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潇潇  江晔 《地理教学》2007,(11):36-38,42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当时正在泰国普吉岛旅游的英国女童蒂莉,发现海水异动后立即告诉母亲眼前的状况。由于及时撤离,沙滩上数百人性命保住了。媒体将这位名叫蒂莉的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蒂莉在沙滩事件后说:“地理老师刚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沙滩天使”蒂莉,  相似文献   

2.
在《澳大利亚》一节的电化教学中,有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两幅画面:一幅来自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匣火柴,又冷又饿,躺在街头的墙角,蜷缩成一团,此时,有钱人家正在温暖的屋里欢宴,从屋子里飘出烤鹅的香味;另一幅是澳大利亚的圣诞节场面,圣诞老人身穿丝绸服装,头上戴着红色单帽,额头上冒着汗。  相似文献   

3.
王跃 《地理教学》2006,(3):40-41
在印度洋海啸发生一周年之际,报纸、网络等媒体纷纷追忆这一严重自然灾害给人类所造成的悲伤。这一顷刻间令23万多人魂丧水底的灾难再次表明,人类至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空白,在人类的漫漫旅途中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艰辛甚至痛苦。从许多媒体的追忆文章中,作者发现有一则报道与中小学地理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波 《地理教学》2007,(1):39-40
印度洋海啸已经远去了,但它带来的伤痛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我久久不能忘记的是英国女孩蒂莉的故事。这个被英国最畅销的小报《太阳报》赞誉为“海滩天使”的小女孩蒂莉,用她的智慧与机警成功地挽救了数百人的性命。我仔细地在网上搜寻有关此事的整个过程以及细节,也许有些不算为细节的细节让我们熟视无睹,却足够引起我们地理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在学科教学中,普遍有这种观点:“史地不分家”。在地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实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联系历史知识来辅助地理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透视红树林     
《地理教学》2005,(10):47-47
去年岁末印度洋地区海啸灾难过后,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对降低海啸的破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事例也证明,红树林可显降低台风暴潮和海啸对海岸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地理知识有两条主线:一是时间,二是空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围绕着“时间主线”,而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则围绕着“空间主线”,“时”“空”结合,构成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的空间特性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相反,地理学科的时间特性却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过程教学,就是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时间”发展过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2006年修订的《国际地理教育宪章》中,第一个陈述就是:地理教育对培养现在和未来世界中负责任(responsible)且活跃(active)的公民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常被地理教育工作者引用,但是是否学了地理就能变得更加“活跃”?这与地理教学是否让学生学到“活”的地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海 《地理教学》2012,(3):30-30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更好地开展有效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机智的管理能力以外,还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技能。笔者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平时学到的文艺技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科联系到多门学科的知识,比较复杂,一些中学生学习地理有畏难情绪。正因为如此,增加学习激情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呢?笔者在“海水运动”一课讲授中补充了一些内容,收效明朗。在讲到“海水运动形式”之一海啸时,穿插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发生时,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上,一位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1.
课文写道:“人们把喜马拉雅山以南直至印度洋这一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这里讲的喜马拉雅山,应是西段和中段。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在我国境内,中国和印度的传统习惯边界大体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  相似文献   

12.
丁生军 《地理教学》2012,(12):24-26
系统论的先驱贝塔郎有这样一句名言:不管怎样,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和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问题,可见整体性在人类思维中举足轻重。而整体性恰恰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中学地理教学就应该培养学生用整体的思维、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地理事物。  相似文献   

13.
刘书奇 《地理教学》2004,(7):31-32,28
本节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有关地球的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发展、演化,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差异等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初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时,无论是城镇,还是山村,在转了几个弯后,往往会迷失方向,不辨东西南北。在人多的地方,可以问路,若是僻远山区,一旦迷失方向,就得依靠自己平时积累的地图知识,分清方向,所以,学会野外定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的核心无乎教学内容的学科逻辑“教什么”才“有地理课要教给学生能够发展有用的地理”。就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以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才“有用”,二是“怎么教”才“有效”。前者关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力量。这才是有力量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教对学生终身“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效的学习,是学生能抛弃自己的课本、笔记和琐细智慧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差生问题一直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一向的看法是:差生脑子笨,弱智。目标教学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不是弱智造成差生,而是知识的积累造成差生。布卢姆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只要向他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大量实践证明:95%的学生能学会要求他们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走出校门,踏上地理教育岗位后,正处在从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到为人师表的“教师”的角色“转型”期,因而理所当然要进一步熟悉中学地理教育环境,体验地理教师职业甘苦,注重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夯实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但也应该看到,努力尝试运用大学里学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积极开展地理教育研究,同样是青年教师必须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青年地理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饥,但是,要把学生学习的空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把课外的知识充实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具有到自然界,到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去读“无字书”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因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生产、生活领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然选择。下面以西气东输建设工程为例,谈谈我开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储备知识。架设知识经验与教材新知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