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海峡东部海域海樽类被囊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对1997至1999年3个航次在台湾海峡东部海域(23°30'~25°30′N,118°30′~121°00′E)采集的大型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首次专文报道了该海域浮游海樽类(Thaliacea)被囊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中夏季的种类最多(11种),数量最大,平均丰度达7445×10-3个 m3,优势种是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democraticaorientalis)、软拟海樽(Doliolettagegenbauri)和韦氏纽鳃樽(Weeliacy lindrica),而冬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少,仅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的出现率较高.文章讨论了海樽类分布与水温、盐度及浮游植物丰度的关系,并与邻近海域海樽类的分布状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浮游管水母类种类多样性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分别用2种锥形浮游生物网(网长 180cm,网口直径 45cm,筛绢网目孔径 333μm和 200μm)采集表层和底层(水深约50m)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出管水母31种,其中有7种是台湾周围海域新记录。舟状玫瑰水母Rosacea cymbiformis 为我国海域首次记录。爪室水母 Chelophyes appendiculata、巴斯水母Bassia bassensis、拟双生水母 Diphyes bojani、异双生水母 Diphyes dispar、小拟多面水母Abylopsis eschscholtzi 和扭歪爪室水母Chelophyes contorta 为优势种,它们分别占11月和12月管水母类总量的76%和63%以上。南湾管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 12 月(25种,1.99个·m-3)明显多于11月(19种,0.438个·m-3),这与12月外海高盐水团增强有关。大部分测站表层的种类和个体数多于底层。讨论了2种网型浮游生物网的采集效果,并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域同期管水母类种类数、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3.
北黄海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黄海海樽类的群落特征,根据2006—2007年北黄海(36.95°N~39.66°N,120.95°E~124.02°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北黄海海樽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北黄海共记录到浮游海樽类4种,其中春季1种,夏季3种,秋季1种,冬季在北黄海未记录到海樽类。梭形纽鳃樽(Salpafusiformis)在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都有出现,分布区主要位于黄海中部,且夏季大于春季,两季节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2和2.5ind/m3。贝环纽鳃樽(Cyclosalpa bakeri)仅在夏季出现,分布在黄海冷水团区,平均丰度仅为0.1ind/m3。软拟海樽(Dolioetta gegenbauri)仅在夏季1个站位出现,丰度仅为0.2ind/m3。暖水种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秋季北黄海唯一记录到的海樽类,分布几乎遍及整个研究水域,并具有很高的丰度,平均丰度为34.4ind/m3。典型的暖水种小齿海樽在北黄海的大量出现并成为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可能是温带水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信号。  相似文献   

4.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水螅水母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们在11月和12月分别占水螅水母类总量的77%和94%以上.南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12月(17种,3102×10~(-3)个/m~3)明显多于11月(6种,72×10~(-3)个/m~3).在冬季,外海高盐水团是影响水螅水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盐度与水螅水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显著,文章还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区水螅水母类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东海海樽类数量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的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海樽类是东海浮游动物第二大类群,在数量上仅次于桡足类,其丰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冬、春和夏季的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 orientalis)和冬、秋季的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影响海樽类数量分布的主要优势种;海樽类高丰度区常位于暖流与各水团交汇处的偏暖流一侧,其数量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暖流势力的消长。海樽类在东海出现率较低,集群性强,较高丰度的分布仅局限在暖流势力范围内,其高丰度水域是东海暖流锋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刘永芹  孙松  张光涛 《海洋与湖沼》2013,44(5):1200-1207
本文对2006年12月、2007年5月和6月在南黄海两个连续站S1-4和S3-3采集的梭形纽鳃樽的昼夜垂直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该种昼夜垂直移动行为略有差异。在S1-4站位, 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从未到达底层(50—70m), 在0—50m的水层中表现出不规则的昼夜垂直移动。从中午(12:00)到傍晚(18:00)主要分布在表层, 之后移动到较深的水层(10—30m), 而单体由于数量较少而未进行昼夜垂直移动分析; 5、6月份, 该种单体和复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向昼夜垂直移动, 即白天迁移到表层, 夜间向底层迁移, 5月份尤为明显。在S3-3站位, 12月份和5月份梭形纽鳃樽的单体和复体几乎在整个水层都有分布。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在夜间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在06:00时到达最底层, 白天主要分布在20m以上的水层中。5月份梭形纽鳃樽单体和复体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 但主要分布在10—20m的水层中。  相似文献   

