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总结了不同煤类瓦斯突出矿井所占的比例、吸附瓦斯量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孔隙度一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始突深度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说明煤的吸附性、孔隙性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同地质时代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完成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项目,系统地整理了中国近2000对矿井瓦斯涌出和谋与瓦斯突出资料,划分出88个瓦斯带,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含煤地层的煤层瓦斯保存和生成条件,结合中国诸含煤地层的成煤条件、地质演化历史和煤化作用等,论述了不同时代含煤地层的煤层瓦斯分布特征。其中,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成煤条件较好,深成煤化作用程度较高、盖层厚,是形成中国高瓦斯区。高瓦斯带。高瓦斯矿井的主要煤层。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虽然分布面积广、成煤条件好、资源量居诸含煤地层之首,但由于煤化程度偏低,又加上瓦斯风化带普遍较深,多为低瓦斯矿井和低瓦斯带分布。但在中国西部,大型含谋盆地周边多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对煤层瓦斯保存有利。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在建井与生产井地质特征及开拓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认为在建井地质条件更有利于瓦斯的赋存,再考虑到地质勘探钻孔有瓦斯逸出,是煤层瓦斯压力的显示,以一些有根据的假设为前提,计算出逸出孔的瓦斯压力,进而得出瓦斯压力梯度,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将比生产井的大,并属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矿井。  相似文献   

4.
基于煤层瓦斯的生成、赋存、运移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分析了山东黄河北煤田赵官井田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从区域地质演化、煤的生储气能力、岩性组合特征、地质构造、埋藏深度、基岩厚度、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浆侵入等因素综合研究发现,影响赵官井田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为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岩浆侵入事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的控气作用明显,浅部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主要表现为水力运移逸散作用,不利于煤层瓦斯保存,向深部主要表现为封闭和封堵2种类型,有利于瓦斯的保存。岩浆侵入煤层的方式及其程度是造成下组煤(11号、13号煤)瓦斯含量普遍低于上组煤(7号、10号煤)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与瓦斯特性耦合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是对应力和应变非常敏感的一种特殊岩石,在不同的应力-应变环境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煤的物理结构、化学结构及其光性特征等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同类型的构造煤。构造煤在变形的过程中,镜质组反射率将发生规律性变化,并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煤田构造的定量研究,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为了深入探讨煤镜质组光性组构变化的微观机理,将X-射线衍射、顺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应用于不同类型构造煤以及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煤的化学结构研究。研究表明,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与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镜质组反射率的光性异常是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在物理光学性质上的具体体现。不同类型的构造煤由于物理和化学结构上的不同,导致瓦斯含量和透气性等瓦斯特性上的重大差异,糜棱煤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决定了其高含气量和低透气性的特征,是矿井瓦斯突出的危险地带,因此,可以通过构造煤分布规律的研究,进行矿井瓦斯富集与突出危险性的评价与预测,为矿井瓦斯灾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厘清平顶山矿区首山一矿戊组煤高瓦斯压力成因,运用瓦斯赋存地质构造控制理论,根据平顶山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井实测瓦斯参数、矿区地应力场特征等,分析了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区域地质构造形成与演化对矿区煤层瓦斯赋存与排放的控制作用、戊组煤成煤作用、变质作用及生烃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首山一矿井田地质构造及地层特征、水动力条件对戊组煤层瓦斯压力及含量的影响。认为平顶山矿区东区为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赋存区;位于东区的首山一矿井田的构造特征和由巨厚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戊组煤层顶底板岩石条件,弱的水动力条件,以及高水平挤压应力等形成独特的三维封闭型构造组合,是造成首山一矿戊组煤层高瓦斯压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控制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主导因素,根据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选用突出矿井的15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运用3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预测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满足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要求。通过分析和计算安阳矿区煤层的开采深度、地质构造(尤其是断层)与突出危险程度关系密切,在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防治工作中可以作为首选指标来考虑。  相似文献   

8.
