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撰写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已于今年6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率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共分五篇,约80万字。第一篇,绪论。以邢台、海城、唐山、松潘大地震及80年代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进  相似文献   

2.
由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六位地震专家撰写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于今年6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共分五篇,三十六章,约80万字,275幅图.第一篇 绪论,论述我国地震活动概况和地震预报研究概况.以邢台、海城、唐山、松潘大地震及80年代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进展为线索,介绍了中国地震预报的思路、途径、特色的形成历史与工作体制.  相似文献   

3.
《地震工程学报》1993,15(3):95-95,100
由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撰写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于今年6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共分五篇,三十六章,约80万字,275幅图。  相似文献   

4.
由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成六位同志撰写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一书已于今年6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共分5篇,56章,约80万字,275幅图。第一篇绪论论述了我国地震活动和地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可行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肇诚  张炜 《地震学报》2016,38(4):564-579
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 回顾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的科学实践历程, 总结其进展, 讨论遇到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展望未来, 这是最好的纪念. 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是短临预报, 震前是否有前兆, 是否可以观测到, 是否可应用于预测地震并取得减灾实效, 这都是地震预报探索需要阐明的问题, 即地震预报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主要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基础、 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以及观测的重要性等一些重要科学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 地震是有前兆的, 且前兆很复杂, 在充分研究前兆的基础上地震预报是可能的; 此外, 地震预测预报探索需从可行性研究进入更高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仅就短临地震预报简谈以下观点。1 短临地震预报存在的问题如果短临预报的科学含义是 :1月际地震趋势预测 ;2月际内地震事件发生的预测 ;3月际地震趋势和地震事件的社会发布。那么 ,我国短临地震预报就存在有不少基本性的科学技术问题。试以事实为例简析之。1 .1 趋势问题图 1是我国国家级分析预报业务系统对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所作出的短临地震预测趋势标识曲线和实际地震趋势演变曲线。从比较中不难看出 :1差异显著 ,客观趋势的高低走向变化 ,主观预测毫无能力显示 ;2预报者们需要研究科学预报原理 ,避免“猜报”;3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我国接连发生的严重震灾,使社会公众对地震预测预报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为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地了解、参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机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地震预报的含义不仅应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还应包括地震影响的预测。在考虑地震预报法规时,文中认为地震发生的预报分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地震警报三种类型更为合适;地震影响的预测主要应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划分、地震烈度的判定和强地震地面运动参数的预测等内容,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地震》2004,24(2):138-138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国际地震动态》2009,(4):F0002-F0002
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召开地震预报发展论坛,邀请科技各界对地震预测预报探索感兴趣的同仁,共同探讨地震预测预报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有关科学问题,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地震预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地震预报探索从邢台地震开始,已经走过50余年的漫长道路,经历了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唐山地震预报的失败及汶川地震预报的无奈,经验与教训很多。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测预报究竟路在何方?梅世蓉先生在"新形势下地震预报战略问题的探讨"[1]一文中已做出回答。现将笔者初步学习的点滴体会汇总如下。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梅世蓉先生的最新地震短临预报理念梅先生在唐山地震后的30多年里,始终  相似文献   

12.
《地震》2004,24(4):16-16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读对象主要以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报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观测研究是其基本研究途径;对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观测预测实践;地震前兆和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难点,突破它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观测与预测科学实践。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已取得了200余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实测资料,既经历了1966—1976年的7级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如下规定:一、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四种.(一)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区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的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二)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三)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
钱况 《华南地震》1991,11(3):80-84
地震预报决策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减灾目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本文就地震预报决策中有关决策目标的确定,地震预测、震害预测,地震对策,预报决策备择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决策方案的选择及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地震工作是一项防灾性的事业,包括地震预报、工程抗震和地震对策三方面的内容。不论是工程抗震的最佳措施,还是社会防范的最优对策,都必须依据不同阶段的预报或对某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的预测。因此,地震预报是整个地震工作的主体。当前,地震预报的研究途径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对地震预报的紧迫要求却是任务性的,预报工作的直接反响又是社  相似文献   

17.
正5基于平滑地震活动性的地震预报优化5.0摘要最近,关于地震预测研究有从预报单个大地震转向预报地震活动性分布的趋势,包括预报小到中等地震的时间、空间、震级等因素。这种变化还使得人们对地震预报的严格检验和评估更加重视。发展合理的参考模型对地震预报评估很重要,改进标准参考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张国民 《地震》2002,22(1):2-8
回顾和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并将其归纳为建立了4个方面的基础,即: 地震预测预报的多学科观测基础;获取了一批中强以上乃至大地震资料的震例基础;建立了经验性预测方法和判据的经验预报基础;初步探索了地震孕育发生的地震预报理论基础。文中还阐述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临预报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9.
八、第三代地下流体地震短临预报方法的探索由于地震预报近一年来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由于美国帕克菲尔德实验场的关闭、日本第7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制定中出现的争论以及我国滇西实验场至今尚未发生预测中的地震等事实,国内外地震预报科学探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新书述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中国地震预报概论》,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著,地震出版社1993年出版,共498页.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包括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