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大连和长海 12a的海雾资料 ,筛选出大连地区及黄渤海域海雾的预报因子 ,确立了海雾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GRAPES模式输出变量因子作广东沿海海雾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5年(2004—2008年)NCEP的1°×1°再分析气象资料,结合2004—2008年的台站观测资料和2006—2008年海雾野外试验的观测资料建立预报变量因子,利用GRAPES模式得到并输出变量因子。结合NCEP资料分析海雾出现的各种判据和条件,选取湛江、珠海、汕头3站为代表,建立了广东沿海自西向东各地区的海雾MOS判别预报方法,实现了24h的海雾判别预报。对2008年3月湛江和汕头、4月珠海的预报检验表明,该海雾MOS判别预报方法对广东沿海海雾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预报准确率为84%~90%,Ts评分为0.40~0.53,Hss评分为0.52~0.56。  相似文献   

3.
黄彬  高荣珍  时晓曚 《气象科技》2022,50(6):783-792
基于2020年上半〖JP3〗年我国东部近海站点观测资料和葵花 8卫星反演海雾产品对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 TYM〖JP〗模式进行了海雾预报性能评估。点、面检验结果表明:模式48 h和72 h TS分别为0.40和0.36,黄海海雾预报性能最优,34°~37°N海域内大部分站点TS高于0.50。黄海海雾落区预报检验显示均压场形势下预报最准确,平均临界成功指数为0.35;气旋后部海雾多空报。2 m相对湿度预报偏差具有局地性特征,相对湿度低估的站海雾预报击中率、TS相对低,反之亦然。另外,模式对成雾相关气象要素预报误差相对小且对成雾有利时海雾预报基本正确;模式预报风向较实际风向偏东南,易出现冷偏差和湿偏差,虚假的有利温湿条件导致海雾空报。  相似文献   

4.
韩美  高珊  曾瑾瑜  高聪晖 《气象科技》2016,44(6):928-936
台湾海峡是一个海雾多发的交通要道,海雾灾害往往会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对当前有关的海雾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海峡西岸为代表,比较台湾海峡海雾和其他海域的大雾研究进展状况,主要包括海雾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学特征、监测手段、微物理特征研究和海雾数值预报研究等。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岸在天气气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监测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断的完善,但在如何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反演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海雾的微物理特征研究有助于海雾模式的改进和卫星遥感海雾反演技术的提高,但台湾海峡西岸尚未开始研究,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台湾海峡海雾数值模拟工作较少,伴随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可通过数值预报产品与传统的天气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台湾海峡海雾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5.
广东沿岸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汕头、珠海和湛江地面观测站2000-2008年1-5月的海雾历史观测资料和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方法对海雾及其生成前24 h的海洋气象条件进行分类分析,建立了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并根据现有的海雾理论认识,对海雾预报规则包含的物理意义进行讨论.10次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采用...  相似文献   

6.
丹东附近海域海雾产生的条件及天气学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OAA-17,EOS/ODIS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应用个例分析与合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01~2005年37个海雾个例,揭示了丹东附近海域海雾的变化规律和海雾形成期间的大气、海洋背景条件,研制出了天气学预报方法并对其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黄渤海海雾数值预报系统及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黄彬  陈涛  陈炯  邓莲堂 《气象科技》2009,37(3):271-275
基于PSU/NcAR的WRF模式2.2版本,优选模式微物理过程和边界层方案,开发了海雾诊断程序,并将该诊断程序耦合到WRF模式中,建立了黄渤海海雾数值预报系统,对2007年6月30至8月1日多个海雾过程进行了连续业务预报试验。结合常规沿海站点和卫星监测资料的特点研究设计了能见度数值预报多种检验方法。结果表明:海雾数值预报系统可较准确地诊断(预报)海上能见度,特别是对大雾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验方法的设计是目前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匮乏的有益尝试,能有效地控制数值预报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用近地层温差因子改进广东沿海海雾区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11年的NCEP 1 °×1 °的再分析资料和2010—2011年的台站海雾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温差因子(T1 000 hPa-T2 m)与海雾发生的关系;尝试将近地层温差因子作为GRAPES模式的预报变量因子,改进广东沿海海雾区域预报。(1) 近地层温差因子与海雾发生有着比较明确的对应关系:当台站出现海雾时,近地层温差一般处于某一时间段的高值区,近地层温差负值明显减小或转为正值。这是近地层暖湿空气平流逐渐加强的结果,存在海雾发生发展的可能。(2) 广东沿海地区暖湿平流的输送具有阶段性和跳跃性,而且是不断增强的;同时,暖湿平流的向北推进与中国沿海海雾自南向北推进的演变过程相一致。(3) GRAPES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和实现近地层温差因子,引入该预报变量因子后,海雾区域预报的准确率、Ts和Hss评分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海雾的气候特征、生消机制、微物理化学特征、遥感监测和模式预报等方面,回顾近年来开展的华南地区海雾研究。结果表明:华南海雾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华南海雾的年际、年代际特征,华南不同地区的海雾微物理化学特征以及海面海雾与陆面海雾观测对比研究还不够,遥感监测及模式预报方面还有一定欠缺。为了对华南海雾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卫星云图在一次海雾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旭阳  郭炜峻 《广西气象》2005,26(A01):177-179,165
运用卫星云图资料可以对大雾,特别是海雾的生消动态实施宏观、动态和连续的监测,这是卫星遥感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也是其它常规监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2月19日发生在厦门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上     
《气象科技》1984,(3):88-91
《海雾》王彬华著,海洋出版社出版,1983年4月,352页。本书系作者四十余年从事海雾研究的总结。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海雾的生成及其分类,世界海雾的分布及变化,海雾及其水文气象特征,海雾的物理性质,海雾预报的基本认识,海雾预报方法和程序,平流雾及区域性海雾的预报,以及海雾的数值预报和长期预报方法。本书可供从事海洋气象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对海洋气象预报员、航海人员、海洋渔业捕捞人员,从事海洋资源开发的工程人员来说,也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2.
从统计预报和数值模拟预报两方面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国内在海雾预报技术上的主要研究进展。统计预报方法是中国沿海气象台站预报海雾的除天气学方法外的主要工具,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海雾预报准确率,但无法摆脱自身经验统计的缺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雾数值模拟和预报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将成为海雾预报主流方法。海雾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一维到三维、从单一大气模式到海气耦合模式的过程。而研发先进的数据同化技术,同化更好的卫星资料弥补海上观测缺少的不足,选择最合适的边界层与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数值模式集合预报,将使海雾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预报依据利用713测雨雷达作未来24小时的海雾预报,青岛开展较早,预报成功率几年来都在95%以上,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青岛的雾,海雾季节,73%为海雾。因此,青岛雾的预报,基本上是海雾(平流冷却雾)的预报。王彬华教授在(海雾)一书中分析平流冷却雾的综合生成条件时指出:  相似文献   

