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粗枝软骨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沿海海藻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和凝胶Sephadex LH-20色谱,从采自青岛的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caulis)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1H NMR、13C NMR)以及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loliolide(1),2-羟基苯甲醛(2),4-羟基苯甲醛(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和4-羟基苯甲酸(5)。  相似文献   

2.
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手段,对海洋红藻瘤状软骨凹顶藻(Chondrophycus papillous Garbary et Harpe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Ⅱ),胆甾醇(Ⅲ),植醇(Ⅳ)和4-羟基苯甲醛(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 mg/L浓度下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提取RP-HPLC法测定浒苔中的叶绿素a、b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中叶绿素a和b含量。采用的色谱条件:Diamonsil-C18(4.6mm×150mm)柱,流动相为甲醇(含0.2%的乙酸)和丙酮,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430nm。在此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与浒苔中的其他化合物分离良好,叶绿素a、b质量浓度为0.50~500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能对浒苔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b进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4.
药用红树林植物黄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PTLC)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红树林植物黄槿(Hibiscus tilisceus)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coniferaldehyde(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松脂醇(3),丁香脂素(4),格榄酮(5),黄芪苷(6),植醇(7),胆甾-5-烯-3β,7α-二醇(8),胆甾-5-烯-3β,7β-二醇(9),胆甾醇(10)和声-胡萝卜苷(11)。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5.
海洋来源放线菌H2003发酵产物的粗提物对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210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为了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跟踪的分离方法,经多次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从菌株H2003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7个环二肽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和旋光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cyclo(L-Leu-L-Pro)(1),cyclo(D-Val-L-Pro)(2),cyclo(Gly-L-Leu)(3),cyclo(L-Pro-L-Try)(4),cyclo(Gly-D-Phe)(5),cyclo(Gly-L-Pro)(6)和cyclo(L-Ala-L-Phe)(7)。其中化合物1通过SRB法测试表现出弱的抗肿瘤活性,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海南东寨港的海洋红树林植物黄瑾(Hibiscus tiliaceus)叶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ydowii EN-198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PTLC)等分离手段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1),环-(S-脯氨酸-S-亮氨酸)(2),环-(S-苯丙氨酸-S-色氨酸)(3),(1S)-1-(4 '-间羟基苯甲酸)-1,1,5,5-二甲基己二醇(4),曲酸(5),N-[2-(4-吲哚)乙基]乙酰胺(6),N-[2-(4-对羟基苯酚)乙基]乙酰胺(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8),尿嘧啶脱氧核苷(9),尿嘧啶核苷(10),过氧化麦角甾醇(11),麦角甾醇(12),(2S,2'R,3R,3 'E,4E,8E)-N-(2’-羟基-3’-十六烯酰基)-9-甲基-4,8-二十碳二烯-1,3-二醇(13)以及1-O-β-D-葡萄糖基-(2S,2'R,3R,3'E,4E,8E)-N-(2’-羟基-3’-十六烯酰基)-9-甲基-4,8-二十碳二烯-1,3-二醇(14);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Aspergillus sydowii中分离得到.对所有化合物测试其抑菌活性,发现化合物5与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从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孕甾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a-羟基-5β-孕甾-20-酮(1),3β-羟基-5a-孕甾-20-酮(2),3β-羟基-孕甾-5-烯-20-酮(3),5β-孕甾-3,20-二酮(4),5a-孕甾-3,20-二酮(5),孕甾-4-烯-3,20-二酮(6),孕甾-1,4-二烯-3,20-二酮(7);除化合物2外其他化合物都为首次从该属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报道其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8.
脱镁叶绿素对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6月期间对大连湾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脱镁叶绿素对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影响。由实测数据及相关文献推断出脱镁叶绿素蓝光和红光吸收峰分别位于412和670nm波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脱镁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12nm波段脱镁叶绿素的比吸收系数远大于叶绿素a;440nm波段,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略大于脱镁叶绿素;670、675nm波段,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约为脱镁叶绿素的3倍。随脱镁叶绿素占色素总浓度比例的增大,浮游植物吸收曲线上蓝光吸收峰偏离440nm波段,逐渐向412nm波段靠近,并得到蓝光波段吸收峰的高度由脱镁叶绿素浓度决定,而红光波段吸收峰的高度由叶绿素a浓度决定。色素浓度与吸收系数进行乘幂函数拟合分析表明,412、440nm波段吸收系数与脱镁叶绿素浓度拟合相关性高于叶绿素a,而675nm波段相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从半枝莲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齐墩果酸(1)、熊果酸(2)、反式-4-甲基肉桂酸(3)、金色酰胺醇酯(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乙酮(6)、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7)、芹菜素(8)、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9)、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0)。化合物1、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潮间带沉积物中底栖微藻的现存状况,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分4次测定分析了青岛湾潮间带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含量。结果表明,0-2cm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在1.73-5.71μg/g,脱镁叶绿酸含量在0.02-1.89μg/g,2-5cm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在0.51-4.32μg/g,脱镁叶绿酸含量在0.12-1.58μg/g。随深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是主要存在形式,脱镁叶绿酸含量占叶绿素a含量的10%-75%;同时分析了水质和沉积物粒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的含量和组成比例与水质有关;粒度越细的沉积物,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