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干旱气象》2002,20(4)
天气气候分析塔里木灌区近 40年气候变化研究 1 - 1甘肃省 2 0 0 1年干旱特征和成因分析 1 - 4黑河流域气候特征及面雨量分析 1 - 8平凉地区春末初夏旱分析及预测 1 - 1 1用MOS法建立预报方程的试验流程 1 - 1 3雷暴预报个例客观分析 1 - 1 6一次特异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1 - 1 8祁连山东部沙尘暴天气成因及气候规律分析2 - 12 0 0 1年兰州地区春季沙尘暴天气的对比分析2 - 5甘肃省 2 0 0 1年异常气象特征及影响分析 2 - 9甘肃省 2 0 0 1年秋季连阴雨特征分析 2 - 1 2酒泉地区香蕉上市量与气象灾害的关系及预警系统2 - 1 42 0 0 1年 4月…  相似文献   

2.
余优森 《气象》1984,10(4):34-35
甘肃省中部地区18个县位于陇西黄土高原,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失调,农业生产广种薄收,低而不稳。本文仅从农业气候角度作一探讨。 一、中部地区的干旱气候特征 中部地区主要的农业气候特征是干旱,干旱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危害重。根据干旱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以及交替出现的连旱等。统计各种干旱出现频率,春末初夏旱和春旱,分别占52—70%和48—57%;其次是伏、秋旱,  相似文献   

3.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 ,包括景泰、白银、靖远、平川、会宁三县两区 ,受青藏高原边缘下沉气流和副热带环流的影响 ,气候以干旱为主。文中分析了影响春末夏初旱的大气环流 ,海温等因子 ,并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干旱指数的预测模型。1 预测因子选取1 .1 选取白银市 (景泰、白银、靖远、会宁 ) 4站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的降水量、有效降水日数、最长旱段三个要素计算各站 1 95 7~1 998年 41年逐年的春末夏初干旱指数 ,用EOF和聚类分析方法将白银市春末夏初的气候分为北片 (景泰、白银、靖远 )和南片 (会宁 )。因子场 :北半球 5 0 0hP…  相似文献   

4.
利用甘肃省8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08年的5~6月历年降水量分析了春末夏初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西部和陇东北部是春末夏初旱的高发区,河西走廊中东部、陇东大部、陇南东部是次高发区,陇中、甘南和陇南西部为低发区。全省春末夏初旱出现频率和干旱范围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呈减少趋势,90年代至2008年为增...  相似文献   

5.
平凉人工增雨纪实美丽的黄土高坡,曾以母亲的乳汁养育过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然而一场无情的旱魔,使这块世世代代赖以生息的家园几乎被烧成一片“热土”。人们在用同一个声音呼唤,水……1994年5月以来,平凉地区春末夏初旱、伏旱、前秋旱“三旱”相连。今年1-6...  相似文献   

6.
使用NECP/NCAR1958~1997年4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全国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针对青藏高原东北侧1997年发生的严重春末夏初旱和伏旱,分析了这次大旱的天气气候背景和500hPa环流场主要特征,对有关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该年春夏干旱发生的500hPa环流特征,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华北冬小麦一夏玉米主要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5省(市)64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降水负距平或降水量表征的干旱指标,通过经验正交分解法提取了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关键生长阶段的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分析了干旱频率、站次比及干旱强度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综合干旱指数,探讨了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4个模态提取了60%以上作物干旱的主要时空分布信息,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收敛效果优于夏玉米;冬小麦全生育期、苗期及拔节-抽穗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分布在冀中南、豫北及鲁西北地区,而灌浆-成熟期干旱则以豫东为中心;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位于冀南和鲁北地区,初夏旱以冀北大部为高强度区,而卡脖旱以豫西和鲁南为高强度区。从时间系数和区域干旱强度及站次比的时间变化趋势看,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灌浆-成熟期干旱及夏玉米初夏旱、卡脖旱均表现为递减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期干旱,以及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为不显著的递增趋势。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干旱威胁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京津局部、冀中南、豫北和鲁北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研究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主要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5省(市)64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降水负距平或降水量表征的干旱指标,通过经验正交分解法提取了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关键生长阶段的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分析了干旱频率、站次比及干旱强度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综合干旱指数,探讨了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4个模态提取了60%以上作物干旱的主要时空分布信息,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收敛效果优于夏玉米;冬小麦全生育期、苗期及拔节—抽穗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分布在冀中南、豫北及鲁西北地区,而灌浆—成熟期干旱则以豫东为中心;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位于冀南和鲁北地区,初夏旱以冀北大部为高强度区,而卡脖旱以豫西和鲁南为高强度区。从时间系数和区域干旱强度及站次比的时间变化趋势看,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灌浆—成熟期干旱及夏玉米初夏旱、卡脖旱均表现为递减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期干旱,以及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为不显著的递增趋势。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干旱威胁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京津局部、冀中南、豫北和鲁北等地区。  相似文献   

