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郑继民 《海洋科学》1979,3(4):47-50
人类在征服海洋的进程中,促进了海洋科学的进展。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和影响,形成了许多边缘科学。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日益加强,促使海洋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海洋工程地质学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陈丽蓉 《海洋科学》1979,3(2):51-53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被海水所淹没了的这部分地球的发生、发展及其地质演化的科学。由于海水的阻隔,致使海洋地质学在获得第一性资料的手段上变得比陆地地质学复杂得多。自  相似文献   

3.
海洋灾害地质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灾害地质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1门新兴学科.本文论述了这一学科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的历史,展望了学科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海洋灾害地质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必需要融入“全球变化”和“全球系统科学”的概念;要加强海洋灾害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既要重视海岸带灾害地质研究,又要面对...  相似文献   

4.
杨森楠 《海洋科学》1994,18(2):44-44
海洋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学科领域,在近代地质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在高等地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地质系内开设海洋地质学是近代地质学发展的需要,这对开拓知识领域、充实教学内容、活跃学术思维、培养高级人才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由沈锡昌、郭步英编著的《海洋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适应了这一需要。海洋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广泛的内容,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重点地介绍了海洋地形,滨海、浅海和深海沉积类型,大陆边缘和洋底构造特征,以及海洋矿产资源。这些组成了海洋地质学的四大支柱,也是该学科的主…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质学是一门新的蓬勃发展的地质科学,它与陆地地质学以及与地球科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紧密相关。最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海洋流体动力学、流体化学、海洋生物学、沉积过程与洋底建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巨大进展,海洋地质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美国、苏联、法国、丹麦、瑞典等国家,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极为重要的成果。尤其是美国从1965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JOIDES),经过系统取样,已经获得了极其珍贵的有关海洋地质方面的新资料,从而使我们对海洋地质建造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引起了海洋地质科学的革命性变革。业已获得的资料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实了海底扩张学说的正确性,从而发展了全球扩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我们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为海水所覆盖,海洋的总面积达三亿六千多万平方公里,所以说要想认识地球,弄清地球的地质建造,就必须具有海洋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否则,对地球的地质建造,就得不出正确的合乎规律的认识。所以说,研究海洋地质学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与整个人类的社会实践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海洋地质学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近20年来,海洋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科学之一。新思潮、新学说、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各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向宏观和微观的深入,向海洋深处和海洋地球的扩张等等,把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地球动力学计划”(GDP,1972—1977)、“国际海洋考察十年计划”(IDOE,1971—1980)、“深海钻探计划”、“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计划”以及“海洋卫星”的实施,使海洋地质学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反过来,海洋地质学的进展又为各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质学是海洋科学中的一门重要支柱学科。本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大量的系统调查,特别是应用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从而动摇了某些传统的地质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诞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和学说。例如古海洋环流变化的发现丰富了古海洋学这一新兴学科;海底热液矿床的发现充实了现代矿床成因理论;深海钻探计划等的实施加速了海底扩张学说的诞生……。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洋地质学的每一项重大进展,不仅加速了海洋科学的发展,还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地质学界,甚至在整个地学界引起了革命.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是由自然资源部主管、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其办刊方针是:坚持以创新性、前沿性、系统性为特色,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靠和联系广大海洋地质工作者,探索海洋地质过程中的科学奥秘,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地球科学全面发展,通过报道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海洋地质科研人才的成长。《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前沿性、原创性和探索性的学  相似文献   

