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在许多金矿床的形成中是经常发生的一种主要作用。但缺乏有关金从母岩中迁移的实际机理和火山岩中金背景含量方面的资料。本文的目的是要确定晚元古代霍加尔(非洲西北部)安山岩中金的背景值,估计低级变质作用时这些岩石中金分布的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在金矿床形成期间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太古宙的环境中金矿化流体的来源仍是个谜。在变形和变质作用期间由于流体的活动性,模式从变质流溶的释放和聚集到金属的侧向分泌之间变动。象 Kerrich 和Hodder(1982)的例证,脉状金矿床(仅金),相对贵金属而言,它们贱金属含量低明显不同于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这些脉状金矿床通常是在太古宙的变质火山岩地体中,特别是,在变质火山岩带的变质和构造历史中表现为晚期产物。形成金矿床的可靠  相似文献   

3.
安大略阿比提比(Abitibi)绿岩带火山岩的均匀(除花岗质岩石附近外)低级变质作用和巨大地层视厚度(~40公里),被解释是铲状正断裂的结果。紧接着断裂之后发生从拉斑质到钙碱质最后到钙碱性科马提质的火山旋回。地壳的断裂发生在花岗质岩石侵位的初期,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这类花岗质岩基与钙碱性火山岩同源。在火山喷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绛县群变质火山岩是铜矿峪铜矿的赋矿岩石,其形成的年龄期次还没有很好的限定,构造背景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确定了变质石英斑岩的形成年龄为(2179±7)Ma,变质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2142±11)Ma,建议重新划分铜矿峪变质火山岩的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变质石英斑岩(骆驼峰组)、变质基性火山岩(西井沟组)和变质酸性火山岩(竖井沟组)。其中铜矿峪铜矿主要赋存于骆驼峰组变质石英斑岩中。变质石英斑岩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环境,其εNd(t)值为–2.21~–2.15,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2.75~2.79 Ga。变质酸性火山岩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其εNd(t)值为–1.59~–0.94,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2.63~2.69 Ga,与变质石英斑岩一样都是由老地壳再造而来。变质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LIL及HFS等元素,具有Nb、Ta的负异常,无明显的Ti负异常,部分样品具有Zr、Hf的正异常,具有受陆壳混染的大陆玄武岩特征,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推测中条山—吕梁山在古元古代可能为华北克拉通古陆块的边缘,具有从造山到造山后伸展的复杂演化过程。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形成于陆块边缘由挤压转变到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在西秦岭北缘发现了多个绿片岩相变质火岩赋矿的金矿床,包括李子园、柴家庄、冯家场、水洞沟和西安河等。但由于缺少详细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这类矿床的成因和构造背景仍存在较大争论(Yang et al.,2012,2013;刘云华等,2011)。因此,西秦岭造山带中赋存于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的金矿床的成因与构造背景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规模岩金矿床类型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镇宽 《黄金地质》1995,1(1):20-26
讨论了大规模金矿床的概念,划分了中国五种大规模岩金矿床类型,绿岩型,变质碎屑岩型沉积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研究了各类金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控矿条件,主要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指出中国具有形成超大型多矿床的条件。认为中国超大型金矿床属“规律型”服从中小型金矿床统一的成矿规律,与中小型金矿床一起成带成片(矿田)产出,只是其具体控矿条件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金的一般地球化学特征,接着简要描述了含金矿床的一般类型及世界金的产量概况。最后以金矿床成因的扼要章节结束本文。后生的脉型、复脉型、网脉型和浸染型金矿床主要是通过变质分泌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形成的,金及其有关元素的源岩主要赋存于火山岩的和/或沉积岩的堆积体内。现代的砂金矿均属沉积成因,是在风化和后成沉积作用期间,作为化学(增生)和物理(重力)作用过程的结果,金被簸选进入砂矿富集带层中而成。含金石英砾岩型矿床可能起源于砂矿,在后成成岩作用和变质事件期间,金及其许多相关的元素经历了根本的化学再造。  相似文献   

