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1959、1979、2010、2013年4个年份的水深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了1959—2013年间宁波镇海沿岸海域的岸线变化、特征等深线分布变化及剖面变化,并定量计算了水下岸坡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在这54 a间,岸线持续向海推进约3~5 km,0、3、5 m等深线总体上也向海推进,幅度约330~5 600 m;但由于0 m等深线的推进速率小于岸线,因此干出滩面积锐减.相应的,不同时段水下岸坡的淤积速率分别为0. 46、2. 82、14. 14 cm/a,说明该水下岸坡经历了冲淤基本平衡—轻微淤积—较快淤积的调整过程.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探讨了水下岸坡的冲淤原因和动态趋势,得到了杭州湾南岸大规模围垦工程会维持并加快水下岸坡淤积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舟山市小干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状况,并为其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于2016年5月(春季)在该海域设置15个站位,进行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Shannon-Weav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析该海域的生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物种类有47种,为12目31科40属,优势种包括六丝钝尾虾虎鱼等3种,常见种包括日本鼓虾等9种;鱼类在质量和尾数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虾类和蟹类也较多,渔业资源个体较小、经济价值较低;各调查站位的生物量和尾数分布有所不同;与其他海域渔业资源相比,研究区的生物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2012年春季和夏季大潮期间在舟山嵊泗10个无居民海岛布设10个岩相潮间带断面进行底栖动物样品采集。经实验室鉴定,春季共采集到23种潮间带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16种、甲壳动物6种、腔肠动物1种,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范围为907.52~3 402.43g/m2,优势种为鳞笠藤壶、厚壳贻贝和日本菊花螺;夏季共采集到34种潮间带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23种,甲壳动物8种,腔肠动物、海绵动物和多毛类各1种,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范围为358.09~4 790.95g/m2,优势种为厚壳贻贝、疣荔枝螺和紫贻贝。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区系按温度性质可分为沿海广温广布种、亚热带种、暖温带种三大主要类群。春季和夏季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分布不均匀。通过ABC曲线分析发现,潮间带底栖动物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或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4.
1966年3月,在我国河北省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Ms>6级的强地震。其中,3月22日在宁晋县东汪附近发生的地震为最大(Ms=7.3)。本文先论述了这些强地震及其较大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已有的地震震源参数分析了本区最新构造运动的方式,推测了这些地震发生之前本区的应变图象,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讨论了强地震的迁移和互相触发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