7.
东海南部与台湾以东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东海南部与台湾以东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物种和生态类群多样性,并阐述其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同时指出本海区存在4种生态类群,但以高温高盐类群起支配作用.此外,夏、冬两季浮游介形类的丰度有显着的差别,7和12月的均值分别为0.63个/m3和1.22个/m3,而就丰度的水平分布而言,表现出东海南部大于台湾以东海域的分布格局,并在海区的东北部形成数量密集区.同时,还着重阐述本海区的群落结构,本区虽存在3种生态群落,但以外海群落占据绝大部分海域,尤其应指出的是,钓鱼岛邻近海域与台湾北部和东部水域同属于外海群落.最后,分析了由于海域环境因子的变化导致群落生境地理位置的季节性迁移.  相似文献   

8.
戴燕玉 《海洋学报》2006,28(6):106-111
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2月份至1978年11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28°~34°N,120°30'~127°00'E)广大海域进行周年逐月份的12航次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毛颚类数量变动、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调查区毛颚类的数量以6~9月份较高,7月份为年最高值.1~4月份为年低值期,尤以4月份为最低谷.其中在数量上取主导作用的种类是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强壮箭虫(S.crassa)拿卡箭虫(S.nagae)和百陶箭虫(S.bedoti)等种类.在平面分布上,长江口以北毛颚类数量一般高于长江口以南的海域,在南黄海,除夏季外,其他季节均有出现高值.在东海高密集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交汇区,尤其在长江冲淡水、沿岸水和外海高温高盐水交汇的锋面最为密集.这对于不同水系在研究区内运动和消长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洋浮游介形类(Ostracods)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小型甲壳动物, 在海洋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海洋浮游动物采样常使用505μm网目孔径的浮游生物网, 从而导致个体较小的介形类被忽略。文章根据2006年7—8月(夏季)和2006年12月—2007年1月(冬季)在南海西北部海域分别使用网目孔径为505μm和160μm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 比较不同网目所获浮游介形类种类和丰度的差异, 分析介形类种类和丰度的分布特征, 探讨环境因素对其时空分布的影响。160μm网目采集的浮游介形类种类和丰度均高于505μm。基于160μm网目数据分析浮游介形类群落结构: 1) 鉴定浮游介形类32种, 其种数由近岸向外海递增, 等深线100m以浅海域的种数显著高于100m以深海域(p<0.01); 2) 夏季浮游介形类的丰度高于冬季, 夏季丰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雷州半岛东部和琼东近岸, 显著高于外海(p<0.05), 冬季介形类丰度分布较为均匀; 3) 优势种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 aculeata)是近岸高丰度的主要贡献种; 4) 介形类种数与温度和水深呈显著正相关, 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正相关, 而与温度和盐度呈负相关。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和粤西沿岸流有助于浮游介形类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域形成较高的丰度, 最高达1252个·m-3。同时, 建议今后研究浮游介形类采用网目孔径小的浮游生物网进行采集以便全面评估其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浮游介形虫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2月—1988年11月对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的介形虫基本属暖水性种类,其中以终生营浮游生活的种类占优势(74.5%),后圆真浮萤Euconchoeciamaimai和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 aculeata为优势种。外海种和近岸种一般都分别在台湾浅滩南部和福建沿岸水城形成密集区,并向相反方向扩散。夏季(6月)的垂直分布表明,近岸密集区的介形虫载浮于涌升水的上层,远岸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与次表层水爬坡涌升现象颇为一致。秩季(11月)的垂直分布则反映出沿岸偏低温、低盐水向外扩展的趋势。宽假浮萤Pseudoconchoecia concentrica和短形小浮萤Microconchoecia curta等的出现,对夏季近岸上升流的存在有一定的佐证作用。  相似文献   

