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8年4月在“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及其邻近海域布设31个站位进行底拖网调查取样,共鉴定渔获物45种,其中甲壳类21种、贝类14种、鱼类10种。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的站位出现率为38.71%。站位的质量密度平均为975.68 kg/km2(0~23 384.53 kg/km2),个数密度平均为2.983×104个/km2(0~59.607×104个/km2)。西施舌种群在渔获物中的IRI值高达 1 556.5 \[仅次于截形白樱蛤(Psammacoma gubernaculum)],为优势种,表明西施舌在保护区生物资源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护区内西施舌的站位出现率及质量密度明显高于区外,表明西施舌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保护区范围内;西施舌种群的年龄组分布较广,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大部分西施舌均达到性成熟年龄和大小,表明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2006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保护区2018年西施舌资源比2012年有显著提高,分布范围亦有明显扩大,但尚未恢复到2006年的总体水平。综上可以看出,西施舌资源保护区范围总体界定合理,西施舌资源保护显见成效;“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范围内不同区块实行不同程度的禁捕、限捕管控,2011年以来累计放流西施舌种苗253.07万粒,对于西施舌资源恢复和养护管理是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石岛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实验,综合分析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本次调查共发现污损生物21种,分析结果表明,石岛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季种类最多、丰度最大,秋、春季次之,冬季则很少有污损生物附着。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可将月板分为三个群落组,温度较凉爽的4月、5月和10月为一个群落组,温度最高的6月、7月、8月和9月为一个群落组,其余月份温度最低,为一个群落组,SIMPROF分析检验表明,各群落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特征种各有不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在季板和年板中,只有夏季板的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这与小型节肢动物的爆发性增殖有关。和邻近海域相比,调查海域生物量偏低,但污损生物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广东电白浮标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根据1985年对广东电白沿岸浮标进行污损生物调查的结果,报道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厚度、覆盖面积和湿重。共获得92种生物,优势种是Balanus reticulatus和Brahcidontes variatiIis。大部分浮标都完全被污损生物所覆盖,附着厚度为8-15mm,湿重3.8-14.7kg/m2。浮标侧面、底部及尾管内的污损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差别。位于港内、港口和港外的浮标,其污损生物群落也不同,布放于海中一年的浮标,污损生物群落已接近顶级,二年浮标的污损生物群落有所衰退。  相似文献   

4.
青蛤土池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在江苏黄海盐场开展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lGmelin)的土池育苗工作,1992年再次在10.5亩的土池中,育出了0.15~0.6cm的稚贝22405×104粒,折合每亩的出苗量为2074.6×104粒。土池育苗就是模拟海区的自然状况,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青蛤繁殖阶段不同环节的生理生态要求,从而达到在土池内自然繁殖育苗的目的。1育苗场址的选择选择育苗场,必须对当地的潮汐、水流、水质、底质、盐度、温度、pH及饵料生物,敌害生物、青蛤繁殖期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再结合当地交通、…  相似文献   

5.
1991年在湛江港进行浮标污损生物调查。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共93种,附着厚度21—71mm,湿重3.10—72.53kg/m2,覆盖面积98%─100%。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variabil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volcano、钟巨藤壶Megabalanuslintinnabulumtintinnabulum和翡翠贻贝Pernaviridis。位于不同位置的浮标,其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不同,同一浮标的不同部位(体侧,底部,尾外侧,尾管内)的污损生物也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平潭岛东北部近岸海域开展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探讨了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演替趋势。周年模拟挂板试验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隶属13门92种,以广分布暖水种为主,其中主要优势种为营固着生活的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和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以及自由生活的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opsis serratipalma)等。虽然该海域全年均有生物附着,但附着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附着盛期为6月至8月(生物量介于7 326.0~12 970.0 g/m2之间,以湿质量计),12月至次年2月(生物量介于39.5~1 580.5 g/m2之间)为附着淡季,而且污损生物摄食类型以悬浮物食者为主。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透明度、水动力条件、地表径流和养殖等人类活动对污损生物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及其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并调查浮标和码头的污损生物,共记录149种,优势种是拟疣裂隆胞苔虫、长柄盘管虫、旋鳃虫、缘齿牡蛎和糊斑藤壶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盛期6—8月,数量不大.北部湾的污损生物呈现了热带外海污损生物群落的许多特征.  相似文献   

8.
浙江北关港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北关港附近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大型污损生物9门44科53属59种,种类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污损生物群落。固着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群体,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其次为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强壮藻钩虾(Stenothoe valida)等种类。该海域污损生物全年各月均有附着,6-10月板的覆盖面积均达100%,附着盛期为6-8月,月板、季板、半年板和年板的平均附着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 371±8 722) ind/m2和(1 667.5±506.0) g/m2,(31 605±17 671) ind/m2和(5 879.1±2 576.5) g/m2,(31 188±10 834) ind/m2和(13 989.6±4 755.4) g/m2,(18 425±5 757) ind/m2和(6 581.9±2 175.9) g/m2,其中夏季附着强度最高。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栖息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另外,盐度、水体透明度以及光照等自然环境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广西北海、福建漳港和江苏启东3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7个等位酶12个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目(A)范围为1.5833—2.0000、平均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目(Ae)范围为1.2850—1.5373、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33.33%、观察杂合度(Hc)为0.2389-0.3083、期望杂合度(He)为0.1496—0.2041之间。西施舌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719,福建漳港群体与广西北海群体之间的FST为0.0413,但福建漳港群体和广西北海群体与江苏启东群体之间的FST为0.0505。  相似文献   

