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该金矿床赋存于志留系茂县群浅变质的千脉岩中,受构造石英脉控制,是多次热液活动复合叠加形成的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成矿,与碱交代作用关系密切。矿体呈脉状、薄脉状,具有膨胀收缩特点,呈舒缓波状延伸。蚀变千糜岩、石英脉、黄褐色铁帽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五河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五河地区有钱台子、西坂、硖石三个小型金矿在开采,多处金矿点正在勘查。区内成矿地质件较好。太古界五河岩群西崮堆组是金矿有利的成矿围岩和矿源层。郯庐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金矿体分布,燕山期岩浆热液流体沿断裂系统充填为大量的岩脉和含金石英脉,形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奎锋  刘爽  胡芳芳  范宏瑞 《岩石学报》2008,24(9):2079-2084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内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金的矿化类型是以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体的形成与外围的晚古生代碱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主要经历了四期流体成矿作用。成矿前期伴随花岗岩体的侵位及岩浆热液的活动,在早期近东西向的断层带内充填乳白色石英大脉,构成矿脉的主体,但无金成矿;初期成矿阶段富含CO2-CH4-H2O的流体活动,叠加在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主期成矿阶段,混合了地表水的岩浆期后热液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形成富含CH4-H2O的流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主成矿期热液温度的降低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成矿后期形成的碳酸盐-石英脉体,基本无矿化。  相似文献   

4.
甘肃西和县三洋坝金矿位于西秦岭厂坝―页水河华里西―印支期铅、锌、金、银成矿带内,西成铅锌矿田西部,属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中统西汉水组中段第三层(D2x2-3)中,受层间裂隙构造控制,与花岗斑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笔者在总结了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俞军真  郑有业  许荣科 《地质学报》2020,94(11):3361-3375
双口山金- 银- 铅矿床地处柴北缘西段,赋存在滩间山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中。矿体由金矿体和银铅矿体组成,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双口山含金矿体赋矿围岩及含金石英脉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围岩形成时代为443±2. 9Ma,与区域滩间山群火山岩形成年代一致(440~490Ma)。含金石英脉热液锆石U- Pb年代为402. 8±4. 2Ma,与区域金矿床成矿年龄以及韧性剪切带年龄相接近(~400Ma),代表了金矿体热液作用及成矿时代。结合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表明双口山金银铅矿床是柴北缘造山带在不同造山带演化阶段,由不同成矿作用,在不同时期,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金矿体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特征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其成因主要与造山运动过程中的变质和变形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绿片岩相的滩间山群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银铅矿体为岩浆热液型,成矿与后碰撞造山作用伸展- 构造转换有关的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晚泥盆世深部含矿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金矿是新近发现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点,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乌德岩浆构造混杂带北侧,矿体呈脉状产于下泥盆统查干合布组二云母板岩-浅变质石英砂岩中。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矿点受近东西向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分量化探测量、高精度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等综合信息,认为在已发现金矿化石英脉的深部和两侧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刘桂香 《地质与资源》2012,21(5):425-431
南龙王庙金矿位于抚顺-清原太古宙绿岩带内.金矿赋存于太古宇鞍山群红透山岩组上部的火山岩-碎屑岩建造中,容矿围岩为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及浅粒岩.矿体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体沿韧性剪切带分布,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矿体规模一般较小.矿体为浸染-细脉含金黄铁矿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金以自然金形式产出.硫同位素源自深部,铅同位素表明矿质来自绿岩,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是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研究认为南龙王庙金矿为具层控性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大气降水混合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江西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山金矿为赣东北地区一大型独立金矿床,其产出受金山顺层剪切带的控制,主要矿化类型有硅化岩及含金石英脉型两种,金的大量淀积晚于石英脉的形成.矿区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地层,氢、氧同位素资料证明成矿溶液为变质水,成矿温度为230℃~400℃,矿床属剪切带型中温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地质特征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以及构造蚀变岩型,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产于石英脉中,尤其集中在石英颜色为乳白色或烟灰色、硫化物种类和数量突然增多、脉体细小、黄铁矿颗粒细小而密集的石英脉段。该矿床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雪峰运动使凝灰质浊积岩中的金质初步富集,形成金的高丰度层;加里东期形成富Au热液、导矿的断裂通道和容矿构造,并富集成矿;燕山运动进一步改造或叠加,形成再次富集。通过对比黔东南区域金矿成矿要素、金矿化阶段矿物组合特征、花桥金矿区钻孔和坑道资料,结合同古金矿主要矿化(加里东期大量的变质热液)温度启示,该矿区矿化主要集中于150~300℃,但变质碎屑岩金矿化最有利的温度为300~320℃。同古金矿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中多金属硫化物较少,认为目前勘探的部位应该位于石英-黄铁矿-碳酸盐-贫金阶段(即金矿化垂直分带中的上部带),富集金矿的石英-简单硫化物-较多金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富金阶段的金矿体还应位于更深一些的部位,目前的勘探深度仅限于地表以下300m内,因此对同古矿区300m以下的深部隐伏矿体仍有必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鄂西北竹山银洞沟银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世和  张子才 《现代地质》1998,12(3):374-379
银洞沟银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武当推覆体西部,产于武当群变火山岩组与变沉积岩组间的顺层型韧性剪切带中,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晋宁期的伸展作用产生了顺层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变质作用促使原岩中银金等贵金属、多金属元素活化迁移,随剪切变形变质热液在强应变带中沉淀,形成初始矿源层。印支期的陆陆碰撞作用,促成不同层次面型剪切带岩石褶皱、韧脆性推覆,成矿元素从初始矿源层中再次活化、运移,随着沿褶皱轴面劈理发育的烟灰色糜棱岩化石英脉的形成,沉淀富集于石英脉中,形成银金矿床。脆性变形的叠加,使含矿石英脉产生扭动,促使成矿元素的局部富集,形成透镜状或板状矿体。成矿元素的垂直分带是由构造环境的变化导致成矿元素的叠生作用而形成的。多硅白云母及白云母年龄的测定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期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是一个低品位、规模大,并具有细脉-微细脉浸染和蚀变特征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中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岩中,受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矿石矿物组成有金属硫化物石英、长石,少量方解石、黏土矿.金以晶隙金为主,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活动,成矿温度平均在286℃,成矿物质来源既有赋矿地层的提供,也有深部物质的参与.该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岩石、矿化形成、矿物组合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均与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2.
浙江八面山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面山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三大类型:Ⅰ气液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矿床成矿温度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120~240°C之间。细粒条带状萤石矿石包裹体温度变化在115~250℃之间;巨晶块状萤石矿石和石英脉型萤石矿石包裹体温度集中在135~170℃之间。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以低盐度成矿流体为主。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的成矿流体为KCl-H2O体系和CO2-CaF2-H2O体系,成矿溶液的离子类型属K+-Ca2+-HCO--F-型,KCl-H2O体系反映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结果,而CO2-CaF2-H2O体系可能反映了寒武纪矿源层成矿体系。通过包裹体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受地层-岩体-层间断裂共同控制"三位一体"的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万古金矿位于位于平江县城西南.金矿(化)体产于中元古宙蓟县系变质岩中,严格受NW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金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脉由含金石英脉和(或)含金破碎蚀带组成.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温度较低(220~ 260℃),具有多源性,并以深源流体为主.  相似文献   

