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洋淀桡足类种类组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3月-7月,我们对白洋淀的桡足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桡足类16种,隶属2亚科6属,同时对桡足类的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沈嘉瑞,宋大祥1965年的调查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两次调查的区系组成非常相近的,但种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金华 《海洋与湖沼》1993,24(6):616-620
根据我国24个有代表性湖泊的1987-1988年调查资料,选择Chla,Tn,TP,CODMn,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评分指数法,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4个湖泊中,富营养湖泊16个,占调查总数的66.6%;中富营养湖泊4个,占16.7%;中营养湖泊4个,占16.7%;贫营养湖泊为零。与国外湖泊相比较,主要评价参数Chla,TN,TP的数值普遍较高,富营养湖泊的比  相似文献   

3.
海洋人物     
海洋人物霍夫,S.S.(SydneySam。elHotlgh,1870.6.11~1923.7.8)英国大文学家。生于1870年6月11日,卒于1923年7月8日。在南非的开普敦完成在完全由海洋覆盖的地球上的潮汐理论。此外,于1897年研究因蒸发和降...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一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邱章  徐锡祯 《热带海洋》1996,15(4):63-67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一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6.
海水池塘施肥混养滤食性鱼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于1995年7月10日至9月16日,在烟台市黄海水产集团公司第二养虾场进行。采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法,利用4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5m×5m)初步研究了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O.niloticus)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施肥混养的效果。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生产力为1.24g/m2·d,负荷力为3830.0kg/hm2;罗非鱼的生产力为1.86g·(m2·d)-1,负荷力为1580.8kg/hm2。鱼贝对施入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15.06%和6.80%,比单养罗非鱼要高;总生产力和总负荷力都明显高于单养罗非鱼。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1~1995年7~8月黄淮海流域43个站的月降水量及500hPa高度资料,采用功率谱以及主相关型与EOF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黄淮海历年7~8月降水异常的时空变化及其环流特征。主要结果为:黄淮海历年7~8月降水异常的多雨带分布存在着偏南型与偏北型,但7月两类雨型的多雨中心位置与8月不同。这两类多雨型与同期东亚500hPa高度距平中心分布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历年7月两类多雨型的交替变化,存在着2.6a和18a左右周期,而8月则存在着6~9a的周期。其7月的跃变发生在1980年附近,8月则发生在1965年附近。黄河下游80年代盛夏的少雨干旱与其跃变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呈年的生产日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近海渔场皇刺龙虾「(Panulirus ergius)」的渔获产量与分布,指出皇刺龙虾主要分布于以10区,54区,84区及96区为中心的四个沿岸渔场,虽然其产量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较主同的经济价值,仍可作为主要兼捕对象,其主要捕捞时间为6月、9~11月。同时,还对皇刺龙虾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热带西太平洋耦合海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科学合作第7航次(1989年10月16日-12月4日),第8航次(1990年6月1日-7月16日)的海上船舶观测资料,对影响季和年际时间尺度全球平均大气环流演变的下垫面重要物理量变化,如海表水温(SST),表面风场,表面通量和海表净热量收支等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这些现象学的图型或诊断分析,对改进区域气候特征认识,扩大对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了解。提高修正表面通  相似文献   

10.
1993年,于文登市小观海珍品育苗养殖场,在海湾扇贝和对虾育苗结束后,利用其配套的单胞藻培养地进行真鲷育苗,利用对虾育苗池和卤虫孵化池培养轮虫。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育成全长3.01~6.50cm,平均全长3.44cm的真鲷商品鱼种161116尾,从仔鱼培育到商品苗种的成活率达到24.72%,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2685尾,1993年7月19日通过了文登市科委组织的验收。正材料和方法1.1育苗设施亲鱼产卵池(1个)和鱼苗培育池(6个)皆用单胞藻培养池(规格为3.8m×3.7m×0.8m,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科学合作第7航次(1989年10月16日~12月4日)、第8航次(1990年6月1日~7月16日)的海上船舶观测资料,对影响季和年际时间尺度全球平均大气环流演变的下垫面重要物理量变化,如海表水温(SST)、表面风场、表面通量和海表净热量收支等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这些现象学的图型或诊断分析,对改进区域气候特征认识,扩大对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了解,提高修正表面通量参数化方案及改善区域或全球气候数据模式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黑Jun生态生长效率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纪明 《海洋与湖沼》1995,26(6):586-590
于1983年12月-1984年5月和1990年6月-1991年1月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物培育楼养殖黑Jun为材料,进行黑Jun周年的摄食-生长实验,以探讨其生态生长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冷温性鱼,黑Jun在4.0-27.3℃水温条件下都有摄食;平均日摄食量为2.4-10.0g,相对体重的百分比为1.1%-4.4%,这二者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体重日增长量以4,6,7月和10-12月  相似文献   

13.
日本沼虾生理生态学研究

Ⅱ.温度和体重对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1993年3-5月对采自上海市的日本沼虾的能量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日摄入能量主要受水温和体重影响,它们的关系式为:C=26.7W^0.389e^0.16T;在蜕壳间期,其摄食遥蚊幼虫时摄入能量有6.2%以粪便排掉,37.0%被用于生长,1.4%作为氨和尿素被排泄,其余55.4%被呼吸代谢;随水温提高其摄入能量中用于生长的比例减小,用于呼吸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4.
1965年7~12月西北太平洋月平均表层水温(℃)1965年7~12月西北太平洋月平均表层水温(℃)...  相似文献   

15.
闽江口海蜇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高次方程和指数高次方程模拟闽江口海蜇伞径和体重的生长,结果表明海蜇生长明显分3个阶段:5月10日以前为缓慢生长期;5月11日至7月30日为快速生长期;7月30日以后为衰老期,个体收缩,体重减轻;伞径和体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月5日和7月30日;伞径和体重生长速度最大值分别在6月2日和6月25日。据此确定闽江口海蜇最佳捕捞期7月30日,最佳捕捞伞径494.1mm;合理开捕期7月20日,开捕伞  相似文献   

16.
海洋人物     
海洋人物希尔德布兰松,H.(HugoHildebrand-Hildebrandson,1838.8.19~1925.7.29)瑞典气象学家。1838年8月19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25年7月29日逝世于乌普萨拉。1878~1906年任乌普萨拉大学气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维生素A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11日-6月13日中国在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麦岛实验基地采集中国对虾幼体,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其发育阶段维生素A的营养需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饵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40.16-6.15μg/g时,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变态,成活和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洋人物     
海洋人物惠特曼,Ch.O.(CharlesOtisWhitman,1842.12.14~1910.12.6)美国动物学家。1842年12月14日生于缅因州伍德斯托克,1910年12月6日逝世于芝加哥。1868年毕业于鲍登学院。1878年获德国莱比锡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沿岸染毒贝类的麻痹性毒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从未检出到每百克肉含PSP403MU。在4个海区中,以南海海区贝类麻醉毒素的检出率为最高,上述2个采样期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8.6%,黄海海区贝类抽提液的毒性试验均未  相似文献   

20.
温盐度对斜带髭鲷孵化率及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林伟雄  陈伟洲 《台湾海峡》1998,17(3):305-308
本文对不同温、盐度梯度下斜带髭鲷的孵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斜带髭鲷的适宜孵化温度为19-25℃,最知温度为23-25℃。(2)适宜盐度为16.3-34.7,最适盐度为24.2-32.1,尤以29.5为好。(3)当温度为23℃,直29.5,PH值为8.1-8.3时,幼体孵化率最高,达93.3%,(4)温度22.6-23.4℃,盐度24.2-32.1,42h孵出的仔鱼至52h存活率高于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