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膜盐度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一种可用于现场及实验室使用的新的浸入式电池膜盐度计的设计与结构。该膜盐度计传感器由下列电化学电池组成,用此传感器与微机或pH/离子计配合组成了膜盐度计。该仪器可用于近岸河口地区表层海水盐度监测并用于有潮河口底栖动物生态现场研究。仪器现场条件使用准确度约为盐度测量值1%。同时能用于Cl~-及其他离子的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本文介绍的油位测量仪能同时对多个储油罐中的油位高度进行自动测量、数字显示、打印报表和声光报警。与原先的浮子式标尺测高法相比较,提高了准确度,节省了人力,为液位测量的智能化提供了新方法。这种油位测量仪主要由压力传感器和单片微机终端两部分组成,之间用电缆连接。压力测量采用YLY2型振弦式压力传感器,它能把液体静压直接转换为频率输出,便于远距离传输和数字化处理。终端采用MCS-48系列单片微机,完成多路数据采集、多次回归、温度补偿自动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核事件以来,海洋放射性污染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海洋放射性探测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内容。新研制的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能够实时、快速地获得海洋放射性污染程度、扩散范围等现场数据,也可以用于大范围海洋放射背景场的调查研究。仪器软件以Windows为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式界面设计。仪器的稳定性良好,分辨率满足野外测量要求,进一步改进并充分试验后,可用于海洋环境放射性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4.
《海洋测绘》2016,(6):87-90
正haiyang Zhongliyi海洋重力仪(marine gravimeter)测定海洋重力加速度值的仪器。属相对重力仪。分海底重力仪和船载走航式海洋重力仪两类。海底重力仪用于浅海地区的重力定点静态测量;船载走航式海洋重力仪用于近海、远海和大洋的重力普查及重点海区的重力精密测量。海底重力仪由水下测量单元、电缆和甲板控制单元组成,水下测量单元包括重力传感器、平衡装  相似文献   

5.
YZY4— 1型温、盐传感器采用高稳定性的热敏电阻测量水温 ,年稳定性为 0 .0 2 5℃ ) ,采用电磁感应式传感器测量电导率。该传感器耐污染 ,能长期在海水中工作。传感器内单片机根据新盐标公式计算出盐度值。传感器内还设有自动校准电路 ,每次测量时自动修正漂移 ,使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变换、处理 ,最后以 RS2 32 C(CMOS电平 )或 485形式输出。传感器具有互换性。壳体采用进口 ABS塑料 ,耐海水腐蚀。该传感器可应用于海洋水温和盐度的现场测量 ,如在浮标、海洋站和船上作为海洋表层调查和海水污染监测用 …  相似文献   

6.
深水半潜式平台系泊锚链的倾角变化是评价平台系泊状态与锚链受力的重要指标,是半潜式平台重要的监测内容。目前,深水锚链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自容式的传感器,针对其水下长时间测量的应用特点,要求它的设计必须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大存储量、体积小、防水耐压等指标。根据我国南海流花平台的锚链监测需要,设计与制作了专用的水下自容式倾角传感器,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由于调频式的测量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调频式深度传感器已经受到了海洋仪器研制者的重视。如果一个深度传感器的输出频率与被测深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就可以利用一个特制的频率计数器来进行简单的运算,直接给出深度测值的数字显示。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波浪浮标监测系统体积大、重量大,布放和维护费用高等不足,提出一种微型实时波浪浮标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直径0.25 m的微型浮标体、波浪传感器、供电系统、通讯系统及锚泊系统组成,具有波高、波向等多参数实时测量、传输功能,并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快速运输、布放与回收,还可用于抛弃式测量及特殊隐蔽性测量中.文中对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海面光谱辐射计的研制、定标和海上现场实验测量。运用一个 2 5 6元光电二极管列阵传感器件测量海面离水辐亮度和向下辐照度的光谱分布 ,可计算得出遥感反射比。该仪器所测量的数据可以用于海洋方面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 ,并给出海上实验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多功能海洋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多功能海洋考察与观测用浮标的结构、性能。浮标带有短波无线电遥控和数据传输功能、可外挂多种传感器;该浮标采用小水线结构,在较高海况下,具有较好的安定性。浮标配置了差分型全球定位(DGPS)接收机和短波电台,可对浮标的位置和工作状况实施实时监测,对浮标的工作程式实时遥控并进行必要的数据传输。浮标电子舱内具有大容量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系统,DGPS的lpps(1 pulse per second)信号被用于多浮标数据采集的精确同步。浮标可用于海洋监测、考察;也可用于水下目标高精度大地坐标测量等海洋工程。  相似文献   

