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观图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地图。但它的发展前途非常远大。近数十年来俄罗斯地理学界所公认的地理综合体观念是景观图的科学基础。 这一观念的实质在于:地表一切基本自然现象—气候、水流、地貌形态、土壤、动植物界是密切相互制约的,并且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即复杂的自然综合体的组成部分或成分。  相似文献   

2.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结构的科学,而自然环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成分组成的统一整体。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它是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点层,包括岩石圈、大气(?)、水(?)以及在三者之间发展的生物圈。在许多用来表述地球这一外壳的名词术语中,看来最好的是表成地图(episphere)伊萨钦科这个名词。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是含糊不清的,可以用地理综合体(geocomplex)这个名词来代替,地理综合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段。它通过内部发生的诸种过程及各地理组成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而构成一个整体(H.巴斯比,1968)。地理综合体有同质(地区的)和异质(空间分布的)之分。每个地理综合体都有自己特具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地理综合体的客观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卢军 《地理教学》2005,(5):30-32
一、近年地理高考试题趋向。1.强化地图载体,考查读图用图技能。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地理高考理应检测这一最重要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从试题设计上来凸现过程性评价,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一般说来,学生平时对较简单的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掌握较好,但有几种难图需加强读练:  相似文献   

4.
黄春媚 《地理教学》2022,(12):34-37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有效触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为其持续高效学习地理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课,通过创设思维情境引领思维发展,运用视频、地图、思维导图、流程图、景观图和地理模型等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由知识层上升到思维层,深入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蘧茜  王兵 《地理教学》2015,(7):41-43
一、树立科学的地图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地图素养的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地图,善于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填图、绘图。因为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必须借助各种地图进行,通过地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感知活动,这对他们掌握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教材中出现的概念多,尤其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学生学习难度大,而抽象的地理概念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近概念组或概念群的出现,对学生而言则是难上加难。因此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活用学生错题,运用景观图、剖面图、关联法、思维导图、示意图等,巧辩几组易错相近概念的内涵,以期提升高三二轮复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现行九年制地理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占了绝大部分版面的是图像。现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新教材为例,这些地理图像由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人物插图等组成,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徐萍乡 《地理教学》2000,(12):26-26
国家地理是在世界地理总论和大洲慨述基础上展开论述的,经过前面的教学,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自然、经济、社会三部分地理要素的基础知以及渎图、填图、用图的基本能力,初步树立丁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地理观念。九年义务教育初级巾学阶段要求掌握八个国家,日本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国家,将“日本”教好教活,对学生们今后学会、会学国家地理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图制图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部门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所以,可以说地图制图学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同龄者。现代观念上的地理制图就是自然与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统制图。这里所说的综合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是指不同大小空间、不同等级水平的相互作用系统与各个子系统。地理制图是地图制图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它以作为物质世界时空模型的弛图和其他地图为手段,以研究并反映客观现象的多样性特征为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研究背景图像是地理教学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点、地理思维以及地理思想有重大作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考试中,图像出现比例可观,但学生对地理图像知识的提取和认知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不好[1]。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智能的发展重视不够、图像信息量和图像结构尚不够合理等[2]。对现行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类别进行统计以得到以下五大类图像:地图、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漫画等其他综合型。  相似文献   

11.
初、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很多地理插图,插图同课文相辅相成,是教科书中主要组成部分。对有些插图只要熟悉它的内容,你就可以理解并掌握这一课题和这一段文字的基本意义。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如何运用插图不仅能帮助你讲好课,还可以使同学们理解的快,记忆的牢,发展学生智力,打开学习思路,增强想象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之效。 一、地理插图的类型 (1) 按其表示方式可分为示意图、平面图、面图、模式图、景观图、立体图、组合图表等。  相似文献   

12.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09,(11):45-46
“图也是课文”,或者说,“图就是课文”,这是在地理课上我经常给学生灌输的一种观念。学生学习地理感到比较头痛的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中的原理、问题绝大部分体现在示意图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来引导学生剖析图意,是决定一节课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有关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少有专门研究。该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等线性文化遗产为例,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比较分析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空间跨距大,呈点-轴式空间结构;文化景观变化多样,环境变迁复杂;整体体量大,游览所需时间长。并分析因此而产生的旅游形象问题:认知形象弱化,形象审美疲劳,存在内部形象竞争及形象的区际利益博弈。针对基于地理特征的形象问题,提出应采取增进文化认同、构建景观综合体与多层级形象体系、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等形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课程最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其背后的"灵魂"是学科思想与方法。地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和规则,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  相似文献   

