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震观测中,准确的时间服务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因此,尽管在地震台网、台站上配备有精度较高的石英钟,但仍须定时地利用授时台发播的标准时间讯号对其所使用的石英钟进行“对时”校正。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度更高的原子钟已被采用。目前国内外授时台所发播的标准时间包括两种不同的时间系统。一种是过去使用的以地球自转为标准所测定的时间,并加以地球极移的影响修正后的世界时UT_1时间系统;另一种则是以精度更高的原子时秒长为基础,而时、分别采用世界时的时分时刻,后者的时间与UT_1时间保持,协调偏离在±0.9秒以内的协调时UTc时间系统。而按国家地震局的规定和国际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一)任务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科研与国际资料交换等工作需要,对地震观测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目前对地震观测质量普遍感到急待介决的问题之一是时间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前阶段绝大多数地震台站时间情况来看,一般误差均大于甚至远超过±0.1秒。估且不谈由于错误收对UT_1时间系统所可能导致误差(注:我国上海与陕西蒲城发播的BPV_(2.3)与BPM授时讯号均发播UT_1与UT_c两种不同时间系统讯号,且程序不同,极易引起错误收对。UT_1与UT_c时间且非常差,按国际规定最大允许±0.9称。参表一、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震》2006,18(4):61-61
据悉,今年4月下旬,在罗马尼亚弗朗恰县的普老斯蒂纳(Plostina)和弗朗恰亚(Vrancioaia)两个地震观测站演示了一种新的地震即时预警系统,该系统是罗马尼亚国家地球物理所两位研究员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合作的产物。该系统有3个感应器,可在1~2秒确定是否发生地震,当有地震时警报会自动发往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上述过程均为仪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警报发出后,在0.9~1.2秒之内能够采取许多安全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使事关国家利益的项目在发生强地震风险时自动停止运动,如:天然气网络,石油管道,切尔纳沃德核电站,电器设备等,也可以让正在运行的电梯和高速列车等行进至安全位置以减少伤亡。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观测中发展了一种石英日历钟。这个钟的时间精度为≤3×10-9/天。它是采用MOS集成电路制成的,并使用荧光数码管作为日历和时钟的显示。时标输出除有常规的时、分和秒号外,还将日历和时钟数据以串行编码方式输出。  相似文献   

5.
罗马尼亚国家地球物理所2006年4月下旬在Vrancea县的Plostina和Vrancioaia两个地震观测站演示了一种新的地震即时预警系统,该系统是地球物理所研究员Adrian grigorie和Alexandru Marmureanu的研究成果,也是他们与德国Karlsruhe大学合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研究的新型观测平台——线缆式海底地震观测台(网),是一种基于海底光电复合缆的光电传输技术,将传统的陆地地震观测台站向海区延伸、弥补海区地震观测台站的不足,实现实时、长期连续观测地球内部过程的新技术,目前已成为海洋科学的创新性研究平台,相关的技术方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2018年,我国研发建设的"福建近海海底地震观测台",在前人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线缆式海底地震观测台(网)关键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功能,具备进入地震行业网的能力.经过超过三个月的试运行检验,证实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详细介绍了福建浯屿岛海底地震台(网)研发的关键技术与建设流程、关键技术环节相关规范和检测结果.地震采集数据结果表明,浯屿岛海底地震观测台实现了数据实时流服务,并可接入中国地震局JOPENS系统,数据实时传输正常,并自动存储实时波形数据;试运行期间以实际99%以上的高运行率,达到了国家测震台网管理规定的优秀标准.研发结果可为我国今后的海底地震观测台(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指标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震台阵是在与所观测地震波波长相当的孔径范围内有规则排列安装若干地震计的地震观测系统,它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将各子台的数据会聚在一起,抑制地面噪声,提高信噪比并获取有关震源及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获得比单个地震台更强的地震监测能力,特别是提取微弱地震信号的能力.同时,由于地下介质普遍为各向异性的,利用地震台阵可以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并为地球动力学提供有效的数据质量保证.目前地震台阵已成为全球地震监测网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先进的地震观测技术.应用地震台阵可监测较远处的微震事件,因而有利于对那些不宜于正当地架设台站的地区进行地震监测,特别是近海海域地区的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ZJ型自校数字钟(简称自校钟)是为提高地震观测台站时间服务质量而研制的新型计时仪器。它有较高的计时精度,对于BPMC标准时间的最大钟差不大干25毫秒。用于台站地震观测记录,可以比以前更准确地计算地震参数。对于一般的地震分析研究工作,这样小的钟差可以忽略,即作零钟差处理。自校钟具有准确、可靠的自动校时功能,校时后,对于BPMC标准时间的钟差不大于3毫秒。显然,自动校时比目前一般台站采用的人工校时更准  相似文献   

