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建立的梅树村阶方案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中已正式采用(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四川早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层分布十分有限,而寒武纪梅树村期大规模磷酸盐沉积成矿作用形成有昆阳式、汉源式、清平式和宁强式等矿床类型,其中,汉源式磷矿为梅树村晚期形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和特征,指出菱镁矿、硼矿、磷矿、滑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赋存于不同的沉积建造、火山堆积以及不同变质岩系之中,是由古陆块的构造部位所决定的。前寒武纪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大陆地壳演化关系密切,古元古代大陆拼合焊接的造山带和新元古代稳定地块的海相沉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成矿构造环境,前者在中国北方(如胶辽裂谷、佳木斯地块)形成菱镁矿、硼矿、滑石矿和石墨矿等矿床,后者在南方(如扬子陆块、苏鲁大别带)主要形成磷矿床。前寒武纪产出大型、超大型非金属矿床数十个,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岩浆热液型和沉积(弱变质)型,文中着重对硼、石墨、菱镁矿、滑石、磷矿等五个主要矿种的资源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早、中前寒武系磷矿有四个层位六种类型。太古代磷矿主要产于中朝地块内的华北陆核、辽吉南部—朝鲜北部陆核及山东陆核等陆核区。早元古代早期,在太古代陆核边缘或中间地块沉积了优地槽型磷矿。早元古代晚期有大陆边缘和拗拉槽白云质碳酸盐建造的磷矿床与克拉通内盆地陆屑和复理石建造的磷矿床,其中大陆边缘型最重要,构成了长约4000多公里的巨大“S”形成矿带。早元古代末期,五台运动之后,有同造山期的山间盆地磷矿床形成。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进展、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沈其韩 《地层学杂志》2005,29(11):411-415
主要介绍自1996年以来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新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认识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在学术思想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在研究具体的早前寒武纪地层中取得新进展。在了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工作的8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磷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磷》在全面收集贵州磷矿勘查开发和研究资料及总结贵州5种矿床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磷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在拉伸纪晚期(下江时期)及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地壳离散构造环境下,陆内隆升或断裂隆起控制了磷矿床形成;厘定了早震旦世磷矿和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时代分别为635580 Ma、541520 Ma。认为早震旦世黔中古陆周边成矿有利环境是初始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之生物滩(礁)和局限台地潮间—潮下带,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有利环境是局限—半局限台地上相对凹陷的生物滩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上升洋流仅是物质搬运的动力;总结了磷矿成矿规律,建立了“开阳式”磷矿、“瓮福式”磷矿和“新华式”磷矿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对未来勘查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宋天锐 《中国地质》2007,34(2):315-323
笔者是在“五国编图项目”(中国、俄罗斯、哈萨斯坦、蒙古国、韩国)的中国北方磷矿床资料研究基础之上完成本论文的。中国北方磷矿床分为“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三大类型。沉积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晚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磷质来源以海洋生物磷为主;沉积变质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中元古代,磷质来源以火山磷质为主,也可能有生物磷质参与;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都包含陆地风化迁入盆地中的磷成分;岩浆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海西期和加里东期的超镁铁岩浆岩,多与铁、钒、钛成为成矿系列。沉积型磷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和塔里木地块北缘应重视,而沉积变质型在华北地台北缘有远景;岩浆型则主要勘查超镁铁岩系列。  相似文献   

8.
绪言尽管有关前寒武纪地质学和前寒武纪矿床学的文献很多,但仅有少数作者企图说明前寒武纪矿床在成矿作用中与构造环境的关系。要研究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前寒武纪矿床本身与在了解较清楚的构造环境中形成的晚显生宙矿床作比较,来推测前寒武纪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或从与母岩构造位置有关的整个地质作用和矿化作用来推测构造环境。这里我们同意后一种途径,主要是因为从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比从矿床本  相似文献   

9.
<正>吉尔吉斯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在地壳发育的不同阶段,由于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矿产。吉尔吉斯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加里东、华力西和阿尔卑斯期四大旋回。1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成矿期形成的矿床较少,主要分布在中天山。许多矿床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早前寒武纪仅在变质的结晶基底中有石墨矿产出;晚前寒武纪的裂谷作用形成了里菲-文德纪火山-沉积建造,赋存有杰德姆超大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0.
寒武纪最早期(梅树村阶)磷酸盐沉积是世界性末前寒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矿的最主要成磷期,南亚是其主要分布区。该区西起伊朗德黑兰以北的厄尔布尔士山脉,经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小喜马拉雅山区,苏联哈萨克斯坦卡拉套以及中国新疆、滇东、川西、陕南、黔中、鄂西等地区,形成一个挟持于北纬25°—43°之间的狭长成磷地带。(图1)  相似文献   

11.
扬子西区泛指长江中上游流域,包括云南省东部,四川、贵州省的大部,湖南、湖北省的西部,陕西省的南部;居于东经lO1°—103°,北纬23°20′~34°,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该区是寒武纪时代在我国的主要成磷区,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均可与世界主要成磷区媲美。本文在成磷远景区划涉及的资料基础上,试图对扬子西区早寒武世磷块岩矿床沉积基底的古构造、沉积磷矿的时限和含磷地层、沉积相及古地理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非洲前寒武纪地层概况非洲大陆是由许多克拉通和活动带组成的,前寒武纪地层广泛分布于其中。就非洲来说,前寒武纪地层十分重要,它出露面积占非洲大陆总面积(三千零二十二万七千平方公里)的57%,含有许多重要的矿产,如铜、铁、锰、金、铀等,而且研究这样大面积的前寒武纪地层对探索地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在北非、红海地区、南部非洲和中西非,如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马里、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研究的进展和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中国近十年在前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1)近年获得的大量锆石SHRIMP和LA-ICPMS U-Pb年龄,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BIF和相关地层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2)新的同位素年龄表明,一些以往认为是早前寒武纪的地层或地质体(康定岩群、额尔古纳岩群)的主体是新元古代的地质体;(3)大量的锆石原位定年数据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4)长城群的底界年龄应小于1 670Ma,很可能在1 650Ma左右;(5)根据新的同位素年龄对中元古代的年代地层格架进行了重新划分;(6)大量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揭示华南地区以往认为是中元古代的地层(板溪群等)实际应是新元古代的。随着研究深入也提出了需要研究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2.5~2.3Ga是否存在缺少地质记录的寂静期?(2)长城系下部的地层何在?(3)中元古代上部系级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4)青白口系岩石地层单位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零星.通过对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沉积建造、发育矿床特征及地层对比的综合分析显示,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古生界锆石测年数据中出现有较多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谐和年龄,在古生代火成岩中也存在太古宙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年龄数据信息,且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为中—新元古界,产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磷矿在华北、东北以岩浆岩型磷矿和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 ,在西北则以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寒武世 ,受南面和西面海水侵入影响最大、侵入距离最近的已知含磷地区可作为磷块岩矿床重点研究靶区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所赋存的岩体类型比较多 ,但矿床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磷灰石矿床产于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体中 ,这类杂岩体在我国北方有一定的分布 ,对其做详细工作 ,可望找到规模大、品位高的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研究中国前寒武纪层控铜矿矿石组构特征的初步总结。所研究的层控铜矿床既有早前寒武纪的,也有属于晚前寒武纪的。虽然早、晚前寒武纪层控铜矿床在地质特征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张秋生,1981),但是这些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早、晚雨寒武纪层控铜矿床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查明矿石组构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