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坝区截流期气候背景及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贤为  鞠笑声  王有民 《气象》1997,23(6):13-18
根据宜昌最近四十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和一百多年流量资料,详细分析了大江截流期(10—12月)坝区的一般气候特征和可能影响施工的气温、降水、风、天气现象等演变规律。最后,着重探讨了坝址在截流期(11月)的流量和上游汇水区前期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量的长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
热带印度洋秋季偶极子模态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和滑动相关方法,研究了热带印度洋秋季偶极子模态和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型和偶极子(IOD)型,全区一致型模态主要代表了秋季SSTA全海盆一致的年代际及其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2)当前期秋季热带印度洋存在正(负)IOD模态时,南海的夏季风强度减弱(增强)。二者年际变化的负相关关系在长期趋势的冷位相期不显著,而在暖位相期显著。(3)当南海夏季风强度增强(减弱)时,后期秋季热带印度洋出现正(负)IOD模态。二者年际变化的正相关关系在长期趋势的冷、暖位相期显著,在冷、暖位相转换期前后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及关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高度场、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冬季北极涛动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东北冬季气温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可能影响机制是:在地面,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减弱),亚洲大陆偏北冬季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在对流层中层,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东亚大槽加深(减弱),贝加尔湖以西以北脊增强(减弱),环流呈经向(纬向)型发展,东北对流层中层偏北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和水量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选用华北地区1980 ̄1996年9个水文站点的月流量资料,同时选取该区域42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气温和山高桥公式计算的蒸发资料,利用EOF对华北地区缺测的月流量进行插值并对该地区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OF的插值方法能较好获得月流量缺测值。暖干少水,冷湿多水是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月气候变化的主导类型。冬春暖(冷)则夏湿(干)多(少)水是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年气候变化的主  相似文献   

5.
葛州坝,唐乃亥径流量的时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柱国 《高原气象》1995,14(1):19-27
本文利用葛州坝、唐乃亥的月平均径流量资料分析了长江、黄河的径流量时变特征。结果表明:葛州坝和唐乃亥的径流量存在明显的丰、枯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但葛州坝,唐乃亥的周期性变化有所不同。唐乃亥径流量存在7.4年和18.5年的显著周期,而葛州坝径流量存在15.14年和7.07年的显著周期;唐乃亥径流量的持续(距平符号不变)时间较葛州坝流量的持续时间长,而葛州坝径流量月变率比唐乃亥的月变率小;葛州坝的多年月平  相似文献   

6.
晋中地区霜冻24小时分片定点预报方法的研究赵桂香,赵翠兰,韩爱梅(晋中地区气象局030600)1引言霜冻对晋中地区农作物危害很大,严重影响农业收成。本文利用多年平均资料以及晋中地区所属各局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对晋中地区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  相似文献   

