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一、在山西地堑系开展活动构造研究的目的意义 1、山西地堑系的构造部位 在华北地区,以太行山山前断裂为界,自新生代以来,其以西地区相对于华北平原沉降区不断上升,形成了壮观的山西高原。与此同时,在山西高原隆起的轴部发育了一条十分引人注目的地堑系,人们称之为山西地堑系。山西地堑系由走滑正断层控制的剪切拉张产生的一系列盆地所组成。它的东北端起于延怀盆地,经大同盆地,蔚广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西南抵灵宝盆地和渭河盆地,斜贯山西隆起中部,全长约1200公里。该盆地带总体呈现出“S”型形态。所有盆地都呈北北东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2.
漳州—厦门地区新生代伸展构造兼论台湾海峡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漳州—厦门地区的新生代辉绿岩岩墙群、玄武岩喷发特征、盆地和地堑构造以及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流变学特征和断面擦痕应力场。研究发现,本区辉绿岩岩墙总体走向为北东 30°,玄武岩具有伸展构造环境下的喷发特征(伸展扩张方向为北西—南东),盆地和地堑主要受北东向的张扭性断层控制,橄榄岩包体的流变学特征与世界裂谷区和大陆拉张区的流变学特征一致,主压应力轴呈高角度近直立,主张应力轴为北西—南东方向。结合整个福建沿海和台湾海峡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笔者认为,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地区新生代以来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伸展扩张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伸展幅度向台湾海峡增大,伸展扩张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为一新生代裂谷。  相似文献   

3.
利用Snoke方法求解和收集得到的77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 采用Gephart应力张量反演方法, 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 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为80°, 最小主压应力方位角为172°, 最大、 中等和最小主压应力倾角分别为15°、 65°和19°, 反映了研究区处于近EW向水平作用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环境下。 根据地震活动、 地质构造及震源机制解差异, 我们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分5个区段开展研究, 结果显示: 5个分区应力场存在局部差异, 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处于63°~88°之间, 从北往南总体方向成顺时针偏转的趋势。 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应力场研究结果显示, 从西到东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个逆时针偏转的趋势, 西侧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更接近EW向, 东侧更接近NE向, 郯庐断裂带内处于两侧的过渡地段。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1970~2006年37年的小震初动符号建立了震源机制解数据库,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以走滑正断层为主,断陷带两端以拉张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以剪切作用为主,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的区域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差异较大.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1996~2007年12期复测资料,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NWW-SEE向压应力场、NNE-SSW向张应力场的控制.1998~1999年有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空间上表现为北强南弱,接着发生了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推断了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致以安县为界,位于龙门山北东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而位于龙门山西南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西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这个特征同样揭示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北东段带有明显走滑性质的特征.研究还显示,靠近龙门山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交汇区附近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比较离散,这可能是由震源区局部的复杂地质构造引起,与该地区复杂的主压应力方向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6.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0,12(1):21-30,T002
霍山山前断裂是山西临汾盆地北半部主边界断裂。本文根据沿断裂带的1:1万地质填图结果,详细地研究了霍山山前断裂的活动历史、断裂的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不同时期以来的右旋错动幅度和滑动速率以及与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关系。最后,根据山西地堑系内已获得滑动速率值的几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的构造特殊性,讨论了地堑系两侧的一级右旋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与构造应力场方向或者断层走向大体一致.鄂尔多斯西缘紧邻块体边界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呈现NS、NNE、NE向的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基本一致.银川地堑东西两侧的快波偏振方向有差异,东侧区域主要受青藏高原NNE向挤压和黄河-灵武断裂共同影响,而西侧区域可能受到阿拉善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的NW方向的主张应力和阿拉善块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海原断裂带及以南区域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WNW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较好的说明了海原断裂带为活跃的活动断裂.构造与断裂分布都是控制快波偏振方向的主要因素,走滑断裂上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这些台站主要受到断裂的强烈影响;走滑断裂附近的个别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呈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方向,表明几乎没有受到断裂的影响.鄂尔多斯、阿拉善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其他地区,反映了青藏高原在NE向运动过程中,受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阻挡作用,导致了交汇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增加.以海原断裂带到六盘山断裂带为界,其两侧区域的各向异性差异性明显,揭示了应力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暗示其邻近区域,特别在海原断裂带东端到六盘山断裂带与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交汇区域,可能有较高的强震危险背景.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山西地震带是在一个古老背斜基础上于新生代发育起来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是由一系列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并由这些活动断裂控制形成一条地堑带,深部构造是上地幔隆起带。