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交流电弧直读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银、硼、锡、钼、铅的分析方法。以K2S2O7、NaF、Al2O3、碳粉为缓冲剂,Ge为内标,优选了分析线对,曝光时间为25s,同时扣除分析线和内标线背景。选取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GBW07103、GBW07104、GBW07107、GBW07312、GBW07302a、GBW07304a、GBW07305a、GBW07307a、GBW07406、GBW07446、GBW07454、GBW07456)作为标准系列,以对数坐标二次曲线拟合标准曲线,并采取两次平行分析取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方法检出限为:Ag:0011×10-6、B:054×10-6、Sn:019×10-6、Mo:0034×10-6、Pb:066×10-6,精密度为:Ag:401%~833%、B:377%~786%、Sn:294%~817%、Mo:303%~1094%、Pb:201%~1111%。经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符合。本方法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是一种新的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银、硼、锡、钼、铅的分析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大批量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2.
谭杰 《吉林地质》2019,38(3):61-64
用WP-1米平面摄谱仪改造升级为CCD-1型平面光栅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天然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系列基体与样品基体一致,采用国家一级土壤水系岩石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作为标准系列,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硼锡银元素含量。检出限Ag:0.013×10^-6;Sn:0.26×10^-6;B:0.54×10^-6,精密度均小于7.6%(n=12)。检测数据经验证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合格率等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管理规范(DZ/T0130.4-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邬晓蒙 《地质与资源》2018,27(6):582-585
采用发射光谱法测定区域化探样品中Pb、Sn、Mo、V元素,以焦硫酸钾、氟化钠、三氧化二铝和碳粉的混合物为固体缓冲剂,采用外加内标法以锗(Ge)作为内标元素,选择合适的分析线对,选取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GBW水系沉积物、土壤)平行测定(n=12次).测试结果准确度达到规范要求,满足区域化探样品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发射光谱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银硼锡钼铅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21  
张雪梅  张勤 《岩矿测试》2006,25(4):323-326
以K2S2O7、NaF、Al2O3和炭粉为缓冲剂,Ge为内标,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Ag、B、Sn、Mo、Pb。方法检出限为Ag0.013μg/g、B0.83μg/g、Sn0.23μg/g、Mo0.073μg/g、Pb0.37μg/g。方法精密度(RSD,n=12)为Ag4.2%~11.3%、B3.2%~6.5%、Sn2.6%~7.1%、Mo2.9%~6.3%、Pb1.57%~5.18%。测定了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5.
银硼锡元素的丰度和变化特征可以反映区域成矿条件,指示矿床或矿化存在。碳酸盐矿物中的银硼锡是勘查地球化学及多目标地球化学中的必测元素,其测定方法是地球化学元素配套分析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由于碳酸盐矿物与普通的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不同,该类矿物主要是灰岩、白云岩等含钙和镁元素比较高的岩石类样品,同时测定样品中银硼锡的技术难点在于高含量钙镁基体会严重干扰低含量待测元素,且摄谱过程中由于易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样品飞溅。针对碳酸盐矿物的特殊性,本文建立了交流电弧-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碳酸盐矿物中银硼锡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及实验条件,用10%的盐酸处理样品,消除了基体元素钙和镁的干扰;以锗(Ge)作为内标元素进行定量,可以消除因电弧激发条件变化以及试样基体组分等外部因素造成干扰的影响;采用银与长波锗元素组成分析线对,硼和锡与短波锗元素组成分析线对,灵敏度较好;选择天然碳酸盐岩石与人工合成灰岩等12种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作为标准系列,使基体组分与样品相类似;采用分析线和内标线同时扣背景的离线差减法进行背景校正。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银硼锡的检出限分别为0.008、0.49、0.18μg/g;方法精密度(RSD)对银大于10%,其余均优于10%;经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验证,银硼锡测定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对数差值(ΔlgC)均小于或等于±0.05,满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垂直电极直接燃烧法,以交流电弧为激发光源,在改造完成的摄谱仪上进行摄谱,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硅酸盐系列GSESⅠ为标准,河北廊坊物化探研究所配制的固体缓冲剂,以Ge为内标,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Ag、B、Sn,Pb、Mo对谱图进行分析。利用这种方法有效的抑制了基体元素的干扰,极大的改善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降低了元素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了不同食品中总硼的含量。对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参数进行了选择和优化。方法对硼元素的检出限为0.10 mg/kg。方法的精密度(RSD,n=6)为1.6%~6.8%;回收率为96.5%~104.0%。方法用于分析国家一级标准参考物质GBW 07605(茶叶)、GBW 08501(桃叶)、面粉与鱿鱼粉中的硼,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吻合。  相似文献   

8.
