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朱奎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10,31(5):1564-1568
为了研究预制桩施工时桩上浮规律,对温州某工程桩施工时桩上浮现象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通过检测发现,桩上浮与施工距离、施工顺序密切有关;桩日施工数量越多,桩终压值越高、桩周土质越硬,桩上浮越大;桩不同贯入长度引起的毗邻桩上浮量存在不同,而桩贯入速率对毗邻桩上浮速率影响不大;桩预钻孔、释放孔以及遮帘可以有效减少桩上浮。此外,文中还提出复压值与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土层特性、桩长度以及桩持力层有关,可根据地区经验取值。  相似文献   

2.
李志江 《探矿工程》2009,36(4):55-58
昆明新南亚风情园基础设计为静压预制管桩,试桩承载力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但工程桩施工完毕,进行检测时发现浮桩。通过分析浮桩的原因,采取复压处理方案,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总结了静压桩施工和浮桩处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卢贤锥 《福建地质》2010,29(1):22-28
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的高应变法检测,能够定量分析基桩缺陷,准确判定缺陷位置。通过工程桩的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对桩身完整性判定分析的工程实例,结合钻芯法验证,总结高应变法在不同情况下对桩身完整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4.
浙江某高层预应力管桩偏位和上浮处理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管桩产生偏位的原因,介绍了偏位预应力管桩的处理方法。首先测量每根管桩的桩顶偏位和上浮情况,然后对所有管桩进行低应变动测,确定桩身损伤情况及缺陷部位,最后根据管桩偏位和损伤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工程中对上浮桩采用复打复压处理;对严重偏位且断裂桩进行补预应力管桩处理;对偏位超过规范值但桩身质量完好的桩进行纠偏扶正处理;对偏位较大且桩身有损伤的桩进行先纠偏扶正,并在管桩内芯放钢筋笼灌芯加固处理;对群桩大面积偏位损伤部分由于处理后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采用补桩处理。建筑物经上述处理后的实测最大沉降仅为 9 mm,且沉降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5.
曹妃甸某大型工程在工程桩施工前进行试桩,通过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三岔双向挤扩桩、支盘灌注桩3种试桩的竖向承载力试验、桩身内力试验、低应变检测、超声波检测及水平承载力试验等项目进行分析,检验成桩的可能性与可靠性,为工程桩桩型的选择及施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桥梁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及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本文结合铜陵市沿新路互通立交工程桩低应变检测实例,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假定桩为一维线弹性直杆,建立了桩-土动力模型,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几个典型实测波形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拟合计算,分析了桩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新沂城区埋深16~23 m范围内分布的超密砂层,地区预制桩桩基参数通常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经验法取值,一般也不进行破坏性试桩静载检测,桩基设计布桩偏密加剧了工程桩沉桩困难、桩身上涌、基桩阻力损失等桩基施工问题。基于静载试验,通过对该超密砂层单桩极限端阻力qpk的反分析,初步给出了该超密砂层qpk的取值区间,为地区该超密砂层作为预制桩桩端持力层时的桩基参数建议及桩基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就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复合地基检测作了简单论述。提出了符合地基静载试验前首先应做桩的低应变检测,静载试验后再做低应变检测和桩顶开挖检查,对分析判断复合地基施工发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可根据桩身强度等级大小适当加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压桩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系,以及利用压桩力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在试桩阶段,位于饱和软土的摩擦桩,压桩力较低,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土体恢复后桩侧的摩阻力。根据静载荷试验检测结果,用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压桩力,引出一个系数,称为压力比,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在昆明地区的正常压力比,静压预制管桩在1.3~2之间,静压预制方桩在2.5~5之间。用压桩力乘以压力比,可以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还简要介绍了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在工程桩施工时,地层中的土体和孔隙水被挤压,形成孔隙水压力,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导致已施工的桩上浮,单桩承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PHC管桩和预制方桩受力性状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忠苗  喻君  张广兴  王立忠 《岩土力学》2008,29(11):3059-3065
通过在同一场地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和预制方桩中埋设钢筋应力计的静载对比试验,比较了两类桩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情况、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发挥性状的异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发现其侧阻和端阻的发挥规律与预制方桩相同,但在PHC管桩和方桩侧表面积相近的条件下,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时,两者的侧阻和端阻发挥程度不同,PHC管桩平均单位侧阻比预制方桩低8.1 %,而端阻比方桩高24 %以上。  相似文献   

11.
饱和软土中打入式预制桩单桩承载力的时效性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饱和软土中打入式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问题早已为学术界所共识,并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但对上海地区饱和软土层中的打入式预制桩的休止时间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结合近期完成的一项实际工程的现场实测静载荷试验资料,对预制桩的静载荷试验的间歇时间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饱和软土中的打入式预制桩,在沉桩两周后一定时间内,复压单桩极限承载力平均提高了将近单桩设计最大加载值的30%。  相似文献   

