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湖南省衡阳市将军庙花岗岩的成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将军庙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9.1±2.8)Ma(n=8)。岩石以富硅、富碱、高钾钙碱性、过铝质为特征,且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和Ba、Sr等。全岩Sr-Nd同位素显示其具有较高的Sr初始比值(0.702 5~0.7189)、低的Nd初始比值(-9.0~-9.4),t_(DM2)较老(1.7~1.8 Ga)。锆石ε_(Hf)(t)为-0.2~-2.9,t_(DM2)为1.3~1.4 Ga,加权平均值为1.35 Ga。结果表明,将军庙岩体具壳源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后碰撞期或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源于中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将军庙岩体形成于秦岭-大别和松马两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结束后的印支晚期伸展构造背景,是板内挤压加厚的地壳减压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以赣西地区蒙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岩浆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该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六种岩石类型,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4.0±2.10 Ma(n=19,MSWD=1.9)、223.0±2.20 Ma(n=21,MSWD=2.6)、222.0±2.80 Ma(n=21,MSWD=2.7)、220.0±1.90 Ma(n=16,MSWD=1.5)、217.0±3.70 Ma(n=8,MSWD=1.8)、142.0±0.98 Ma(n=21,MSWD=1.4),表明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硅富钾、准铝-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Th、U和稀土元素La、Ce、Sm、Nd、Y,明显亏损Rb、Ba、Sr、Ti、P;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δEu介于0.03~0.15,具强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V”型;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CaO/Na_(2) O比值<0.3、Rb/Sr>5,岩石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主体介于868~1465 Ma,为中-新元古代,εHf(t)对应的T DM2值显示,岩体物源起源于成熟地壳,后期有大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表明岩石来源于含水矿物(如白云母、绿帘石/黝帘石)的脱水反应导致成熟度高地壳物质的熔融而形成。在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投于碰撞大地构造背景上的花岗岩和造山后花岗岩类(POG)区域,锆石U-Pb年龄表明成岩时段滞后于印支运动高峰期(258~243 Ma),为受印支运动造成华南地壳加厚滞后,地壳进入伸展阶段,减压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3.
刘劲松  胡俊良  刘阿睢  金世超  定立 《地质通报》2016,35(12):2088-2099
用LA-ICP-MS技术对北大别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中的锆石进行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128.9±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在锆石中发现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锆石核;锆石ε_(Hf)(t)介于-25.1~-19.2之间,平均值为-22.7,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主要介于2115~2505Ma之间,2个继承锆石分析点分别给出了-10.5和6.5的ε_(Hf)(t)值,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151Ma和1709Ma。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的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岩石源区可能有中元古代地幔物质及太古宙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形成于大别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4.
越南西北部Posen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出露于越南西北部的Posen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岩石成因和该地区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大地构造意义.分析3个花岗岩样品获得723Ma至760Ma的锆石U-Pb年龄,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该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ε_(Hf)(t)值变化范围为-16.1至+3.4,单阶段Hf模式年龄为1186~1945Ma,暗示Posen花岗岩有着复杂的源区物源组成.在误差范围内,锆石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值主要集中在2.0~2.1Ga,与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值2.1~2.2Ga一致,说明花岗岩体主要由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锆石颗粒具有正ε_(Hf)(t)值,可能指示花岗岩岩浆形成过程中存在壳-幔混合相互作用.在越南西北部发育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可能与扬子板块广泛发育的、伴随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岩浆活动存在成因的联系,也揭示越南西北部地体可能与扬子板块具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推断马江断裂带应该代表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在越南西北部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LA-MC-ICP-MS方法获得班韦乌卢地块卡萨马北部正长花岗岩中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 011±20 Ma(N=17,MSWD=3.9),表明班韦乌卢地块基底中正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且可能与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的活动有关。岩石中锆石Lu-Hf同位素的T_(DM2)年龄变化范围为3 018~2 184 Ma,明显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具有不均一的ε_(Hf)(t)值(-7.1~6.6)显示形成正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与幔源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桂阳县大义山南体(太坪山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锆石U-Pb定年和全岩Sm-Nd同位素以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探讨其岩石化学性质、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机制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3.4±1.1Ma,两颗继承锆石核n(~(207)Pb)/n(~(206)Pb)年龄分别为2449Ma和2498 Ma。岩石高硅、富碱、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和Th、U、Pb等元素,亏损部分高场强元素(Nb、Ta、Ti)和Ba、Sr、P等元素。