7.
介介绍了(1)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省6-8月区域性暴雨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2)用人工智能研制的河南省6-8月分片大-暴雨短短期自动化预报系统与用T6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预测误差平方和最不上准则两种选取回归自变量的方法,建立处分片预报方程的综合判别预报。(3)在1995,1996年7-8月业务预报中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郁淑华 《四川气象》2000,20(4):14-16
通过对可靠气象资料分析,发现盆东大洪峰出现在5-7月(汛前期)的机率明显比8-9月(汛后期)的高,这是环流形势明显差异造成的,从而提出了盆东的最佳蓄水时段,为用好水,管好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6,自引:9,他引:56  
阎俊岳 《气象学报》1997,55(2):174-186
利用多年的海洋船舶、岛屿站和沿岸站观测记录及卫星观测的高反射云(HRC)资料,揭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和建立时期的环流特征及要素变化。在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平均时间为5月中旬,北部略早(5月12日),南部略迟(5月20日),但年际差别可达一个月左右。伴随着西南季风的爆发,南海云量和降水量增多,对流加强,但海区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西南季风建立以后,强对流区稳定于南海中部,季风雨带没有明显的跳跃现象。西南季风爆发之前,南海表层温度迅速升高,其开始时间较季风爆发约提前一个月,海面水温的升高为季风爆发提供了热量和水汽条件。4—5月,南海海面热交换分量(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潜热输送等)发生明显的改变,特别是潜热交换和蒸发量明显增大,它可能是西南季风首先在南海爆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柱国  姚兰昌 《高原气象》1996,15(2):186-194
该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IOP)所获得的辐射观测资料(1992年11月10日-1993年2月18日),对考察点(2°15′S,158°00′)的辐射分量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海表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海表反射辐射春反照率、净辐射及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11.
陈青云  陈正洪 《湖北气象》1997,(1):26-27,30
统计武汉市19531993年7175次火灾月(季)资料,对1979-1981年火源作逐季类统计,并结合典型年及重大火灾个例分析主要气候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冬季气温低、降雨少、气压高、风大、是火灾频发期夏季火灾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近75年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时间变化特征与气候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元顺 《湖北气象》2005,24(4):21-23
使用近75年(1930-2004年)丹江口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资料和近45年(1960~2004年)丹江口水库流域100个气象(或水文)站点08-08时平均面雨量资料,对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与气候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30、50-60年代丹江口水库流量相对偏大,而40、70、90年代其流量相对偏少,90年代后丹江口水库来水偏少特别明显,这与汛期(5~10月)气候背景、强降水时空分布及走向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资料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通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资料服务中心第4卷第2期(总第11期)1998年3月NCEP/NCAR40年再分析资料介绍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其前身为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自19...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北半球1951-2000年冬季(1月)200hPa,500hPa的月平均资料,计算出E-P通量,并根据平均环流的E-P通量剖面图,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在大地形作用下,波动对基本气流的作用,以及波流相互作用下行星波的传播。北半球冬季平均E-P通量的辐合辐散与地形作用形成的大槽大脊相对应,其强度也与槽脊的强度相一致。另外,根据多年夏季(7月)的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及降水资料得到E-P通量和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进一步得到E-P通量与异常天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型蒸发器对E-601B蒸发器的折算系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便于将过去40多年的小型蒸发器观测资料与E-601B蒸发器观测资料衔接使用,对全国618个基准和基本站直径20 cm小型蒸发器与E-601B蒸发器3年平行对比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按省(市)给出了这两种仪器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值及年折算系数的全国分布图,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甘肃省平凉市7县(区)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50a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平凉7县(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凉市7县(区)旅游气候最舒适期为每年的5~9月,较舒适期在4月和10月,不舒适期静宁、庄浪、华亭为4个月,主要分布在冬季及秋末(1~2月、11—12月),崆峒、灵台、泾川、崇信为3个月,分布在冬季的1、2、12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平凉旅游气候在东西南北方向上有着一定差异,在东西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一年中舒适度年指数自西向东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对延伸期预报技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积雪是重要的陆面因子,其变化的时间尺度长于大气而短于海洋。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期预测模式(DERF2.0)历史回报资料与被动微波资料(SMMR)、被动微波成像专用传感器(SSM/I)数据反演的逐日雪深资料,分析了1983~2014年冬季和春季转换季节高原积雪对热带外地区延伸期尺度预测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积雪异常年动力模式在高原积雪显著影响的青藏高原地区、贝加尔湖地区和北太平洋地区预报技巧明显高于正常年份。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高原积雪偏多年的技巧衰减最慢、其次为积雪偏少年,积雪正常年最快,表明高原积雪异常年可预报时效更长,且高原积雪异常对预报技巧的改善在第1候的预报中就显现出来,尤其是积雪偏多年,其影响时段明显要早于海洋。结果显示高原积雪对延伸期预报技巧有重要贡献,暗示高原积雪异常为东亚延伸期预报的潜在可预报源。  相似文献   

18.
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 TOPEX/ POSEIDON-ERS高度计提供的海平面高度异常资料和并行海洋气候模式(POCM)模拟海平面高度资料,分析了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l月,3月和5月海平面高度的异常值分别与7月,9月,11月的异常值相反。l月(7月),深水海区与吕宋海峡的海平面高度为负(正)异常,在大部分陆架区和南海的西和南部,海平面高度为正(负)异常。在3月(9月),除海平面高度异常的量级已减少,且较小的SSH正异常(负异常)出现在南海的中部以外,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分布型与 1月(7月)类似; SSH的年循环的最大振幅出现在吕宋岛的西北海域;风的季节变化是南海SSH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TOGACD-ROM资料介绍(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资料服务中心资料通讯第2卷第4期(总第7期)1995年10月4GEOSAr海面高度资料这些资料由NOAANationalService提供。原始资料是GEOSAT(Ge...  相似文献   

20.
用一个在NCAR的气候模式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CCM1(R15L7)-LNWP长期数值预报模式,以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4月1日客观分析资料和NCAR的固定个例(1975年1月16日)为初始场,进行当期数值预报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拖曳效应对春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月平均的青藏高原地面拖曳系数与全球其他陆面月平均拖曳系数之差由0.0008增大至0.004时,预报效果得到了明显改进。青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