11.
We performed a correlation 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of data on epizootics, epidemics, and famine in Siberia and Mongolia. We have found that periods T of approximately 100 years prevail in their structures, which are also typical for time series of solar activity.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海洋主管部门依法履责,严格实行海岛保护规划制度、科学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工程、不断提升海岛管理业务水平,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初步形成了生态健康、景色优美、人岛和谐的海岛保护思路,基本确立了有序、有偿、有度的海岛开发利用格局。今后,应继续落实《海岛保护法》和《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以生态立岛为本,推进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岛综合管理,研究构建海岛生态指数,稳步实施"生态岛礁"工程,加强海岛生态保护、优化海岛功能定位、促进海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occurrenceanddistributionofhalophilicvibriosinthecoastalwatersofHongKonghasbeenrePorted(Chanetal.,l986).Theresultsshowedthatvibrioswerepresentduringthesum-mermonthsinHongKongcoastalwatersatconcentrationsof9oto67ooind./cm3,accountingo.4l%~4o%ofthetotalbacterialPOpulationofthe48isolatesexaminedindetail.Theyob-servedV.Paraheamolyticus,V.harvha,V.vulnfficus,V.camPbelliandV.fiuvialis.Becausemanyofthevibri0species,includingsome0ftheisolatesbyChanetal.(1986)fromHongKongwate…  相似文献   

14.
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是营养盐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2016年8月对渤海湾水体和沉积物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渤海湾水体和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并研究了营养盐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中的营养盐在西部近岸地区含量较高,而在离海岸线较远的开阔海域含量较低,表现出一个明显的质量浓度梯度。说明人类活动对近岸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贡献较为明显。水体中营养盐主要是以无机态为主,无机氮和无机磷分别占到总氮和总磷的76.65%和76.46%。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表现出和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形态主要以有机氮为主,无机磷的含量也仅占到30.42%。这说明夏季渤海湾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主要由水中有机体通过同化作用将无机态营养盐合成为有机态营养盐进入沉积物,渤海湾西北海域的富营养化过程是水体中营养盐向沉积物迁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酵母海藻糖的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藻糖(Trehalose)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非还原性二糖,由2个吡喃葡萄糖分子通过α-1,1-糖苷键连接而成,海藻糖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其在细胞中可起到稳定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因而在化妆品、医药和食品等工业领域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在酵母菌中海藻糖可作为储藏碳水化合物和细胞应激反应保护剂。当环境条件变化时细胞内海藻糖含量会发生显著变化,而海藻糖的积累已被证实在不同胁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海藻糖代谢途径仅有几个代谢物组成,却受到复杂的代谢调控机制的控制。此外,海藻糖代谢在酵母菌的糖代谢中还起了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岛即墨东北部大官庄乡这一剥蚀残丘垅岗区进行地下水资源探测,发现了延伸规模较大的东西向张性断裂破碎带,并在大旱之年的枯水季节(1997年12月)于有利部位打出日产400m3的富水井,确认该断裂带富水。由此,为在青岛地区寻找基岩裂隙水开辟了新的断裂构造领域。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2018年1月冬季航次的水文实测资料,详细分析了大亚湾海水温度(T)、盐度(S)的分布特征。整体而言,观测海区海表相对于海底具有高温低盐的特征;同时,无论是表层还是近底层,大亚湾湾内的海水相对于湾外都呈现高温低盐的特征。观测期间,应是受到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的影响,湾内西侧存在一个高温中心。盐度的差异在近底层更加明显,低盐中心位于大亚湾的湾顶和大亚湾的中部海域,而高盐中心则主要分布于湾口西侧及惠东以东附近海域。太阳辐射和潮流变化是影响大亚湾温度、盐度变化的两大重要因素。其中,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局限于表层3~4 m,对近底层海水的影响较小;其加热效应使湾内和湾口附近的表层海水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由潮汐和温度、盐度的对应关系可知,潮流对湾内温度、盐度的影响较大,而对湾外温度、盐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海冰是低温条件下的海水冻结物,在我国渤海,每年冬季有4个月左右的结冰期,形成大范围的海冰。海冰具有灾害性,常对冬季海上运输及海洋生产构成危害,但因其含盐量较低,海冰还具有资源性,有可能以较低成本转化为淡水。自1995年以来,我国学者开展了渤海海冰淡化利用研究,在国家有关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已在海冰资源特性、资源量估算、海冰淡化技术和海冰水农业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是对这些研究进展及尚需解决问题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万泉河口冬、夏季营养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6年12月,(冬季枯水期)和2007年8月(夏季丰水期)对万泉河口进行现场调查,探讨了此热带河口营养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万泉河口营养盐浓度( N03-N,NO2-N,NH4-N,PO4-P)低于中国温带和亚热带的较大河流(如长江和珠江).但河水冲刷及化学风化作用强,具有高硅酸盐特征.N03-N和SiO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