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维立体可视化震情会商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建立现代震情会商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强,本文尝试应用三维GIS技术和体绘制可视化方法,解决地震会商过程中的多源、海量地学数据的协同可视化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三维立体可视化会商系统平台,并在其上将汶川余震分布、数值模拟和华北精细地下三维速度结构等研究成果进行了集成测试.  相似文献   

2.
提出余震序列动态模拟及三维地形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以ArcEngine为开发组件,实现数据管理、专题查询、余震地震序列动态模拟、地形分析、三维浏览显示等功能,建立基于ArcEngine的应急三维可视化系统.在2011年云南缅甸7.2级地震、盈江5.8级地震应急响应中,系统在余震序列动态模拟生成、三维地形模拟显示、影响场破裂方向初判及宏观震中判定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识别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构造,常需要融合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更好地解释复杂的地质现象,传统的可视化方法由于缺乏对多源地球物理数据一体化的存储管理与索引机制,使得在对大范围多源地球物理数据进行空间局部更加精细可视化时的效率很低.为了更有效地洞察研究区域的地下构造,本文研究了适合多源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快速空间索引技术.首先根据各类地球物理数据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四叉树结构,用于建立对多源地球物理数据一体化存储与管理.接着利用该数据结构,文章现实了多源地球物理数据快速空间查询的机制.将此结构和机制服务于大规模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精细尺度下的三维可视化,提高对特定空间范围的局部多源地球物理数据动态可视化的效率.最后给出了该数据结构下空间查询与可视化的效率分析,并通过实验对整个算法的效率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通过建立相应的索引机制,可在大规模多源地球物理数据条件下更高效地展示任意位置岩矿石多个物理特性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马震  王玉丽 《内陆地震》2011,25(3):269-274
介绍了利用ArcGIS系统的三维分析模块实现山区水库项目选址的三维可视化。基于GIS、航测、水工设计等基础资料,通过多个软件工具处理数据,在ArcGIS系统下整合与分析。最终实现了库区的三维地形漫游、水库蓄水、淹没等三维动态过程,为论证工程规模与工程选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地质勘探中TEM面积性探测获取的三维数据体,基于Matlab语言对其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与实践.阐述煤矿TEM三维数据体格式及其可视化要求,提出‘立体图’、‘切片图’和‘等值面图’三种综合性可视化方式,论述使用Matlab语言调用Surfer库函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TEM测线数据的批量网格化,解决了煤矿TEM数据体的不规则性问题.同时论述三维可视化技术中关于表面图、三维曲线图、等值线、等值面等三维图形的关键绘制技术与应用函数,实现规则TEM数据体的基本图形表达.在以上工作基础上,作者开发出相应的三维可视化应用软件,通过实例展示其丰富、实用的显示功能.该软件为煤矿TEM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工作提供了新手段,帮助提高对TEM解释结果的认知能力和资料解释水平.  相似文献   

8.
辐射成像技术在医疗诊断、无损检测和工业探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与辐射成像技术的结合有助于帮助人们以更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对病灶和被检物进行检查,从而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和检查结果。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辐射数据而构建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通过系统分析和整体设计,模块级的实现、交互控制和界面设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基本思路,对于辐射成像可视化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震害资料进行了现场调查,建立了建筑物震害数据库。提取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纹理特征,建立了纹理特征数据库,编写了建筑物三维建模的流程和规则。基于CityEngine平台快速批量地建立了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采用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建立了北川县城区域的三维地形,结合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了汶川地震前北川县城的场景。采用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Ⅵ~Ⅺ)下的震害指数和破坏等级。在CityEngine平台中用不同颜色渲染建筑物描述其破坏等级,建立了北川县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结果表明CityEngine三维快速建模技术比传统3ds Max三维建模技术效率更高,结合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可以快速模拟大规模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大型多道地震物理模拟系统缺乏对地震灾情场景的图像直观整合,可观赏效果差。设计基于GIS的地震灾情场景计算机在线模拟系统,从系统层次划分以及软件实现两方面完成地震灾情场景的在线模拟,系统由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构成。利用逻辑层中灾情场景生成模块自动整合功能,依据研究地区的GIS数据及其开发部件的底层支持,构建建筑物的三维像素点集合模型,实现灾后场景构建;通过地震动场判定和三维坐标转换,构建灾后场景。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模拟地震灾情场景图像最低误差均值仅为3.4,观赏性好,系统功能及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于2007年底完成“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该数据备份中心可以准实时地接收并存储全国1000多个固定地震台站的信号,具备海量数据校验、数据格式转换、以用户定制方式截取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和数据网络下载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10多个科研单位开展的70多项研究提供了近70TB海量波形数据的服务,特别在快速开展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相关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汶川特大地震数据服务快速响应、大地震快速响应波形数据自动截取系统建设,以及对地震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种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结构是在时间维内地质过程演变的产物,以三维形态存在自然界中,但是很多地质学家仍然依靠二维或一维的形式来记录和发布地质数据,丧失了很多空间信息,原因之一是现存方法在表达地下三维地质体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分析和解译地质地图模型,基于现有的建模理论,提出了结点.