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构造运动系指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其在天然地震研究、煤田地质与油气勘探、城市建设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淮南顾桥煤矿为研究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顾桥煤矿的地震地质条件,利用地震解释中的层拉平技术恢复研究区典型剖面的古构造地貌,厘定了各条断层的时空配置关系;结合13块钻孔岩心样品的ESR和热释光年龄,定量分析了断层的发育年代。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新构造运动,且与地震层拉平构造演化预测结论吻合;研究成果对于顾桥煤矿的设计和安全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玉树活动断裂带的多期古地震滑坡及其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开展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中发现13处古地震滑坡遗迹。调查结果表明,玉树古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玉树活动断层两侧5km范围内,规模普遍较大,多具有多期活动特征,且与周围古地震相伴生,空间上体现出发震断层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同时,古地震滑坡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年代学特征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其常具有原地复发的特征。据古地震滑坡堆积体的AMS14C测年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典型古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并集中分布在5个时期,与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期次及发生年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对比古滑坡规模和分布范围,发现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2次规模较大的古地震滑坡事件,与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特点相符。研究结果表明,群发性古地震滑坡是识别古地震事件的重要地貌标志,可从年代学上揭示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对于补充古地震事件资料和恢复古地震在时间与强度上的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AngelovaDora 《地质学报》2001,75(3):370-370
保加利亚黑海沿岸喀斯特地区古地震事件的研究是当今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区是保加利亚具有最高地震能量的地区之一,有确认的破坏性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文字记录。此地区不但受它自己的地震震源的影响,而且受罗马尼亚和俄罗斯震源的影响。造成保加利亚北部黑海沿岸喀斯特地区大量扰动的古地震曾留下的大量遗迹。保加利亚黑海沿岸的形成是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之间复杂的  相似文献   

4.
黄明  马春梅  朱诚 《古地理学报》2017,19(6):1087-109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在聚落选址与地理环境、古气候与古蜀文明发展、灾变事件研究及史前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出现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应有很大关系;成都平原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整体温暖湿润,其中有多次气候波动和降温事件发生;古洪水、古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古蜀文明发展的关系很密切;基于成都平原诸多先秦遗址的人地关系综合研究表明,河流、地貌、气候等因素与史前聚落变迁有很大关系。总体上,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受限于研究材料和方法,目前仍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自然灾害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古文化演变的一些重要节点的耦合关系仍不明确;今后还需要加强与河流地貌有关的聚落环境考古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定量和模型化研究史前人地关系也将是未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在聚落选址与地理环境、古气候与古蜀文明发展、灾变事件研究及史前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出现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应有很大关系;成都平原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整体温暖湿润,其中有多次气候波动和降温事件发生;古洪水、古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古蜀文明发展的关系很密切;基于成都平原诸多先秦遗址的人地关系综合研究表明,河流、地貌、气候等因素与史前聚落变迁有很大关系。总体上,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受限于研究材料和方法,目前仍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自然灾害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古文化演变的一些重要节点的耦合关系仍不明确;今后还需要加强与河流地貌有关的聚落环境考古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定量和模型化研究史前人地关系也将是未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考古聚落遗址地层记录和全新世以来连续沉积的自然地层记录已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各国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江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全新世考古遗址资源,为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环境考古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条件。其中的中坝遗址具有厚度大、地层时代齐全完整、出土器物量多、并有大量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骨骼(包括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测年材料和古洪水沉积地层现象丰富的特点;该区同时又有全新世以来自然连续沉积厚度达3m以上的大九湖泥炭沉积地层。对该区典型遗址和连续沉积的自然地层作比较研究,通过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的指标信息提取和时间序列的建立,可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史、古洪水史,弄清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并建立三峡地区全新世以来标志性考古遗址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境内全新世典型考古遗址文化间歇层成因及其灾变事件信息的提取和时间序列的建立,结合与自然沉积地层和现代洪水沉积物以及已知海相地层的对比分析,是了解该区全新世以来考古地层揭示的海侵、海啸、古洪水、黄泛与淮泛等灾变事件过程和环境质量变化历史的重要手段;探讨全新世灾变事件的确切年代及其考古地层学可靠的判定依据和特征,探索微体古生物学在本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海侵层调查中的应用是今后江苏及我国沿海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根据IUCN(2005)提出的13类地质主题分类标准将区内的地质遗迹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地质遗迹点。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对重建古特提斯构造域、研究天然地震机制、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可西里区内地质遗迹和前人资料恢复出可可西里石炭纪以来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 1952年利贝(Libby)发表了他的名著“放射性碳年代测定”以来,该法的原理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碳十四断代法是精度较高、准确度较好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之一。目前能用它测定四万年内的含碳地质标本的年代,故在考古、晚第四纪地质、古脊椎、古地理、古气候、海洋、土壤等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应用于地下水、冰川、盐湖、新构造运动、环境保护及大气污染研究等领域。近年来配合岩溶地质研究,也开展了碳十四年代测定工作,取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一九八四年山东石臼港区供水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地质、地貌调查资料及山东省地矿局地质二队钻孔资料,对测区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类型、强度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识到测区新构造运动由新第三纪—第四纪中更新世的间歇式掀起运动转化为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的相对稳定,至全新世晚期转化为颤动性单陷运动的演化过程,并且其活动强度由老至新处于加强的趋势。这种运动特征对石臼港的发展建设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温州瑞安平原东濒东海,第四纪以来沉积了较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揭示浙东南沿海海陆变迁、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瑞安平原中部的QTZ4孔为研究对象,采集钻孔岩心样品,进行沉积物古地磁、孢粉、有孔虫及介形类等测试,并综合分析第四纪沉积特征、古环境演化过程等信息。结果表明,QTZ4孔全新统底界为45 m,上更新统底界为104.8 m,而104.8~164 m为中更新统,缺失早更新统;气候经历了从凉干逐渐到温暖湿润,又逐渐转凉、湿度减少的过程,在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达到最温暖湿润的状态。晚更新世早期已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晚更新世晚期亦可见海侵层,最大规模的海侵则发生于全新世。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 其范围自徐六径经昆山至嘉善一线以东, 北接苏北平原, 东濒东海。区内全新世沉积广泛发育。但由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发育, 因此, 研究全新世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 对本区深人掌握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市政建设、交通航运和阐述长江河口的演变过程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盐碱土的形成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年丰  V.Bounlom  汤洁  卞建民 《世界地质》2005,24(3):282-289,311
应用地质历史与气候-构造旋回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揭示新构造运动对盐碱土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与过程为松嫩平原提供了苏打盐份的来源和搬运途径,并营造了盐份的聚集环境.苏打盐份主要富集于全新世盆地的沉降区,沉降中心为现代土壤盐碱化的重灾区.自全新世以来,由于气候的干暖化,积盐作用广泛进行,在地表1.5m深的范围内,发育多层碱土.中全新世以来,在原始的碱性草甸草原上,发育了植被和土被,形成了良好的覆盖层,它们对草原生态环境起了保护作用.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和气候干暖化,导致土地迅速盐碱化.  相似文献   

