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华北GPS监测区近期地壳应变连续分布的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接利用华北GPS监测网各个测点的位移观测值,借助高斯型位移协方差函数通过最小二乘配置建立连续分布的位移函数,并根据应变与位移的偏导关系,对华北GPS监测区1992 ̄1995年、1995 ̄1996年最大剪应变及面膨胀连续分布进行估算,得到其应变场动态图像。  相似文献   

2.
利用松潘-平武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70-1975年该地区地震视应变场的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变的时空变化与松潘-平武强震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70年在附近就出现异常区,并且地震视应变总体上逐年增加,地震就发生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  相似文献   

3.
于萍 《华南地震》2011,31(1):116-125
利用湖南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资料,研究了1970年以来湖南地区五次ML≥4.0级地震的地震视应变场的分布和时空演化特征.ML≥4.0以下的地震视应变与震级相关性较小,ML≥4.0以上地震的视应变值随震级增加呈非线形快速增大,说明:湖南地区地震视应变的时空演变与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华北1992—1995年GPS复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华北地区1992-1995年两期GPS复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现今的地壳形变状态。采用坐标平移方法建立近似平面坐标,并在其上进行位移场和应变场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种地震学参数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应变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壳应变场研究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领域, 以往文献的探索大多集中在地壳形变的测量和研究上, 包括大面积水准测量和GPS观测等。 文中利用多种地震学参数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应变场, 利用哈佛CMT目录和现代中国地震目录得到了中国大陆不同区域面波震级与标量地震矩的统计关系, 进而采用中国大陆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应变场, 给出地震最大剪切应变率场的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最大剪切应变率的高值区, 帕米尔和阿萨姆地区的应变率值最大。 与GPS得到的应变场结果进行比较, 两者的结果存在一致趋势。 利用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研究了中国大陆的地震视应变分布, 显示地震的视应变分布与地壳应变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且发生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地震的视应变水平较高。 这些研究结果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地形变资料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应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正交曲线坐标中应变张量的定义,得到了用大地坐标的椭球面上计算应变的方法。由此可直接利用GPS或其他3维大地测量技术得到的位移或其他形变量计算地应变。这一方法克服了利用平面坐标作计算的限制,无投影误差影响。本文给出了用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1995 ̄1996年椭球面上的位移求得的应变量。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GPS形变测量结果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华北地区GPS形变监测网1995~1996年两次观测概况,利用伯尔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主要过程、水平形变计算与应变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及垂直形变的结果。分析了GPS成果的地震地质意义,认为GPS观测到的水平形变可能反映了上地壳层块构造活动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用GPS复测结果计算地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云  帅平 《中国地震》1999,15(1):23-24
详细地叙述了用GPS和应变数据计算地壳水平速度和水平应变率的方法,这一方法满足变形协调性条件。用全国和大华北地区GPS网的多期观测数据进行了试算,获得了一系列地壳水平运动和应变率场分布的图像。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GPS能够有效地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信息;(2)所述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其计算结果比直接测量结果提供了更多的有关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变时空演变与强震发震地区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70年以来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变场的分布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变的时空演变与强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所研究的9个强震中,8个震前出现地震视应变异常区,5个发生在异常区内,3个发生在异常区附近。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阳江5.2级地震前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3):104-110
利用阳江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99年至2004年该区地震视应变的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变的时空变化与阳江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1年在阳江5.2级地震前出现视应变异常区,并且地震视应变总体上逐年增加,逐渐靠近震中,地震就发生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附近。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大陆地壳水平变形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良迁 《中国地震》2000,16(2):126-134
根据全国GPS网1994和1996年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讨论了中国大陆地区现阶段应变场和应力场。青藏亚板块的西部和东部张应变起主导作用,中部压应变占优势,主压应变方向为北北东向;青藏亚板块东南部东南段云南地区的主压应变方向为北西向,压应变和张应变量级相当。新疆亚板块的主压应役北北东向至北东向为主,应变量存在差别。华北亚板块的主压应变方向是北东至近东西向为主导,局部地段存在差别,大部分地区压应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三层介质中膨胀球模拟震源的应力、应变场以及由这个应力、应变场产生的电阻率变化量和地表视电阻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强度的“震源”,在地电装置探测范围内的应力场随具有不同弹性参数的层位有显著的变化;而应变场却看不出有明显的突变;由地表视电阻率变化量的计算结果揭示了地电异常受台站介质电性结构与力学结构的综合影响。因此作为预报地震的地电阻率法一方面要寻找具有高电阻率——应变灵敏度岩层的台址,另一方面台址的视电阻率变化对各层真电阻率变化要具有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第1期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从地壳应变场探索强震活动的场源关系张国民 李 丽 石耀霖(1)……地震前兆统计检验的地震学问题———对目前地震预测问题争论的评述(之二)吴忠良(14)………………………………用GPS复测结果计算地应变吴 云 帅 平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边缘海动力学,基于中国大陆和福建区域的GPS观测网以及环绕中国大陆的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跟踪站在1994-1997年间的测数据量数据,建立块体运动和块内变形两和学模型,研究了及其邻近海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结果表明: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中国大陆周边框架内,或相对于台湾而言,福建及其邻近海域均整体地向着东南偏南方向,即指向海  相似文献   

