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和研究原罗冬群的详细资料,笔者认为罗冬群系非史密斯型构造地层(岩石)体、其它各类外来岩块组成典型的构造混杂岩,它是班公错-怒江带东段小洋盆消亡后在大陆造山带中留下的残迹。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开合带蛇绿岩地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占祥  滕云 《地层学杂志》1996,20(4):299-304
对西藏地层清理发现,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分布的蛇绿岩,为具有类同正常沉积和沉积火山岩一样的有层、有序、有沉积构造及时代新老关系的蛇绿岩地层,它是特提斯洋开裂形成期的产物,赋予地层学的涵义,命名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从下至上建立变质橄榄岩组、堆积杂岩组、辉绿岩床(墙)组、枕状熔岩组及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它们构成完整的五套结构地层组合,生成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新近区调成果表明,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尚有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时期蛇绿岩地层存在的可能性。雅鲁藏布江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区划,其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界线,应划在日喀则群北界;其南应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以南为界,南界同时是板块碰撞闭合边界或构造区划边界。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北麓主要构造岩相带浅析—以信阳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商城群、苏家河群、信阳群具有十发复杂的结构并包容多重变质变形事件,从区域地质填图角度分析,已具备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典型特片和划分标志,且与区域构造岩相带相对应。故原岩石-地层学涵义应予以废弃。新划分出的构造岩带或构造地层单位,将从构造变形、变质建造及构造年代学角度反映其地质演化过程及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4.
在概要地讨论了辽河岩群基本地层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的概念,其含义为经强烈构造变形的中浅变质沉积(含火山沉积)岩系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的一种类型。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是强变形、中浅变质沉积岩区1∶5万填图的基本填图单位。建议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地层单位命名系统,强调了变形、变质、沉积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措勤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藏高原措勤盆地新生代火山活动十分强烈,以古近纪林子宗群火山岩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中,在北部坳陷带中仅有零星分布。林子宗群火山岩主要由安山岩、流纹岩、中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属钙碱-高钾钙碱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木子宗群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特点,为喜马拉雅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熊家镛  张志斌 《云南地质》2000,19(2):128-133
现代地层学包括史密斯地层学与非史密斯地层学两部分。造山带内被造山作用改造过的地层属于非史密斯地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构造地层、构造岩层与构造岩石三个类别。构造岩层是其中主要类别 ,其单位等级体制可划分为岩群、岩组与岩段。  相似文献   

7.
北秦岭前寒武纪地壳组成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要地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嵩山地区登封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重新研究,将原登封群分为3套岩石序列:(1)新太古代构造地层单位登封岩群,为变质表壳岩系,代表绿岩建造;(2)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为变质侵入岩系;(3)古元古代侵入岩系。  相似文献   

9.
依据大兴安岭呼中地区中浅变质岩系构造变形特征,对其划分了5个构造岩片,其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作用的改造,早期伸展构造改变了原始地层的基本结构,晚期收缩体制下强烈的推覆挤压又造成了构造岩片的移位和叠置,从而使地层广泛非史密斯化,根据不同岩石组合变形特征,划分了8个构造地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建造组合特征,建立了构造地层单位—吉祥沟岩组和大网子岩组,两岩组并称为倭勒根岩群。  相似文献   

10.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5,14(4):1-15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集安群,老岭群),在近年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以构造为纲,通过对构造变形的调查研究和构造解析,在澄清区域构造形成的基础上,依据变新方向和指标新标志,在正确恢复地层层序的前提下,遵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原则,为形中的不同和岩石组合和沉积环境的差异,经反复分析对比,重新厘定为两个岩群,八个岩组。  相似文献   

