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对地理学只有一个要求——看和写。这使人对地理学产生了一种固定的概念,即地理学的价值就是描述事实,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经验思维。  相似文献   

2.
导言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在气候学、地貌学和水文学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但是,地理学家对于城市生物区系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极其丰富多彩的城市植物区系,它与同样是变化多端的生境的联系,以及——更重要地——城市植物区系显著的空间变化,为地理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世界许多地区日益城市化的人类种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自然界的隔离,要求在城市区域加强生物学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地理学的基本课题,在城市植被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历史地理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甚至出现了《新历史地理学》这一概念。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在搜集资料用来评述历史地理研究现状时碰到的一个大难题是《历史地理学》在概念上不确定。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和地理这两门学科的影响下平行产生很多学术方向后形成的。这些学术方向彼此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它们不是互相补充,而常常是相互竞争。历史地理学的某一分支的代表往往把历史地理学的内容仅局限在自己分支的方向上,对其它分支则缺乏正确评价。这种偏见阻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联邦德国的材料分析为例。在联邦德国,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正在不断加剧并将长期存在。本文试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有:新兴的科学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国家和垄断集团在区域政策机制和目标上的差异:军事工业生产综合体的布局:各阶级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地位。这些问题有着鲜明的政治—地理学和地球生态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约翰斯顿(Johnston,1985)认为“地理学的未来和未来的地理学在于它未来的实践者”。地理学研究生——这些未来的实践者在繁荣地理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罗宾逊(Robson.1981)与阿温(Unwin,1987)认为,英国地理学家所发表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成果源于其研究生时代的研究工作。虽然如此,关于研究生学习的讨论仍局限于几家杂志的评论及“室内”争论。鉴于人们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所表现的兴趣,这种讨论有必要在各层次公开。  相似文献   

6.
苏联人口和居民点地理学的成就表现在:该科研领域工作中心稳定;研究人员及其所发表的作品不断增加;成果论述的范围——地理、人类生态地理与休假活动地理等新方向已成为独立的分支地理学科。  相似文献   

7.
有两本同一名称的书(指 R.J.约翰斯顿的地理学和地理和 K.格里戈里的同一名称的书——译者)。尽管原著的副标题不同(前者是1945年以后的英美社会地理学,后者是自然地理学的本质),它们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两本书都证明,不管是地理科学整体,还是其某一分支,是一群国家,还是某一单个国家,都不是仅有单一色调的潮流——黑色的或是玫瑰色的流。大家都在不断的探索,有争论,有迷惑,有对真理的追求,有幻想,也遇见过死胡同。  相似文献   

8.
导言许多著名的地理学理论,如冯·杜能(Von Thunen)的土地使用理论,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及汉格斯坦(Hagerstand)的创新扩散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非常简单的原理为基础,成功地解释了相当复杂的空间模型。本文遵循相似的思路,着重探讨多工厂公司中,工业生产不同的空间形式应被视为在生产系统中对时时——空协调问题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二元论的演变及其透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超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2,31(5):771-781
地理学是一门追求普适性的学科,还是强调其独特性,这个"普适"与"例外"的问题曾引起地理学史上最大的方法论争论。它反映出系统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的二元论。系统地理学家强调地理学追求一般法则,区域学派则认为研究独特的区域是地理学的核心。这种二元论争论在古希腊时代就初见端倪,"舍费尔—哈特向之争"则使其达到顶点。对争论的历史根源和发展演变的分析表明:虽然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和舍费尔都至少在形式上反对只强调系统和区域中的一个而忽视另一个的做法,但是他们的兴趣、价值观导致的偏好和地理学史观的重大分歧,使他们最终对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倾向不一样。20世纪80年代的"哈特—格里奇之争"只是这种二元论的一个余波。其后,多元主义方法论的兴起使得这种二元论争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后现代地理学聚焦于"批判的区域研究",实质上仍是这种争论在新时代的变种。中国地理学界缺乏此种争论,原因可能在于"实用主义"的学术导向、学术环境、学术评价体制、折中调和的理论构建方式等。这不利于中国地理学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10.
特征参数的抽取,是实现地形图中点状符号自动识别的关键。本文根据点状符号在扫描图中可能出现的旋转、缩放等情况,归纳和总结出了4种易于计算的不变性特征,并给出了这些特征的提取方法和部分实验结果。这4种特征参数是:复杂度——用以描述符号外围的复杂程度;扁率——用以反映符号的扁平程度;比重——符号的黑色部分在其整个覆盖区域中所占的比例;偏心率——用以反映符号重心与符号的几何中心的偏离程度。这4种特征参数具有旋转不变性和大小不变性,且便于提取、容易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术谱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云刚  安宁  王丰龙 《地理学报》2018,73(12):2269-2281
本文从中西方比较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术谱系特征,对中国政治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以西方政治地理学的发展脉络为背景,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可概括为萌芽期、停滞期和复兴期3个阶段;当前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但仍具有离散的特征。总体而言,中国政治地理学的研究主体包括探讨军事战略、外交政策的“地缘政治学者”和地理学者中关注政治要素的“兼业政治地理学者”,这两者存在部分的交集;在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张其昀、鲍觉民、李旭旦、张文奎、王恩涌等学者为首的几个谱系,但总体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仍然主要受到外源性理论影响,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体系仍不完善,在此背景下的研究共识形成、学术共同体和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仍是今后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这一思路,本文提出了更为均衡的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理学——建设地理学的新方向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学科的形成过程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开始的。有关旅游地理学的一些著作早在本世纪初就出现了,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描述往往都包含有大量的旅游乡土信息。  相似文献   

