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潮异弯藻对中国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近年来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主要流行病原[1-4].WSSV病毒暴发流行范围广、致病性强,自出现以来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对虾自身的健康状况、病原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因子或者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对虾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受病原生物的感染而发病;同时病原生物的侵入又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而更易受环境因子的胁迫导致疾病突发,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病原生物以及对虾抗病力的影响是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现状,结合对虾养殖业自身的特点,概述分析了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零交换水系统、工厂化管理水平、养殖过程高效率化以及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等.提出了目前对虾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对虾的传染性疾病是限制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至少发现了17种对虾病毒病并鉴定出了30多种对虾病毒[1~5].虽然已在其宿主动物---虾中对对虾病毒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为了分离、纯化和鉴定这些病毒,必须建立一个适宜于对虾组织的体外培养系统.繁殖并弄清病毒的分子结构及其理化特性是研究病毒病、检测和治疗病毒病的重要手段,而发展对虾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建系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虾亲虾性腺多次成熟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经济种类之一.近年来,对虾养殖业经受严重滑坡,人们对原来北方地区主养中国对虾(P.chinesis),南方主养斑节对虾(P.monodon)的格局在养殖品种选择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日本对虾倍受青睐,其养殖面积及区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南起海南北至辽宁均已形成大规模生产,并日益扩大[1].  相似文献   

5.
对虾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产品.众所周知,虾的鲜度,从捕后的瞬间即开始下降.在0℃条件下,生虾有1-2天的货架寿命;在-18℃条件下,高质量的货架寿命3-4个月[1].我国有关对虾保鲜的研究工作不多,生物保鲜技术中未见报道.当前对虾的保鲜,主要依赖冰冻手段.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虾的需求,对虾保鲜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往作为水产品保鲜剂使用的硫酸盐化合物,由于残留问题而受到限制.为了寻求一种安全的保鲜剂,以适应生产上的需要,我们开展了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保鲜剂的研究,并进行生物保鲜剂处理的对虾肌肉结构的观察,本文报道肌肉结构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养成期病害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中国对虾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对虾病原菌的发现也越来越多,如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坎贝氏弧菌、鳗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普通变形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气单胞菌、丝状细菌等[1~9].  相似文献   

7.
锯缘青蟹养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是我国主要养殖蟹类之一,近10a来,我国南方沿海各省的青蟹养殖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因苗种的生产未获关键性突破,从而阻碍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青蟹的养殖生物学研究得不多。群众性的养殖得不到应有的科学指导,所以产量丰欠波动很大。几年来,我们开展了青蟹人工育苗、幼体实验生态以及养成等实验研究。l卵子发生、卵巢发育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神经内分泌调控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但与人工育苗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对青蟹的人工育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蟹…  相似文献   

8.
中国明对虾2个群体的杂交子一代早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燚  孔杰  杨翠华  张天时  罗坤 《海洋学报》2007,29(3):157-161
目前,对虾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遗传学和遗传改良的潜力研究等方面[1,2].不同的地理群体代表不同的遗传资源,尤其是对虾人工养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群体生长发育性状特点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遗传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对虾人工养殖群体的产量,这就需要育种计划不仅要建立在对虾自然群体相关性状差异的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对虾幼体生长情况和存活率一直都是养殖者和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已经有研究证明美国大西洋牡蛎和港湾扇贝群体间在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率方面存在遗传差异[3,4].杂种优势在生物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虾疾病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提高对虾自身的免疫能力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传统饲料已不能满足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药物饵料将是今后饲料工业的研究对象,而免疫配合饲料则是药物饵料的研究重点对象之一,它对对虾疾病防治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对虾免疫配合饲料研究的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对虾池塘养殖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展角度而言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1982~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衰退阶段之后 ,近年来一直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的过程。本文试图将我国近年来对虾养殖业对虾池塘养殖最近的变化、现状和对虾池塘综合养殖现状作一总结 ,并探讨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1.1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4个阶段按集约化程度而言 ,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演变 ,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1粗放式养殖阶段 (1979~1984年 )养殖池规格2~10ha,一般3ha,不投饵 ,不施肥…  相似文献   