该岩体zr+Nb+Ce+Y350×10~(-6),10000*Ga/Al2.6,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全岩Sm-Nd同位素显示ε_(Nd)(t)=-6.94~-5.1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37~1.51 Ga。锆石原位Hf同位素显示,锆石ε_(Hf)(t)=-9.35~-1.16,T_(DM2)=1.28~1.79 Ga。两颗继承锆石核ε_(Hf)(t)分别为-6.82和1.48。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岩石主要来源于元古代地壳变质杂岩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燕山早期,由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后撤,研究区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导致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上覆的古元古代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沿着深大断裂带运移侵位,形成大义山南体(太坪山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为了厘清翠中铁钨多金属矿床浅部的粗粒碱长花岗岩和深部的细粒碱长花岗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本次工作对这2种岩浆岩分别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对岩石和矿石开展了Pb同位素研究.粗粒碱长花岗岩和细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03±2.9 Ma和201±6.4 Ma,表明其侵入时代分别为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02±2.9 Ma,与细粒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粗粒碱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8.31~0.57,指示其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细粒碱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84~4.78,表明其起源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元素趋势面分析以及岩矿石Pb同位素对比,我们认为翠中铁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深部的细粒碱长花岗岩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推测成矿作用可能形成于佳木斯地块向松嫩地块俯冲挤压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张朋  陈冬  寇林林  赵岩  杨宏智 《中国地质》2016,(6):2092-2103
东北沟钼矿是辽宁宽甸地区近些年发现的大型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床。文章首次对东北沟钼矿床赋矿围岩二长花岗岩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9.4±0.3)Ma(MSWD=0.83),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成分上,岩石具有富硅(SiO_2=62.21%~83.21%)、高钾(K_2O/Na_2O=3.35~20.27)和富碱(K_2O+Na_2O=5.82%~12.23%)的特点,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0.26~24.21),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负铕异常(δEu=0.63~1.0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Pb)和不相容元素(如Th、U)的特征,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沟钼矿二长花岗岩的ε_(Hf)(t)值为介于-12.4~-8.5,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442~1610 Ma,反映岩浆源区可能来源于中元古界古老地壳的再熔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构造背景为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之下俯冲,岩石圈减薄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代陆壳物质,自新太古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新太古代~2.7Ga、2.55~2.45Ga以及古元古代2.2~2.0Ga和1.95~1.85G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由基底和盖层中各类岩石中获得的~2.5Ga锆石的εHf(t)多为正值,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介于2.9~2.6Ga之间(峰值~2.75Ga),阴山地块存在~2.7Ga的岩石,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有~2.7Ga继承锆石记录,证明新太古代存在一期重要的陆壳生长。2.55~2.45Ga的岩浆活动在西部陆块不同地质单元基底岩石中均有记录,出现大量壳源花岗岩和幔源岩浆侵入及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锆石εHf(t)值由负到正变化大,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除少数接近岩浆活动年龄外,多数明显高于它们的形成年龄,指示了强烈的陆壳再造和一定陆壳生长,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汇聚挤压转为伸展环境,类似于华北陆块~2.5Ga广泛的岩浆变质事件及构造背景,揭示了不同陆块碰撞拼合而后转为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元古代2.2~2.0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及东部边缘出现大洋俯冲消减有关的陆缘弧花岗岩类,它们的锆石εHf(t)和t_(DM)~C值变化范围很大,表明在古元古代中晚期鄂尔多斯地块基底仍发生有陆壳增生和再造。此后在1.95~1.85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的孔兹岩带和东部的中部构造带均发生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变质作用,证明~1.95Ga鄂尔多斯地块相继与北部阴山地块和东部陆块碰撞拼合为一体,至~1.85Ga发生陆壳抬升与伸展、发生陆壳物质减压熔融的强烈混合岩化和大量S型花岗岩形成,其后发生镁铁质岩墙侵入,标志着华北陆块最终克拉通化完成。  相似文献   

10.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休瓦促Mo-W-Cu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02±3.5Ma,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时期;含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83.3±1.7Ma,形成于燕山晚期造山后伸展环境。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2.87~4.12(平均为0.09),T_(MD1)年龄541~828Ma,T_(DM2)年龄为719~1109Ma,表明岩体形成的物质来源除壳源物质之外,也有幔源物质的混入;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7.96~-2.75(平均为-5.54),T_(MD1)年龄为820~1019Ma,T_(DM2)年龄为1102~1391Ma,ε_(Hf)(t)0,表明岩石是由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休瓦促两期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原位分析显示,区内存在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及C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洋壳俯冲造山有关;而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岩浆侵入及Mo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造山至晚白垩世造山后伸展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发生,且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了晚白垩世的成岩成矿作用,这为区内复合叠加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1.