15.
地震视应变场的演化与强震发生地区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易志刚 《地震学报》2000,22(6):577-587
根据中国的中强地震资料,初步研究了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化特征与1955 年以来31次强震事件发生地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年左右的时间范围内,地震视应变异常区与强震事件发生地区存在相当好的对应关系.应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M值为0.458,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经验概率为0.625,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最后对所得到的主要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关于粘弹介质的弹性力学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定常速率加载边界条件下以断层闭锁模拟震源的“孕震”过程,並将所求得的层状介质应力—应变场与视电阻率的“前兆”变化相关联,以此给出该“孕震”过程中地表视电阻率“前兆”变化的时空分布,从而揭示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的变化与震源区应变场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粘弹性介质的存在,对孕震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介质中应力集中程度与材料粘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于视电阻率前兆而言,其时空分布不仅与大范围的应力—应变场有关,而且还与台站探测范围内介质的力学、电性结构条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1992年和1995年两期GPS测量结果所获得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结合丰富的地质资料,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EE,其边界力除受NE55°-SW235°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外,同时还受到SE120°-NW300°方向的拉张力作用,其中NE-SW的压应力量值较大,约为SE-NW向拉应力的两倍,这个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所获得的应力场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70年至1999年晋冀蒙三省交界4次中强地震事件,进行地震视应变演化分析。得出,地震视应变异常与晋冀蒙三省交界区中强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晋冀蒙三省交界区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减弱-发震、增强-减弱-迁移-发震、增强-减弱-消失-增强-发震、增强-减弱-维持-发震。"大同窗"必是异常区,其震前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维持-消失-发震、增强-减弱-发震、增强-维持-减弱-发震。异常区多形成于震前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扩散或向特定方向(震源方向)迁移的特征。中强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视应变高值异常迁移区、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0年以来至今青藏块体东北部大量的震源机制解,分时间统计其主压应力方位并求其归一化分布。根据P轴的优势分布方位,推测其主压应力方向。同时,借助有限元方法,利用GPS大地水平形变观测资料,把1999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部大量的GPS资料经过解算,计算其最大主应变率场及最大剪切应变率场。将震源机制解P轴的主压应力方向和GPS计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对比,分析青藏块体东北部构造应力场随时空的变化特点及时空差异性,探讨震源机制解P轴的优势分布方位、GPS资料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变平差     
本文给出了在V~TPV=min条件下统一求定位移矢量和应变参量的最或然值的平差方法,从而使矢量场分析和应变场分析得到了统一。同时,若将应变最小或较小的(邻域)点作为拟稳点,建立自由网的拟稳参考系,即可解决最佳地确定自由网的起算数据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