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m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Probowmania(Pr.)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sp,、Kooteniasp.和Deiradonyxtongrenensis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D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相似文献   

2.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黔东统清虚洞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厚约300m,沉积相属于黔东陆棚深水过渡相区沉积类型,不同于黔西以浅水台地相白云岩和灰岩为主的典型清虚洞组类型。该组三叶虫化石丰富,包括莱德利基虫目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R.)nobilis;褶颊虫目对沟虫科Eoptychoparia jinshaensis,Antagmus dapingensis,褶颊虫科Nangaops brevis;耸棒头虫目叉尾虫科Olenoides hupeiensis,Kootenia sp.,以及掘头虫类中的掘冠虫科Ovatoryctocara sp.,掘头虫科Changaspis elongata,C.cf.elongata和飞龙山虫科Duyunaspis cf.duyunensis;共计9属7种2相似种及2未定种。本文描述了其中具重要地层意义的掘头虫类三叶虫3属4种,包括2未定种。结果表明,在黔东清虚洞组发现的掘头虫类Changaspiselongata和Duyunaspis cf.duyunensis,此前仅报道于该组之下的杷榔组,现这两种的层位可上延至清虚洞组上部;同时显示该组Ovatoryctocara sp.和凯里组下部的Ovatoryctocara granulata比较相似,有可能是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的祖先种。掘头虫类三叶虫的新资料将有助于促进国际寒武系第3统底界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友庄 《贵州地质》1992,9(4):400-400,376
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凯里组,产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无论是数量或属种数,均仅次于三叶虫。所产的7个种(相似种、未定种及1新种),分属6属2纲:无铰纲的Lingulella cf. bynguanoensis, L. taijiangensis(sp. nov); Acrothele sp. ;Kutorgina catenata; Linnarssonia cf. tumida; shizopholis cf. rugosa; 有铰纲的Nissusia cf.katujensis,这些属,都是地域性或全球性分布的老属,在我国云南、华东、东北等地早中寒武世地层中零星分布。7个种中有4个相似种,这些被相似的种多见于北美、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早中  相似文献   