续海金  叶凯  马昌前 《岩石学报》2008,24(1):87-103
大别造山带产出两期早白垩纪造山后花岗岩类:早期(≈132Ma)变形的角闪石英二长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具高钾的类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增厚地壳(>50km)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晚期(≈128Ma)未变形的花岗岩包括细粒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属于正常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系列岩石,它们形成于相对薄的地壳(<35km)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早期变形的花岗岩类中,角闪石英二长岩的(~(87)Sr/~(86)Sr)_i=0.7066~0.7076,ε_(Nd)(t)=-20.3~-27.8,类似于扬子下地壳基性麻粒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其中白垩纪岩浆锆石(≈132Ma)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_(Hf)(t))和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29.30.5和303065Ma;我们认为角闪石英二长岩源于锆石Hf模式年龄约3.0Ga的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早期斑状二长花岗岩的(~(87)Sr/~(86)Sr)_i=0.7078~0.7083,ε_(Nd)(t)=-15.8~-20.0,类似于北大别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其白垩纪岩浆锆石(≈132Ma)的ε_(Hf)(t)和t_(DM2)分别为-24.80.5和274434Ma。我们认为宽状二长花岗岩源于约2.7Ga的中酸性下地壳部分熔融。晚期未变形的花岗岩的(~(87)Sr/~(86)Sr)_i=0.7069~0.7105,ε_(Nd)(t)=-16.4~-22.1,类似于北大别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其白垩纪岩浆锆石(≈128Ma)的ε_(Hf)(t)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25.2~7.4),主要峰值为-22.5±0.5,次要峰值为-16.3±0.7,并有少量正的ε_(Hf)(t)值5.8~7.4,与ε_(Hf)(t)值对应的t_(DM2)分别为2600±40Ma、2211±68Ma和743±130Ma。我们认为晚期未变形的花岗岩源于锆石Hf模式年龄约2.6~2.2Ga的中酸性下地壳部分熔融,源区夹杂新元古代新生的陆壳。在大别造山带垮塌之前(>132Ma),增厚地壳(>50km)的下地壳存在双层结构:锆石Hf模式年龄约为3.0Ga的基性下地壳基底和约2.7Ga的中酸性(英云闪长质-花岗质)上部下地壳.在大别造山带伸展垮塌的晚期阶段(≈128Ma),减薄的下地壳(<35km)主要为锆石Hf模式年龄约2.6~2.2Ga的中酸性(英云闪长质-花岗质)岩石,并夹杂少量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形成的新生陆壳。  相似文献   

12.
周小栋 《华东地质》2019,(4):241-252
西朝钼矿是近年来在闽东地区新发现的中型斑岩型钼矿床。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辉钼矿Re-Os等时线定年,获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15±1.2 Ma(MSWD=0.90),辉钼矿~(187)Re-~(187)O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2.6±0.7 Ma(MSWD=0.82),~(187)Re-~(187)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13.4±0.9 Ma(MSWD=0.11),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成矿稍晚于成岩,二者均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根据辉钼矿Re含量特征,认为西朝钼矿成矿物质为深部壳幔混合来源。西朝钼矿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俯冲下的伸展构造环境,是岩石圈减薄、局部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事件,对武夷山—井冈山地区加里东期块状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片麻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在415~440 Ma,块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30~449 Ma。锆石εHf(t)值在-20~0之间(n=247),绝大多数在-10以下。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C在1.5~2.8 Ga。结合前人资料,两类花岗岩在形成时代、锆石Hf同位素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C组成上相近,物质来源主要为不同时代地壳物质的再循环,没有显著的地幔物质加入。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形成于陆内造山环境,430 Ma左右可能是加里东期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间,片麻状构造是同造山或后造山构造变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昆嵩地体位于印支陆块的核部,记录了大量的印支期岩浆作用和构造热事件,是了解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印支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过程的关键区域,但目前对该期岩浆事件的成因及其与北部长山带的关系未能得到有效厘定.对昆嵩地体绥安(■ Tuy An)和胶寮(Chu Loan)地区的Van Canh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以限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44~239 Ma.该套样品包括了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们的A/CNK值为1.03~1.21,为S型花岗岩.花岗岩均显示明显的Rb、Th和U富集,以及Nb、Sr、Zr和Ti的亏损,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24~0.56).锆石具有富集的原位Hf同位素组成(εHf(t)=-11.2~-0.7)以及古-中元古代的Hf二阶模式年龄(TDM2=1.98~1.31 Ga).研究表明该套中三叠世花岗岩是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变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伴有少量变火成岩...  相似文献   

15.