10.
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及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及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及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及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及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海西施舌5个自然群体形态差异和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的20个随机引物中共检测到168条标记条带.每个引物扩增谱带数在3~15之间.片段长度250~3 000 bp不等.利用Popgen1.32和PHILIP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立了5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并对3个形态参数进行了方差分析,探讨了与RAPD结果的关联.结果表明:5个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距离都较大,广西北海群体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外部形态和遗传距离与其他4群体有较大差异,可能已经形成了地理种群.5个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平均遗传杂合度都较高,平均值为78.97%和0.308 7,香农多样值在0.301 8~0.367 3之间,聚类分析显示,山东群体与江苏群体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依次是浙江群体和福建群体.我国西施舌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的水平,种质资源良好,西施舌养殖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外套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美  申欣  程汉良  孟学平 《海洋科学》2009,33(11):32-36
建立了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外套膜蛋白质组的双向凝胶电泳体系,比较分析了不同pH梯度胶条、水化条件的优化及不同染色方法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H 4~7的非线性胶条,水化时加上除盐步骤,采用硝酸银染色,即可获得高分辨率、高重现性的双向电泳图谱,为进一步研究西施舌外套膜蛋白质的组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在上海芦潮港附近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调查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附着季节和生物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主要污损生物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52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类,其中藻类5种,腔肠动物11种,苔藓虫6种,多毛类2种,软体动物5种,甲壳类1...  相似文献   

14.
附着生物对航运、港工建筑、发电厂、水产养殖等危害性极大,因而很早便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我们在调查研究我国沿岸的附着生物中,把洞头岛列为调查点.并于1978年6月-1979年5月进行周年挂板试验.洞头岛位于浙江东南部瓯江口外.试点设在岛西北面新码头外特设的浮筏,水流畅通,低潮水深5米左右,透明度低,水温年变化在7.8-28℃,最低二月份,最高8月份,年平均水温18℃,终年盐度均在27‰以上,最高达到34‰.试验方法基本上按海洋调查规范进行,挂板分表、底两层,表层只挂木板,用尼龙丝系在水面以搜集藻类,底层试板固定在铁框架里,铁框用铁链垂直悬挂在水下2-3米深处.  相似文献   

15.
西施舌器官的发生和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叙述采用“直接法”、连续又系统地观察西族舌幼虫至幼贝器官的发生和形成的细微,变的全过程,有全套显微绘图和摄影并详细文字说明,特别是对雅贝与幼贝的晶杆囊、平衡囊和三对神经节的形成之描述,是国内,外的首例。  相似文献   

16.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莆田近岸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1门9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细毛背鳞虫(Lepidonotus tenuisetosus)、福建牡蛎(Magallana angulat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加尔板钩虾(Stenothoe gallensis)、镰形叶钩虾(Jassa falacata)、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角突麦杆虫(Caprella scaura)、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等。春季为该海区污损生物的附着旺季,其附着厚度、覆盖面积、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为25 mm、100%、65713 ind./m ^2、1735.1 g/m ^2,其次分别为夏季、秋季和冬季,上半年的附着强度明显高于下半年,表底层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差异并不大,主要区别在于表层有部分藻类的附着,而底层几乎没有藻类分布。  相似文献   

17.
西施舌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55个随机引物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5个群体, 即长乐(CL)、启东(QD)、连云港(LYG)、胶南(JN)和北海(BH)群体进行RAPD 扩增。用PopGen(Version1.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的引物, 得到88条清晰稳定的条带, 扩增片段在100 bp~3 000 bp之间, 其中引物S299扩增的600 bp片段为长乐群体特有。多态位点比例为62.07%~78.26%(JN、LYG、BH、QD、CL群体分别为78.26%、77.05%、72.58%、70.05%、62.07%), Shannon指数为0.210 5~0.312 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68 3~0.223 9,其中长乐群体与其余4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82 7~0.223 9, 4个非长乐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68 3~0.136 7。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 0.313 01(P<0.05), 表明在整个遗传变异中群体间占31.30%。CL群体与QD, BH, JN, LYG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364 9,0.344 8, 0.325 0, 0.309 0;而非长乐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48 2~0.240 3;以上数据显示长乐群体遗传分化最大。聚类结果显示, 启东和胶南群体首先聚为一支, 然后与北海群体聚在一起, 再和连云港群体相聚; 而长乐群体则单独形成一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长乐沿海的自然环境特点、西施舌的生态习性和资源现状。讨论了西施舌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长乐沿海西施舌资源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Monthly and seasonal pane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Yongxing Island from September 1979 to August 1981. Altogether 119 species of fouling organisms are collected, of which, Hydroides elegans, Serpula vermicular is, Scrupocellaria longispinosa, Amathia distant, Enteromorpha spp. and Ostrea spp. are dominant species. Fouling of organisms may occur all the year round with evident seasonal variations, Species succ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formation is very evident and the climax has arrived after two years. Great variation exists between fouling organisms in different years and at different stations.  相似文献   

20.
西施舌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及部分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施舌鲜肉含水量为82.31%,粗蛋白11.18%(占干基质量的63.19%),粗脂肪0.54%,灰分2.36%;西施舌蛋白质中含有18种编码氨基酸,其中含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20.93%(干基),占氨基酸总量的36.28%,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占干基的7.80%、5.57%和6.7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C20:4(EPA)和C22:6(DHA)分别占脂肪酸总数的20.41%和10.20%;对西施舌肉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Gly,Asp、Glu和丙氨酸(Ala)4种呈味氨基酸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44.77%,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2.94%;氨基酸评分(SAA)和化学评分(SC)结果都显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其SAA值和SC值分别为0.73和0.43,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为64.91,牛磺酸含量丰富,质量比为13 830 mg/kg(干基);西施舌含有较丰富的Fe和Zn,在其干基中的质量比分别为130.0 mg/kg和52.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