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郭葆墀  钱法荣 《铀矿地质》1997,13(4):202-208
本文对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出3种类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固结阶段,认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铀碳硅泥岩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3.
低温成矿系列中生物有机质的矿床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明安 《地球科学》2000,25(4):375-379
在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中, 生物和有机质发挥了重要的成矿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生物及有机质直接参与成矿作用的意义在于: 在沉积岩主岩的同生沉积阶段形成矿源层, 在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过程中形成含矿流体, 在成矿元素的沉淀阶段富集形成矿床; 生物及有机质间接成矿意义是指有机质的成熟演变作用及其产物可以揭示成矿过程, 反映低温热液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石炭纪铝土矿中鲕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维雷 《世界地质》1998,17(4):17-20
在重新划分山西省石炭纪铝土矿中鲕的类型基础之上,详细总结了各种类型鲕的循环,并结合石炭纪铝土矿的成矿古环境,深入探讨了鲕的形成过程,明确提出了组成鲕的物质组分之颗粒细微,粘附能力强与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是铝土矿中鲕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是近年来该区成矿规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中蒙合作完成的该区1∶100万建造-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南蒙古和塔里木3个成矿省、12个成矿带和21个成矿亚带。滨太平洋成矿域划分出大兴安岭和华北陆块2个成矿省、4个成矿带和15个成矿亚带。研究提出,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亚带向西与中国的东天山-北山成矿亚带相连,为该区寻找同类型斑岩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变质地体中脉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研究表明,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津巴布韦、印度等地变质地体中脉金矿床形成于葡萄石-绿纤石相到低麻粒岩相变质环境。这组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产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相近,虽然 它们形成深度和环境不同,但连续有序地产于地壳由浅到深的不同深度上,根据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和深度条件,可将脉金矿床划分为浅成矿床、中成矿床和深成矿床。我国变质地体中的一些脉金矿床 成矿特征与国外矿床类似,而另一些矿床则存在重大差异。90年代以来提出的脉金矿床成矿模式包括:地壳连续成矿模式、多阶段多成因模式和改造成矿模式等。巨大的脉金成矿省出现在地史上三个时期,即晚太古代(约27-2.6Ga)、晚古生代(450-340Ma)和中-新生代,这与超大陆的增生和拉拼接作用发生的时期相应。巨大的金矿集中区位于外部造山;立小矿床的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也与超大陆旋回内部造山带的碰撞构造作用有关。脉金矿床与煌斑岩不民因联系,但橄榄玄粗 岩浆作用反映了外来地体斜向碰撞一隆升和减压的地球动力学状态,而金矿床即形成于这一特殊背景。应力制图技术(STM^TM)是预测成矿靶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侵入岩中改造成因金矿床基本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侵入岩中的金矿床多为改造作用形成。赋矿侵入体岩性多样,从超镁铁-镁铁到中性-酸性-碱性成分均有发现。岩体发育在克拉通、克拉通边缘活化带及褶皱带中,其时代从太古宙到燕山期都有发现。其中超镁铁岩-镁铁岩-闪长岩-碱性岩-斜长岩为上地幔或上地幔-下地壳的重熔或混染的产物,中-酸性岩为地壳深部含金火山沉积岩系重熔形成。金矿床有细脉浸染、石英脉、细脉浸染+石英脉等类型。在大岩体中矿床发育在内接触带的断裂系中  相似文献   

8.
浙江绍兴-龙泉隆起带中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浙江绍兴-龙泉隆起带中的含金建造是该区金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封存于矿床围岩中的建造水及部分大气水和火山热液是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 -Cl^-、Au^ -HS^-或Au^ -CO2的络合物为主要迁移形式。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与矿石中金矿物的形成是两个独立的地质过程,分别与矿床的黄铁矿化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10.
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东昆仑是我国地质矿产研究相对薄弱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成矿带。初步研究结果,东昆仑中带金矿主要表现蚀变构造岩和隐爆角砾岩型两种矿化,局部有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出现,成矿具深源、浅成特征,金的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温阶段,金矿成矿主要受北西向带及脆性复合断裂构造和印支期闪长玢岩为主的浅成-超浅成中性岩两种因素控制,其总体区域地质背景受制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  相似文献   

11.
中卡兹库姆铀成矿省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成矿省,该区铀矿以砂岩型铀矿为主,其中乌奇库杜克矿床是世界最早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类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研究,对比了中卡兹库姆铀成矿省与中亚地区其它铀成矿省不同的成矿特征,总结了该类型铀矿成矿的时间、空间和定位规律。  相似文献   

12.
沉积岩中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经发现的沉积岩中的金矿床归纳出十条共同的基本特征。这类金矿床与已知的汞、锑、砷矿带或矿化集中区一致,说明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作者把汞、锑、砷、金作为一个成矿系列建立金的成矿模式,即生油模式加构造成矿模式。石油和油田水提供物源,构造破坏创造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华北中元古代硫化物黑烟囟发现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江海  冯军等 《岩石学报》2003,19(1):167-168
海底黑烟囟为当代海洋地质调查的重要发现,对于揭示地史时期块状硫化物的成矿过程中以及生命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报道在冀东中元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黑烟囟构造,它们保留了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构造,围绕通道构造还显示良好的矿物分带现象。完全可以与现代海底黑烟囟对比,黑烟囟的发现证明了该区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海底喷流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胶东金成矿域胶莱盆地中超大型金矿床找矿远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张竹如  陈世桢 《地球化学》1999,28(3):203-212
胶东金成矿域有硒种不同类型的金矿,胶莱盆地烃金双源层中的层控金矿床是新发现的金矿类型。烃金双源层是在盆地形成初期陆相局限水体中富金及富含有机质岩石,在成岩及热液作用中,Au与油气同时活化,经水-油-岩反应体系作用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资源潜力评价中典型矿床与区域矿产编图思路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需要,首先按矿产预测类型选择典型矿床编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和预测模型图,然后再按预测研究工作区范围编制区域地质建造构造矿产图-区域成矿要素图-区域预测要素图-区域成矿模式图和预测模型图。讨论了有关图件的编制思路,并提出了图中突出显示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乌西天山斑岩铜矿成矿条件对比与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合作,对比研究了新疆天山库西木契克矿带及喇嘛苏铜矿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天山库拉明矿带及阿尔玛雷克铜矿的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确定了喇嘛苏铜矿床类型,提出了成矿远影评价和勘查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东南部地壳在中新生代时期演化具双重性特征,即早期为俯冲挤压阶段,晚期转为弧后拉张阶段,整体为俯冲挤压带,局部存在横向拉张环境。铀成矿赋存于双重拉张环境,形成于拉张阶段。其成矿模式为1.深循环上升热水—花岗岩,火山岩萃取,排泄区成矿模式;2.斑岩多重成矿模式,即斑岩+上升热流柱复合的成矿模式,后者是形成富、大铀矿床的主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太平洋海山多金属结壳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大洋多金属结壳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多金属结壳的类型,产状,成分,结构,分布等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广泛发育,但成矿特征较大地受地形,水溶,基岩类型等成矿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