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书是陈俊勇同志根据本人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本书对卫星多普勒定位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联系我国实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推导了卫星多普勒定位在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下的严密公式。并从理论和实验方面研究了气象参数与卫星多普勒定位的关系。第二章论述了在应用广播星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两种SAR数据目标定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邹立星 《测绘科学》2005,30(6):35-37
和以前的定位方法相比,距离-多普勒(R—D)定位法因不需要选地面参考点进行定位,在许多遥感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利用卫星星历数据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SAR图像目标定位的原理,并对相对位置定位算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通过该定位方法对Radarsat和ERS图像目标进行了定位,详细说明了轨道参数、斜距参数、多普勒参数等获取方法,比较了这两种数据目标定位具体算法和精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气象参数的对流层延迟估计建模的研究日趋成熟,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主要研究了其在精密单点定位中的应用,从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应用效果。经过实验验证,在应用了非气象参数估计模型以后,定位的收敛时间得到显著改善,加快了约23%,同时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魏子卿院士,河南省睢县西陵镇人,1934年7月出生,1954年7月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学习,1960年7月毕业,分配到总参测绘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他事业心强,工作勤奋,思维敏捷,学风严谨,知识渊博,科研成果丰硕,对我国人卫大地测量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0年代初,他投身于测绘专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负责线路设计和试验,参加并领导了103型计算机的调试,为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测绘专业数据处理中的早期应用作出了贡献。 70年代初,他从事海上大气折光修正研究,为我国首次远程战略武器试验外弹道测量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气象参数的修正模型和修正方案,为提高导弹命中精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代中期,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开始在西方国家运用。他眼光敏锐,注意到这一技术对发展我国战略武器和航天技术的重要价值,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用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建立我国地心坐标系的研究。在技术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提出了多普勒测量方案,编制了定位软件,计算出的地心坐标系与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我国军事和航天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代末,魏子卿院士为精化我国地心坐标系和天文大地网,提出了建立全国卫星多普勒  相似文献   

5.
卫星多普勒定位在测绘、石油、地质、海洋、天文等部门已得到较多的应用。由于我国目前只能使用误差较大的广播星历进行卫星多普勒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短弧法技术,即多站同步追踪多普勒卫星,将卫星的轨道参数与各同步追踪站的坐标同时进行解算,可以削  相似文献   

6.
距离-多普勒(R-D)定位法是利用卫星星历数据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SAR图像目标进行定位,因无须在视场中选参考点,这对月面目标定位具有重要意义。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地面目标的定位已有广泛的应用,并有较好的精度,本文通过对定位误差源的分析和仿真,得出了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月面目标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GPS定位中的对流层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对流层延迟特性在GPS导航中造成的定位误差,并主要介绍目前卫星定位领域主要应用的一些对流层折射修正模型。基于霍普尔德模型和萨斯塔莫宁模型,提出一种在缺少实测气象参数条件下,使用的简单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静态和动态接收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气象参数的简单修正模型可以消除70%左右的对流层影响,有效地提高GPS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GPS单历元动态定位参数估计中,由于先验约束信息较少,模糊度求解和定位性能往往较低。据此,研究了多普勒测速在GPS单历元动态定位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附有GPS多普勒测速信息约束的坐标更新方法,即利用移动载体先验坐标和多普勒测速信息预测当前历元坐标。考虑到该方法进行坐标更新的精度较高和传统单点定位坐标更新的稳健性较强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参数求解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相对于传统的无速度信息坐标约束的GPS单历元动态定位算法,其模糊度浮点解精度、模糊度固定率和平均定位精度均有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观测卫星数较少、卫星几何结构较差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系统给出了影响测量塔全站仪定位精度的温度、湿度、气压气象因素对测量定位影响的模型,并借助仿真实验,理论上给出了确保施工中测量定位精度的温度和气压参数;分析了波浪因素对测量定位的影响,并以实际施工作业中常采用的Leica TCA 2003全站仪动态跟踪速度为参考,给出风力和浪高等极限参数.论文研究对实际施工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虎  范东明 《四川测绘》2007,30(3):99-102,108
本文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大气折光改正方法,提出了在EDM三角高程测量中,不需要测定气象参数,利用观测双棱镜的垂直角和距离,从大气垂直偏角入手直接推算出大气折光系数公式的新方法。最后并对公式做了精度分析,计算的折光系数中误差能达到±0.05。此方法适用于测区气象条件复杂、不便于精确测定测线全程气象参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受实测气象参数的限制,使用标准大气参数的传统对流层模型的精度并不高;使用参数估计法的精密对流层模型增加了观测方程的待估参数,影响收敛速度. 针对实测气象参数缺失的情况,提出一种融合对流层模型,使用两种非实测气象参数模型分别计算出平均海平面处和测站处的气象参数,再利用Saastamoinen模型经验公式求解天顶对流层延迟(ZTD). 利用RTKLIB软件进行精密单点定位(PPP)实验. 提出的融合对流层模型摆脱了实测气象参数的限制,解算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时,在东、北、天方向的定位精度分别比Saastamoinen模型提高16 mm、1 mm、2.2 mm,比MOPS模型提高13.8 mm、0.7 mm、1.6 mm,比GPT/UNB3m+Sa模型提高2.9 mm、0.4 mm、0.7 mm,在天、北方向的定位精度接近参数估计模型,实现了PPP定位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 引言子午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它在导航、定位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利用该系统进行多普勒定位的技术日趋完善。定位技术的提高,自然要求定位精度的提高。我们知道,相对定位精度在远距离设站观测的情况下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在中短距离下卫星定位的精度,特别是高程的定位精度能否满足,为此,我所与石油部物探局第五地质调查处合作,在试验区布设了5个测站,平均边长57.6公里进行了试验,并且用短弧法计算软件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采用测绘研究所的HPDOP软件进行了六参数短弧法定位计算,美国的MAGNET软件进行三参数半短弧法定位计算。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智能手机原始观测数据不稳定导致实时定位精度不高,且未对电离层延迟进行较好修正等问题,该文研究了 2类3种不同芯片智能手机多普勒平滑伪距对实时广域差分定位影响,可改善数据质量,提升定位精度;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广播电离层参数改正、实时电离层产品、电离层格网预测文件3种电离层产品对手机广域差分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缺少控制点的星载SAR遥感影像对地目标定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距离和多普勒方程出发,构建了无需地面控制点的直接对地目标定位模型,推导了缺少控制点时的精化轨道参数及成像几何参数等的数学模型。经过对北京某地区一景ENVISAT ASAR影像进行直接对地目标定位,获得了实地上±170.966 m(约±8.7像素)的平面精度;利用单个地面控制点对星载SAR影像的定向参数实施调整后,对地目标定位平面精度提高到±54.665 m(约±2.8像素),控制点数目增加到4个时,对地目标定位平面精度接近±2像素。结果显示,对困难地区采用星载SAR遥感影像对地目标定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受手机芯片、工艺等限制,智能手机原始伪距观测值测量噪声大,易受多路径等误差影响,致使常规数据处理手段无法满足较高精度的定位需求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多普勒平滑伪距的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多普勒观测值具有较好的观测精度,且不受多路径误差的干扰的优势,采用多普勒观测值对伪距进行平滑,研究确定了多普勒平滑策略和阈值,较好地改善了数据质量。实验数据表明:多普勒平滑伪距可较好地改善数据质量,提高定位精度,定位结果在E方向提高了67.8%、N方向提高了64.9%、U方向提高了65.6%。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应用CPS系统导航定位时,基本的作业方式分为单点定位和联测定位。单点定位是使用一台接收机用于测定接收机的绝对坐标,联测定位是使用多台接收机用于测定接收机的相对坐标。在定位解算上单点定位往往使用GPS系统播发的导航电文进行实时处理,而联测定位则可以利用各种星历来源进行事后处理。单点定位除用于动态实时导航之外,在联测定位之前往往用于参考点绝对坐标的测定,因此绝对定位的导航算法是GPS系统定位解算的基础。一、广播星历参数对卫星轨道坐标的计算进行卫星定位解算,首先要解决的是卫  相似文献   