14.
广东凡口铅锌矿赋存于晚古生代碳酸盐地层中,矿体严格受NNE向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115~300℃,平均温度为189℃.矿物爆裂温度155~330℃,众数值220~280℃.矿物δ34S值总体上有δ34SPy>δ34SSp>δ34SGm的趋势;依据硫同位素矿物对样品获得的硫同位素平衡分馏温度介...  相似文献   

15.
雪鸡坪铜矿床产于印支晚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为一斑岩型铜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多阶段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有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细脉状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及微细脉状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 Cl子矿物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含矿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高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可能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2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Na Cl-CO2-H2O体系热液,与前者来源明显不同;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推测其可能较多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雪鸡坪铜矿床为不同来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变质碎屑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复杂,可能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成矿早期的硫来自花岗岩浆,成矿晚期的硫有一部分可能来自地层,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来自地幔,因此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表明,明山金矿发育了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不同热液矿物普遍具有多世代的特点。热液矿物中见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毕姆纹、压溶劈理、位错滑移等韧性剪切带粒内应变特征,坑道中也见有黄铁矿石英脉发生韧性变形、又被后期石英脉切断的现象,说明矿床经历了多次的脆-韧性变形。不同矿化期(阶段)的黄铁矿中Au和As的含量表明:沉积期黄铁矿Au、As的含量较低;成岩期黄铁矿中Au的含量高但As含量不高;而成矿期3个阶段的热液黄铁矿中都含较高的As和Au;热液黄铁矿核部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Au、As含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变质成因。紧邻矿体的围岩中成岩黄铁矿从中心向外Au和As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As和Au在后来的构造和(或)热液事件中发生了活化迁移,越靠近颗粒边缘元素的活化迁移越强,这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根据这些事实,推断明山矿区可能在成岩期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变形变质早期富含有机质的变质流体活动又使As发生了富集,主变质期流体的广泛渗透交代、活化出先存含金富砷黄铁矿中的Au和As,形成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遇到富含活性铁的炭钙质泥质粉砂岩时,形成黄铁矿的同时发生Au的沉淀。  相似文献   

18.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9.
大平沟金矿床是北阿尔金地区典型金矿床之一,矿化类型以钾长石-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中,围岩为太古宇米兰岩群钾长变粒岩。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另有少量褐铁矿和自然金等。大平沟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12.4‰~15.3‰,估算的流体δ18OH2O值介于7.4‰~10.3‰之间,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氢同位素为-97‰~-66‰,表明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来源为主;含金石英脉中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6.9‰~8.3‰,主要为壳源硫,与典型造山型金矿的硫值一致;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10 1~19.373 9,207Pb/204Pb值为15.587 2~15.654 1,而208Pb/204Pb值为38.119 1~39.143 9,反映硫化物的铅来源具有造山带铅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大平沟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其形成受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深变质岩。  相似文献   

20.
小加山钨矿床位于新疆巴里坤地区,属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赋存于邻近海西晚期花岗岩侵入体附近的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二段(D2d12)的变晶屑凝灰岩中。黑钨矿石英脉分为灰色含钨石英脉和白色含钨石英脉两种。岩相学观察认为,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两相水溶液包裹体, EW 走向的灰色石英脉包裹体气液比大, SN 走向的白色石英脉包裹体气液比较小。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灰色石英脉均一温度(Th)范围为143~354℃,白色石英脉 Th 范围为154~312℃。激光拉曼探针显示小加山钨矿床含黑钨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含有少量 CO2组分。H、O 同位素研究表明: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演化过程为:岩浆岩侵入活动→岩浆水运移分离→含钨络合物迁移搬运→冷却富集成矿,成矿晚期流体有大气降水的混合。与赣南钨矿的对比研究表明,小加山钨矿床与赣南钨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在构造环境上,小加山钨矿床位于东准噶尔造山带和东天山成矿带的交汇复合部位,与位于武夷山和南岭两大成矿带的交汇复合部位的赣南钨矿床成矿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