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矿床的开采和选冶,常常将其中重金属有毒元素释放到环境中,铅锌矿造成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贵州都匀牛角塘矿床是国内外少见的富镉锌矿床,其中镉高度富集。本文通过对通过对矿区水、土壤及植物的分析和调查,发现其中镉和锌均已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矿区周围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研究表明矿床的表生风化作用是镉等重金属释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矿山的采矿和选矿更加剧了其释放量,虽在目前人群中没有明显中毒现象,可能是由于矿床开采时间较短,Cd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中积累不多所致。但矿山环境污染是污染元素长期积累造成的结果,即使在矿山关闭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内,矿山尾矿淋滤液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矿床中有用元素的综合利用和重视环境保护,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这类富含有毒污染元素的金属矿山的开采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2.
植物体内元素吸收积累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较新的思路,对植物吸收、积累元素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吸收、积累方式不同,对营养元素植物是主动吸收并积累在生长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对有毒元素和过量营养元素是被动吸收并积累在对其生长影响最小的部位.而且,植物普遍存在抗元素浓集的“生理─生物化学障”,它主要存在于根部.最终建立了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积累模式.  相似文献   

3.
富镉铅锌矿山的环境影响——以贵州都匀牛角塘矿床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的开采和选冶,常常将其中重金属有毒元素释放到环境中,铅锌矿造成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贵州都匀牛角塘矿床是国内外少见的富镉锌矿床,其中镉高度富集。本文通过对通过对矿区水、土壤及植物的分析和调查,发现其中镉和锌均已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矿区周围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研究表明矿床的表生风化作用是镉等重金属释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矿山的采矿和选矿更加剧了其释放量,虽在目前人群中没有明显中毒现象,可能是由于矿床开采时间较短,Cd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中积累不多所致。但矿山环境污染是污染元素长期积累造成的结果,即使在矿山关闭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内,矿山尾矿淋滤液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矿床中有用元素的综合利用和重视环境保护,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这类富含有毒污染元素的金属矿山的开采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4.
常见硫化物的氧化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或人为采矿活动暴露的硫化物矿物的氧化作用,常产生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在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等硫化物矿物氧化过程中,S,Pb,Cd,As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而进入水体,并通过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途径危害人类。  相似文献   

5.
粤北凡口黄铁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劲 《湖南地质》1999,18(1):29-34
粤北凡口黄铁铅锌矿床是我国著名的以铅锌为主的超大型矿床之一。本文对该矿床岩石和矿石的元素含量,硫,铅,碳,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包裹体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对应分析了研究了其元素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矿床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双桥山群地层和英安斑岩中,主要成矿元素Cu,Au,Pb,Zn等丰度很高,具有明显的富集,可以为矿床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矿质来源,矿床的铜金矿化与铅锌矿化系不同的成矿阶段形成的,并存在矿化发带现象,在矿体中不同类型矿化生的微量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相应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7.
铅锌矿山开发导致的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以连续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土法冶炼锌、铅锌和矿山开采导致的重金属在废渣及环境介质土壤、溪流沉积物中的积累,并分析了其环境危害性。结果显示,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Pb、Zn、Cd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相当高。水城杉树林铅锌矿山开采引起的重金属积累则相对较低,但也明显高于背景值;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对重金属有强烈的固定作用。除残渣态外,Pb、Zn在土壤、炼锌废渣中主要呈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沉积物中则为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Pb、Zn含量变异较大,但在炼锌废渣、土壤中含量明显高于河流沉积物,暗示铅锌矿开发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8.
德兴铜矿大坞河流域环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娜  赵元艺  李德先 《矿床地质》2006,25(Z3):519-522
文章主要研究德兴铜矿大坞河流域水、土壤、植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重金属在水、土壤、植物体内的迁移和转化。发现大坞河流域水体、底泥和土壤中Cu元素含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元素的污染较轻。而植物体内Cu没有超标,而Cd、Pb元素在植物体内得到富集。通过对土壤元素形态的研究发现Cd、Pb元素存在的形态容易被植物吸收,Cu元素存在形态较稳定,导致植物体内中Cd、Pb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林兵  侯会琼 《地球化学》1993,(4):409-414
在秦岭泥盆系西部地区层控铅锌矿带主要矿区含矿岩层中,有机碱分布与成矿元素Pb,Zn的集散有密切关系。矿区岩石的有机质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岩石的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本文成功地进行了四组有机成矿模拟实验,揭示出某些重要的有机成矿机制。最后,对该区有成矿过程和机制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者探讨过菌藻生物与形成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预富集作用。然而,生物成矿作用是一个随地质作用的发展而发展演化的过程,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床中的矿化生物以及矿石中的吸附有机质,证实它们源自菌菏生物,结合非打开性的红外和荧光光谱方法以及打开性的GC-MS分析,重点研究了矿床中发现的有机包裹体,检测出成矿流体中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证实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也源自菌藻生物。根据成矿流体中有机质特征,矿石中成矿元素闻的关系以及有机质中所古的金属元素,论证了这些源自苗藻生物的有机质、有机流体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和还原沉淀作用,建立了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石灰岩山地淡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岩石、土壤和4种淡竹群落植物[优势种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伴生种枸骨(Ilex cornuta)、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的N、P、K、Ca、Mg、Fe、Al、Mn和Na等9种元素含量,对元素迁移积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淡竹林石灰岩Ca含量高(363.09 g· kg-1);土壤Ca含量下降至2.68 g·kg-1,Fe、Al含量升高(48.12 g·kg-1、84.00 g·kg-1);与土壤相比,植物N、P和Ca含量上升,其他元素含量则降低;(2)从岩石到土壤,Ca为纯迁移,迁移积累系数仅为0.01;Fe和Al明显富集,迁移积累系数分别高达9.98和14.10;从土壤到植物,N、Ca、P为富集,Fe、Al生物吸收系数很低,仅为1.41和2.08;(3)除K外,群落优势种淡竹的元素含量和生物吸收系数均小于伴生种。研究发现,强淋溶作用下淡竹林石灰岩发育为酸性红石灰土,其生长的植物均非喜钙植物;“岩石—土壤—植物”元素迁聚特征因土壤发育过程和植物种间特征而异,红石灰土Ca积累少;淡竹对土壤元素需求少可能是其在石灰岩生境占据竞争优势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袁莹  祝新友  王艳丽 《矿物学报》2011,(Z1):316-317
铅锌矿床中常具有较高品位的各种稀散元素,如镉(Cd)、镓(Ga)、锗(Ge)、铟(In)、铊(Tl)、硒(Se)、碲(Te)等,是近代发展尖端科技产业所急需的矿产资源之一。前人在对铅锌矿山中伴生有益分散元素的规模查定、分布规律及存在形式等研究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资料和经验。为了更有效率地开展我国铅锌矿山中稀散金属资源的评价工作,有必要对这些基础和现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银山矿田九区铅锌矿床-60m--150m9-11和9-25矿体垂向上成矿元素及伴生的指示元素特征研究,推测在-150m以下九区铅锌矿床矿体仍将延伸。  相似文献   