11.
深水海洋平台的现场原型监测是对其最直接的研究方法和安全保障措施,是我国深水油气开发研究中的必要技术。为了改变我国缺乏南海半潜式浮体实测经验的现状,为半潜式浮体设计与安全保障提供实测数据支持,在南海LH11-1油田"南海挑战号"半潜式平台上进行了台风期的原型测量工作。原型测量工作采用针对南海浮式平台应用所研发的原型测量系统,对平台工作海域的环境参数、平台姿态以及水下系泊和立管系统进行了监测,获得了跨台风期中大量的实测数据,最终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原型测量系统在海洋平台上使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捕获了台风期中所有过境平台的台风数据,获得的数据能够为平台性能评价和新平台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滨海核电站海上γ辐射剂量率的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是一种无人值守的辐射监测装备,可全天候、长时间、在线组网、连续自动测量水面和空气中的γ剂量率、获取水中γ能谱数据并进行核素识别和计算活度浓度,并实时地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和北斗短报文两种形式上传至地面数据服务中心。在非事故情况下,该系统是对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系统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在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或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派船巡测时方法不标准、数据不及时不连续、人员受照风险大、船只易受污染和行动代价高等问题;在恶劣的极端气象条件下,无人值守的自动监测系统能够为核电站提供实时有效的水体和空气中的γ剂量率、气象、海水温度等监测数据,有效地提升了核电站在极端气象条件下的监测能力,对滨海核电站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软粘土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强度软化,使埋设在软粘土层中的海底管道的受力状态或支撑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上浮或下沉的趋势,对管道的稳定性发生影响。本文通过在振动台上进行的模型试验来模拟当土性因动荷作用而发生变化时管道的稳定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可供海底管道的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与其他海洋环境监测的异同点,介绍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处理的特点,标准差、仪器与方法探测限的推导方法和计算模式,提出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科学表征和科学判断模式,为准确评价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提供重要依据,为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大丰某海上风电场选取代表机位,安装桩基局部冲刷实时监测系统对桩基周围海床进行实时监测,并和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监测效果较好,与多波束的测量结果相吻合,其最大优势在于能长期实时连续监测桩基周围海床的高程变化情况,掌握长期冲淤趋势。监测桩基海床已产生最大冲刷深度达8 m 的冲刷坑,为保障风机系统的安全稳定,建议及时采取冲刷防护措施,以防冲刷坑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6.
科考船定点作业时会受到海洋风、涌、浪、流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原位测量精度下降,甚至影响作业安全。动力定位系统 (DP) 具有自动定位功能,能够抵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实现科考船高精度定点控位。 单波束测深仪不仅可以测量水深,也可反映水下设备深度信息,可以起到辅助监控水下设备功能。本文在介绍定点作业施工现状与局限性的基础上,分析 DP 系统与单波束测深仪工作原理,以“向阳红 01”船为载体,在定点作业时开启 DP 系统与单波束测深仪,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科考船定点作业工作效率、原位测量精度并保障作业安全,可为其他科考船定点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海上风电工程结构安全监测的需求,在系统回顾了目前的主要监测现状及存在的监测难点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水上、水下一体化安全监测体系基础框架,阐述了主要的工作流程,重点探讨了海上风电工程安全监测中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高程传递、多传感器集成、精密水下定位技术、水下摄像机标校、水下三维激光点云快速建模、水下桩基全景影像与点云数据匹配、多波束与侧扫声呐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以期为海上风电工程结构设施管控、变化监控和防灾减灾提供新的应急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特长跨海大桥安全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特长跨海大桥施工定位与安全监测工作中经常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为此人们不得不借助于RTKGPS技术.当然,跨海大桥的安全监测问题单纯利用RTK GPS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跨海大桥安全监测的精度要求远远高于施工定位,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很难实现对跨海大桥运营安全的有效监测.为了较好地解决特长跨海大桥的安全监测问题,笔者与科研小组结合实践提出了通过合理布设三维控制基准系统实施跨海大桥运营安全有效监测的想法,三维控制基准系统的构建应综合考虑投影问题、网形结构问题、施测方法问题,结合我国目前在建的几座跨海大桥论述了跨海大桥安全监测三维控制基准系统构建的基本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Taiwan Strait Tunnel (TST) will be an extra-long tunnel or tunnel-bridge complex, running over 150?km of seafloor geologic body with complicated topographic and geologic unit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measure and monitor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TST. In this article, the 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BOTDR), a newly developed strai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rain monitoring for TST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monitoring achievement with BOTDR of a tunnel located in Nanjing City,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OTDR has many unique merits such as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long-distance, real-time, and resistibility for strain monitoring application in a tunnel such as TST. Finally, apreliminary scheme for BOTDR application in TST monitorin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Taiwan Strait Tunnel (TST) will be an extra-long tunnel or tunnel-bridge complex, running over 150 km of seafloor geologic body with complicated topographic and geologic unit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measure and monitor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TST. In this article, the 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BOTDR), a newly developed strai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rain monitoring for TST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monitoring achievement with BOTDR of a tunnel located in Nanjing City,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OTDR has many unique merits such as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long-distance, real-time, and resistibility for strain monitoring application in a tunnel such as TST. Finally, apreliminary scheme for BOTDR application in TST monitorin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