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刘洪滨 《海岸工程》2001,20(3):60-64
随着青岛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供水不足等城市病日渐显露出来 ,其中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针对青岛市近年汽车、摩托车数量增多 ,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和噪声、大气污染。特别是小轿车进入家庭 ,虽然刺激了消费 ,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增大了能源消耗 ,加剧了环境污染 ;恶化了城市交通状况 ,降低了交通效益 ;吞蚀了耕地扩展城市 ,挤占了市民的生活空间。针对上述情况 ,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应当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政策。笔者认为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 ,城市交通应当坚定不移地发展公共交通(如 :公共汽车、电车、水上巴士、轨道交通 ) ,建立大众交通体系 ;对非公共交通 ,尤其是个人小轿车、摩托车加以合理限制 ,并充分发挥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各型深海AUV产品的基本参数、配置、功能和使用方式,论述了深海AUV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着重阐述了深海 AUV 在深海探测、目标识别、深海反制等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深海 AUV 在能源、控制、导航、通行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阐明当前关键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了深海 AUV 经过 3 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向着使用便捷化、重量轻量化、 外形小型化、智能化、网络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海洋学报》1989,11(6):722-729
本文对龙口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S2-、N、P、有机物、Cu、Pb、Zn、Cd和石油等11种化学要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将其与相同站位海水的相应化学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还初步评价了该湾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底质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红外探测系统的性质、特点、主要设备种类和作用,介绍了红外前视、红外搜索跟踪器、红外制导导弹、导弹来袭红外报警器等装备的功能、特点、基本结构,国外装备概况,给出了海上应用的内容,并分析了不同用途和系统参数的关系,分析了红外探测系统在军事海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洋一号”勘查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海洋学研究》2005,23(4):61-65
介绍了"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近1年的改装施工后所建立的现代化船舶勘查技术体系.由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调查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了深海浅地层岩芯钻等大型调查设备,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实验室、住舱等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已集成了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全覆盖地形地貌、可视化海底取样、地球物理(重、磁、震、浅地层)、深拖(声学、光学)、成矿环境(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设备的联合探测分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科学同步作业和信息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系统的资料,分析了青岛地区气候资源的基本特征。概述了本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阐述了本区气温、降水、风能、光能、蒸发、海雾、烟幕等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并就该区的气候资源做出了有益的评价,除科学利用热量、水分资源外,特别对本地区光能资源和风能资源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载人深潜技术是深海技术的前沿与制高点,也是深海科考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应用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具备了在复杂海况下进行水下作业的能力,实现了对深海和大洋洋底的现场观察、探测和取样等。目前,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考察范围已经遍及全球大陆坡深水区、洋中脊、海山、海沟和洋盆等海底区域,获得了大量的深海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化学和环境方面的信息或样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深海科学的发展。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7 000m级海试,并于2013年开始开展了试验性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技术优势,综述了国内外载人潜水器在深海地质学、生物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水体活性硅、氮、磷含量的时空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海水中的活性硅、氮、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其含量与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有一定的关系,各国海洋学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李法西,顾宏堪,等对河口硅、近海氮等营养要素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积累了宝贵的资料。本文根据1981年8月和11月两航次,“曙光07”号轮的观测资料,探讨了长江口水体活性硅、氮、磷诸营养盐的时空变化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估算了可溶性硅、氮、磷的输入通量。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空间资源管理进行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按照数字化改革要求,针对用海管理中存在的海洋数据分散、用海审批周期长、海洋监管闭环难等问题,统筹建设了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海洋空间资源智管场景。系统设计并建设了综合驾驶舱、项目用海审批、疑点疑区监管等业务应用,并赋予了项目卡、前置审查、全景三维可视化等特色功能,夯实了海洋资源数据底座,提升了项目审批效率,完善了海洋监管体系,打通了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的堵点、痛点。可为各地提高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效能、打造海洋管理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定位与建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 SLAM 的算法原理,采用 BlueROV2 和声呐、 DVL、IMU 搭建了实验平台,并选择合适的算法框架完成了完整的算法设计。