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俊  肖书明  魏邦顺 《江苏地质》2017,41(4):663-671
铜山—石砀山铜钼矿位于江苏宁镇山脉中段龙潭—仓头背斜南翼,矿体主体受接触带构造控制。以往地质工作缺少深部研究,对物化探异常再解释工作不够,物探方法找矿专属性研究不细致,综合研究程度较浅。综合分析铜山—石砀山地区地质、物性资料,采用1∶2 000高精度磁法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等物探技术,圈定地磁异常8个(C1—C8),推断由2个磁性地质体、8个矽卡岩体引起。择优对C2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认为该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低阻过渡带部位的磁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即该区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部位具有含铜钼磁铁矿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研究区及周边找矿信息,认为铜山—石砀山地区找矿深部有潜力,外围有远景。  相似文献   

2.
湘东北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呈典型的盆岭构造格局。该盆岭省由北东向深大走滑断裂、花岗岩山岭和红层盆地组成,其中产有大型–超大型规模的万古金矿。该矿床赋存在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层间破碎带内,矿石类型主要为含矿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型。万古矿区发育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其中北西(西)向断裂为赋矿构造。通过分析华南板块的构造演化,认为万古金矿区的北东向断裂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后撤有关,而北西(西)向断裂可能形成于加里东–印支期,但在燕山期重新活化并成为容矿构造。区域航磁异常、CSAMT法地球物理探测和深部钻探工作进一步显示,低阻的北西(西)向含矿断裂可能延伸至万古矿区外围深部的黄浒洞组,且沿该断裂带赋存的矿体具侧伏规律,说明万古金矿区深部仍有找矿潜力。万古金矿区–金井一带有较大的航磁正异常和稳定的低重力场,其深部的黄浒洞组地层中有局部强磁异常,推测该区深部可能存在较大的隐伏岩体,该岩体侵位时的热量可为含矿流体的迁移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龙王庙矿区深部铁矿含矿性,圈定龙出找矿靶区,笔者在开展了1/5 000高精度磁测及钻探验证工作后,推断测区存在近东西向1条、北北西向2条较大的断裂构造;圈定处5个异常区(带),M1、M2、M3、M4、M5。通过对M2-1、M3-2异常剖面半定量解释,推测M2-1高磁异常为隐伏的磁性岩体引起,具有较好的寻找磁铁矿前景。在两个异常区位置进行了钻探施工及样品采集分析工作,铁品位已接近工业品位。高精磁测在龙王庙矿区应用效果明显,圈定的异常区结合钻探验证结果,可以为下步该矿区找矿工作起到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探方法在辽西康杖子区找寻隐伏矿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在肖家营子矿区外围进行物探(磁法和激电)评价找矿工作时,发现康杖子低缓磁异常C2.其后投入钻探对C2及康杖子岩体的含矿性进行验证,因多种原因未达验证目的.本次采用CSAHT大功率大深度测量,对C2磁异常深部进行了解剖,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观测参数结果对比分析,推断深部构造、划分岩性层次、圈定地质体接触界限,并经深孔钻探勘查验证,钻探勘查效果显著,基本确认C2是一个埋藏较深以钼铁为主的矽卡岩多金属矿床,深孔验证所见多层钼矿体及厚大铁矿体,使康杖子这个多年处于普查阶段的"铅银矿点"上升为肖家营子主矿区外围深部最有望的后备资源接替区.实现了生产矿区外围深部探矿实质性突破,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对寻找隐伏矿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32-436
红格矿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红格基性—超基性含矿岩体主要受区域的三级控岩构造控制。由于大黑山玄武岩浆的喷溢及正长岩体、花岗岩体的破坏,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该区第三级控岩构造转化为以南北向的挤压构造为主。并把原来可能系一个完整大岩体分割成了现在的大小不等、岩相带不全、剥蚀程度不同的十余个岩体(块)组成的岩体(块)群。研究红格岩盆分布特征拓展找矿空间取得外围找矿突破;利用"攀西杂岩层状韵律旋回模式"就矿找矿、预测深部矿体,探边摸底;最后以地磁异常加深部钻孔验证定位深部矿体,是红格矿区深部及外围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有效找矿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6.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赋存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地层内。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NW-SE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2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NE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NE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根据B矿带近矿围岩中的锆石和A矿带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及区域对比,推测成矿物质应主要源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后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对富铁矿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区各类岩(矿)石磁性差异大,地表矿体出露范围与正磁异常范围吻合较好,高精度磁测数据2.5D反演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矿体延伸。根据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形成过程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海东昆仑那陵郭勒河东铁矿床磁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洪普 《地质与勘探》2009,45(3):304-311
为了研究那陵郭勒河东铁矿区磁异常源,时该区矿石进行了光谱半定量分析、多项化学分析、组合分析和铁矿物物相分析.对成矿起重要作用的早石炭世灰岩及大理岩、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及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矽卡岩及含矿矽卡岩矿体的磁物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磁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矿区磁异常进行了二维反演.结果认为:1、矿石中Fe2O3含量高,大于20%,Tfe含量高达35.86%以上,其中Mfe 28.17%~50.79%,平均35.37%,铁矿石多为原生矿石;2、磁铁矿石磁性强,远高于其它地层、岩体,因此,矿区矿体是引起磁异常的主要因素;3、矿区磁异常的形态、范围及磁异常梯度带与产于矽卡岩内矿体的分布极吻合,本次测制的剖面△T曲线及其二维反演结果也显示,矿区磁异常是由含矿矽卡岩引起的;4、矿区磁异常与磁铁矿体吻合性较好,具有开展磁法工作的良好地球物理前提,下一步深部找矿及外围找矿应安排在磁异常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8.
