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龚正元 《气象》1980,6(5):25-28
SL_1型翻斗式遥测雨量计是气象台站(哨)、水文、农林、科研等部门用以测量及连续记录液体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起迄时间的一种有线遥测雨量计(见封底照片)。其承水器口的直径为200毫米,允许误差±0.3毫米;降水强度的测量范围,不大于4毫米/分,最小分度为0.1毫米;测量精度在10毫米以内为  相似文献   

2.
吴宜  刘西川  张军  胡鹏 《气象科技》2020,48(2):147-153
利用南京市气象局在江宁布设的激光雨滴谱仪、称重式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整理2014—2018年期间2590h的降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对降雨和降雪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与称重式雨量计结果相比,翻斗式雨量计测量的降水时数和累积降水量均偏低,激光雨滴谱仪测量的降雨时数偏低,但累计降水量偏高15.07%;激光雨滴谱仪能够有效跟踪降水强度的变化,但在雨强较小(2.5mm·h~(-1))时对雨强略有低估,在降雨强度较大(≥2.5mm·h~(-1))时对雨强有不同程度的高估,最大可达近50%,而且雨强越大,一致性就越差;翻斗式雨量计无法有效测量降雪;激光雨滴谱仪则可以有效跟踪降雪的变化情况,但是受到测量原理的限制,对等效降水强度则有不同程度的高估。从5年数据来看,没有发现随着激光雨滴谱仪安装时间的增长,性能变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地面观测要素数字传感器测试评估》项目,利用中山国家基本气象站2016年6—10月的降水观测数据,以业务使用双翻斗雨量计作为标准参照,分别从月平均降水量、月降水次数、误报率和漏报率方面,对比分析测试项目的 4组称重雨量计与标准参照物的性能差异,同时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称重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计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论表明:4组称重雨量计中,组1在数据可靠性、数据准确性方面都优于其他3组。由于数据缺失,在数据完整性方面差于其他3组。从探测设备的稳定性及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分析,4组称重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计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但是双翻斗雨量计在大雨强的情况下较称重雨量计设备运行更稳定、数据更准确。广东地区强降水偏多,更适宜使用双翻斗雨量计。  相似文献   

4.
翻斗式遥测雨量计,是我国新设计定型的雨量自记仪器,这种仪器既可作液态降水的定时测量,又能作降水量的连续记录,同时采用有线遥测,观测使用方便,测量精度为0.1毫米,在降水强度不大于每分4毫米时,误差不大于±4%。能满足气  相似文献   

5.
自记与自动观测降雨量的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7年同时使用雨量计(自记)与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54站其中1年的平行观测日降雨量资料,通过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12 mm,标准差为0.93 mm。虹吸式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39 mm,标准差为1.5 mm。自动观测降雨量对雨日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观测日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4,虹吸式雨量计、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  相似文献   