8.
清河沿金矿产于青龙金矿集中带,呈北西向展布的楔形地体-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地层中。利用幔枝构造理论阐述了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冷口断裂带是岩浆-变质杂岩上隆过程中拆离滑脱并在早期韧-脆性构造带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反倾向铲状断裂。它对成矿起到重要控制作用。岩浆-变质杂岩、燕山期侏罗纪火山岩和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均为成矿提供了程度不等的矿质来源。金矿床的形成是多方面物质来源和多方面因素综合富集作用的结果。本区金矿为岩浆热液型和岩浆-石英脉型两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
对太古—元古宙变火山岩的背景含金性进行了评估。已查明,太古宙原始火山岩区域平均金含量极端分散,同时金含量从超基性—基性至酸性岩呈降低的趋势。元古宙变火山岩表现出金的分布比较集中,并与其酸性和碱性无关。区域性的低级变质作用过程(火山岩的绿岩再生作用)本质上不影响金在古绿岩带岩浆岩中的再分配。只有不同时代的交代作用过程才能保证金在成矿文代柱中的再分配和富集:K_H=0.2—0.9和2.3—320。深部的岩浆源——软流层中产生安山岩岩浆的地带是这些溶液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方铅矿的成因产状各不相同,主要有由同生沉积(密西西比河谷式铅锌矿床、砂岩型铅矿床)、沉积变质或火山沉积变质(页岩或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各种热液(岩浆热液、火山热液、变质热液、卤水热液等)作用以及由复式成矿作用(如某些沉积或火山沉积—热液迭加改造“层控型”矿床)形成。然而,方铅矿产在金矿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工业利用经济价值方面,许多金矿床综合回收大量的铅,方铅矿或铅精矿中含金高达几千克/吨,方铅矿和金矿物的关系还与矿石技术加工方案密切相关。其次,在在理论意义方面,方铅矿除了可由同位素地质研究测定成矿模式年龄外,还可获得成矿方式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出露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其中夹变质火山岩。变质火山岩中存在2组不同成因的锆石,获颗粒锆石U-Pb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为527Ma±48Ma,可解释为火山岩生成年龄的下限,下交点年龄为230Ma±13Ma,为岩石后期经受变质热事件的年龄。据上述颗粒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变质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介于498.9~(527±48)Ma之间,该套地层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2.
西藏及腾冲地区晚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瑜 《地质论评》1999,45(7):905-913
产在潜火山岩中的七宝山金矿是中国与火山隐爆作用有关的比较典型的金矿床。金矿床严格受火山机构控制,中生代的火山喷发作用在七宝山地区形成破火山口,并形成了一组火山岩及潜火山岩。通过对该区火山岩、潜火山岩以及金矿床的研究,证实七宝山地区中生代的火山活动与金矿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休的初步研究表明,五台山七图金矿的成矿物质(金,银)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粗碎屑岩组合,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去硫作用提供了金矿化的硫源,韧-脆性剪切事宾发育及活动是金矿化的动力学机制,成矿流体具有变质流体的性质,在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形成的蚀变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沸石是岩石圈上部分布最广的硅酸盐矿物之一,它普遍地见于各种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中。沸石不仅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生成,而且在沉积-成岩作用阶段、表生作用(风化)阶段、低级变质阶段都可以生成。由于沸石对周围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热、动力变质作用反应灵敏,因此,它是了解地质体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的良好的指示矿物。本文概述了我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分布、时代、产出的地层岩性剖面、原岩类型、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并探讨了它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具有工业意义的斜发沸石岩和丝光沸石岩。  相似文献   

15.
金矿类型划分有个原则:即简便易行,考虑成矿地质背景,兼顾工业利用与成因、形成条件,借鉴传统和国外分类的某些做法和名称。金矿类型划分没有定型,不断有新类型出现。金矿类型分布的区域性很强。 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有:太古界绿岩带型、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型、变质碎屑岩型、火山岩型(可分为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侵入岩内外接触带型。 剖析了古砾岩型金矿,硅铁建造、条带状铁矿中金矿,红土型金矿和热泉型金矿在我国出现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金平龙脖河铜矿带蚀变火山岩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昆良 《云南地质》1997,16(2):192-196
龙脖河铜矿带位于扬子板块与青藏滇板块之交接部位的红河地缝合线上,南西为哀牢山变质地体,北东为个旧-右江盆岭区,其间夹持部位为次级的红河裂陷槽,其直接发育于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并迅速封闭成型。印支前期,其沉积组合为低级变质含基性火山岩的非补偿型沉积,至燕山期伴随较强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矿带的铜矿化(体)就在这种构造背景上发育的。笔者通过野外和室内的系统观察,对矿带上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的变质火山岩(基性)及次火山岩,进行了总结、研究。1岩石学特征变质火山岩沿红河裂陷槽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厚度大于100~5…  相似文献   

17.
我国超大型金矿床找矿工作我国能够形成超大型金矿床的主要有绿岩型、变质碎屑岩型、沉积岩型、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金矿床。(1)绿岩型金矿床我国超大型绿岩型金矿床主要产在华北地台区夹皮沟、燕辽、乌拉山、胶东、小秦岭和五台等6个主要成矿带内。找矿实践证明,这些...  相似文献   

18.
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近年来国际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运用了伊利石结晶度等各项指标 ,将极低级变质带划分为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 ,成岩带和近变质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级成岩带、高级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和高级近变质带 ;研究了伸展背景、阿尔卑斯碰撞背景和增生背景下的极低级变质作用 ;进一步理解了矿物的转变过程 ,建立了变质泥质岩石的矿物反应系列。即变质泥质岩石的二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伊 /蒙混层 (I/S)—伊利石—白云母 ;对应变质镁铁质岩石的三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绿泥石 /蒙皂石混层 (C/S)—绿泥石。岩石微构造也发生同步变化 ;明确了广泛应用的伊利石结晶度的本质是雏晶大小的一种量度 ,也与晶格应变有关 ,主要受反应动力的控制 ;建立了系统的研究技术方法 ,包括野外采样方法、室内X光衍射法 (XRD)、透射电镜法 (TEM )、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岩石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其金矿床类型有沉积变质改造型金矿(辽宁四道沟金矿),变质热液型金矿(夹皮沟、金厂峪金矿,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玲珑、焦家金矿),重熔、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峪耳崖金矿)(朱奉三,1989),以及火山及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奈林沟、二道沟金矿)。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华北地台五种类型金矿床为华北地台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金矿床系列,该成矿系列具有如下特征:矿源均来自于太古界变火山岩;矿体围岩没有专属性,即只要构造条件有利,各种岩石均成矿;所有类型金矿床均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有四种:1)砂金矿床;2)岩浆热液金矿床;3)成岩—变质热液金矿床;4)区域岩浆热源热液金矿床。这些金矿床大多在该区三次大的金矿化时期(前寒武期、海西期、燕山期)中形成。 文中从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主要成矿时代着手,根据产于该区的典型金矿实例,逐一分析了四种主要金矿类型及其成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