为对大别山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类的成因提供进一步证据,对北大别木子店岩体的主要岩类——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原位Hf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的锆石U-Pb年龄为(131.1±0.5)Ma,属早白垩世。岩石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具有明显的埃达克岩特征。锆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 084~0.282 297,εHf(t)为-21.83~-13.98,tDM2为1826~2246 Ma,表明岩石来自碰撞造山期后俯冲板片中地壳物质的熔融;该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可能存在中元古代壳幔混源或富集地幔来源的物质加入,还可能有早太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大别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阶段,该转换极有可能发生在131.1±0.5 Ma。  相似文献   

16.
兴凯地块南部构造演化复杂,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证据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兴凯地块南部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末期(202~205 Ma),处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转换阶段.地球化学成分上,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以富硅(SiO2=69.61%~77.27%)、弱过铝(Al2O3=12.70%~15.28%)、较富碱(AKI=0.64~0.88)为特征.结合角闪石矿物的出现、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TZr=679~787 ℃)等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为分异的Ⅰ型花岗岩.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较高(0.282 773~0.282 913),εHf(t)均为正值(4.39~9.32),二阶段Hf模式年龄较为年轻(0.65~0.96 Ga),反映其源区物质为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形成年龄、岩石组合等特征可以推断岩石应该形成于西太平洋开始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测试了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的各类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本区有两期花岗岩,早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0.02.7 Ma,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6.5±1.8 Ma。在晚期矿化的黑云母花岗岩中出现了蜕晶化锆石,蜕晶化锆石强烈富集LREE和U、Th,是典型热液锆石的特征。四个花岗岩锆石的Lu-Hf同位素组成说明骑田岭花岗岩的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它们的原始岩浆源于中元古代(1.3~1.5Ga)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还分析测定了骑田岭芙蓉锡矿黄铁矿、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组成,其3 He/4 He比值较低(0.059~0.432),介于地壳和地幔流体3 He/4 He比值之间,表明芙蓉锡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同时有部分地幔流体的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18.
张鲲  徐德明  胡俊良  卢友月  黄皓 《地质通报》2017,36(9):1591-1600
对湘东北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31.9±1.1Ma。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为一套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U、Ta、Pb,亏损Ba、Nb、Sr、Zr、Ti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配分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燕山晚期锆石ε_(Hf)(t)值为-5.9~-2.4,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558~1338Ma,表明其物质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部分熔融。749.5Ma继承锆石核的ε_(Hf)(t)值为+4.8,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55Ma,暗示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物质加入。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可能是由于中下地壳的熔融岩浆形成后,混入少量幔源物质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王炳华 《地质与勘探》2020,56(3):523-539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具有复合叠加成矿特征。阿德博独居石矿床位于云南省金平县境内,印度地块、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南侧,属于哀牢山隆起的东南延伸部分。该矿床赋存于花岗质风化壳中,岩性主要有片麻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矿体中主要含有独居石,少量磷钇矿、锆石、金红石、钛铁矿、榍石。岩体中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1.40±0.16Ma(MSWD=7.8),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4.52±0.22 Ma(MSWD=1.3),表明阿德博岩体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与三江地区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富碱斑岩体的成矿时期一致。片麻状花岗岩中45个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果较均一,(~(176)Hf/~(177)Hf)i比值范围为0.282583~0.282712,平均为0.282633,εHf(t=31.40 Ma)范围为-6.00~-1.44,平均值为-4.21。二长花岗岩中13个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果变化范围较大,(~(176)Hf/~(177)Hf)i=0.282484~0.282814(平均值为0.282681),εHf(t=31.40 Ma)=-9.43~2.22(平均值为-2.45);其中有8粒锆石的εHf(t)为负值,5颗锆石的εHf(t)为正值,暗示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地幔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20.
胶东地区位于古元古代胶-辽-吉带的南段,前人对该区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进行了较多研究,然而,对古元古代侵入岩则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对昌邑地区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讨论了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时代,以及与之相关的粉子山群的沉积时代。本文研究的二长花岗岩具高的全碱含量(K2O+Na2O=6.93%~8.11%),低的Al2O3(9.89%~14.11%),低Mg O(0.01%~0.63%),为偏铝质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56)。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5个样品的锆石LA-MC-ICP-MS和1个SHRIMP定年,形成年龄为2045±8~2187±9 Ma,指示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侵入粉子山群的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080±9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粉子山群小宋组的沉积时间限于2.1~2.2 Ga之间。据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上地壳物质不同程度部分熔融,这得到~2.4 Ga和~2.7 Ga继承锆石存在的支持,较古老地壳物质为新太古代早期TTG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