红格矿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红格基性—超基性含矿岩体主要受区域的三级控岩构造控制。由于大黑山玄武岩浆的喷溢及正长岩体、花岗岩体的破坏,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该区第三级控岩构造转化为以南北向的挤压构造为主。并把原来可能系一个完整大岩体分割成了现在的大小不等、岩相带不全、剥蚀程度不同的十余个岩体(块)组成的岩体(块)群。研究红格岩盆分布特征拓展找矿空间取得外围找矿突破;利用"攀西杂岩层状韵律旋回模式"就矿找矿、预测深部矿体,探边摸底;最后以地磁异常加深部钻孔验证定位深部矿体,是红格矿区深部及外围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有效找矿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9.
肯皮尔赛铬铁矿南矿区位于肯皮尔赛超基性岩体的东南部。根据物探资料和钻探成果,肯皮尔赛岩体整合产在前寒武纪和奥陶纪岩层之间,是一建造间岩体。岩体的形态与同名复背斜的形态一致。岩体的北段位于肯皮尔赛复背斜的西翼,南段位于复背斜构造的围斜部分。南肯皮尔赛矿区主要由基本上是发育于橄榄岩内、有时发育于缋橄岩内的蛇蚊岩组成。还广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金矿地质勘查及找矿研究程度低,为之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成矿环境,圈定区内可能存在一处大型的中心式喷发火山环形构造或隐伏岩浆岩体分布群。岩体异常北东向分布,覆盖面积广,组合形态复杂,分带特征明显,跨越黔湘桂三省区,主体异常在贵州,部分在湖南和广西,并受控于3条深大断裂,见中心环带、内环带、过渡环带、外环带,4带发育齐全,火山岩相配套出现,岩体异常分枝发育。研究发现天柱—锦屏—黎平及丹寨—三都与湘西会同—怀化等地区金矿,极有规律地分布于相应构造环带和地表背斜区及有利赋矿地层内,由内环向外环依次出现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所圈定的潜火山构造或隐伏岩体群,将对黔湘桂交界地区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产生新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多伦县核桃坝地区火山岩型铀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坝位于内蒙古多伦县与正蓝旗接壤部位,位于内蒙古海西褶皱带和华北陆块北缘接触部位,新发现的铀矿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榛子山火山机构南部弧形火山隆起带酸性火山岩中,为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化。近年来,该区铀矿找矿勘查和成矿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核桃坝铀矿点扩大为小型铀矿床,初步认为受流纹斑岩次火山岩体、SNNE向构造控制的隐伏铀矿化。综合调查发现,中生代火山机构隆起与洼陷过渡带中火山构造与控盆、控岩(次火山岩)断裂构造交汇处为铀矿化有利区;高岭土化、钾化、硅化、褐铁矿化构造蚀变带,土壤瞬时氡气异常晕(带),物探测量反演的高阻和磁化率陡变部位等多指标组合构成了铀矿化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泥河铁矿是在玢岩铁矿模式、大型矿集区成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庐枞地区成矿地质条性和成矿规律,选择1:5万航磁异常与重力异常套合地区,在1:1万地磁测量基础上,利用钻探对磁异常进行验证而发现的,这一发现是长汀中下游地区近20年来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勘探成果表明,泥河铁矿是一个由大型磁铁矿、大型硫铁矿、中型硬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安乐锡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华 《矿产与地质》1998,12(6):404-409
安乐锡多金属矿床产于地球构造变异带幔洼区,主矿体赋存在压性构造透镜体外缘断裂中,呈复合脉产出。矿区次火山岩和侵入角砾岩发育。锡石稀土元素特征与基性—超基性岩中镍矿有相似之处。矿床可能是含锡多金属的上地幔(或硅—镁层)物质部分熔融的流体多期次喷贯到断裂中成矿。构造变异带幔洼区中多期次活动的断裂,次火山岩和侵入角砾岩发育地段的锡多金属异常,复杂矿物组合的地质体为其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新疆磁海铁矿床成矿无机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海铁矿床位于东疆火山岩区,矿体产于基性次火山岩体内,次火山水热活动导致铁矿床的形成。次火山水热活动有一系列不同类型,并具一定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的蚀变岩响应,主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高温压硅酸盐蚀变与中低温压硫化物蚀变之过渡阶段。硅酸盐蚀变岩中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组合与传统理解的“夕卡岩”内的相同组合名同实异。可把此矿床定名为次火山水热石榴子石-透辉石-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东昆仑西段尕林格铁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尕林格铁多金属矿床是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断褶带内典型的铁矿床,其成矿作用主要受特定层位地层、同生同质角砾岩和火山岩一次火山岩控制,矿体主要分布在O.St^a-2和O.St^a-4大理岩岩性段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矽卡岩化和蛇纹石化。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和菱铁矿。