9.
1995年甘肃省气候影响评价(摘要)牛若芸瞿汶(省气象局气候资料室兰州730020)1气候概况全省年平均气温正常偏高,陇东偏高显著。年降水量黄河以西正常略多,黄河以东正常偏少,陇东偏少明显。日照正常。主要气象灾害有:春旱连春末初夏旱,部分地方出现伏旱...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背景下多尺度干旱过程及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异常,主要受气候自然变率驱动,具有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征。然而,气候变化使得干旱不仅有增加趋势,其特征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发展迅速的干旱,也称骤旱,近年来频繁发生。此外,人类活动通过改变陆地水循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干旱过程。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机制研究由海-陆-气相互作用影响气象干旱的气候动力学研究扩展到包含干旱传递过程机理认识、考虑区域尺度人类活动影响,面向农业、水利、生态等行业的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研究,为认识干旱可预报性、发展预测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针对多尺度干旱过程及预测,讨论相关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临夏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其北半部属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几乎年年都有干旱发生,尤其是农作物生长关键的4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降水总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0%左右,且变率大,因而春季及初夏旱是本地区的一种气候现象。近十年来,我们对春末初夏干旱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预报问题进行了不少探讨,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近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临夏地区一般以春旱为主,春早延续到  相似文献   

12.
平凉地区秋季旱涝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平凉地区7站30年(1960~1989年)秋季的气象资料,引入张宝先生提出的干燥指数公式,进而得出秋季旱涝指数的经验公式;从划分秋季旱涝标准着手,分析了平凉地区秋季旱涝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3.
白银市春末初夏干旱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白银市四站 1957~ 1996年春末初夏的降水资料 ,提出了计算干旱指数的经验公式 ,进一步分析了白银市春末初夏干旱的气候特征。表明干旱频率由南至北增加 ,且 90 %的年份降水偏差一致 ,南片的降水稳定性较好 ;全市连续二年的重旱偶有发生 ,但无连续三年以上的重旱出现 ;干旱周期南片有 7年、4年、11年 ,北片有 7年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8年的降水、气温、干旱实况资料,利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ENSO事件对该区气候变化及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会造成流域春季降水偏多,春、秋、冬季气温偏高,易出现暖冬;拉尼娜事件则春季降水偏少,秋季降水偏多,冬季气温偏低,易出现冷冬,中下游发生中度以上春旱、春末夏初旱和伏旱的概率较高。应用1968—2010年旬、月气象要素和大气环流特征量,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降水和干旱统计预测模式,然后结合ENSO事件,通过加权平均法构建集成预测概念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拟合率与准确率较高,已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61--2006年宝鸡市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m),剖析宝鸡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宝鸡市的干旱具有发生频繁,个别年份比较严重,塬区多于山区,低海拔多于高海拔;小旱多,大中旱少;春旱短;初夏早不利于夏播;伏早在川塬区严重,山区较轻;秋早少,危害轻;冬早多,危害轻;季节性明显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中部。从大范围降水量空间分布看,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相对少雨带西侧。春末夏初是临夏州气候上明显的少雨时段,常易发生干旱。分析临夏州春末夏初(5、6月)500hpa 基本环流,干旱月亚欧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其主要特征是东亚槽深,新疆脊强,  相似文献   

17.
根据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应用盘县站1960—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盘县干旱的气候特征,发现盘县连续出现中旱以上等级的春旱的年份呈增加态势;自21世纪以来发生中旱以上等级秋旱和冬旱的频率呈增加趋势;盘县的连旱以冬春连旱出现最多,发生频率为16%。针对盘县干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切实抓好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抗旱技术推广、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等措施进行防旱抗旱。  相似文献   

18.
临洮县春末夏初干旱气候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树柏 《干旱气象》2001,19(4):8-10
文中统计了临洮县 196 1~ 2 0 0 0年共 4 0年逐旬降水量资料 ,用谐波分析法分析诊断临洮县逐旬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的年周期与半年周期 ,划分出气候干湿期时段 ,分析造成春末夏初旱的环流特征 ,为做好短期气候预测 ,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刘富明  魏淑华 《气象》1979,5(5):12-13
地处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西部,春至初夏常有干旱发生,形成了一种气候规律。为了与7—8月份出现的伏旱有所区别,我们把这段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夏旱。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区,无论旱、涝无不与季风活动年际之间的变化相联系。青藏高原的存在又增加了东亚季风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本文里,我们试图通过四川出现严重夏旱的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的旱度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妙芬 《气象》1991,17(1):23-28
本文应用帕尔默旱度模式的基本原理,选取平凉等11个站点的资料,建立了适用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的修正的帕尔默旱度模式。并用此模式分析了本区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此模式是分析本区干旱的一个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