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陆架海区沉积物中,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检获大量浮游寡毛类和舞毛类等非底栖纤毛虫,这些源于水体的环境DNA(eDNA)如何影响对沉积物中纤毛虫分子多样性的评估,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了黄海冷水团中的两个站位,通过提取水体和沉积物中DNA和RNA,并采用直接提取法和洗脱法提取沉积物DNA,结合DNA和cDNA测序技术,探讨了水体和沉积物中纤毛虫分子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基于洗脱DNA法、直接提取DNA法和cDNA法获得的沉积物中纤毛虫OTUs数分别为451、312和324个,其中211个OTUs同时由三种方法检获;而164个OTUs仅通过洗脱DNA法检获,其中89%为相对丰度低于0.1%的稀有类群。直接提取DNA法所获的寡毛类和舞毛类序列数占比达46%,而在洗脱DNA法和cDNA法中占比仅为12%和10%。沉积物中检获的43%—71%的舞毛类和寡毛类OTUs与浅层水(40m)共有,仅19%—29%与深层水(40m)共有,且这些共有的OTUs可同时在浅层水中检获。本研究发现,对沉积物中纤毛虫分子多样性评价造成影响的浮游类群主要来自浅层水,洗脱DNA与cDNA测序均可显著降低浮游类群eDNA的影响。鉴于洗脱DNA法较之cDNA法操作更简便,且避免了反转录过程导致的偏差,因此推荐用于对近海沉积物中纤毛虫等真核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666,DDT和多氯联苯(PCB_s)是海洋沉积物中的重要污染物质。在常规分析中,虽然氯化烃农药和PCB_s一起被提取,但因一些PCB_s峰的保留时间与一些氯化烃农药峰的保留时间相同,故不能同时用气相色谱测定。关于分离测定氯化烃农药和PCB_s,近年来国外已有一些文献报道,其方法一般使用两个层析柱,操作麻烦而且费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沽河潮坪沉积(柱状样)金属元素含量的垂向变化,表明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不大,但大多数元素都反映出了向上富集的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柱状样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提取了4个主因子占据样本信息量的81.46%,以此定量判别了金属元素的来源。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柱状样沉积物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柱样沉积物主要受Cu、Zn和As的污染,但污染程度很低,沉积物环境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厦门海域沉积物中Cu,Zn,Pb,Cd,Cr,Hg,As的全量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粉砂和粘土组分(小于63μm组分)中Cu,Zn,Pb,Cd,Cr进行了形态提取。探讨了重金属在各海域的分布特征及近25a来的含量变化,并采用Lars Hakanson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粉砂和粘土组分中重金属含量大于沉积物中的总含量,沉积物平均粒径越大,差异越明显。25a来的统计资料分析显示,研究海域水体环境逐渐改善,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发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不同分析方法及背景值的选择标准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洋沉积物不同相态中Sr、Nd同位素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相和残渣态的Sr、Nd同位素组成能够敏感地指示洋流循环及物质来源,但实验室对沉积物中上述相态的Sr和Nd同位素的提取易产生过量或提取不完全,进而影响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制定有效的提取流程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盐酸羟胺(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HH)与醋酸(Acetic Acid,HAc)混合溶液对中印度洋海盆深海沸石黏土、北极半深海沉积物以及安达曼海近海沉积物的Fe-Mn氧化物相进行提取,残渣态用HNO3-HF高压密闭消解法溶融,测定了各相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及Sr、Nd同位素组成,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Fe-Mn氧化物相与残渣态的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Al/Nd含量比值及Sr、Nd同位素组成,建立了3种不同成因类型海洋沉积物不同相态的化学提取方法。提取深海沸石黏土中Fe-Mn氧化物相的理想试剂条件为0.25 mol/L HH和15%HAc,北极半深海沉积物和安达曼海近海沉积物的试剂条件为0.5 mol/L HH和15%HAc。该方法可以准确获得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相与残渣态的Sr、Nd同位素组成信息,为古海洋学的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半透膜渗透装置(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PMD)富集-超声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间隙水中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比较了有机溶剂透析法与超声萃取法从膜袋内提取PCBs的回收率,发现超声萃取法在节省时间和溶剂方面有明显优势。