使用声呐为主要感知单元完成自主水下航行器的 SLAM 实验,并对声呐数据的杂波、野值、虚警等进行了滤波处理。最后,在水池、湖泊试验中对所研究的 SLAM 算法的定位与建图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海岸稳定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扼要介绍了美国、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的海岸稳定工程的发展情况,对各种海岸稳定工程措施——海塘、海堤、丁坝、离岸堤、人工养滩、岬头控制等工法进行了分类研究,比较优劣,并分析了海岸稳定被破坏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各种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文中作者着重推荐和研究了人工岬湾法这这一最新最有前途的工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用的83个样品均采自浙江沿岸浅海两个沉积土柱。采样时避免了人为污染的影响,这些样品均采自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粒级,所采的样层属海相沉积。 全部样品均测定了Fe、Mn、Al、Ti、Sr、Cu、Pb、Zn、Ni和Co,其中有55个样品还测定了Cd。本文还研究了铁和其他元素间的相关性,计算了它们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为实验室提供了便捷、准确、及时、规范的技术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认可与应用。针对海洋监测设备动力环境实验室的实验业务与信息管理,分别从业务流程、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功能层、业务系统、标准规范支撑体系与信息安全支撑体系六部分组成,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应用部分,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权限,对实验室信息、实验数据、设备数据以及新闻等信息分别有不同的权限。该系统能够满足实验人员、管理人员与一般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了对海洋监测设备动力环境实验室信息、实验数据与实验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了仪器设备预约效率,实现了测试仪器装置的最大程度共享,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便于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与用户快速获得实验室各类信息。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陀螺和加速计的种类、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对光纤、激光和微机电(MEMS)惯导的精度、重量、体积、功耗等指标及其优劣势进行了对比。随后,论述了国内外光纤惯导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产品。重点研究了光纤惯导的初始对准技术、在线标定技术、温度补偿技术和组合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系缆无人遥控潜水器 HR-01的性能、结构、动力、液压推进、运动控制、观测、定位、机械手、电缆等情况,对每一部分都提供了数据,并作了说明。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军事、海洋科研、海洋工程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开发海洋的一种重要工具。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填补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跟上国际发展的趋势,1981年,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发展和制造了一些无人遥控潜水器,取名 HR01。  相似文献   

16.
最近,山东省烟台市海洋与水产局组织了首次为期10天的市、县两级联合海洋监察执法活动,执法人员对全市12个沿海县(市、区)的近40个涉海单位、个人的海域使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监察,先后两次召开了海域使用者座谈会,基本达到了“锻炼队伍、督促检查、宣传教育”的预期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调研了近几年光纤传感器在海洋探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测量海水温度、压力、盐度、叶绿素、pH值和溶解氧的相关光纤传感器以及光纤水听器。简要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性能,同时跟踪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光纤传感器是对现有传统海洋探测器的重要补充,并在一些探测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最后,探讨了光纤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在海洋温度、压力、叶绿素、水听器等领域可能会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并实现商用,同时提出了未来海洋光纤探测技术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上海经济区东临大海,长江贯通东西,京杭运河联结南北,还有十几条主要河流以及无数条大小支流罗织其间,形成了纵横交叉、干支相连的水运网络。沿海、沿江、沿河港口星罗供布,它们为商品流通提供了量大、价廉的运输条件,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宝贵的口岸条件,也促进了一大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发展,使之成为上海经济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该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现状,提出了福建海洋保护区在面积结构、总体布局规划、经费投入、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和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6—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项目,采用深水多波束、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多道地震、重力、磁力、热流、地质取样、浅地层钻探等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手段,对海南岛幅内的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晚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环境、海底热流、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深部地壳结构、灾害地质以及矿产资源等分布特征开展了调查与研究。本图幅取得的主要成果为:(1)在南海北部发现了新的海底峡谷群,对地理实体进行了命名,划分了海底地貌单元;(2)分析了海底表层及柱状沉积物类型、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布特征;(3)建立了图幅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框架,并对沉积环境及古气候演变进行了综合分析;(4)开展了重力、磁力、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分析了深部地壳结构特征;(5)图幅内存在滑坡、泥底辟、埋藏古河道等灾害地质现象,对灾害地质的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6)开展了图幅内的石油与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重砂矿物、建筑用砂等矿产资源远景区的划分及预测;(7)编制了地形图、地貌图、地质图、构造图、矿产图和环境地质因素图等基础性成果图件以及系列辅助性地质地球物理图件。海南岛幅调查与编图项目的顺利完成为我国全面开展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