4.
三峡东部中寒武统化石稀少。本文对在宜昌三斗坪中寒武世覃家庙组二段下部含鲕粒灰岩、细晶灰岩中所采获的三叶虫Xingrenaspis sp.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对含化石地层时代进行了讨论。此次发现,丰富了峡东中寒武世的化石资料,也为本区中寒武世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约  喻羑艺  彭进  王平丽 《地层学杂志》2006,30(1):i0001-i0002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以含钙质泥岩—泥灰岩、含钙质泥岩—粉砂岩和含钙质泥岩—灰岩等3种韵律性沉积为主,沉积体系域类型主要包含有大陆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在凯里组沉积初期,台江地区的水体相对较浅、生物相对较少;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在分异度和丰度上的大大增加,构成了台江生物群;当海平面升至最高点时,台江沉积区处于一个相对深水的环境,以大量的浮游类和较强游泳能力的生物为特征,成为了凯里生物群的开始;海平面逐渐下降,浮游生物逐渐减少;至凯里组沉积晚期,海平面的下降使台江地区的水体再度变浅、生物化石相对稀少。在台江八郎剖面上,凝缩段之下早寒武世的三叶虫Bathynotus消失,Orycto-cephalusindicus等三叶虫在凝缩段底界出现。凝缩段底界与下、中寒武统界线基本一致,表明了凝缩段是该区下、中寒武统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贵州东部中下寒武统凯里组或是凯里组中上部的凯里动物群,都含有大量的三叶虫,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三叶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Burlingiidae(布林寺虫科)三叶虫就是其中的代表。 Burlingiidae三叶虫是一类特殊的三叶虫,这类三叶虫个体较小,头鞍沟不发育,仅具头鞍侧沟或呈坑状,面线后支交于侧缘,届前颊类三叶虫;缺乏前边缘沟,不分内外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石柱县冷水溪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阶下部为粉砂岩、泥岩,局部夹煤线,上部为灰岩(含白云岩),夹硅质岩和页岩.对上部灰岩研究发现:下段(第161~181层)由灰泥岩、粒泥灰岩、白云岩化灰泥岩和白云岩组成,未发现牙形石;上段(第182~189层)以灰泥岩、粒泥灰岩为主,仅局部夹少量白云岩,牙形石含量极其丰富,共发现1属11种,包括C. guangyuanensis,C.orientalis、C.liangshanensis,C.bizarrensis,C.longicuspidata,C.inflecta,C.renewalpostbitteri,C protowangi.C.n.sp.A,C. n.sp.B和C. n.sp.C,其中C. renewalpostbitteri,C.protowangi,C.n.sp.A,C.n.sp.B和C.n.sp.C为新种.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下段岩层同位素值由下至上逐渐增高,向正向偏移,曲线呈锯齿状;上段岩层同位素值向上略变小,曲线平直,反映沉积环境变化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下段岩层属于近岸局限环境,受淡水混合影响,海水盐度异常,不利于牙形石生存;上段岩层属于正常浅海环境,适合牙形石生活,牙形石含量极其丰富.根据C. renewalpostbitteri的首现位置可将吴家坪阶分为上亚阶和下亚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多条剖面的综合研究,提出洪古勒楞组与上覆黑山头组以钙质碎屑岩的消失、暗色细火山碎屑岩的出现为界,其顶界为一套近岸浅水沉积的碎屑岩(含舌形贝的钙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细砾岩或含介壳的砂砾岩),称之为“杨庄砂岩”,该界线在多条剖面上易于识别和对比。在洪古勒楞组上部和黑山头组下部发现三叶虫9属(亚属)14种: Omegops sp. , Pudoproetus sp. , Linguaphillipsia ? sp. , Belgibole sp. , B. abruptirhachis,Philliboloides sp. , Winterbergia(W . )sp. , W. (Eowinterbergia )? sp. , Weberiphillipsia sp. , Conophillipsia sp. 1 ,C . sp. 2, C . ? sp. 3, C. ? paucicostata,C. ? morganensis 。根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存在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界线位置在 Omegops 的消失层位和 Belgibole Conophillipsia 组合带的首现层位之间,该界线与洪古勒楞组和黑山头组之间的界线基本一致。洪古勒楞组顶部的“杨庄砂岩”是泥盆纪末期海平面下降事件在西准噶尔火山岛弧背景下的沉积产物,也是泥盆纪 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事件在西准噶尔地区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上段产三叶虫化石3属6种:Hunanocephalus sp.,Hunanocephalus ovalis,Hunanocephalus (Duodingia) constricatus,Sinolenus sp.,Shabaella jiangshanensis,Shabaella convexa。Hunanocephalus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Hunanocephalus-Husuaspis带的典型分子,可以与同期湖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的Hunanocephalus带、四川秀山水井沱组的Sichuanolenus带进行对比。Sinolenus和Shabealla两属则见于湖南龙山沙坝的水井沱组和石牌组,荷塘组和该两组的所属时代相当,属筇竹寺晚期至沧浪铺早期。荷塘组结合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石煤层和磷块岩组成,含小壳化石和藻类化石,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静水滞留海盆地;上段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硅质页岩,三叶虫化石主要产于粉砂岩与硅质页岩中。粉砂岩以及页岩主要呈灰色、灰白色或者灰绿色,发育微细水平层理,有连续的韵律层出现,三叶虫化石未见明显的弯折或破碎,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水体较深呈弱还原性,反映出早寒武世荷塘组上段为陆棚斜坡相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记述的新属:刺莱得利基虫Spinoredlichia的标本,是采自贵州松桃盘信区南面,湘黔交界的正大公社陆家城附近的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中。清虚洞组岩性为泥灰岩、灰岩,标本采自泥灰岩中,保存较好。和刺莱得利基虫共生的有:Redlichia wangi Lu,R. (Pteroredlichia)chinensis Walcott,Changaspis sp.,Yuehsienszella sp.,Kootenia(Duyunia) constrictus Chien,Hoffetella elonguta Lu等。  相似文献   

11.
凯里地区中下寒武统凯里组的Kaotaia(高台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友庄  赵元龙 《贵州地质》1990,7(4):341-344
本文以凯里地区中下寒武统凯里组新近发现的Kaotaia完整背甲化石为依据,补充、完善了Kaotaia属的特征及K.magna、K.globosa二个种的描述,并建立了一新亚种K.magnatransversa。  相似文献   

12.
三峡地区覃家庙群以一套缺乏化石的薄层白云岩沉积为特征。新近在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覃家庙群底部发现Kaotaia gedongensis Yuan & Zhao,Kunmingaspis yunnanensis Chang,Chittidilla sp.等三叶虫。依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对比结果,结合研究剖面与覃家庙群标准剖面和参考剖面岩石地层学对比,认为三峡地区覃家庙群为跨传统下、中寒武统的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3.
陕西韩城寒武系白云岩和石灰岩固硫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韩城7个分别采自于寒武系白云岩和石灰岩的样品,以10%和25%为基准,加入韩城的高硫煤中,进行固硫试验。研究表明:中、下寒武系白云岩固硫率为10%~15%,石灰岩的固硫率为15%~26%,上寒武统下部白云岩的固硫率为30%~47%。上寒武统中上部的白云岩固硫率为10%~20%。岩石中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含量相当时,白云岩的固硫率高于石灰岩5~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机理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云化;二为深埋藏云化。根据本区寒武系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本文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台江阶——我国寒武系一个新的年代地层单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台江阶是继湘西建立的 4个中 -上寒武统新阶之后在我国江南斜坡带黔东传统的中寒武统下部建立的又一个新阶 ,它的底界层型剖面位于贵州台江县革东镇八郎村 ,底界划在 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首现位置 ,位于凯里组下部第 10层之底。  相似文献   

