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厦门东海域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厦门东海域58种鱼类的营养关系.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将厦门东海域的鱼类食性类型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该海域鱼类的营养级可分为4级:杂食性鱼类、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食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其中低级肉食性鱼类占优势,为63.79%.本文还分析了厦门东海域鱼类的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途径,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厦门东海域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美珍 《海洋科学》2005,29(1):73-80
对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14种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的胃含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无脊椎动物对饵料生物无明显的选择性,均为混合食性。其食性类型可分为:游泳生物食性类型、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混合食性类型、底栖生物和浮游动物食性类型、底栖生物食性类型、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类型。10种甲壳动物和4种头足类的营养级范围分别为1.64~2.60级和2.04~2.88级。除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角突仿对虾(Parapenaeopsis cornuta)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drostris)属第二营养层次的杂食性动物外,其它的均属第三营养层次的肉食性动物。拥剑梭子蟹(Portunus haanii)、秀斑好(Caarybdis feriatus )、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uickii)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的食物生境宽度较大,它们对各种饵料生物的利用更趋均衡。4种头足类之间、3种蟹类之间食物重叠显著。长尾类、短尾类、鱼类和腹足类是台湾海峡主要无脊椎动物营养层次能量传递中的关键功能类群。  相似文献   

3.
渤海鲈鱼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军 《海洋科学》1994,18(3):39-44
对渤海353尾鲈鱼的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鲈鱼为游泳动物食性的鱼类,游泳动物占其胃含物总重量的63.58%;(2)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其饵料种类主要包括口虾蛄,Ti鱼,凤鲚,黄鲫等;(3)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呈现明显的月变化;(4)幼鲈主要摄食小型鱼类,甲壳类及其幼体,在相应月份里,与成鲈的食物组成相似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4.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9-166
本文主要研究福建海区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鲟3种经济蟹类的食性与营养级。结果表明,3种蟹类胃饱满系数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鲟胃饱满系数高峰分别出现在秋季、春季和冬季;3种蟹类皆为摄食混合饵料的动物,甲壳类和鱼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其食性的生态类型较为接近,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属较典型的底栖生物食性类型,而锈斑鲟的食性相对较杂,其混合饵料的营养级分别为2.38、2.59和2.60,均处于第三营养层次(低级肉食性动物),3种蟹类之间的食物的重叠指数均超过0.7,它们的食物重叠显著,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主要是长尾类和短尾类)、鱼类、珊瑚虫、腹足类、底栖藻类等饵料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福建海区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虫寻)3种经济蟹类的食性与营养级.结果表明,3种蟹类胃饱满系数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虫寻)胃饱满系数高峰分别出现在秋季、春季和冬季;3种蟹类皆为摄食混合饵料的动物,甲壳类和鱼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其食性的生态类型较为接近,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属较典型的底栖生物食性类型,而锈斑(虫寻)的食性相对较杂.其混合饵料的营养级分别为2.38、2.59和2.60,均处于第三营养层次(低级肉食性动物).3种蟹类之间的食物的重叠指数均超过0.7,它们的食物重叠显著,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主要是长尾类和短尾类)、鱼类、珊瑚虫、腹足类、底栖藻类等饵料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9-166
本文主要研究福建海区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虫寻)3种经济蟹类的食性与营养级.结果表明,3种蟹类胃饱满系数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虫寻)胃饱满系数高峰分别出现在秋季、春季和冬季;3种蟹类皆为摄食混合饵料的动物,甲壳类和鱼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其食性的生态类型较为接近,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属较典型的底栖生物食性类型,而锈斑(虫寻)的食性相对较杂.其混合饵料的营养级分别为2.38、2.59和2.60,均处于第三营养层次(低级肉食性动物).3种蟹类之间的食物的重叠指数均超过0.7,它们的食物重叠显著,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主要是长尾类和短尾类)、鱼类、珊瑚虫、腹足类、底栖藻类等饵料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东山湾褐菖鲉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山湾褐菖鲉的摄食习性、胃含物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消化器官与其食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褐菖鲉以底栖生物食性为主,兼食游泳动物,主要摄食短尾类、蛇尾类、鱼类、长尾类、歪尾类、端足类和多板类等生物类群。其食料和生物组成随季节而变化。摄食强度以春季最高(摄食率47.34%,胃饱满系数14.77‰)、夏季最低(摄食率25.5%、胃饱满系数6.09‰)。该鱼生殖行为对摄食没有明显的影响,消化器官则与其广食性相适应。在东山湾开展褐菖鲉的人工增养殖工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Levins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北部湾2012年7月9种个体数量占优势的经济鱼类的食物组成和食性类型,并对其营养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这9种经济鱼类可划分为3种食性类型: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日本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为浮游生物食性,主要以桡足类为食;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日本鲱鲤Upeneus japonicus和刺鲳Psenopsis anomala为底栖生物食性,主要以长尾类为食;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为游泳动物食性,以鱼类饵料占较大优势。9种鱼中,白姑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多齿蛇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值最低。夏季北部湾这9种经济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与其摄食习性和饵料基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真鲷早期仔鱼食性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早期仔鱼的食性和食性转变。定量摄食实验研究发现,早期仔鱼的食性随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真鲷虽为近海暖水性底层肉食性经济鱼类,但其前期仔鱼可摄食一些浮藻类(小球藻和螺旋藻)。最大摄食率I「ug/(ind.h)」随仔鱼的发育(4~7日龄)和食物种类而发生变化;对小球藻、螺旋藻,轮虫的最大I分别为1.45~1.42、0.49~1.39和1.46~2.51;早期仔鱼虽可摄食藻类,但仍以肉食性为主。在动物和植物混合食物(轮虫-小球藻、轮虫-螺旋藻)中,真鲷早期仔鱼存在食性转变,这对它的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海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摄食特征及其营养层次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程济生  朱金声 《海洋学报》1997,19(6):102-108
本文对黄海14种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的胃含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均为食性较杂的广食性种类,对饵料生物并无明显的选择性;(2)根据其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可将其划分为,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类型;(3)经计算,长尾类的脊腹褐虾、葛氏长臂虾、对虾、鹰爪糙对虾和戴氏赤虾,短尾类的三疣梭子蟹和双斑,口足类的口虾蛄,头足类的针鸟贼、火枪乌贼和日本枪乌贼,这11种的营养级为2.30~2.72,可划为低级肉食性动物(2.0~2.8级);头足类的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和太平洋褶柔鱼,这3种的营养级为2.86~2.97,可划为中级肉食性动物(2.9~3.4级).  相似文献   