11.
拉萨地块西部呈断块状沿狮泉河-申扎-嘉黎蛇绿混杂岩带附近分布的念青唐古拉岩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本文对念青唐古拉岩群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地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含十字石、石榴子石等特征变质矿物,遵循粒度分异规律,其原岩可能为来自冈瓦纳古陆核北缘中新元古代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斜长角闪岩具低硅、高铁镁、富钙的基性岩特征,其原岩为岛弧型基性火山岩。念青唐古拉岩群中的花岗伟晶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150±13Ma,具过铝质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中元古代(1150±13 Ma)以前就开始沉积的念青唐古拉岩群基底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形成。与花岗伟晶岩渐变过渡接触的二云斜长片麻岩第一组变质重结晶锆石U-Pb年龄为701±15 Ma,结合十字石特征变质矿物,暗示了该地区中温高压变质作用的峰期变质,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第二组热液流体锆石UPb年龄为301±8.4 Ma,可能与冈瓦纳大陆北缘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2.前陆反向冲断带-梅山构造岩片(块)堆叠带;3.盖层推覆体-佛子岭岩群;4.基底碰撞杂岩-卢镇关构造混杂岩群。通过广泛的构造-岩石(地层)组合体的时代,岩相对比,并可得出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一南北近于对称的加里东、海西期复式褶皱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作为新发现的金属成矿带,是我国新原材料的接替基地,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变质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宏观调查、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等,证明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成分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和少量的碳酸盐岩的火山-沉积岩系。综合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变质岩主要为高角闪岩—低角闪岩相,变质相系为中压相系。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变质作用类型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从1990年开始,在研究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群年代构造格架过程中,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法”和变质岩构造解析的方法,对阴山地区前寒琥系重新进行了厘定,采用单颗粒锆石U-Pb,Sm-Nd等时线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各岩群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阴山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群的年代构造格架,将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划分为;中太古代兴和岩群,晚太古代集宁群/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群,古元古代层侵纪  相似文献   

15.
新太古界五台岩群分布于五台山及恒山南部,以往研究程度高,认识分岐大,划分方案多,研究表明五台山花岗绿岩带是被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韧性剪切带分隔成一系列的北东东向的构造片体,这些韧性剪切带多数情况下主剪切面与上下盘岩层平行,构成不同的构造层或不连续变质地体单元的界面,五台岩群本身属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并将其划分为:石咀亚岩群、台怀亚岩群、高凡亚岩群,三者合称五台山绿岩带。  相似文献   

16.
东秦岭—大别山晚海西—早印支期古海洋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远生  张宗恒 《地质科学》1997,32(2):129-135
晚海西-早印支期秦岭古海洋的东延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根据东秦岭一带雁岭夺组放射虫等动物群的发现,秦岭岩群的岩石特征和主形历史提出秦岭岩群为构造高度复杂的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组合而成的构造杂岩型非史密斯地层。  相似文献   

17.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东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羌塘-唐古拉板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的缝合带。由韧性推覆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构造带和推覆构造带,以及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深海复理石,古生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等组合而成,是复杂的断裂系统,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洋盆的形成和扩张,晚侏我世洋壳俯冲和岛弧形成,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弧-陆碰撞汇聚和喜马拉期断陷盆地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复杂演化历史过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中部念青唐古拉山链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厚  周详 《现代地质》1997,11(3):298-304
根据对西藏念青唐古拉构造变形分析及地质年代测定资料,将该区构造变形划分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伸展拆离,形成区域性面理构造;晚白垩世到渐新世聚敛作用,形成斜向逆冲构造及雁列式褶皱;中新世以来的伸展、隆升,形成念青唐古拉剥离断层及羊八井地堑。  相似文献   

19.
王铠元 《云南地质》1996,15(2):138-148
西南三江构造带及扬子西缘在前寒纪时期,或者说元古宙时期,只有两个在形式上有联系的构造区,它们的基底岩群和构造演化都不尽相同。当时的欧亚大陆虽大致在现今位置,而冈瓦纳大陆尚在赤道附近,并且是“内部分隔”的微大陆。因而,地理上的“西南三江”当时明显地分割为东、西两部份;现代则划分为三部份,其中应突出北羌塘-澜沧江及拉竹龙-金沙江-藤条江两构造带之间的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过渡带或转换(化)带的存在事实。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史密斯地民支是指那些经历过不同程度变形,变质,变位,现存特征与其沉积时明显不同,甚至面目全非的无序或部分有序的地层-岩石体(区);非史密斯地层可划分为褶断地层类,韧变地层类和杂岩类,非史密斯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可概括为分类,分区(带)分块(片)→形成,变位,变形和变质标志分析→区域地层的原生时空结构分析→确定构造地层带→建立岩石,年代地层系统,非史密斯地层学的出现是造山带地质深入研究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