始兴地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南岭成矿带的东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钨锡、稀有及稀土金属矿产均较为丰富,其中钨和锡都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其矿床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粤北始兴地区的W、Sn、Mo等14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发现该区与钨有关的成矿伴生元素丰度均远大于区域元素丰度,其中W平均值为37×10~(-6),峰值为2980×10~(-6),Sn平均值为21×10~(-6),峰值为787×10~(-6);元素分布特征显示中下泥盆统是区内W、Mo、Bi等元素的主要富集层位,燕山期侵入岩中Sn、Bi、Wo、W、Zn等元素富集程度也较高;数理统计显示区内W、Sn、Mo、Bi、Pb、Ag等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强;R型聚类分析显示区内元素组合主要有W-Mo和Pb-Zn-Ag等;因子分析显示区内的主要成矿组合为W-Sn-Mo-Bi-CuPb-Zn-Ag。本次工作共计圈定了21个以W-Sn为主的组合异常,并在空间上形成北北东向和近东西走向的两个综合异常带,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异常检查工作,优选了南山坑和良源综合异常区为区内成矿远景最好的靶区。本文以南山坑综合异常区为例,指出该区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同时该区的找矿方向可从传统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向矽卡岩型钨锡矿和岩体型钨钼多金属矿转变,进而在该区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9.
对秦祁结合部位宝鸡地区香泉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0±5Ma(MSWD=0.20,n=18),限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香泉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9.63%~73.94%)、富钾(K_2O=4.24%~4.88%,K_2O/Na_2O=1.23~1.44)、富铁(TFe_2O_3=2.10%~3.70%,TFe_2O_3/MgO=3.88~6.84)、低镁(MgO=0.31%~0.94%)、低磷(P_2O_5=0.08%~0.21%)的特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香泉正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318×10~(-6)~499×10~(-6)),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 Eu=0.37~0.46),富集Rb、Th、Zr、Sm、Ga(10000×Ga/Al=2.59~2.93)等微量元素,贫Ba、Nb、Ta、Sr,整体表现出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香泉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环境,为低压环境下长英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预曝光时间、激发电流、光栏和狭缝以及工作曲线的校准、背景扣除方式等因素对分析结果影响程度的研究,建立了以K2S2O7、NaF、Al2O3和碳粉为光谱缓冲剂,Ge作内标,以实验确定的最佳样品缓冲剂比例及电弧光源条件,以单电极载体蒸馏、激发,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g、B、Sn、Mo的方法。方法检出限(3S):银0.006μg/g,硼0.34μg/g,锡0.15μg/g,钼0.04μg/g。  相似文献   

11.
陕西华县八里坡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建刚  袁海潮  刘瑞平  李小东  何克 《岩石学报》2010,26(12):3538-3548
陕西华县八里坡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新的钻探工程探明该岩体中钼矿的规模达中型以上。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 iO2=69.87%~73.76%;A l2O3=13.74%~15.74%,MgO=0.25%~0.46%,K2O=3.85%~4.51%,K2O%Na2O%;δEu=0.70~0.77,呈弱负铕异常;Sr/Y40,Zr/Sm20,Sr=256.8×10-6~637.6×10-6,Y=6.63×10-6~13.72×10-6,Yb=0.98×10-6~1.86×10-6;(87Sr/86Sr)i=0.709~0.710,εNd(t)=-22~-20。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结果与中国胶东-大别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且是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特征相似。位于东秦岭西段的八里坡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东段的超大型南泥湖钼(钨)矿床,结合钻探验证,岩体西南深部可能具有较好的钼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入手,总结了综合找矿标志,指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组分单一,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Mo、Bi、Ag,次为W、Sn、Zn、Cu、Pb,仅有钼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异常;矿床元素水平分带序列为(Mo-Bi-Ag)-(W-Sn)-(Pb-Zn-Cu),垂向分带序列为(Mo-Ag-Pb-Zn)-Cu-(Bi-W-Sn),并以w(Mo)/[w(Bi)×100]≥65,[w(Pb)×w(Zn)/w(W)×w(Sn)]≥25为判别标志,来预测深部盲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石嘴金矿区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在矿区内Au、Ag元素在矿区内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13×10~(-9)、0.151×10~(-6);各地质单元中元素分布不均匀,其中震旦系坝里组(Z_1b)中Au元素背景平均值最高,构成了矿区金矿主要矿源层;早白垩世岩浆侵入带来了较多的Sn、Mo、Pb、Zn、As、Bi,是矿区多金属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因子得分异常出现在F1、F3断裂两侧,显示这里是矿区Au多金属成矿有利地段;Au-Ag-As-Sb元素组合相关性好,构成了矿区金矿化特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4.
