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平 《地理教学》2015,(7):39-40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近年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弊端愈来愈明显。多数地理一线教师深感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填鸭式、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不适合本应充满生命力的地理课堂。在新一轮课改潮流中,需要鼓励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力争还课堂真实面目,与学生共谋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有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过程,并非结果。相对于传统学习中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地理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当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而渗透的方式普遍认为有两种:在地理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由于受教师教学观念、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现有评价方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饥,但是,要把学生学习的空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把课外的知识充实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具有到自然界,到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去读“无字书”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因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生产、生活领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然选择。下面以西气东输建设工程为例,谈谈我开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朱长江 《福建地理》2006,21(2):153-154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根本变化。本文立足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总结了开展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根本变化.本文立足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总结了开展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石永 《地理教学》2006,(9):17-19,11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再好的形式都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都是空谈。既然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那么课堂教学能否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摈弃学科为中心,就直接影响到课改的深入,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1,(24):56-56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至今已十年有余,全国各地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经历了新奇尝试、路径探索、理性思考和成熟回归的阶段,目前逐渐步入正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给学科教学带来新意。十年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优秀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3,(24):59-59
【背景和意义】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至今已有十多年,全国各地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经历了新奇尝试、路径探索、理性思考和成熟回归的阶段,目前逐渐步入正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给学科教学带来新意。十多年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优秀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0.
程菊 《地理教学》2001,(5):12-13
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验)》,新增了“研究性学习”板块,并将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和亲身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推行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该大纲还规定“高中学生每学年一般要求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为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可促进观念的转变。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弘扬学生个性和开发学生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一定要树立:①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有时也被称作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在1999年全国第三届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建议。随后在发展中,全国的初中和高中都积极开展了各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且覆盖到了中学阶段的各个学科,探究性教学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内涵、意义 课题研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活动。它是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新课改中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存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概念看,两者之间很相似,共同点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活动,但有以下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更直观、形象地让听课教师和教研员比较,并领略不同设计与处理所达到的不同效果,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对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位老师“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探究我们究竟应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学地理强调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各种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要具备地理实践能力素质。所谓地理实践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等,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用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的教学活动很难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在此方面恰恰具有特长。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决不是为了取代和削弱地理课堂教学,相反,它有赖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地理学科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会促进学生加深、拓展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它们之间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14,(4):64-64
【背景和意义】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至今已有十多年,全吲各地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经历了新奇尝试、路径探索、理性思考和成熟回归的阶段,目前逐渐步入正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给学科教学带来新意。十多年来学生的创新意汉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爿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当前,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管理等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具有强烈导向作用的学习评价涉及较少。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地理研究性学习往往与真正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学要求改变学生过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小组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是目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吴凯 《地理教学》2012,(7):31-33
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建立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使教师、学生与信息媒体在互相合作、交流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一个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信息资料中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信息资源、培养信息能力的新型学习范式。在该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信息,通过主动探索完成意义建构;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表述自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创造并传递新的信息。本文以“中国的农业”为例,阐述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