6.
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较强降水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OTT-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简称Parsivel)在较强降水观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用南京地区2012年6—7月份4个典型的降水个例,对Parsivel和SL3-1翻斗式雨量计(简称雨量计)的累积降水量、降水强度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人工雨量筒观测作以比较。结果表明:Parsivel测值是可信的,在累积降水量观测上,与雨量计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测值始终偏高,该现象主要是粒子相互遮挡造成的。雨量计的反应时间,明显滞后于Parsivel。雨量计测值接近人工测值;而Parsivel与人工测值的偏差明显大于雨量计。结合实验分析与业务应用,提出3点使用建议:(1)仪器应架设在无遮蔽物的开阔地带。(2)采样周期应随着降水强度(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改变。(3)对降水微物理参量特征以及粒子谱分析时,可剔除直径过大、速度很低的粒子。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群众性的“遥测雨量计”研制活动广泛开展。我们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革命形势推动下,也试制了一台具有一定特点的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见图1)。它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一、翻斗式雨量接收器 翻动一次为0.1毫米(结构略)。 二、控制电路 为一极化继电器组成的双稳态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在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8.
降雨量的测量,目前业务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翻斗式雨量计,它只能测降雨,对于冰雹、降雪等固态降水的测量采用人工观测为主,称重式雨量计与翻斗式雨量计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实现所有类型降水的全天候自动化观测。本研究随机选择了一天无降水数据确定了滤波参数Q和R(过程噪声方差和观测噪声方差),根据确定的滤波参数,随机选择了无降水(2016年4月3日)和有降水(2015年7月21日、2015年8月7日)日采用卡尔曼滤波,并结合翻斗雨量传感器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确定的滤波参数采用卡尔曼滤波后能够有效去除称重雨量中的噪声,使滤波后的曲线变得平稳光滑,减小了数据的抖动频率和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自动站普遍采用的翻斗式雨量计 ,在降水强度较大时 ,误差较大。因为强降水时 ,翻斗来回翻动的频率太大 ,而每次翻动翻斗内都残存一点水 ,翻动次数越多 ,误差越大。虹吸雨量计存在两大缺陷 :一是在虹吸时的 10几钞钟里 ,下的雨都被虹吸掉了 ,没有被记录上 ;二是北方易下“泥巴雨” ,虹吸管脏后虹吸不正常。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 ,利用高精度超声波探测雨量桶内水面高度的变化 ,可解决上述问题。超声波雨量仪由上、下两大部分组成 :上部分由承水器、特制漏斗、超声波测距探头、换桶控制开关、外接电缆组成 ;下部分为储水桶 (见附图 )…  相似文献   

10.
日常地面气象观测中经常会遇到 :使用遥测雨量计时 ,降水天气现象已经中止 ,但在降水结束后仍有 0 .1或 0 .2 mm的降水量存在 ,并且自记纸上也有记录。这时要仔细辨认天气现象 ,确定降水现象是否已中止。确认天气现象记载正确时 ,再进一步分析。从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的结构上可知 ,当翻斗中水超过一定量时 ,翻斗开始向盛水一侧翻倒。但降水中止时 ,若翻斗中的水刚好等于这个临界值时 ,翻斗不会翻倒计数 ,在降水中止后 ,翻斗上有一小点水流下来时就翻倒计数了。《技术汇编》规定“此时应参照气薄 -1天气现象栏中降水结束时间 ,将其记入终止的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是日本专利局(JP)1985年3月18日公开特许公报(A)中公开的一份专利发明,其专利号为昭60-49227。该发明提供一种无电源光传导式雨雪量传感器。目前气象业务中使用的翻斗型雨量计(图1),其上部是一个开口的金属圆筒,当有降水进入承水口时,首先进入承水器(1),然后经第2承水器(10)进入翻斗。当翻斗(2)中的水达到一定量时就翻倒一次,将水排掉,翻斗(2)(图中虚线位置)开始承接降水。如果继  相似文献   

12.

日常地面气象观测中经常会遇到:使用遥测雨量计时,降水天气现象已经中止,但在降水结束后仍有0.1或0.2mm的降水量存在,并且自记纸上也有记录。这时要仔细辨认天气现象,确定降水现象是否已中止。确认天气现象记载正确时,再进一步分析。从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的结构上可知,当翻斗中水超过一定量时,翻斗开始向盛水一侧翻倒。但降水中止时,若翻斗中的水刚好等于这个临界值时,翻斗不会翻倒计数,在降水中止后,翻斗上有一小点水流下来时就翻倒计数了。