9.
大地测量和地震观测都是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手段。大地测量是一种物理意义十分明确的观测方法,它不仅能够监测大区域、大幅度的地壳变化,而且能够监视地球的微小变化,甚至能观测到慢地震。地震观测与大地测量之间目前还存在着观测频段空间,应尽力缝合两者之间的频段空间,以推动地震预报研究。该文提出了缝合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通过"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中国地震监测系统全面完成了从模拟记录向数字记录的转变,建成了地震前兆观测台300余个,共观测30000多个分量数据,分量采样频率一般为秒、分采样。这种大面积、多分量、高采样率的地震数据采集,使得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所观测到的每日前兆数据以GB、甚至更高的规模产出,带来数据量的指数膨胀。地震数据的膨胀对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引言我国地震系统数字化台网改造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数字化地震观测仪器 ,提高观测质量 ;同样也需要一种适合遥测台工作特点的供电系统 ,提高遥测台地震观测仪器的连续运行率。在遥测台网的监测工作中 ,由于原有的电源不尽完善 ,不能完全适应遥测台的工作环境 ,造成地震信号断记的现象时有发生。一直是困扰遥测台网监测工作质量的一个难题。为此 ,我们研制了 LN-GDXT-1型多功能电源。LN-GDXT-1型多功能电源具有性能稳定 ,输入交流电压范围宽 ,停电时持续供电时间长 ,免维护等特点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遥测台供电系统。1…  相似文献   

12.
《地震》1985,(2)
1983年1—12月太阳黑子相对数: 84.3,51.0,66.5,80.7,99.2, 91.1,82.2,71.8,50.3,55.8, 33.3,33.4. 年均值 66.6. 注:自1984年起,BIH只发表UT_1系统的地球自转数据,地极坐标数据亦改为以0″.0001为单位,故本刊所载内容亦作相应的变动。此外,本刊1984年第2期第64页所载1983年1—6月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为初值,故与本  相似文献   

13.
正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目前还没有哪个科学家能准确的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情况,主要原因有3点:(1)目前我们还只能在地球表面开展地震观测(地球的不可入性);(2)破坏性地震的发生相对于天气预测来讲还是极小的概率事件,特别是7级以上的大地震,其孕育周期可能超过人的寿命。因此,一个科学家研究某一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时,可能毕生都难以经历一个活动周期。因此实验数据样本极少;(3)各地的地震分别具有不同的活动特点,无法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利于地震战线开展基础地震学方面的研究,给全国地震观测第一线同志们提供一些学习的参考读物,我们计划编译一套地震观测研究系列文集,该文集的第一集《震相与地球内部结构的测定》一书已经出版。至今,人们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主要来源就是对于地震波各种震相的研究,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因此,给我们带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目前,对于这个认识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1 1月 5日至 1 1月 9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本次学术会议是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 ,会议议题为 :地震观测技术现状与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 4 2人。1 1月 5日上午会议开始 ,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兵主持会议。首先 ,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庄灿涛讲话 ,他总结了第五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自 1 999年成立以来在地震观测技术领域所做的工作 ,回顾了“八五”期间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研制和“九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与发展 ,介绍了 95-0…  相似文献   

16.
我国763长周期地震观测台网的建成,使我国地震的观测频带从几十秒扩展到百秒以上,提高了我国地震台站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震相识别能力,提高了单台定位的精度和测定面波震级精度,改进了影区地震的观测。然而,由于该仪器出厂时设有配备相应的自动增光报警系统,致使发生大震时,大振幅波形因暴光不足而难以辨认,不能报警,给大震分析和研究,大震速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自动增光报警系统是充分发挥763地震仪优良性能的基础。我们根据台站的实际设计,制做了一种稳定可靠,价廉物美,维修方便的763地震仪增光报警系统。该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目前传统关系数据库在存储大数据时遇到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Hbase的地震大数据存储管理方法。Hbase表是一个分布式多维表,表中的数据通过一个行关键字(Row Key)、一个列族和一个列名(Columnfamily:column name)以及一个时间戳进行索引和查询定位。关键在设计好Row Key,以方便数据查询并进行数据分析。下面以地震观测数据为实例,讲述在Hbase的存储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观测简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科学是一门观测的学科,地震观测是地震应急,地震预测,地球科学研究,地震社会服务的最首要环节,地震观测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81年7月1日起,BPM短波授时台已正式承担我国准标时间、准标频率的发播任务。但至今BPM发播的时间信号只给出了秒信号的起始时刻,而没有给出这个时刻的绝对时间,从这种信号里无法辨别某一秒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分、何秒,而且在现用发播程式中还不是每秒都有信号,程式以半小时为一周期,其中包括BPM呼号,UTC时号,UTI时号以及无调制载波信号,所以即便是秒信号,标准也不一致,有UTC也有UTI。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二十年来,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使地球科学家对主震源有了一个广泛的认识——哪里的地壳的巨大板块在相互摩擦,在大洋中脊的地方又构成了新的地壳,哪里的地震就最频繁。然而,要想完全了解并最终能对地震作出预报则要依赖于获得比目前更加详细的地壳图象。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认为,美国目前的地震观测台站系统不适应这一任务。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情报服务处的地震台站继续向科罗拉多州戈尔登总部输送地球运动的情报,联邦资助的台站加入了世界地震观测台组成的台网。美国的20个独立的区域性实验室管理着监视站的卫星台网,其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