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卫春  杨友长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47-149,15,16
论述了一种基于Python定时自动更新ArcGIS Server地图瓦片的方法,从地图瓦片定时自动更新的基础和地图瓦更新流程2个方面介绍了具体的实现过程。该方法已在"天地图.安徽"项目中予以应用,显著降低了地图瓦片更新的工作难度,对于局部更新在线地图服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Google Earth在地质地震领域的应用,开发了地标文件生成、显示控制、安全性等插件,实现了震中分布图、地质资料图、地震现场信息在Google Earth平台上融合显示。  相似文献   

3.
ArcGIS Server中地图瓦片实时在线局部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图瓦片技术使网络环境下地图浏览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已成为WebGIS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但采用该技术后,通过WebGIS在线编辑后的地理空间数据不能在客服端得到同步的反映。为此,提出地图瓦片实时在线局部更新的方法,并以ArcGIS Server为例,介绍这一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浪 《地图》2010,(5):144-144
<正>这张《中国强地震震中分布图》我以前见过,因为年代近,没收,倒是潘家园的岑大维先生想着,专门致电来说:"杨先生,翻出来一个好东西,给你留着呢!"于是就列入收藏,真是该谢谢他。  相似文献   

5.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因项目多、资料类型多、资料空间范围重叠,传统瓦片地图服务无法满足在线统一管理资料的需求。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标准瓦片地图服务,设计了一种"复合型"瓦片地图服务,将全省项目的各种资料瓦片集中发布,解决其在线统一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线制图矢量数据组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交互性强的实时按需在线制图,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矢量瓦片的矢量数据组织模型。依据矢量瓦片格式规范组织已有的矢量数据并生成配置文件,然后按照配置文件生成矢量瓦片并存储,为在线制图提供数据服务。实验表明,运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实时按需在线制图,且渲染速度较快,渲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瓦片式地图服务模式,探索ArcGIS Engine进行瓦片式切图的相关技术方法。利用C#和ArcEngine进行组件式GIS二次开发,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基于ArcGIS Engine的瓦片式切图工具。在开发瓦片式切图工具的过程中,根据构建瓦片地图金字塔的原理,将准备好的数据源文件(mxd文档)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切割,实现了瓦片地图切图工作,并且,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效率和能力,针对当前应用广泛的瓦片式地图服务模式,探讨基于Ajax的瓦片式地图服务研究,开发对应的瓦片式切图工具,为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数据保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瓦片切图效率,对提高传统WebGIS的响应速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汶川地震后、芦山地震前3年时间(2010.30—2013.30)的GPS连续站时间序列结果,采用T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对龙门山断层中南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动态演化进行了反演计算与分析,并讨论了汶川地震后断层中段的愈合过程和西南段的大震背景。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震中周边破裂区域的闭锁程度逐渐增强,由2010年基本处于蠕滑状态,至2013年处于较强闭锁状态;闭锁范围也逐渐增大,由汶川震中西南方向逐渐趋近震中位置,表明该部分断层正在快速愈合。汶川震中北东方向的大部分破裂区域依然处于蠕滑状态,表明该部分断层还未开始愈合。②芦山地震震中附近及其西南方向断层一直处于强闭锁状态,且完全闭锁区域的滑动亏损速率逐年减小,可能表明愈合区域分担了部分巴颜喀拉块体对四川盆地的挤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龙门山破裂断层不同段震后愈合过程和活动特征都有显著差异;处于强闭锁状态的龙门山断层西南段,在挤压弹性应变快速积累的情况下,发生大震的背景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ArcGIS Engine实现天地图瓦片数据的切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片电子地图技术在地图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瓦片电子地图的原理、"天地图"瓦片数据的组织等进行了阐述,结合国家"天地图"瓦片数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C#和ArcGIS Engine进行组件式GIS二次开发,实现了瓦片地图切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地图瓦片数据存储方式入手,分析了ArcGIS地图瓦片存储散列式和紧凑式的优缺点,从而引入基于MongoDB GridFS的地图瓦片存储方式。通过对常规地图瓦片存储与基于MongoDB GridFS的地图瓦片存储的读取效率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分析得出,基于MongoDB GridFS的地图瓦片存储在大数据量时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区域场的角度出发,运用GPS资料计算的应变场、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和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的关系,以及强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变化三种资料,来分析汶川8.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GIS Engine进行瓦片式切图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WebGIS服务模式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时,其服务效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广泛的瓦片式地图服务模式和基于ArcGIS Engine进行瓦片式切图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5年皮山6.5级地震前半年的MODIS影像,通过劈窗算法对震中周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对比地表反演温度和震中周边气象台站气象记录,研究发现震中附近在震前80 d和15 d左右出现明显的热异常,但在震前1个月左右存在短暂的温度低异常现象。另外,根据近22年的气象记录,震中及周边在震前半年气温明显偏高,这种气象异常或可视为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场地地震液化势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组件式GIS(COMGIS)技术,调用水平成层土地震反应分析程序SHAKE91来实现设定地震下地震动影响场的模拟;调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来完成场地地震液化势评价模型在COMGIS系统中的模块化;利用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复合,给出场地潜在的地层液化势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2012041108:38:37UT和10:43:09UT苏门答腊地区先后发生了M8.6级和M8.2级强烈地震。本文采用震中附近地区9个IGS连续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对两次地震的同震电离层异常现象进行了探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之后均出现了明显的同震电离层异常现象,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异常的幅度与距震中的距离有关,异常的最大值约为2TECU,且震中偏北方向的异常最为显著。根据震中到穿刺点的距离,计算得出两次地震产生的大气声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0.73±0.06km/s和0.69±0.04km/s,与声波在0~450km内的平均传播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ArcEngine环境下实现瓦片地图的访问与拼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S模式下,针对瓦片地图的数据组织特点,提出采用ArcEngine的自定义图层实现瓦片地图的动态绘制与投影,利用线程池、异步访问技术、缓存及.Net内存管理机制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用户互操作性。将基于Win32类库的和基于开源库GDAL的两种瓦片拼接方式结合起来实现瓦片拼接,避免单纯使用GDAL方式的低效率。以城市规划信息查询系统为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子地图局部更新的方法,对较常用的紧凑格式和松散格式2种电子地图瓦片数据局部更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电子地图局部快速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夏磊凯  黄其欢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6):101-103,106,I0004
为及时获取大范围地震震前震后的形变数据,监测和分析地表形变,利用欧空局最新发射的SENTINEL-1ASAR影像,采用D-InSAR技术获取台湾高雄Mw6.7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研究分析得到台湾高雄地震的震中位置约为120.41°E、22.96°N,地震主要形变范围为震中方圆约8.3km,地表在雷达视线向最大形变约为16.4cm、最大相对形变约18.0cm。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动缓存的P2P海量地形漫游瓦片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利用P2P技术解决大规模海量地形漫游中服务器带宽和性能瓶颈问题产生的部分节点成为热点,而部分节点闲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组局部稀少性的主动缓存地形数据调度算法GLRF,闲置节点自身并不显示瓦片,只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该算法充分利用节点的闲置资源,通过快速均匀分布瓦片以提高瓦片请求时的节点命中率和节点匹配率.通过实验原型系统的比较测试表明,该算法瓦片请求节点命中率和匹配率更高,且提升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