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资源量波动易受海洋环境,尤其是海表温度(SST)变化的影响。本文假设产卵场最适SST范围(P_s)影响环境容纳量(K),索饵场最适SST范围(P_f)影响内禀自然生长率(r),利用2003—2014年西北太平洋渔业数据,建立了基于海表温度的剩余产量模型(EDSP),评估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量。研究显示,根据偏差信息准则(DIC)值,基于产卵场海表温度的剩余产量模型(P_s-EDSP)为最优模型。在P_s-EDSP中,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208.56×10~4 t,B_(MSY)水平的生物量为71.46×10~4 t。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捕捞死亡率为0.15,低于目标水平和MSY水平的捕捞死亡率(F_(tar),F_(MSY)),当前资源生物量高于B_(MSY)。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未遭遇过度捕捞,在其资源评估和管理中应适当考虑产卵场海表温度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渔业种类由于数据缺乏,无法使用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和管理。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CMSY等基于有限数据的评估方法,但CMSY方法在渔获量数据时间序列长度有限、存在误差等情况下的评估可靠性尚有待验证。本研究运用CMSY方法对黄海3种产量较高的经济鱼类开展资源评估,探索渔获量数据时间序列长度、不同渔业发展阶段,以及观测误差水平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鲐、带鱼和银鲳在2000年后均出现产量高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的情况,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况(B/BMSY<1、 F/FMSY>1),近10年来开发强度降低,但生物量仍处于较低水平(B/BMSY<1)。评估模型的回溯性分析结果差异较小,表明评估结果稳定。从数据长度上看,使用遍历产量上升和下降过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其评估结果更为稳定。在观测误差大于20%的情况下,模型对MSY和BMSY出现高估,但结果仍较为稳健。在CMSY方法的应用中应注意选取长时间序列的产量数据,在评估结果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对保守的渔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群体是全球资源状况维持较好的金枪鱼群体之一,剩余产量模型(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SPM)、年龄结构模型(Age-structured population model, ASPM)和贝叶斯产量模型(Bayesian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BSPM)等都已成功运用于该群体的资源评估。连续型时滞差分模型(Continuous delay-difference model, CTD-DM)是在时滞差分模型(Delay-difference model, D-DM)基础上考虑了生物过程充分时间延迟构建起来的模型,比起ASPM需要较少的数据,并且比SPM更具有生物学意义。本文在离散型D-DM基础上构建了CTD-DM,并应用在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渔业数据中。结果显示,CTD-DM评估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 80%置信区间为21510-23118 t (中值22398 t),较ASPM和SPM等MSY评估结果偏保守。相对生物量B_(2011)/B_(MSY)和相对捕捞死亡系数F_(2011)/F_(MSY)分别为1.45和1.04,当前该群体相对资源量水平较好,但是相对捕捞死亡系数较高;BSPM和CTD-DM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当捕捞死亡率均等于0.2时在2025年取得最大持续产量,考虑到当前渔业持保守态度和预防性策略的理念,建议捕捞死亡率应控制在0.15以内。  相似文献   

4.
剩余产量模型在不同渔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产量模型因其简单和所需数据较少的特点为渔业资源评估广泛采用.本文应用目前常用的四种剩余产量模型对五种渔业下的渔业生物种群及北大西洋箭鱼种群xiphias gladius评估效果作了比较.四种剩余产量模型在渔业1中的评估效果较好,而在渔业2中的效果较差;Schnute模型在充分捕捞的渔业,如渔业3、4、5,尤其是在低生物量的渔业3中评估效果较好,但不适合评估未充分捕捞的渔业.Walters-Hilborn模型(W-H模型)适用于各种渔业,尤其是渔业1、4、5.在过度捕捞渔业中如渔业3、4,模型对参数q的估计较其它参数接近真值.在北大西洋箭鱼(xiphias gladius)渔业的评估中,W-H模型对MSY的估计约为14000吨,接近于Prager(1996)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中国东海北部海域重要的经济蟹类,对三疣梭子蟹资源开展评估是其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本文运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对东海北部海域的三疣梭子蟹资源进行评估,确定了当前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开发利用状态,估算了在不同收获率水平下未来10年三疣梭子蟹的生物量和年总可捕捞量,分析了管理策略实施后三疣梭子蟹资源崩溃的风险。研究显示,在基准方案和敏感性分析方案下模型参数预测值以及生物学参考点估计值比较相近。使用两种方案估算得到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均约为24×104 t, MSY对应的生物量BMSY均约为252×104 t。在基准方案下,MSY对应的捕捞死亡系数FMSY为0.096;在敏感性分析方案下,MSY对应的捕捞死系数FMSY为0.097。在2001—2020年间,捕捞死亡系数均低于FMSY,且生物量基本在BMSY水平之上,表明近年来三疣梭子蟹未出现过度捕捞的情...  相似文献   