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分离与净化SPMD提取物,收集11—17min的流出液能达到最佳分离效果。基于此方法测定了大连湾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由溶解态PCBs的含量(C_(W-SPMD)),同时又分析了沉积物中PCBs的总量(C_(SED))、间隙水中PCBs的含量(有机碳含量校正法,C_(W-SED))和间隙水中PCBs的总含量(离心法,C_(PW))。结果表明,C_(PW)值显著高于C_(W-SED)和C_(W-SPMD)值。因此,考虑到生物可利用性,无论采用沉积物中或者间隙水中的PCBs总量进行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均会造成风险被高估,建议采用间隙水中可溶解态含量。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胶州湾李村河口4个站点沉积物中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以及同步提取金属元素(SEM,包括Cu,Cd,Ni,Pb和Zn)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研究重金属元素在河口海湾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J1站表层沉积物中同步提取金属含量高于其它站点;除J1站外其他站点的同步提取金属的总量随沉积物深度变化范围不大;J1站的SEM/AVS比值始终小于1,其他站点SEM/AVS比值只在沉积物浅表层大于1。此外,AVS和同步提取Fe的含量对沉积物中同步提取金属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其他的因素如有机质的含量等也会对沉积物中同步提取金属的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乙炔抑制法对北黄海海域沉积物-水界面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并用分相浸取法对相应站位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界面反硝化速率在3.2.~7.5 μmol/m2·h之间,可提取无机氮的平均含量范围在0.7 2~80.36 μg/g之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海域反硝化速率与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IEF)硝酸盐氮和可提取无机总氮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和0.88 6(P<0.01);与碳酸盐结合态(CF)和铁锰氧化物态(IMOF)的硝酸盐氮及氨氮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海沉积物中腐殖质和腐殖酸对海洋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采用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提取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对沉积物腐殖质的组成进行测定,Na OH碱提取法对沉积物腐殖酸进行提取,使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提取的腐殖酸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近海表层沉积物腐殖质含量较低,在0.26%~2.36%之间,平均值1.49%,其中富里酸占51%,胡敏素占35%,胡敏酸占14%,腐殖酸占整个腐殖质的比例是65%。柱状沉积物腐殖化程度高于表层沉积物。雷州半岛近海沉积物中腐殖酸以富里酸和小分子有机物为主,碳含量高,硫含量低,具有苯环、羧基、醇羟基、酚羟基、羰基及氨基等官能团,腐殖化程度不高。研究结果将为雷州半岛沿海经济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郑州市主要河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密度浮选法分离提取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采用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μ-FTIR)分析微塑料的丰度、组成、形状、尺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郑州市7条主要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以干重计):(2412±188)~(7638±1312)个·kg-1,平均丰度为(以干重计):(...  相似文献   

11.
为了快速而有效地对中国边缘海区沉积物中的酸可溶硫化物(AVS)进行研究,冷扩散法被引入。用冷扩散法提取不同体积硫化物溶液中的AVS,所得到的AVS含量与所加溶液体积的相关性较好,说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在中国边缘海不同典型海域的浅表层沉积物中,利用冷扩散法对AVS进行了分析:胶州湾李村河口AVS的浓度在0.4~120.1μmol/g之间;南黄海西北部陆架在0~11.1μmol/g之间;南海北部陆坡一柱状样沉积物中多数样品<1μmol/g。结果显示不同典型海域沉积物中AVS的分布差别较大,符合不同环境沉积物中AVS含量的一般规律。因此冷扩散法作为一种有效的AVS提取方法,值得在研究中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从现场采集的厦门港湾表层沉积物中提取了腐殖酸,在近于该港湾表层沉积物腐殖酸含量、pH、痕量金属离子浓度和盐度等现场条件下,采用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所提取的腐殖酸每个分子中可键合金属位置的平均数,并根据所测定的总酸性基当量浓度估算其平均分子量(约为850)。根据实验获得的平均意义上的化学计量式,估算出厦门港湾表层沉积物中腐殖酸的铜、铅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2.0×10~(10)和4.5×10~(10)。  相似文献   

13.
