔鱼的存活率与盐度高于25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体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盐度高于40或低于10会延滞胚胎发育速率,孵化时间在盐度低于10时会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脉红螺苗种规模化生产,确立适宜苗种生长的环境条件。本文分析了6个不同温度、6个不同盐度和5个不同培育密度对脉红螺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显示:适宜脉红螺浮游幼虫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生长温度是30℃;适宜的存活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存活温度是27℃。盐度实验结果显示:适宜脉红螺浮游幼虫生长的盐度范围是22~30,最适生长盐度是26;适宜的存活盐度范围是22~34,最适存活盐度是26。密度实验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培育密度不应高于1个/mL,适宜的培育密度范围是0.1~0.5个/m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4月龄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4月龄幼鱼存活与生长适宜水温为14~23℃,最适水温为17~23℃,在适温范围内幼鱼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其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在20℃±0.5℃时生长率达到峰值,为20.89 mg/d.适宜盐度为15~40,最适盐度为25 ~ 35,在盐度30时生长率达到最大值17.1 mg/d.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6月采用人工注射LRH-A和HCG诱导状黄姑鱼自然产卵受精,观察6批次胚胎发育的结构特征和1~16日龄仔鱼形态变化及温度、盐度对状黄姑鱼早期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为状黄姑鱼大规模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其外部形态和胚胎行为的出现将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17期,3日龄开口;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6.3~30℃,最适孵化温度为22~24℃;孵化盐度范围为13.7~53,最适孵化盐度范围为26.9~40.7,其中盐度为7.2时受精卵无法孵化,盐度在40.7以上的受精卵全部为浮性,盐度为26.9以下全部呈沉性;状黄姑鱼仔鱼存活的适合盐度为20.2~33.4,随着仔鱼的生长,对耐盐的适应性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实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基础生物学资料,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壳黑品系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温度实验设置了4个梯度(20、25、29和33℃),研究表明,温度的升高能促进幼虫生长,但同时存活率显著降低;低温条件下幼虫存活率较高但生长缓慢。温度25℃组和29℃组生长和存活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存活和生长两个指标,壳黑长牡蛎幼虫的最适人工培育温度为25~29℃。盐度实验设置了5个梯度(16、21、26、31、36),研究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幼虫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先上升再下降,低盐和高盐条件均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和存活。盐度21组、26组、31组为最适生长和存活盐度,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存活和生长两个指标,壳黑长牡蛎幼虫的最适人工培育盐度为21~31。研究结果表明,在壳黑长牡蛎大规模人工育苗中,水温控制在25~29℃之间,盐度控制在21~31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熊本牡蛎为材料,在高温季节,通过强化亲贝营养和26℃以上高温促熟培育,使熊本牡蛎亲贝快速成熟,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方法诱导产卵,并进行了不同盐度下受精卵孵化实验;通过合理控制幼虫密度、投喂新鲜无污染的单胞藻、及时分级筛选等系列技术措施,克服了熊本牡蛎育苗成功率低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栉孔扇贝壳、长牡蛎壳和栉江珧壳三种附着基的采苗试验,结果显示牡蛎壳是理想的附着基,可使稚贝的附着变态率达到60%以上,促进稚贝的生长和成活,提高稚贝产量,壳长2mm以上的稚贝单位水体出苗量超过10×10~4粒/m~3。  相似文献   

20.
方军  李磊  陈琛  曾国权 《台湾海峡》2011,30(1):86-91
2008~2009年,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研究了底质、饵料、温度和盐度对平均壳长为32.28±3.98mm的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幼贝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刀蛏幼贝以软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76.7%,其次为沙底质,存活率为71.7%,最差为硬泥底质,存活率仅为60.0%;几种易于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中,最适宜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90.0%,生长率达到25.9%,其次为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尖刀蛏幼贝存活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6~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8~26,最适生长盐度为22.尖刀蛏与其他大多数沿岸贝类一样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其幼贝更适宜于在盐度较低的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