本法是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缓冲剂,使难发挥元素Be形成易挥发的氟化物,与B、Pb、Mo、Sn、Cu、Ag、Zn等元素在同一时间内蒸发,利用深电孔极的分馏效应,有效地降低光谱背景以及被测元素的检出限。加入内标元素,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采用深孔电极,取样量大,代表性好。一次摄谱,同时检测多个元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测试费用。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测试。检出限ω(B)/10-6分别达到:Be:0.50、B:0.91、Sn:0.50、Ag:0.02等,均满足《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及质量监控暂行规定》规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王水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铁、铜、铅、锌硫化物矿中Cu、Pb、Zn、As、Ag、Cd、Hg和Mo等8个元素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方法的溶矿及测定条件,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162(多金属贫矿石)和GBW07164(多金属矿石)进行精密度实验,除个别元素外,大多数的元素精密度(RSD,n=11)小于5%,准确度(RE)小于10%。通过一系列硫化物矿石标准物质进行方法验证,检测结果基本都在标准值的误差范围内,符合地质矿产开发的要求。方法简单,同时测定元素较多,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尤其有利于硫化物矿石中的亲硫元素As、Ag、Hg的分析,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地处古亚洲洋成矿带和环太平洋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在这个金属成矿省已探明的Cu、Ag、Pb、Zn、Au和Sn金属储量分别达到了5×10~6、1×10~4、5×10~6、3×10~2和5×10~5吨,另外Fe、W、Mo、Bi、Be、Nb、Ta和Y资源也很丰富,至少已经探明了12个大型、15个中型和几百个小型矿床(赵一鸣等,1997).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建立地球化学样品中锡、钨、钼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方法。先将加工好的地球化学样品用氢氟酸、硝酸、硫酸依次分解后,再用浓王水溶解残渣。本方法测定限(6倍标准偏差6s)为:0. 69~6. 94ng/g,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n=12次)为:26. 3%~5. 78%;经过与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对比验证,该测试结果与标准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19.
张亚峰 《地质与勘探》2018,54(2):300-314
对出露于南秦岭陕西省凤县境内的花红树坪花岗闪长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岩体表面年龄为214.3±2.7Ma(MSWD=2.6),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体的SiO_2=61.45%~65.10%,TiO_2=0.52%~0.63%;Al_2O_3=14.97%~15.74%,Mg O=2.33%~3.02%,Mg#=51.31~53.61,高Sr(485×10-6~563×10-6)和Sr/Y(28.2~30.4),低Y(17.0×10-6~19.1×10-6)和Yb(1.46×10-6~1.83×10-6),微弱负Eu异常(δEu=0.83~0.99),具有明显高镁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花红树坪岩体是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加厚下地壳拆沉熔融与先存地幔岩浆交代混染作用下的产物,其可能与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铜山矿床是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区含矿英云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LA-MC-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侵位于(461±1)Ma。岩石显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w(Si O2)(62.5%~64.53%)和w(Al2O3)(14.77%~17.7%),高w(Sr)(394×10-6~804×10-6),低w(Y)(7.78×10-6~10.3×10-6)和w(Yb)(0.8×10-6~1.04×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无明显Eu异常。锆石εHf(t)值介于11.6~13.5。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3‰~-0.4‰,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7.591~18.453、15.449~15.551和37.280~37.999。这些特征表明,铜山矿床英云闪长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英云闪长岩及多宝山组火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