14.
超积累植物与找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它在地质找矿中的意义,回顾了国外超积累植物的研究历史,并对应用超积累植物进行找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广东仁化凡口铅锌矿西矿带矿石中主要伴生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笔者研究凡口铅锌矿西矿带矿石中伴生组分的成果。指出方铅矿与闪锌矿不仅是工业利用矿物,而且是伴生元素的载体矿物。银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其次于闪锌矿中,以深红银矿,银黝铜矿等独立矿物产出。闪锌矿是镉、汞、锗、镓等元素的载体矿物,汞以小于0.002mm粒度的辰砂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铅、锌、银、镉、汞、锗、镓等元素的含量可作储量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桂东北铅锌矿床银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书艺 《矿物岩石》1996,16(1):38-43
作者对桂东北地区铅锌矿床中银的产出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了阐述。银主要以首次发现的含银硫盐矿物(深红银矿、银黝铜矿和含银锌黝铜矿等)产出,其次呈杂质元素分散在金属硫化物中,银的含量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的顺序依次降低,矿体从上向下具Cu、Pb(Ag),Zn→Pb,Zn→Zn的垂向变化规律,银主要富集于上部,并与方铅矿、黄铜矿紧密伴生。  相似文献   

17.
从填制火山岩相-构造图着手,在宏观了解矿化地质特征及与火山机构的关系后,进行了成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地球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研究,继而探讨了矿床成因,矿体的形成同火山机构相关,至少存在两大矿期,以隐爆角砾岩型为富矿体,并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青城子多金属矿田的地质特征和勘查,提出了进一步勘查的某些具体建议:1)在Au(Ag)矿带及其外围勘查;2)研究矿田内的隐伏作构造;3)研究成矿元素分带,4)研究银金来源与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9.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学仕 《贵州地质》1995,12(3):204-207
基于湘黔汞矿带中客观上存在(铅)锌矿的事实,近年来常有当地群众在汞矿区内明采(铅)锌矿石,又鉴于汞、(铅)锌元素地球化学习性近似,二者在矿田内共消共长,密切伴生,产出特征类同,是同一控制因素,同一地质作用条件下元素分异差异就位的产物,最后,提出了在湘黔汞矿带(在硐喇等矿田)开展(铅)锌矿的普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