14.
利用瞬变扰动分析的原理,提供了一个可以客观判定海雾发生时天气类型的方法。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环流形势、散度和垂直速度以及温度湿度的垂直廓线等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低空(1 000 hPa)为低压扰动下发生海雾(L型海雾)的环流和物理量场基本特征,并与高压控制下海雾(H型海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L型海雾位势高度负异常扰动主要表现在低层,其平均值为-65.66 gpm,向上逐渐减弱;2)L型海雾在发生时其逆温强度小于H型海雾,雾层较厚,雾层上空湿度仍然比较大,而H型海雾雾层上空有比较明显的干层;3)L型海雾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1 000~950 hPa为辐合伴有弱上升和下沉运动,第二层950~850 hPa为辐散伴有弱下沉运动,第三层850~500 hPa为逐渐加强的上升运动;H型海雾为两层结构,1 000 hPa为辐散伴有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950~500 hPa为一致的下沉运动;4)概率密度统计分析进一步定量表明了L型和H型海雾发生时垂直运动以及相对湿度在各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结论对黄海西北部夏季低压环流形势下海雾的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烟台市春季海雾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市1981-91年春季的海雾、气温、海温、天气图、传真图等资料,分析了该市在不同天气形势下,海雾生成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级判别分析方法,建立该市春季海雾的预报方法,经检验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预报服务经验 ,针对海上航运作业所需海上大风预报服务 ,对黄渤海域预报海区的大风气候资料统计分析 ,归纳出 5种海上大风预报模式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海雾常导致船舶碰撞和触礁或者迫使船舶减速和停驶,是航海的危险天气之一。因此,开展海雾预报方法的研究,提高预报海雾的能力,深化海洋气象服务,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发生在黄渤海海雾的天气进行分型和统计分析,揭示了黄渤海域海雾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海雾预报业务及科研需求,收集整理了中国近海最近10年海雾个例数据,开发了海雾个例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市级预报员和科研人员对海雾个例相关数据的实时调阅和打包下载。系统提供不同检索条件的多功能查询和海雾个例的实时查阅以及历史数据、卫星监测产品等资料的下载功能。为预报员更有效地开展实时预报提供了便捷参考,也为科研人员从事海雾研究提供了详细和全面的观测数据和分析产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其多海域热带气旋预报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其多海域热带气旋预报任务CharlesP.Guard等(美国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前宫1.概述关岛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成立于1959年5月1日。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热带气旋(TC)警报中心,平均每年制作和发布60个热带...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4年4月发生的一次黄海近岸海雾个例,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开展了集合预报试验研究。依据每个集合成员初始场中海平面气压、2 m温度、2 m水汽混合比与2 m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4个变量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与RMSE集合平均值的相对大小,以剔除高于者而保留低于者的原则,设计了4种不同的初始场集合体择优方案,实施了一系列数值预报试验,比较了不同择优方案的集合预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蒙特卡罗方法所生成的集合体中存在不少海雾预报效果较差的成员,这会降低集合预报效果,因此初始场择优十分必要;(2)以RH作为择优变量的择优方案(记为RH-RMSE方案),集合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案;(3)对比不择优集合预报,采用RH-RMSE方案的择优集合预报效果不仅节省了50%左右的计算时间,并且公正预兆评分(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改进率高达36%左右。本研究提出的RH-RMSE方案具有业务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