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滨海湿地系统的消长和稳定取决于两种过程的物质平衡:①是河流携带沉积物的加积使盐沼和湿地向上和向海方向进积;②是海平面上升和沼泽地区的压实沉降以及海洋通过潮沟系统对湿地的侵蚀作用不断地产生着可容纳空间.二者的互动构成了滨海湿地复杂的演化历史.重点阐述了三角洲河流泥沙输运、洪水运移、潮汐作用、潮沟系统发育等对湿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岩芯中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重金属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分布模式类似,均在40 cm左右出现明显的低值区,这主要是由黄河携带而来的大量陆源物质的输入造成的。沉积物粒度组成以及有机质含量对金属元素的分布影响显著。常量元素中,Na2O与其他元素变化趋势相反,反应了潮汐对滨海湿地的侵蚀作用;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单个稀土元素的含量大小顺序与黄河沉积物和渤海沉积物基本一致,稀土元素总量则高于黄河沉积物而低于渤海沉积物,表明黄河口湿地沉积物具有河流泥沙和海水颗粒物双重来源,而轻重分异比的变化则反映了物质输入的改变;而在较高的有机质和粘土含量的影响下,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发生了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提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以及提高滨海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滨海湿地保护区建设、红线划定及滨海湿地开发管理等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滨海湿地生境和生物修复主要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根据目前滨海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讨论,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岩芯中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分布模式类似,均在40cm左右出现明显的低值区,这主要是由黄河挟带而来的大量陆源物质的输入造成的。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对金属元素的分布影响显著。常量元素中,Na_2O与其他元素变化趋势相反,反映了潮汐对滨海湿地的侵蚀作用;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单个稀土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黄河沉积物和渤海沉积物基本一致,其稀土元素总量高于黄河沉积物而低于渤海沉积物,表明黄河口湿地沉积物具有河流泥沙和海水颗粒物双重来源,而轻重分异比的变化则反映了物质输入的改变;而在较高的有机质和黏土含量的影响下,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发生了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振兴 《海洋通报》1998,17(2):72-77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境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全面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资源特征及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系地球表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东海滨海湿地的分布和类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东海滨海湿地监测的内容、监测指标、监测点选取设立的原则和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提出了建立以东海滨海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和滨海湿地监测点为两级构成的东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叶翔  王爱军  马牧  方建勇 《海洋科学》2016,40(1):94-100
由于滨海湿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人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滨海湿地的丧失与生态退化。滨海湿地位于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总结泉州湾滨海湿地水动力、地貌、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分析围填海、养殖、污染物排放及人工生态工程等对滨海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泉州湾滨海湿地面积减小,输水及输沙的路径和方式发生变化,湿地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减少。为了实现泉州湾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围海造地的科学管理,提倡新的围海造地方式;(2)开展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特色湿地公园;(3)挖掘海洋文化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本研究揭示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为开展滨海湿地研究、整治与修复,为制定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9月19-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在江苏常熟成功承办了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的"全球变化和环境因子对滨海湿地服务功能的影响"分会。作为分会召集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邀请到了来自美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的23位学者做了针对滨海湿地服务功能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涉及滨海湿地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内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的原因,即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河流上游拦蓄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发生的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等。提出了保护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滨海湿地生境以及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文章选取我国19处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湿地,于2018年5-10月的水鸟繁殖季对滨海湿地水鸟进行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评价其种类、数量、分布密度、受重点保护种类、生物多样性和威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水鸟共计6目10科70种77 680只,其中鸻鹬类、鸥类和鹭类是主要种类,红腹滨鹬(Calidris canutus)数量明显居多;水鸟种数和分布密度的南北差异可能与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有关;我国滨海湿地对于红腹滨鹬等7种水鸟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且很多水鸟种类被列入国际和国内重点保护名录;滨海湿地水鸟的多样性指数整体处于较好水平,但地区差异较大,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分布趋势类似;滨海湿地水鸟面临的威胁因素主要包括保护缺位、养殖利益、非法猎捕、围海造地和水体污染,亟须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Google Earth近2年的遥感影像以及2013年的资源3号卫星影像数据,并结合他人前期研究资料,对山东省滨海湿地的分布和类型进行了研究,使用ArcGIS软件测算出滨海湿地总面积约为5 124km2,其中自然湿地占35.23%,人工湿地占64.77%。根据山东省湿地实际状况,以及湿地的地理位置、成因、水文、生物等要素的差异,将山东省滨海湿地划分为十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滨海湿地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类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初步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约3 303亿元,约占山东省2013年GDP的6.04%。其中物质生产价值约占总价值的50.70%,其次为环境调节价值,约占48.24%,社会服务价值只占1.06%。这表明,山东省滨海湿地蕴含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潜力,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社会服务功能价值量相对偏低,有待于进一步重视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是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相当可观的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是蓝碳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其变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本文尝试从碳库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不同植被碳库之间、不同沉积物碳库之间以及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物种竞争、外源碳输入以及生物地貌学过程在碳库相互作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采取开放、协作的方式,建立国际一流的海岸带湿地专业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采取开放、协作的方式,建立国际一流的海岸带湿地专业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  相似文献   

16.
厦门滨海湿地退化机制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资源开发价值和环境调节功能。厦门滨海湿地类型较多,但在海平面逐渐上升、湿地围垦加剧、城市和港口等海岸工程建设增多、海岸水环境污染严重、外来生物入侵、过度采砂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滨海湿地不断退化。要恢复滨海湿地功能,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如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行湿地恢复计划等,以实现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Pb,Zn,Cd,Cu的含量变化,分析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以期了解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重金属含量的区域性变化,并从柱状沉积物剖面了解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历史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河口区与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垂直分布上均呈现一定幅度的变化,且高浓度重金属显示区域内重金属呈现污染状况;在沉积物柱状剖面中,发现重金属含量在上层有大幅度增加之现象。另外,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该滨海湿地区域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海水中的还原环境能抑制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除出水,而低生产力条件下,Pb,Zn表现出释放行为;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Pb和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而Cd和Cu则呈现出相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其生物地貌过程对防风护堤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红树林近底部泥沙输运的机制,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进行了现场观测。通过对比光滩和红树林处的水动力和泥沙动力过程发现,红树林对流速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和偏转效应,且光滩处沉降作用和再悬浮作用均较明显,红树林处沉降作用明显。结合输运方程计算结果发现,光滩上的沉积物通过潮沟向红树林输运,并为红树林截留沉降,表明红树林可以通过降低水动力以及植物吸附来影响悬沙运动,具有良好的促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现状、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和2008年秋季对珠江口滨海湿地进行了环境现状综合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产力不断下降、湿地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和湿地景观破碎化。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为滩涂开发与围填海、污染物排放、养殖污染、海平面上升、过度捕捞、海砂开采和港口码头建设以及水土资源开发等因素。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对策主要有:制定有关滨海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滨海湿地有关技术研究;建立滨海湿地动态监测体系;加大滨海湿地保护区建设的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