14.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中、晚全新世活动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宗笙  李克  陈健 《地质科学》1986,(3):217-220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大青山南麓,为河套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断裂带控制大青山山体的抬升和呼和断陷的形成,地貌特征十分明显,第四纪断层十分发育。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第四纪强烈活动,但有关全新世活动的确凿证据未能肯定,亦未见有报道。近年来,我们在包头东河区至沙尔沁一带,发现含全新世文化层的坡、洪积地层多处被错断,证实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中、晚全新世活动仍较显著,这对研究河套地区可能存在古地震遗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地衣测年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年方法,已被应用于冰川地貌、古滑坡、古地震等地质事件的测年中,尤其在侵蚀速率较大、沉积物难以保存的地区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地衣测年仍不完善、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该方法也有争议,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其对于全新世以来地质事件的测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整理了地衣测年的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地衣测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岸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湾西岸有几条古海岸线的遗迹—贝壳堤。查明贝壳堤形成的时代和位置变迁对研究本区气候变迁的历史、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以及海岸带的演变过程都有很大意义。因此,许多地质、地理和考古学者从各个方面人手对贝壳堤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贝壳堤所反映的地质、地貌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里下河地区浅部沉积物多为全新世中、晚期堆积,多数地区缺失全新世早期沉积。沉积物以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砂质淤泥、淤泥质粉砂、淤泥及泥炭为特征。沉积前的古地貌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盆地。古气候经历了温湿—暖湿—温湿—温干的变化过程。区内曾有两次海侵,第一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早中期,范围几乎遍及全区;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晚期,规模小、范围窄、时间短,为海水沿江河倒灌、回溯形起。该区古环境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浅水海湾—古泻湖—湖沼地及平原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现今河湖稠密的低凹平原。  相似文献   

18.
燕山运动造成了本区基底构造的基本轮廓—北东向雁列式隆起与拗陷。老第三纪至新第三纪为内陆湖盆扩大时期,早更新世初期出现北京海湾,其后逐步发展为今天地理上的“北京湾”。本文概略地描述了这一古地理演化过程及同生断裂的发育与北京平原地区古地理演化的关系,并指出研究全新世以来古地理演化趋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生态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多次变迁,在地质历史时期受控于自然因素新构造运动和冰期气候旋回共同制约着第四纪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新构造运动使平原隆起、拗陷、水系变迁和地貌重塑;东亚季风等气候因素在生态环境演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新构造运动与气候演变具有准同步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因素的影响逐步加强,已构成现代生态环境恶化的决定怀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数十年来,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质学发生了质的变革,“板块构造”概念的产生,是这种变革的标志之一.作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资料是洋盆中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特别是洋盆中海洋中脊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其中包括反映新构造运动的地形、火山、新断裂及穹曲、地热、地震、地磁、重力测定资料等等。所以,地震学的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着新构造运动研究的科学技术革命. 构造运动是存在于地壳以及地球深部应力作用的反映。构造运动在空间方面具有全球性和地区性,在时间方面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在起源方面具有多成因性,在规模方面具有等级性,在与以前构造运动的关系方面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构造运动的这些一般规律性,同样适用于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内的构造运动.但在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内,这些一般规律性具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内的构造运动的学问,叫做新构造运动学。新构造运动学的任务,就在于研究构造运动的一般规律性在这一时期的特点. 新第三纪—第四纪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剧烈构造运动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又可以分出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晚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构造运动加剧时期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相对宁静时期.构造运动加剧时期较短,而宁静时期是相对漫长的. 近20~30年来,地质科学通过一些大的国际计划进行研究,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构造运动学在这些研究计划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领域大大拓宽,研究方法大大改善,理论水平迅速提高,实践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并且,还产生了新构造运动学的一些分支. 未来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主要将围绕着地震预测、自然环境保护、地壳和岩圈以及地幔的地球动力学问题进行.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还将出现一些新的与新构造运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