12.
低能级强夯+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新填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民  常青 《岩土力学》2009,30(Z2):354-357
以工程实例对低能级强夯+CFG桩加固新填土地基的技术和施工方法在贵州山区的应用作了介绍,并结合静载试验,动力触探测试,低应变测试,沉降观测等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山区建设中新填土地基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路强  吴边  赵琦 《探矿工程》2007,34(6):40-42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低应变检测配合静载测试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对缺陷桩承载力的检测过程及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4.
超长PHC管桩桩顶沉降特性的动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静载荷试验可直接测到桩顶的荷载-沉降(Q-s)曲线。由管桩内预先埋设的应变计的内力测试结果可计算出土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并进一步做高应变测试和拟合分析,得出了高应变拟合的Q-s曲线。对Q-s曲线作动静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在深厚软土中的超长PHC管桩的桩顶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当荷载不大时,高应变拟合的沉降大于静载实测的沉降,但当荷载接近极限值时高应变的沉降小于静载的沉降。结果亦表明,当超长PHC管桩桩身穿过一定深度的好土层、桩端进入全风化或更好的岩层时,不管是静载试验还是高应变动力测试,都很难使土阻力得到充分发挥,此时静载实测的和高应变拟合的Q-s曲线都呈缓变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周亮  倪恒  范延彬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1057-1063
鲁西南某2300MW坑口电厂地基位于黄河冲积地层中,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基强度不能满足电厂重要建(构)筑物的要求。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中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进行地基处理。本文以鲁西南某2300MW坑口电厂桩基检测工程为实例,首先采用低应变法对桩身质量进行了检测,然后采用高应变试验和静载试验2种方法确定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并对这2种方法的优点、缺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1)采用高应变CAPWAP法拟合后的试验结果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通过选取合适的桩、土参数模型使高应变试验的结果准确可靠,是切实可行的。(2)在现场条件不允许开展静载试验时,高应变试验可作为静载试验的补充手段对桩基进行检测。(3)当能够获得可靠的高应变试验结果(与静载试验基本吻合)时,可以通过严谨计算对规范法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节约成本,但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收集的139个工程中的716根试桩静载试验数据,对大直径后压浆桩承载力和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以土层为分类的侧摩阻力及端阻力增强系数,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压浆类型的大直径后压浆桩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了考虑后压浆对大直径桩基础沉降控制的影响,在未经压浆的大直径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后压浆沉降影响系数,基于统计分析给出了后压浆沉降影响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土层的大直径后压浆桩沉降计算经验预估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该研究成果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3363-2019)及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规程》(T/CECS G:D67-01-2018),可为后压浆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PCC桩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龙  周密  陈育民  谢松兵  孙宏林 《岩土力学》2012,33(11):3201-3207
铁路相对于公路对承载力和沉降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技术首次在南京南站联络线铁路工程中应用,为了研究PCC桩加固铁路路基的工作特性,开展了PCC桩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的现场检测与监测试验研究。现场检测包含静载试验、低应变检测和开挖检测。现场监测内容为:桩土应力、地基和路堤水平位移、表面沉降、分层沉降、土工格栅张力、孔隙水压力等。质量检测结果表明,PCC桩施工质量良好,承载力达到铁路地基设计要求。现场监测表明,地基沉降在填土结束后3个月稳定,最大水平位移为13 mm,路基沉降稳定快,水平位移小,路堤稳定性高,能满足铁路严格控制沉降和快速施工的要求。研究成果对PCC桩复合地基加固铁路地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光纤检测技术在海上钢管桩试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桩检测包括对桩身完整性测试和承载力测试两部分。试桩检测为设计参数的确定以及桩基沉桩设备和沉桩工艺选择提供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在综合考虑试桩地区气候和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后,采用合适的检测手段,对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减少成本等方面很有意义。垂直静载试验是常用测定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准确性高。在对桩身质量检测上,有钻心取样法、低应变、高应变和声波透射法等检测手段。在海上钢管桩试桩工程中,其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受制约因素多。光纤检测技术具有可靠性强、准确性高及实施简便等优点,是根据BOTDR和FBG技术测试出桩身轴向应变及桩周应力的分布规律,是一种比较新的可靠检测手段。但是目前,光纤检测技术在海上试桩检测应用的案例少。本文提到的工程案例中,采用垂直静载试验、光纤检测试验和高应变测试,达到综合评估,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19.
施尚伟  徐力  谢新宇 《岩土力学》2006,27(Z1):889-892
控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是深厚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以温州某康居工程为背景,把预制管桩结合水泥搅拌桩这种新型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运用于该小区的地基处理,通过大型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该类复合地基沉降随荷载变化规律,分析了刚性桩和柔性桩应力比、刚性桩土应力比、柔性桩土应力和荷载分担百分比随荷载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两种桩和土应力比值在静载试验中随荷载增加其值变化不大,充分发挥了桩间土的承载力特性。所得结论可为该类地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水平静载现场试验,并结合对其桩身的应变测试、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分析了填土较厚区域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性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工作特性,指导工程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