成因类型属于火山喷气沉积一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处于新疆东昆仑西段,位于阿尔金陆缘地块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漫塔格群浅变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出发,重点从矿床规模、矿体产状、赋矿层位、围岩性质、矿石特征等方面探讨了迪木那里克铁矿床的成因,并提出在该区寻找同类矿床的标志.该铁矿床属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可利用矿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航磁异常等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山东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富铁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齐河—禹城一带,选择航磁异常与区域重力异常套合地区,实施了大比例尺重磁测量,经钻探验证在该区首次发现了总厚度72.73m、全铁平均品位56.75%的厚大富磁铁矿,取得了地质找矿的重大新发现。矿体产于燕山晚期中-基性岩浆岩与奥陶纪马家沟群灰岩的接触带上,矿床成因为矽卡岩(接触交代)型磁铁矿床。该铁矿的发现是山东省近年来地质找矿的重大发现之一,预示在齐河—禹城地区进一步开展富铁矿找矿工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位于山东省南部苍山-枣庄地区的苍峄铁矿带是一条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带,其铁矿储量巨大。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铁矿勘查工作,建立了该区的铁矿预测找矿模型,以期提高区内铁矿勘查效率。简要介绍了区内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并详细阐明了南山村地区铁矿床特征:该矿床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铁矿体的产状呈层状、似层状;矿石为磁铁角闪石英岩和磁铁石英岩,属需选弱磁性铁矿石,为“鞍山式”贫铁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工程地质属简单类型,环境地质属中等类型。区内的勘查工作证实,明显的磁异常部位是该铁矿带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从岩石类型、成矿时代、含矿地层、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矿体产状、磁异常、重力异常和地形地貌方面建立了苍峄铁矿带的区域综合预测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中发育有多个燕山期酸性岩体,目前已发现的多金属及贵金属矿床与燕山期岩体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对分布于大河南岩体北西侧的高家庄多金属矿床采用硫化物Rb-Sr法进行了同位素定年,(144.5±1.4)Ma等时线测年结果与采用锆石U-Pb法确定的大河南岩体形成时代接近;此外,矿床硫化物的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为0.7122~0.7123,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这与大河南岩体主要为陆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认识相一致,即高家庄多金属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上与大河南岩体的形成与演化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大河南岩体的形成时限与区内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限与中国东部第二次大规模成矿期一致,此时区内地球动力学环境正处于主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换到近东西向的构造体制大转折时期。在此独特的成矿背景下,深熔作用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沿NNE向与原EW向断裂交汇处侵位。花岗质岩浆高侵位但未发生喷发作用,使挥发组分和成矿元素得以保存,从而为大规模成矿作用提供了必须的热、流体、挥发组分和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巴硬格莉沟地区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海省中部巴硬格莉沟地区的成矿作用受北西向的哇洪山—温泉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区内广泛出露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在断裂带附近矿化异常的地质特征表明 :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是巴硬格莉沟地区Cu、Pb、Zn、Ag等多金属矿成矿的主导因素 ,在哇洪山—温泉构造岩浆岩带 ,NS向、EW向的复合构造控制了本区内矿体和矿脉的展布。对区内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巴硬格莉沟地区中酸性岩类属于改造型的花岗岩类 ,花岗岩的K -Ar同位素年龄为印支期 ,且与矿石的Pb同位素年龄相近 ,说明巴硬格莉沟成矿时期与成岩年龄接近 ;并且推测成矿元素与花岗岩应来自同一源区。局部破碎变质带内花岗岩类中Cu、Pb、Zn成矿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说明多金属成矿元素来自同一围岩 ,总体显示成矿不但严格受构造控制 ,而且成矿后期改造对它的叠加作用也十分显著。巴硬格莉沟地区加里东期以后的构造岩浆活动主要聚集了以碱质中酸性岩为主的花岗岩类 ,致使Cu、Pb、Zn、Ag为主的成矿元素分异并且重新富集。在北西向碱质酸性岩石系列附近遗留了规模大且同方向展布的断裂系列 ,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多处出现成矿异常分别显示该区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