矿井瓦斯评价与预测的构造动力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井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构造煤结构演化与瓦斯特性耦合机理的综合分析,认为当前在矿井瓦斯赋存、分布规律及突出危险区带的有效预测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矿井瓦斯突出的构造动力学评价与预测的思路及方法,即以区域构造-矿井构造-煤层变形-构造煤结构-瓦斯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为总体思路.将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引入矿井构造研究,并与模糊综合评判、灰色系统、分形理论、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揭示构造煤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构造动力学控制机理,系统进行不同类型构造煤瓦斯特性研究,探讨不同结构构造煤的含气性、透气性和气体赋存状态,以构造煤分布特征作为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与预测的基础,建立矿井瓦斯突出预测预报的构造动力学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弱变形脆性系列构造煤发育区往往是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而韧性变形的糜棱煤分布区则是矿井瓦斯突出的危险地带。因此,面向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和瓦斯突出预测与评价是学科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构造煤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构造煤的概念与分类,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变形特征、孔—裂隙结构和化学结构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指出构造煤韧性变形机制研究还十分薄弱,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煤变形过程中元素的迁移与聚集的构造—地球化学过程是值得探讨的新领域,有可能通过应力敏感元素的提炼,揭示其在不同应力—应变环境和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从而成为构造煤分布和瓦斯突出具有指示意义的预测指标;不同类型构造煤和瓦斯富集区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探测理论和解释方法研究应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韩城矿区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地质调查与瓦斯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影响韩城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地质因素为煤层瓦斯含量、煤体结构类型及地质构造应力。文章确定了瓦斯突出预测的定量指标及临界值;提出了等性块段叠加法的概念。通过划分瓦斯等性块段、煤体结构等性块段与构造应力等性块段,建立块段突出危险类型评定原则与方案。运用等性块段叠加法,圈定并预测了3号煤层突出危险区,为矿井合理开展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北麓高煤级煤的变形——变质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代勇  张守仁 《地质科学》2003,38(4):470-477
对中国东部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石炭纪含煤岩系的高煤级煤进行了深入研究,划分出3种变形——变质类型。构造——热变质类型煤样采自剪切应变带内,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显著,煤结构参数Lc最大,La/Lcd002最小,TEM下存在局部石墨化现象,呈现动力变质特征。岩浆热变质类型煤样受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异常高温影响,RomaxRobi较大,显微镜下呈非均质结构,La/Lc在3类煤中最大。区域变质类型煤的Romax最小,但仍远远高于稳定地区相近地质时代煤,反映了造山带旁侧构造——热活动背景下有机质的高演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中的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煤中硒的含量很低,对我国1315个煤样的分析资料统计,多数煤中硒含量在0.01~11mg/kg,平均约为2mg/kg。硒在煤中的赋存方式较为多样:黄铁矿是硒的重要载体;方铅矿、硒铅矿等含硒矿物亦可出现于煤中;硒还可以被粘土矿物吸附或与煤中有机物缔合。俗称“石煤”的晚古生代炭质泥岩中硒含量较高,利用不当则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常规电子陶瓷工艺合成的Sr1-xCaxTiO3和Sr1-xPbxTiO3钙钛矿结构陶瓷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谱特征、晶体结构和衍射强度I100/I110进行研究,并根据原子散射因子与衍射强度关系,提出用衍射强度I100/I110变化规律预测ABO3钙钛矿结构中置换A位离子种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arch work details the maceral organization of eleven coal seams intersected at a maximum depth of 446.45 m from Bhupalpalli area of the Mulug coal belt, in Warangal district of Godavari valley. Samples for petrographic study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ten coal seams intersected between 106 m and 299 m depth range from Bore-hole No. 618 which includes, IA and its underlying I, II, Index below II, IIIB, IIIA, III, IVA, IV and Index below IV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coal samples from the bottom most V seam were collected from Bore-hole No. 616 encountered between 445.65 m and 446.45 m. The study has revealed that V seam is marked by vitric type and seam IVA contains coal of fusic nature. The seams I, II, Index below II, IIIB, IIIA and IV, however, are represented by mixed type of coal. Whereas, the seams IA and III have the prevalence of vitric as well as mixed coal types. IA seam has witnessed alternate oxic and anoxic moor condition and also wet moor with intermittent moderate to high flooding. All the other seams have been deposited during alternate oxic and anoxic moor conditions. The coal seams of the study area have shown a wide range of variation in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mean %). The top of III, basal part of IV and the entire Index below IV have recorded high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mean %), which ranges between 0.66-0.67% thus they have reached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B stage, all the other seams show lower reflectance and therefore have attained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 rank.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供了家兔桡骨及其加热样品的红外光谱。根据红外光谱资料,讨论了骨矿物的无机成分和矿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比值I_(1600cm~(-1))/I_(571cm~(-1))对新骨生长时间的关系曲线,可以作为新骨钙化(新骨长成)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6.
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产能“瓶颈”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宏观裂隙、显微裂隙的连续观测,孔隙的系统测量,结合应力渗透率、气-水相对渗透率、吸附膨胀等实验成果,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三级渗流特征,探讨了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耦合作用,系统揭示了在地面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的过程中,高煤级煤储层初期产气量高,数月后急剧衰减之“瓶颈”现象,找出了造成高煤级煤储层产气缺陷的根本原因。鉴于高煤级煤储层物性的特殊性,指出了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开发的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支承压力显现的动态规律与来压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DKJ-1型矿压计算机监测系统在两个矿的顶板来压监测和预报实际资料为依据,深入分析了8个月,13次来压的支承压力显现规律,并将显现形式分为压缩反弹型和波动型两种类型,总结了显现的特征参数及与来压的时间差和位置差。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监测系统识别来压前兆的方法及准确预报13次来压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江西“鸣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恒 《地质科学》1975,10(1):49-55
“鸣山层”一名为刘季辰(1925)所命名,标准地点在江西乐平西南七公里之鸣山,当时定其时代为石炭纪。此后黄汲清、高平等采到Lyttonia而将其时代改为晚二迭世。自此“鸣山层”一名在江西被广泛采用,甚至邻省亦有采用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煤层特征和煤岩煤质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煤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按成煤的古地理位置分为上三角洲煤相和上、下三角洲过渡带-下三角洲煤相两大类型.根据成煤的原始质料、结构构造、煤岩特征和成煤前后环境,详细划分出八种泥炭沼泽相.着重探讨3号煤层形成时的泥炭沼泽相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20.
煤相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述了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煤相研究中较常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将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引入到煤相研究中,认为煤相类型在纵向上演化特征研究是进行煤质研究和煤成油,气田预测的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