16.
中.上寒武统的分界问题是国际上尚未解决的地层问题之一。迄今为止,仍无举世公认的划分标准和界线层型剖面。在卢衍豪、安太庠教授的指导下,笔者详细研究了湖南花垣排碧剖面。该剖面出露良好,沉积连续,交通方便。中—上寒武统为单一的碳酸盐岩,界线附近为亮泥晶生屑砂屑灰岩,代表扬子海碳酸盐台地前缘缓坡上水下隆起的沉积环境。笔者建立了中寒武统上部至上寒武统下部的球接子类三叶虫带和牙形石带,确立了三叶虫序列和牙形石序列的准确对应关系,并以这两个门类为依据,划出了中、上寒武统的界线。此划分依据,比以往合理,精度也有所提高。总之,该剖面优于其它已知的中—上寒武统剖面,很可能成为中—上寒武统理想的候选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7.
安徽淮南下寒武统沉积环境以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越  林天瑞 《地层学杂志》1998,22(4):262-268
华北地台南缘安徽淮南老鹰山剖面下寒武统猴家山组和馒头组的沉积环境和碳酸盐岩微相指示了3期地区性海进沉积旋回序列。假整合于前寒武系凤台组冰积砾岩层之上的猴家山组蒸发相白云岩和馒头组下段的深褐色页岩、钙质页岩和深灰色、灰色中厚层至薄层灰岩构成第1个海进序列;馒头组中段的页岩和薄层灰岩及馒头组上部的深褐色页岩构成第2个海进序列;第3次海进以近馒头组顶部的页岩出现为标志,至老鹰山组下段局部地区的剥蚀面作为中下寒武统的界限和第二次海退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地层特征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玉尔吐斯组沉积时期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玉尔吐斯组黑色岩系有机质富集机制及烃源岩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玉尔吐斯组可分为5段:底部黑色含磷硅质岩段,下部黑色泥岩段,中部灰色白云岩段,上部黑色页岩与灰色微晶灰岩互层段,顶部浅灰色粉晶白云岩段。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氧化-还原指标及热液示踪参数显示玉尔吐斯组黑色岩系不同层段的形成环境存在差异:底部硅质岩形成于缺氧环境,热液活动显著;下部黑色泥岩形成于强缺氧硫化环境,热液活动较强;上部黑色页岩形成于贫氧-氧化环境,热液活动较弱。综合研究表明:玉尔吐斯组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先变深后变浅,氧逸度先降低后升高,古生产力逐渐减弱,在缺氧的水体条件和热液作用主导的高生产力综合控制下形成了以玉尔吐斯组下部黑色泥岩为代表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寒武纪早期地层对比与统一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的寒武纪早期地层 ,宜统一划分为6个三叶虫化石带(Shantungaspis,Yaojiayuella ,Qiaotouasp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 ,Megapalaeolenus和Hsuaspis)和3个组(毛庄组、馒头组和猴家山组)。毛庄组包含Shantungaspis带 ,Yaojiayuella带和Qiaotouaspis带一部分 ,馒头组包含Qiaotouaspis带大部分、Redlichia(Pteroredlichia)带和Megapaeolenus带 ,猴家山组仅含Hsuapis带。前2带属毛庄阶 ,第3、4带属龙王庙阶 ,后2带属沧浪铺阶。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在毛庄阶与龙王庙阶即Yaojiayuella带与Qiaotouaspis带之间。毛庄组属下—中寒武统 ,其它2组属下寒武统。按各组的岩层组合特征 ,统一划分为15个岩性段  相似文献   

20.
峡东宜昌四溪震旦系灯影组多重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溪灯影组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综合研究结果,并结合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分析,以灯影组石板滩段中部存在的冲刷侵蚀面为标志,灯影组内部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沉积层序,其中下部沉积层序的灰岩中含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和文德带藻化石,与标准剖面上的石板滩段以及国外伊迪卡拉生物分异大发展时期沉积的地层可以大致对比,本区灯影组石板滩段灰岩的δ^13C值相对较高,变化于3.01‰-4.50‰,上部白马沱段白云的δ^13C为1.80‰-2.30‰。灯影组碳同位素组特点与纳米比亚,西伯利亚地台以及加拿大西北部末前寒武系上部碳同位素组成特点相似,指示灯影组是伊迪卡拉动物分异发展之后,寒武纪之前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