15.
孙苓 《地理教学》1993,(2):9-10
读图是地理课的一大特色。中学地理的图象系统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怎样读图才能提高读图质量和速度呢?我在实践中总结出四种方法:描述法、对应法、组合法和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正地图是地理的语言,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学不会地理的同学大多都是"图盲"。研究这些同学,发现基本上都是不喜欢看图、不习惯看图、看不懂图,靠死记硬背来学地理,结果事倍功半。要学好地理,必须先从图下手。要学好图,必须找好切入点、科学高效地进行图的突破。图的复习中,必须解决"地图"、"等值线图"、"坐标图"、"光照图"、"动态图"等问题,为此,教师需教会学生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循序渐进记好地图  相似文献   

17.
捷克斯洛伐克对“生活环境”有专门的解释和特定的涵义。所谓生活环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即指人的生活环境,人所生活并借以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所有自然和人工塑造的物质部分的总和。生活环境由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和娱乐环境三个部分组成。生活环境从积极或消极两个方面对人类社会施加影响。1971年,捷科学院组建了景观生态研究所。该所是捷科学院的生活环境研究中心,全所分四个研究室:指示生物室、景观综合体自然条件室、人类生态室和工业景观室。五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就已完成了全国景观要素的分析和景观区划工作。景观生态学是在原有学科领域形成的新生长点或边缘分支学科。过去对景观的理解局限于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主要研究作为自然综合体的景观结构、形态、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象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小、人口稠密、高度工业化、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消费社会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背景,各类商业空间相继被嵌入消费文化符号,推动了消费空间的蓬勃发展。以杭州为案例,采用消费社会理论探讨与商业地理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杭州商业综合体的演变过程及其趋势特征。研究发现:杭州商业综合体正在日益崛起,重构了传统沿街零售业态,成为新时期城市消费空间的重要载体,其建筑体量规模化、功能业态多元化、空间布局郊区化是当前的显著特征。从杭州商业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都市型综合体、日常化社区型综合体、智能化电商型综合体、地方化文化型综合体成为典型商业载体,从而构建出新时期城市的重要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19.
1.关于景观成分和因素的现代概念在一些地理学著作中,景观“成分”概念不拘形式,可以较灵活地加以解释。例如,З.聂弗把景观成分理解为客体的组分,这些客体的形状、大小和成分可以是各级数值。许多研究人员把景观成分说成是物质比较均匀的个别圈层。另一些赞成 B.B.迹库恰耶夫说法的学者们认为,景观成分是岩石和矿物、空气、水、动物界和植物界。B.C.普列奥布拉任斯丛及其合作者则企图在这些观点之间找到一种拆衷观点。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等人认为,景观成分是“地理壳中某些圈层的区段: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区分布圈”。另一种消除分岐的观点认为,各地理圈层(地壳、水圈、对流层和生物圈)是地理壳的成分,而岩石和土壤、水、空气、植被和动物界则是景观成分。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建筑屋顶引入生产性景观是对城市闲置空间积极的利用方式,具有生态、经济与社会等多元价值,有助于缓解我国土地城镇化快速推进所带来的诸多城市问题。本文以城市商业综合体屋顶生产性景观为例,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等方法,结合全国总体特征与重点案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商业综合体屋顶生产性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84.21%位于东南沿海及四川地区;(2)该类型生产性景观运营发展态势良好,自2013年起每年建成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以结合自然教育和亲子游乐体验活动的商业模式发展最为稳定;(3)经营状况良好的案例在平面布局、交通功能、景观要素和空间设计上都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4)问卷访谈显示市民对屋顶生产性景观有较高的参与意愿,而经营者在实践中仍然面临政策、资金、种植知识等方面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对该类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期为商业综合体屋顶的设计以及大量屋顶闲置空间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