13.
苏联地理学会——苏联最古老的(有140年的历史)也是最大的科学社会组织之一——于1985年10月在基辅召开了例会。地理学会受苏联科学院领导,拥有38,000名会员和700多名集体会员。学会的领导机构设在列宁格勒。参加本届会议的约有600名代表和200多名来宾。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今天已被认定是一个活动领域,它的主要任务是创立并在理论上系统整理有关现实活动的新知识,揭示科学的世界全貌。它的固定目的是对过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这个公式经常还要补充卡·马克思的一条原理,即不仅要解释世界,还需改造世界(这就是说,科学要提出如何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心地理论与经济地域系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契合与互馈,经济地域系统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对理解和认识中心地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工与联系是经济地域系统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的重要理论契合点,中心地系统无论是概念内涵还是运行机制都是属于经济地域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经济地域的一般属性,同时具有动态性特征、等级性和尺度差异特征、圈层异质性与多向性特征、重叠与嵌套特征、再集聚特征等。中心地系统作为具有复杂性的地域经济系统,在条件变化下,会呈现出扩散域的重叠、嵌套、轮空、扩大、再集聚等多种空间层次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空间结构分异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海斌  王铮 《地理研究》2012,31(12):2123-2138
在明确决定中国空间分异的三次本性的地理要素的基础上, 以进化经济地理学的观点 进一步分析三次本性在区域发展与演化的作用, 发现第一本性地理要素决定了中国农业的空 间锁定——即秦岭-淮河线和长城一线;随着第二本性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不断提高, 原有 的锁定被打破, 中心城市锁定了基本空间格局, 区域出现了中心腹地结构;第三本性促进区 域发生结构变异, 枢纽网络结构被创生出来, 结构发生了突变。另外三次本性在空间上存在 着路径依赖的关系, 第二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本性的推动, 而第三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 本性和第二本性的推动。从宏观上而言, 中国在三次产业进化过程中, 胡焕庸线并没有被打 破, 成为中国区域发展基本的锁定。  相似文献   

17.
张其昀先生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21,76(1):235-247
张其昀是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为中国近代的地理学教育、人文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区域地理学方面,他较早地将西方近代区域地理学作品介绍到国内,将“Regional Geography”翻译为“方志学”,引入并阐释了西方区域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并积极地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创作出《本国地理》等经典著述,对中国近代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张其昀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主要源于法国近代地理学家Blache的人地关系或然论、综合的区域研究等理论和方法,他研究区域地理学重视区域划分和实地考察,强调地图的运用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阐释,具有明显的“维达尔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38  
甄峰  顾朝林 《地理研究》2002,21(2):257-266
以信息技术为主线 ,从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范式的转变及研究重点三个方面将西方学术界对信息时代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 ,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使得地理学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对信息活动的关注使得新的研究课题和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同时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作用也改变着传统的思维范式。主要的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赛伯空间———新的空间逻辑 ;2 )区位研究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3)空间的分散与集中、均衡与非均衡发展 ;4 )创新网络与区域空间结构 ;5 )信息发展模式的空间结果 ;6 )新空间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旅游流空间扩散方向及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用万有引力模型分析四川省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情况,根据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可确定旅 游流进入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后的主要空间扩散方向为西北(成都—都江堰市)、西南(成都—乐山市)和东北 (成都—德阳—绵阳)三个方向,以此为基础,结合游客流向抽样调查资料,将四川省旅游流的空间扩散路径归纳为 14 条。文章还对不同细分流的空间扩散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旅游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的一门分枝学科,由于是新兴学科,所以尚未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