11.
虾池水体的富营养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年产量1988年超过20×104t[1],一度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对虾养殖国.但自90年代以来虾池的水质和底质环境严重恶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这不仅对养殖业自身造成危害,而且还污染了周围的浅海水体,从而反过来又影响养殖业,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锯缘青蟹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桂忠  李少菁 《海洋学报》1991,13(3):412-416
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跟踪消化和代谢方面的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投饵方案以及了解养殖对象食性的转变情况。锯缘青蟹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蟹类之一,养殖热潮方兴未艾。为了了解青蟹在不同发育期中的食性以及食性的转变情况,给青蟹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青蟹不同发育期的四种酶的同工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对虾海水养殖业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对虾海水养殖业在未来数年中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1]。随着人们对对虾产品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以及出口国,对虾海水养殖规模在近年来也稳步扩大,这就使得对虾海水养殖与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对虾白斑病开始,多种病原和病因引起的虾病一直困扰着广大水产从业者,因此寻找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生物技术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张培军 《海洋科学》2002,26(3):23-25
我国海水养殖业在经过了海带、对虾、扇贝三次养殖高潮后 ,目前正遭受病害的困扰。近年来 ,虾、贝类的大规模死亡时有发生 ,个别年份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绝产的恶性事件 ,直接影响到我国水产业的发展。有关专家认为 ,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历史来看 ,直到淡水鱼类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后 ,淡水养殖业才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因此 ,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兴起 ,必将带动整个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搞好海水鱼类的养殖 ,必须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 ,尤其是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并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未来的5~1…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杭州湾水域沉积物对磷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赤潮发生于沿海一带,尤其是河口海湾水体中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发生会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海水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1~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赤潮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沿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研究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存在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富营养化的水体可为赤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海洋浮游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当N/P>30时,则认为该海域属于磷受限的环境;相反,当N/P<8时,则认为是氮受限的环境[4].我国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氮、磷比的范围为83:1~31:1[5],说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均受磷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体内钴镍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Co)和镍(Ni)是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1],它们与动物体内许多酶的活性与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2].缺Co将影响维生素B12的合成速度和丙酸的代谢过程;缺Ni则使淀粉酶与肝脏脱氢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氨基酸的代谢[3].关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在生长过程中Co,Ni的含量与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体长的天然对虾和养殖对虾体内Co,Ni的含量,并通过多元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Co和Ni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其体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箫歌 《海洋与湖沼》1994,25(1):113-115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企业化的发展,疾病特别是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疾病成了阻碍这一海洋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东南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以及台湾省,由于虾病的严重不得不转营其他养殖种类。因此,对虾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80年代初,中科院海洋所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对虾养殖业,即以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远见,提出如何提高养殖虾贝的品质,如何通过提高养殖生物自身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国际上未见无脊椎动物免疫成功的情况下,确立从提高虾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但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病害频发和防控手段缺乏等问题,往往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使对虾养殖业成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针对我国对虾养殖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子如病原微生物、真菌毒素和环境胁迫等,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多年来从对虾免疫反应和生长代谢调控角度,探讨了对虾应对外界刺激的内在机制。同时,研究开发了水产专用的微生物制剂、抗病功能蛋白以及生物饲料等新型的安全投入品,开展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系统性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研究团队多年来在对虾病害防控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虾池梭鱼与对虾混养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养殖业的经济效盖不佳,近年来北方地区对虾养殖业出现滑坡局面。为提高经济效益作者近几年来进行了梭鱼、对虾混养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业的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养虾大国之一。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对虾产量达30万吨,跃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孔雀石绿”和“苏丹红”等事件的曝光,特别是最近的“毒奶粉”事件震惊中外,导致国人吃什么东西都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