17.
利用IGS提供的高精度对流层天顶延迟数据,在全球范围内详细分析对流层延迟在高程及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新的全球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只与年积日和位置参数有关,无需气象参数。经检验,新模型的对流层延迟改正精度优于输入标准气象参数的几种常用的对流层延迟模型,满足卫星实时定位和导航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程春泉  黄国满  杨杰 《测绘学报》2015,44(5):510-517
由于机载SAR多普勒参数受载机不稳定飞行和复杂地形影响明显,目前仍缺少有效的矢量估计法。本文对POS和DEM数据及其误差对机载多普勒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距离-共面方程构建的SAR几何关系为基础,在POS和DEM数据支持下,建立了一种多普勒参数矢量估计法,并通过仿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理论和仿真表明,本文方法在高山地形、不稳飞行及大斜视角等复杂条件下,亦能够为机载SAR瞬时多普勒中心提供高精度估计。  相似文献   

19.
参数设置对高精度GPS数据解算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星光  郑南山 《测绘科学》2015,40(1):33-37,51
在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过程中,如何满足解算精度的要求并获取理想的可降水量估值值得研究。文章以GAMIT软件不同参数设置及气象数据的使用为解算方案,并以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数据作为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从基线解算精度角度,对流层天顶延迟参数设置及有无气象数据参与对解算精度影响很小,有利于利用GAMIT软件获取更高时间分辨率气象参数;从气象角度上,在对流层延迟参数估计时间间隔发生变化时,可降水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在有实测气象数据参与解算时,其影响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在正常天气状况下,无气象数据参与解算对可降水量估值影响不大,基本可满足气象业务需求;在天气发生变化(降水)情况下,实测气象数据的使用与否对可降水量解算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卫星导航系统中对流层改正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琼  刘娅  李孝辉 《测绘通报》2015,(3):12-15,36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时间, 需要对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各项误差进行修正, 对流层延迟是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位的主要误差源之一。本文利用模型函数理论针对对流层延迟的误差修正进行比对分析研究, 分别介绍了对流层模型:Marini模型、霍普菲尔德(Hopfield)模型、萨斯塔莫宁(Saastamoinen)模型、勃兰克(Black)模型, 定量分析了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参数及测站地理位置对各模型的影响程度, 系统分析了对流层延迟特性及其误差改正模型的精度, 并利用事后公布的IGS跟踪站的对流层时延改正数据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检验, 得出Black模型受测站高程及各气象参数变化影响最小, 且优于GPS接收机内部改正模型产生的对流层时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