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瑾 《海洋世界》2006,(6):22-23
火车从沙尘飞扬的北京出发,载着我们对中国海监东海航空支队工作的所有好奇与期待,驶过干燥的北方城市,穿过春意乍现的稻野田间,一片片小桥流水的江南村落赫然展现在眼前。火车依旧不顾我们的左顾右盼,隆隆地向前驶去,想象中的舟山岛城在我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
柳茵 《海洋世界》2011,(4):54-55
舟山市,我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是一颗坐落于东海畔的明珠。舟山古被喻为"海中洲",历史悠久。据考证,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的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繁衍生息,开始从事渔盐生产。  相似文献   

3.
吕宁 《海洋世界》2013,(11):70-73
孙利平的名字,在东海分局许多人心中也许并不陌生,然而,工作在分局大院的同事们能见到他的却并不多,因为十多年来,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浙江舟山的海监航空基地度过的。在他心目中,那里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遥感技术研究室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76—04—01专题中的“东海、黄海海况速报及中心渔场测报”试播工作在宁波、舟山等海洋渔业公司的协助下,于1987年11月6日至12月25日进行,并于1988年3月18日通过国家海洋局局级鉴定,受到了与会专家、代表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时期,中国近海气候为冰期和间冰期周期性交替出现,黄、东海陆架区海、陆相地层交替沉积.海底第四系淡水资源主要是赋存在近海相对比较封闭的古河道砂层地层环境中.利用舟山北部海域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测量成果,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和邻近陆地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译和综合分析研究,初步圈定了早更新世时...  相似文献   

6.
黑潮海区的海-气热量交换,表层水温及热含量的变异对大气环流和大陆旱涝的影响已有论述。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东海黑潮海区的海-气热量交换特征及其与整个黑潮的关系,探讨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联系,进而计算比较东海嵊山站多年海-气热量交换的特性,得到了有预报意义的指标。一、东海黑潮冬季海-气热量交换的年际变化特性及其与整个黑潮的关系作者在分析东海黑潮海区的海-气热量收支的年平均状况和季节变化特征时指出,10—3月海-气之间的热量比较显著,特别是在严冬季节。据此,本文只着重讨论东海黑  相似文献   

7.
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它西部有广阔的大陆架,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组成)和台湾岛连线为界,具有较深的海槽。黑潮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流速的西边界流,它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向东北向流动,穿越吐噶喇海峡返回太平洋。通常的把自台湾东北端起至吐噶喇海峡一段称为东海黑潮。此外,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域也常年存在一支稳定的西边界流,称为琉球海流。 对于东海黑潮和琉球海流的硏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进行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苏纪兰(1994)、袁耀初(2000,Yuan,2006)、管秉贤(2002)等人都做过评述。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评述,主要叙述200年以来对东海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硏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东海海樽类数量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的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海樽类是东海浮游动物第二大类群,在数量上仅次于桡足类,其丰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冬、春和夏季的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 orientalis)和冬、秋季的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影响海樽类数量分布的主要优势种;海樽类高丰度区常位于暖流与各水团交汇处的偏暖流一侧,其数量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暖流势力的消长。海樽类在东海出现率较低,集群性强,较高丰度的分布仅局限在暖流势力范围内,其高丰度水域是东海暖流锋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结合卫星遥感海表温度、三维再分析温度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东海黑潮温度锋从海表到底层的三维结构特征.结果 表明:东海黑潮海表温度锋在冬季和春季较强,秋季次之,夏季消失.多年平均的东海黑潮海表温度锋区范围主要在70~700m水深区域,温度锋的中心线与黑潮的流轴大致平行,在济州岛以南的黑潮中段区域有北上的分支.受台湾暖...  相似文献   

10.
长江生源要素的输出通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长江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流,它源源不断地向东海输送大量物质,是舟山渔场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不仅对长江口海区以至整个东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太平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报道颗粒有机碳(POC)、溶  相似文献   

11.
为速报大面积海表面温度,SWH1—1型航空红外测温仪参加了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东海海域进行的航空测温试验,它和投掷浮标组成系统,提供海表面温度数据。该仪器的原理及其性能详见文献,在此仅列出其主要技术指标并将仪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结果作一介绍。一、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测温范围:-2℃—— 35℃;分四档。测温精度:±0.5℃(均方根值); 温度分辨率:0.1℃; 工作波段:8——12微米; 视场角:2°; 使用的环境条件:温度:-10℃— 40℃;相对湿度:小于80%; 电源:27V±10%,110VA。  相似文献   