1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海洋鱼类食物网是海洋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之一,从多种海洋鱼类食性类型的综合分析,阐明食物网营养级的能流途径,为改造海洋生态系统,减少食物链的环数而提高水域生产力。因此,深入研究海洋鱼类食物网,对于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国外在河口红树林群落,以残屑(detritus)为基础的食物网研究已有报道[1];对河口游泳动物食物网也发表过综合论述[2]。  相似文献   

12.
黄海鱼类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韦晟  姜卫民 《海洋与湖沼》1992,23(2):182-192
于1985年3月—1986年10月和1988年5月间,对黄海海域40科69属80种鱼的食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黄海鱼类饵料分为4个生态类型;2.黄海鱼类摄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黄海鱼类基本属于第二—第四营养级;4.日本鳀、脊尾褐虾、太平洋磷虾等优势饵料生物在黄海鱼类食物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黄海多数鱼类间的食物竞争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3.
八种海产硬骨鱼类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硬骨类中的5个目、8科、8属、8种鱼类的消化系统作了比较解剖研究。8种鱼类均为肉食性,但由于所摄取的动物种类不同,因此8种鱼类在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结构上各具特点。消化系统各部特点是与食性及食物种类相适的。  相似文献   

14.
渤海3种头足类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枪乌贼L加壮mbeka)1曼氏无针乌贼s如山hmailunT)17i和双像耳乌贼(&加o山b。Shata)属头足纲,都是我国的经济软体动物'。它们在渤海食物链中分别占有一定的位置。关于它们的食性,尚未见有专题报道。本文根据多年收集的样品,对它的食性作一初步分析。1材料和方法通过胃内食物分析方法,来揭示三种头足类的食性特征。所用的910个头足类标本,计有火枪乌贼(眼长30一96一)653个(空胃649%)、曼氏无针乌贼(34一95一)49个(37%)和双呼耳乌贼门~18一)208个(837%),系1983一1996年间通过渤海拖网调查和沿岸取样获得的。这些…  相似文献   

15.
3个海域沙筛贝遗传差异的DNA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3个海域的沙筛贝进行了地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东山湾与厦门马銮湾沙筛贝的遗传距离为0.2764,深圳湾与马銮湾沙筛贝的为0.3067,深圳湾与东山湾沙筛贝的为0.3305.这说明马銮湾与东山湾的沙筛贝种群遗传距离较近,而东山湾与深圳湾的沙筛贝种群遗传距离较大.对厦门马銮湾沙筛贝的18S rDNA进行了测序,在基因库上查得同科另外3个种的18S rDNA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沙筛贝与Mytilopsis leucophaeata同源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This work concerns the trophic web positioning of the alien crab Rhithropanopeus harrisii and other common marine invertebrate species and fishes in the benthic ecosystem of the shallows of Taman Bay, Sea of Azov. The base of the trophic web in this system is composed of phytoplankton, macrophytes (algae and marine grasses), and reeds that use atmospheric carbon for photosynthesis. Analysis of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and carbon has shown that although marine grasses are dominating primary producers in the shallows of the bay, primary consumers (such as Cerastoderma glaucum, Porifera gen. sp., Gammarus aequicauda, Deshayesorchestia deshayesii and Idotea balthica) only partially use this organic source; instead, they use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primary producti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food source of the alien crab is primarily of animal origin. In Taman Bay, R. harrisii is on the same trophic level as other carnivores/scavengers: benthic fishes Syngnathus nigrolineatus, Gobius spp. and native crab Pilumnus hirtellus and shrimp Palaemon adspersus.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3~1984年在普陀朱家尖和定海北蝉大成对虾养殖场调查时,发现虾池内基础饵料生物优势种有4种,主要敌害生物(鱼类)为23种。试验证明,用鱼藤精(1×10~(-6))杀灭敌害生物效果很好,而对对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舟山市小干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状况,并为其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于2016年5月(春季)在该海域设置15个站位,进行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Shannon-Weav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析该海域的生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物种类有47种,为12目31科40属,优势种包括六丝钝尾虾虎鱼等3种,常见种包括日本鼓虾等9种;鱼类在质量和尾数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虾类和蟹类也较多,渔业资源个体较小、经济价值较低;各调查站位的生物量和尾数分布有所不同;与其他海域渔业资源相比,研究区的生物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