9.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国家标准公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1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GB/T18190-2000《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国家标准。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海洋局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制定的。它规定了海洋地质学基本术语及其释义,以利于实现专业术语标准化、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促进海洋地质学的发展。本标准适用于海洋地质学及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质学研究中对样品的采取技术和保存至关重要。海洋地质学的进展是随着海洋沉积物取样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介绍了加拿大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取样和样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 其目标是通过联合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领域和边缘海与大洋地质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 建成具有南海特色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促进海洋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资源在建设和实践过程中, 整合和共享了1985年以来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地质等多学科、多要素、多尺度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一方面为南海海洋学各学科的科技创新提供精确、完整和可靠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决策活动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水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是一种新型海洋观测平台,主要用于无人、大范围、长时间水下环境监测,包括物理学参数、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参数,海洋化学参数、海洋生物学参数及海洋工程方面的现场接近观测。其特点是: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可冲破人工潜水极限而进入现场进行接近观测,免除了ROV需要水面支援母船的累赘,减少作业经费,体积小,使用方便,便于布放回收;可根据水声信号摇控或预置程序控制,按要求进行相关项目观测;有自主动力,水下运行时间相对较长,有源噪声低,可进行隐弊观测,正是基于以上的优点,近几年颇得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军方面的青睐,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水下自动观测平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我国开展研究水下自动观测平台的重要性及研究的面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滨岸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地遇到海洋地质灾害的影响与危害。为了避免并降低海洋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应开展海洋灾害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若采用以高分辨率地震为主,配合浅地层剖面、旁侧声纳、测深及磁力测量等综合浅层物探技术,对于了解海洋地质灾害因素与海底浅部工程地质特性等方面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既经济又较快速地提供成果资料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海洋科技领域研究热点及未来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海洋研究呈现出若干新的特点。本文基于对近年来全球重要海洋研究进展信息,分析了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几个重要研究热点方向的最新进展,包括全球海洋物理环境变化研究、海洋塑料污染研究、海洋酸化研究、南北极和印度洋研究以及海洋技术开发等。基于对美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等重要海洋国家最新发布的海洋科技创新政策和计划,分析了各国海洋科技未来布局和重点关注领域。最后,总结了全球海洋领域的发展趋势:(1)气候变化问题在海洋中的延伸效应将持续受到关注;(2)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3)海洋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4)海洋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日渐加强。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微体古生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6.
南海海底地形可视化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形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等研究的基础资料,是影响海洋要素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视化是地形数据解译的关键,它为揭示海底地形与其他海洋要素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规律提供了独到的方法。基于可视化工具Vertical Mapper,在MapInfo Professional中对南海海底地形信息进行了渲染图与三维可视化实现,并对地形进行了剖面分析,进而将可视化的南海海底地形信息与表层沉积物类型、流场等其他海洋要素信息进行叠加分析,由此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分布与地形、海洋动力条件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海底地形的可视化对于海洋地质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17,48(6):1488-1492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投入最大、参加人员最多的一个海洋科学先导项目,该项目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海洋系统角度研究中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一些海洋前沿问题。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大气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围绕共同的问题,在同一个区域、从不同方向开展协同研究。目前,海洋先导专项已在深海探索与研究、海洋能力建设、科考平台建设、技术队伍建设、科研与技术有机融合的体系建设和海洋前沿探索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为全面、综合地开展深海资源的探测与近海生态安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海洋先导专项更多系统性、有影响力的成果将在未来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海洋科学是一门依赖于观测的学科, 而卫星是海洋研究的重要观测平台之一, 海洋卫星数据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初以来, 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专门用于海洋观测的卫星, 初步拥有自主海洋卫星全球观测网络。本文针对国内外海洋卫星资源基本情况, 总结了我国海洋卫星数据应用发展现状, 特别是海洋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并分析、探讨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对卫星数据的需求, 以及我国海洋卫星数据科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载人深潜技术是深海技术的前沿与制高点,也是深海科考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应用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具备了在复杂海况下进行水下作业的能力,实现了对深海和大洋洋底的现场观察、探测和取样等。目前,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考察范围已经遍及全球大陆坡深水区、洋中脊、海山、海沟和洋盆等海底区域,获得了大量的深海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化学和环境方面的信息或样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深海科学的发展。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7 000m级海试,并于2013年开始开展了试验性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技术优势,综述了国内外载人潜水器在深海地质学、生物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热流测量技术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海洋地热流测量成果对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的解释和研究成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海洋地热流测量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论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海洋地热流测量工作开展的现状、测量地热流值中的地温梯度和沉积物热导率值的理论基础、测量技术和种类以及相应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海上调查中的实际工作情况,系统介绍测量技术方法,指出目前海洋地热流测量技术方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