12.
1985-2005年东海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85-2005年间AVHRR辐射计获取的东海海表温度资料,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1985-2005年间东海海表平均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对东海海温距平(SSTA)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到其2个主要变化模态,EOF1占总方差变化的34.8%,主要变化周期为3~5 a,表示1985-2005年中东海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它西部有广阔的大陆架,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组成)和台湾岛连线为界,具有较深的海槽。黑潮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流速的西边界流,它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向东北向流动,穿越吐噶喇海峡返回太平洋。通常的把自台湾东北端起至吐噶喇海峡一段称为东海黑潮。此外,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域也常年存在一支稳定的西边界流,称为琉球海流。对于东海黑潮和琉球海流的研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进行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等,取…  相似文献   

14.
一次爆发性东海低压发展引起的海上强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素清 《海洋预报》2007,24(4):20-25
2006年6月1日受突然发展的东海低压影响,舟山全市普降暴雨或大暴雨,舟山沿海出现9~11级东到东北大风。通过分析发现:台湾附近的地面倒槽在华南沿海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北抬,到舟山海域正好遇上高空深厚的低涡东移,高、低空系统的垂直耦合是地面低压发展的关键;中低层的强温度平流造成抬升运动,产生降水并释放潜热,也是低压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相似文献   

16.
徐逸雯  王倩  卢琪  孙轶 《海洋预报》2023,(1):91-100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再分析数据、浙江省自动气象探测站数据等,对2021年14号台风“灿都”(Chanthu)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进行分析,对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偏差机理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影响舟山的降水成因。结果表明:台风“灿都”核心区范围小,外围环流较为广阔;路径偏差主要与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有关,副热带高压预报偏强,南支高压被低估;台风“灿都”在东海北部海域回旋时处于高压区的包围中,没有明显的引导气流;较高的海表面温度为超强台风和强台风的维持提供了热力条件;台风“灿都”在舟山的降水特征表现为小时雨强不强、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可观。定海西南侧出现强降水主要是受到山区地形影响以及水平方向风速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OISST资料1982—2017年中国近海海表面温度(SST)分析,发现2017年中国渤、黄、东海海表温度较常年偏高0~1.5℃,南海海表温度接近常年。2017年渤海海表温度是近36 a来最热的一年,达到14.4℃,黄海第二以及东海第三热的年份,整个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平均是历史第二高的年份。渤、黄、东海海表温度1—8月份达到或接近极端高温情况,之后海表温度降低并达到常年同期以下。对中国近海不同海区海表温度和陆地气温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海区受陆地气温影响区域不同,同时海表温度与陆地相关区域随着季节而变化。从2017年平流输运、净热通量、热含量和陆地大气温度影响等方面来看,造成渤、黄、东海海表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黑潮流速增强导致平流热输送增加,0~700 m热含量增加以及我国陆地区域气温的异常偏高,净热通量对其海表温度升高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个太平洋区域分辨率为12.5 km的ROMS-CoSiNE海洋物理-生态耦合模式1997-2016年的积分结果,对东海黑潮硝酸盐输送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海黑潮的硝酸盐输送存在约3 a与7 a的年际变化周期,且在100~400 m深的次表层与400~800 m深的中层水中变化较为显著。东海黑潮上游海水中,南海水及直接汇入东海黑潮的西太平洋海水对黑潮硝酸盐的年际输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南海水主要影响东海黑潮中层水的硝酸盐输送,而西太平洋海水对东海黑潮次表层水硝酸盐的输送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东海浮游介形类(Ostracods)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兆礼 《海洋学报》2006,28(2):101-108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四季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浮游介形类分布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浮游介形类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3.47%;春、夏、秋和冬四季平均丰度分别为0.70,1.72,2.57和0.90个/m3;冬春季的短棒真浮萤(Euconchoecia chierchiae),夏季的后圆真浮萤(Euconchoecia maimai)和秋季的齿形海萤(Cypridi-na dentata)分别是各季的主要优势种;夏、秋季介形类总丰度与水文环境因子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春季与表层盐度相关,冬季与表层温度相关.东海北部外海四季均有介形类高丰度区出现,但在东海北部近海长江口及其邻近舟山水域,介形类数量相对较低.在东海南部,冬春季高丰度区位于外海,夏秋季在近海.东海浮游介形类基本上是一大类较为典型的暖水性且具有集群行为的海洋浮游动物.介形类秋季高丰度区和较高丰度区的分布与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鲐鯵鱼类等渔场的位置基本一致,在渔业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海海表面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于非  许一 《海洋科学进展》2003,21(4):477-481
通过对卫星海表面温度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东海表面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东海存在41个月左右的变化周期,并与ENSO有一定的关系。海表面温度变异最大的区域在东海北部由长江口至济州岛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