层数据模型组织不同实体类型的地质数据,实现地质观测数据和几何模型的一体化表达与存储.在此基础上,通过快速构建多分辨率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大规模地质数据集的可视化方法,满足地质学家操作、分析和解译三维地质体的需要.实验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很好的实现大规模三维地质数据建模和自适应可视化,同时为实现空间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面向对象技术在地球物理电磁成像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向对象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热门的程序设计技术,当前被广泛应用到大规模数值分析、各种复杂可视化研究等领域.面向对象技术包含的类型继承、函数重载机制、虚函数多态机制成为设计完整、良好的电磁成像系统非常有利的因素.电磁成像系统需要大量的功能单元,数据的可视化需要功能完整的成像功能,这些需要都可以由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对象得以表示、完成.另一方面,电磁成像系统的可视化优良性决定了地球物理电磁勘探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良好的电磁可视化系统.基于上述目的,本文基于面向对象技术,采用C++语言讨论了设计地球物理电磁成像系统可视化的方法结构,阐述了成像系统可视化设计中涉及的重要内容,并简述本文设计的可视化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中了说明三维地形的模拟是进行室外可视化系统开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文中提出了一个利用粒子系统的方法来模拟三维地形中瀑布的运动和汹涌直下.结果通过粒子作用范围及浓度的变化模拟瀑布的运动,介绍了粒子的表示和粒子系统的一般原理.结论给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系统的快速绘制三维地形中瀑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邓春林  张怀  谭清海  王蕊  郭晓虎 《地震》2013,33(4):214-224
在地球动力学和气候模拟等领域, 数值模拟产生的数据规模达到Tb至Pb量级。 实现这些海量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和实时诊断分析面临很大的困难, 时空多尺度数据抽取可以解决这一瓶颈。 高精度数据的可视化结果展示需要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 并行的大屏幕显示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地球科学数值模拟、 并行数据抽取和高分辨率显示都需要搭建高性能计算机集群。 本文在基于Lagrange插值的多维度、 多尺度、 多分辨率并行数据抽取算法的同时, 利用并行计算节点及LCD显示器, 基于Rocks cluster系统搭建起一个176核, 4×10×1024×1280分辨率的高性能计算模拟、 数据抽取和并行显示输出的集成平台, 并将该平台成功应用到气候模式模拟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并行抽取和并行显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CUDA的三维数据并行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三维数据转换为图形及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主要包括面绘制和体绘制两种方法。光线投射算法是最经典的三维数据体绘制方法,图像质量较高,但计算时间较长,基于CUDA的编程技术利用GPU的多核并行运算功能可显著提高计算速度,实现大规模三维数据的实时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利用文字或数字方式展示地震编目数据的缺陷,通过逐步分析引出了数据可视化技术在信息传播速度、全面性方面的优势,通过气泡图、堆叠式条形图、箱线图、折线图、三维散点图进行多角度的可视化数据展示,体现了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地震编目数据传播中的直观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三维全景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的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首先简要叙述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和技术路线,基于此建立了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和浏览的三维全景虚拟地震台站系统,该技术丰富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用可视化技术分析虚拟现实环境下三维地震数据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三维地震数据,直接观察数据中隐藏的地质现象。方法:将第每个反射子波用一个粒子模型表示,来自同一反射面的子波粒子相互叠合成一个同相面。为加快显示速度,将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转换为三维二值图像,用有序扩展算法追踪同相面所在的三维连通域,细化后得到反射面的坐标数据。再在虚拟现实系统下的对反射面进行立体显示,直观地分析地下地层的结构。结果 实际数据试验得到了反射面的三维形态及断层的分布规律,立体显示更深刻地揭示了复杂地质现象及其规律。结论 只有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视化,才能直观地看到地下地层的真实场景,真正实现三维数据的全三维解释,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上海市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服务内容,详细讨论强震、测震、空间信息、地震地质背景等4类数据的共享方式、内容以及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地震科学数据具有类型广、种类多、数据格式不一致以及年代长等特点,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如何对这些分散的海量地震数据整合应用服务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建立基于Web的地震科学数据可视化发布系统。深度挖掘并探索地震科学数据的普及性和社会应用潜力,实现了地震科学数据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