山西的许多强震都是在上述背景下发生的。 本文对山西地震带内强震活动特征和发震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山西地堑系强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出自北向南的趋势性迁移活动的特点,这个特点与第四纪以来整个地堑系自北向南的掀斜运动的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整理了辽宁营口地区2011~2013年期间257个小震震源机制解数据,采用分区的方式利用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平均应力场。反演的应力场结果显示:总区(辽宁营口地区)主压应力轴分布于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主张应力轴分布于北北西—南南东方向,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B区(营口—海城断裂带和海城河断裂带区域)主压应力轴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主张应力轴为北北西—南南东方向,这与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相同。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主压应力轴与主张应力轴方向均为北东东—南南西向。针对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出现的这一异常情况,研究将地震震级M_L≥3.0的震源机制解数据从总的数据中重新挑了出来,并重新将它们分区进行反演,结果显示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的主压应力轴与主张应力轴方向仍为北东东—南南西向。对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出现的这一异常现象,本文从断裂带分布与孕震机理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以期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藏南错那-沃卡裂谷的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表调查发现,位于西藏南部的错那-沃卡裂谷带包含了3个相对独立的地堑-半地堑——沃卡、邛多江和错那-拿日雍错地堑(从北到南),并构成了该区重要的近SN向控震构造带。该裂谷带整体的展布方式及其中各地堑主边界断裂带的正断层活动指示了100°±2°的区域伸展方向。各边界断裂带的活动强度分析表明,断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3~1·9mm/a。其中,末次盛冰以来合理的活动速率估算值为1·2~1·5mm/a,而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活动速率只有(0·6±0·3)mm/a,暗示该裂谷带的断裂活动行为可能类似于地震的丛集活动,存在间歇期与活跃期交替出现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中-下地壳物质的近EW向伸展或流动所导致的上地壳均匀拉张模式可能是该裂谷带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臧绍先  宁杰远 《地震学报》1989,11(2):113-123
利用ISC及中国台网的资料,研究了琉球岛弧及冲绳海槽的地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讨论了Benioff带的形态及应力状态.mb4.0的地震主要分布于琉球海沟西侧的弧形带,并形成明显的Benioff带.吐噶喇海峡以北俯冲带弯曲明显,深部倾角大,约92,70km以下张应力轴沿俯冲方向;吐噶喇海峡以南,俯冲带较平直,深部倾角较小,约55,压应力轴基本沿俯冲方向。冲绳海槽内处于NNW向近水平的拉伸,华北应力场与之类似,没有受到菲律宾海块挤压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江断裂带东延问题及裂谷特性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断裂带东延至镇江后并未终止,而是于镇江、扬中之间南移了约三十公里,展布于江苏江阴、沙洲、靖江、南通境内,于吕泗以北进入黄海。同时讨论了长江断裂带的属性,指出长江断裂带应是一条自晚中生代以来的现代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13.
The Lake Albert region is described as an example of a rift valley. It is far more complex than the typical graben used by rift valley modellers. The northern section is a complex half graben with en echelon faults and warps on the west. The central section is a graben, but with uplift axes remote from the faults. The southern section is complicated by the partly faulted but mainly upwarped tilt block of the Ruwenzori massif. Many features of the landscape—drainage patterns, erosion surfaces, regolith—pre-date the rift valley tectonics,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ating and evolution of tectonic features. As rift valleys are precursors of seafloor spreading, the rift geomorphology shows which features may pre-date the formation of new continental edges. Many modern passive margins have morphotectonic features that date back to the rift valley stage of crustal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4.
15.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维贤  柴天俊 《地震地质》1991,13(4):343-352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主要以地震裂缝带的形式出现,未发现有类似耿马7.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裂缝主要沿木戛断裂带和大塘子断裂带分布,构造地裂缝的性质有左旋和右旋。对构造地裂缝实测资料及现场的综合分析认为:澜沧7.6级地震的主压应力方向应为近南北向至北北东向,地震时断层活动主要以右旋为主,左旋地裂缝是在断层突发性的右旋错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镇江以东长江河谷存在“长江断裂带”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镇江以东长江河谷构造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地貌、构造、建造、物理场、火山作用和地震活动等方面,说明江苏省江阴、沙洲、靖江、南通一带长江河谷不存在“长江断裂带”,当然,更不存在长江“现代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堑系现代北西-北北西向拉张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富蕴地震断裂带应力场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忠淮  戈澍谟 《地震学报》1984,6(4):395-404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测得的1931年新疆富蕴8级地震形成的地震断裂带内42组断层水平和垂直位移数据,求得42个断层面上的滑动方向.利用滑动方向拟合法(使计算的断层面上的剪切力方向与观测的滑动方向之间夹角最小)求出了断裂带上由北向南四个区段的驱动断层滑动的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四个区段的最大和最小主压应力轴皆水平,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大致在 N15E 至 N30E 之间.整个断裂带的应力场相当均一,这说明富蕴大地震的发震原因不象是局部因素,而可能是大范围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松辽、下辽河盆地深部和浅部构造、岩相、岩浆活动、地温变化的综合分析,认为它们应属大陆裂谷。全文还讨论了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