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信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古环境意义,但传统方法只能通过研究沉积物中的孢粉获取植物信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探索利用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分子多样性解释全球变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文章首次尝试了对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DNA进行提取与PCR扩增,通过使用不同的DNA提取方法(DNA提取试剂盒)和PCR扩增条件[2倍浓缩的PCR扩增预混合溶液(Mix)退火温度、循环数、DNA模板量以及引物],探索海洋沉积物中植物DNA提取和PCR扩增的方法,并在采自黄海潮间带以及浅海表层的沉积物中进行了检验。共尝试了32种方法,结果表明:强力土壤微生物DNA提取试剂盒(DNeasy PowerSoil)以及2×TransTaq HiFi PCR SuperMixⅠ是较好的DNA提取与扩增条件;对于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最佳退火温度为55°C,最佳循环数为55个循环;而对于浅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最佳退火温度为59°C,最佳循环数为45个循环;此外,相对于rbcL引物, gh引物的扩增结果更好。这项研究首次成功提取并扩增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DNA,以期应用于海洋沉积物中植物分子多样性的分析,为研究全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粒径因素对于潮间带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基于索氏提取法、比值法、统计分析法和室内等温吸附实验以及0~31、32~64μm和大于64μm这三种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对于16种多环芳烃各自吸附参数的反演计算,研究盐城潮滩沉积物PAHs赋存状态以及沉积物粒径对PAHs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地点的潮滩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49.67~141.90 ng·g-1,平均为74.92 ng·g-1。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以3环、4环和5环为主,其主要来源为高温燃烧源。在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低时,粒径对PAHs的吸附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企鹅珍珠贝遗传育种研究中,为保证在贝类存活的条件下获得其DNA信息,采用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贝壳边缘和足丝研究非致死性DNA提取方法。不同于贝壳获取过程中会对实验贝体产生一定损伤,足丝是无生命的细胞外纤维束,其获取方法简单且属于非损伤性取样,对实验贝几乎无伤害,是潜在的获取具足丝贝类基因组DNA的优良材料。本研究采用脱钙与未脱钙两种处理方式,并结合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及有机溶剂萃取法(OSE)提取贝壳及足丝DNA,对获得的贝壳DNA及足丝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足丝有机溶剂法(OSE法)提取效率显著高于贝壳DNA提取方法,脱钙足丝与未脱钙足丝的DNA提取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016 7±0.002 9)μg/mg和(0.016 1±0.003 1)μg/mg。未脱钙足丝的OSE法获得的DNA产物纯度最优, A260/280值为1.400 0±0.040 0,A260/230值显著高于贝壳DNA及足丝DNA的其他提取方法,为0.910 0±0.080 0。除脱钙贝壳OSE法外,其他所有DNA提取方法均可用于后续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硫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硫形态,其中成岩有机硫对有机质保存和微量元素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化学提取及硫稳定同位素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碱可提取的腐殖酸硫(HA-S)、富里酸硫(FA-S)以及铬不可还原有机硫(non-CROS)的垂直分布、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non-CROS、HA-S以及F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9.1~52.6、3.35~7.82和27.3~38.6μmol/g,均处于其他许多近海沉积物中含量的低值区,且3者均为海洋生物有机硫和成岩有机硫的混合物。HA-S和nonCROS以海洋生物有机硫为主,其份数分别为65%~68%和67%~77%,而FA-S则以成岩有机硫为主(54%~73%)。相对于生物有机硫,成岩有机硫更易被碱和酸性Cr(Ⅱ)溶液提取,因此腐殖质硫和non-CROS都不能全面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硫的组成和来源。黄铁矿和腐殖质中成岩有机硫含量随深度的同步增加表明黄铁矿形成并未明显地竞争性抑制有机质硫化。  相似文献   

17.
以鼠尾藻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岩藻黄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不同有机溶剂、料液比、温度及时间对岩藻黄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90%甲醇溶液,料液比1︰33,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25 h,提取率达到1.368 mg/g。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昌黎黄金海岸保护区表层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简称BCR)提出的三级4步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中Cr、Pb、Cu、Zn、Ni的形态特征,并利用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atio of secondary phrase and primary phrase)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method)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重金属含量超过中国浅海沉积物环境背景值;5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次生相中,Cu和Ni以可氧化态为主,Cr、Pb、Zn以可还原态为主。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表明:元素Pb和Ni为保护区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污染元素,Cu、Cr和Zn则较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5种金属元素潜在风险指数按顺序依次为Ni>Pb>Cu>Cr>Zn,在各点位均属于低风险级,环境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9.
对采集自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生源硅含量(BSi)测定。BSi的测定采用了7h的碱液连续提取法以校正样品中粘土矿物非生源硅的溶出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渤海和黄海沉积物类似,研究区域沉积物BSi含量也处在较低水平(<0.5Si%),沉积物中所含有的陆源粘土矿物也使SiO32?在间隙水中的浓度(<250μmol/L)远远低于纯BSi的溶解度。沉积物中含氮量以及N/BSi摩尔比等指标随深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这反映了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降解,并且N比BSi降解得快。沉积物中δ15N值与含氮量、N/BSi摩尔比等指标都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显示在早期成岩过程中,与14N相比,15N更容易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此外,在沉积物10—15cm深度处,发现含氮量、N/BSi比值等指标异常的变化,可能反映了修坝、台风等偶然事件对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夏季平均为0.449μmol/g,冬季为1.816μmol/g,大多数站位AVS含量冬季高于夏季;AVS平均含量总体呈南、北区较高,东、西区较低的区域分布规律。潮区沉积物可提取重金属SEM总量夏季在0.56~4.60μmol/g之间,冬季处于0.65~2.21μmol/g之间;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为ZnCrPbCuCd,其中Cd含量占SEM总量不到1%,Zn含量则在70%以上,SEMZn是控制着SEM分布的主要模式。联合利用(∑SEM/AVS)与(∑SEMAVS)法和生物毒性阈值法综合评估重金属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东海岛潮间带大部分区域沉积物中(∑SEM-AVS)处于0~5之间,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较强的区域为通明海区(7号站和8号站所在),具有较强潜在生物毒性的重金属为夏季通明海区的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