  相似文献   

13.
张加春 《气象科技》2009,37(1):119-121
利用C^++ Builder语言编写雨量计数软件,每计数一次数字信号即为0.1mm,同时存入数据库,实现对翻斗式遥测雨量器的雨量自动采集,并在Web中生成当日实时雨量的曲线图像,直观显示当天雨量、雨强等降水信息。该项技术现已在泉州气象网(www.qzqxw.com)上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14.
马桂兰 《气象》1984,10(7):44-44
1.遥测雨量计在使用过程中,为调整方便可用一根1—2米长的两芯电缆(最好从原电缆上截取),在室外把感应器与记录器连接起来进行调试。当基点调整好后,接上长电缆再试测:若误差不大,说明长电缆正常;若无记录或差值变化很大,则是长电缆有故障。这时可用电表检查电缆线有无断线或短路,并予以排除。 2.干簧管与磁钢间隙若有水滴会造成短路,也影响记数翻斗的翻动灵敏度。这种故障往往是由于漏斗堵塞或冲洗感应器时倒水过猛,使水外溢又未  相似文献   

15.
郭键 《气象》1989,15(4):2-2
作者通过长期实践,对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作了初步探索,现介绍如下。 1.降水结束后仍有0.2mm以上记录。此故障为小漏斗及圆过滤网或汇集漏斗内的长过滤网,以及节流管有阻塞、滞流现象。排除方法是及时清除其上的尘砂、小虫及杂物等。  相似文献   

16.
刘刚  王强  岳建强 《贵州气象》2009,33(3):43-44
利用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计数器计数累加功能,当仪器测雨精度超过仪器技术指标(即与雨量筒相比,10mm以下为±0.3mm,10mm以上为±0.4mm)时均为超差。通过故障判断,逐步调整,达到解决自动站雨量器超差的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宗庆  郑亮  陈涛 《气象科技》2020,48(5):635-639
基于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进行测量误差分析。根据传感器翻斗承水量的不同,采用模拟降水试验的方法比对降水误差,得到在大、小雨强(1mm/min和4mm/min)下计量10mm降水量时的上翻斗与计量翻斗合适的比例关系,从而使得测量误差最小且两种雨强下测量误差一致性最好。结果表明:10mm降水计量,上翻斗与计量翻斗翻动次数的比例关系为9∶10最合适。比例关系的确定为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超差调整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依据,为雨量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降水观测常用仪器是雨量器和遥测雨量计。在使用期间常会出现遥测读数和雨量器读数有偏差 ,有时超出仪器本身允许的误差范围 ,这种现象称为超差。判断仪器是否超差 ,首先进行差值计算。即 : 差值 =(排水量 -遥测雨量 ) /排水量× 1 0 0 %如果差值在± 4 %之内 ,则为正常 ;否则  相似文献   

19.
激光雨滴谱仪是天津人影部门近年新引入的探测设备,它对降水过程的即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PM-THIES激光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对天津地区2015年7月19日的对流性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雨滴谱仪和翻斗雨量计所获取的逐时降水其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但雨滴谱仪获得的累积雨量要偏大;降水过程的时空差异性大,不同测站雨强差异明显,4站降水粒子平均直径介于0.40~0.64mm,且2.0mm以下的降水粒子占到了粒子总数的95%以上;降水时段的雨强与雷达反射率的起伏变化十分明显,雨滴数浓度基本上处于103量级;蓟县站3个时次的瞬时谱均呈现单峰型分布,且峰值位于0.5mm附近。  相似文献   

20.
《气象》1985,11(3):44-44
日本气象厅现在每天发布2—3次降水概率预报,效果较好,受到用户的欢迎。今后的发展动向是: 1.增加预报发布次数:现在降水概率预报每天发布2—3次,计划今后每6小时发布一次。 2.增加预报时段:现在降水概率预报仅预报当天9—15时、15—21时及第二天9—21时的降水概率。拟再增加其他时段的概率预报。 3.增加不同类型降水概率的预报:现在的降水概率是指6小时或12小时时段内1毫米以上降水的概率。但是,很多用户需要10毫米、20毫米以上等不同降水等级的概率。现行的降水概率是“地点概率”,但像大雨这类现象,“地点概率”难以应用,不如使用“地区概率”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