6.
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reliable method to estimat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 or total allowable catch(TAC) for fishery management, especially when the data availability is limited which is a case in China.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CMSY) is a data-poor method, which requires only catch data, resilience and exploitation history at the first and final years of the catch data. CMS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estimate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points for Largehead hairtail(Trichiurus leptur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in the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 based on the fishery data from China Fishery Statistical Year Books during 1986 to 2012. Additionally,Bayesian state-space Schaefer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BSM) and the classical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s(Schaefer and Fox) performed by software CEDA and ASPIC, were also projected in this study to compare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CMSY. The estimated MSYs from all models are about 19.7×104–27.0×104 t, while CMSY and BSM yielded more reasonable population parameter estimates(the intrinsic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points of B/BMSY smaller than 1.0, while F/FMSY higher than 1.0 revealed an over-exploitation of the fishery, indicating that more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for Largehead hairtail fishery.  相似文献   

7.
杨春蕙  刘琦  王迎宾 《海洋与湖沼》2022,53(5):1219-1224
当渔业资源出现衰退时,加强资源增殖放流以养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对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增殖放流的实施会对基于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基于2001~2015年间东海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渔业数据,采用增殖剩余产量模型,对东海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及取得MSY时所需捕捞努力量(EMSY)和原存生物量(BMSY)进行了评估,并与传统Schaefer模型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年增殖放流量约在3×106~95×106尾之间时,三疣梭子蟹年产量逐渐增加, MSY在14.2×104 t和14.6×104 t之间, EMSY基本在15×104吨位左右。增殖放流量增加,其对应的MSY也越高,能承受的EMSY也越高(从15×104~15.4×104吨位之间),相反BMSY则减小(从188.4×104 t降至186.6×104 t)。与传统的Schaefer模型评估结果相比,增殖剩余产量模型由于考虑了增殖放流生物量的因素,得到了MSY和EMSY有所增加,而BMSY有所下降的结论。研究结果有望为该研究海域三疣梭子蟹可持续地捕捞、放流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隋芯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科学》2021,45(4):136-146
东海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种群动态易受海洋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其资源评估和管理中需要考虑海洋环境条件的作用。假设马鲛鱼产卵场最适海表温度10~19℃(Suitable SST,Tsui)范围会影响种群环境容纳量(K),因此分别使用产卵季3月最适表温范围比值(Tsui-Mar)、4月最适表温范围比值(Tsui-Apr)和3、4月份最适表温范围比值的平均值(Tsui-Ave)作为剩余产量模型的环境因子,构建三种基于环境因子的剩余产量模型(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surplus production,EDSP),分别为Tsui-MarEDSP、Tsui-Apr-EDSP和Tsui-Ave-EDSP,利用贝叶斯估计模型参数,结果显示Tsui-Mar、Tsui-Apr、Tsui-Ave三个基于环境因子的EDSP模型偏差信息标准(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值小于传统的剩余产量模型的DIC值,其中Tsui-Ave-EDSP模型DIC值最小,精度最高,估计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的范围为8.125×106~8.371×106 t,资源量(biomass)范围是1.429×106~1.455×106 t,从1994年到2015年,马鲛鱼的捕捞死亡率远低于目标死亡率(Ftar)和MSY水平捕捞死亡率(FMSY),种群资源量高于MSY水平资源量(BMSY)。东海马鲛鱼没有被过度捕捞或未发生过度捕捞,基于EDSP模型中的管理参考点更为保守,建议日后东海马鲛鱼的种群评估和管理应考虑产卵场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方森 《台湾海峡》2003,22(4):449-456
以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结构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等主要种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为125.2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61.92×10~4t.1996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62.05×10~4~67.29×10~4t,平均64.74×10~4t,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剩余产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  相似文献   

10.
连续Schaefer产量模型在三种模拟渔业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产量模型具有形式简单和所需数据少的特点,使其在许多渔业资源评估中已经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工具。本文主要分析了连续Shaefer产量模型在三种模拟渔业中的应用效果。蒙特卡罗模拟分析表明:模型对在高产量和低产量之间波动的渔业三的评估效果好于其他两种模拟渔业。这可能由于渔业三经历了过度捕捞和恢复两个阶段,所以其数据中含有更多的信息,而其他两种渔业仅仅经历了其中的一个阶段。当白色噪音小于10%时,估计的产量接近于观测产量,误差百分比小于5%;当白色噪音大于30%时,误差百分比接近40%。  相似文献   

11.
剩余产量模型是最简单和应用最广泛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之一。CEDA(catch-effort data analysis)和ASPIC(a surplus-produc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covariates)是使用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对渔业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计算机软件。根据中国台湾延绳钓渔业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利用CDEA和ASPIC软件对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EDA中使用对数正态误差假设的Fox模型产生了最大的R2值以及最接近ASPIC分析结果的种群参数值,但是CEDA得到的R2值低于ASPIC。CEDA对不同初始B1/K值的反应比ASPIC敏感。ASPIC中Logistic产量模型对不同初始B1/K值的反应比Fox模型更加灵敏。CEDA和ASPIC得出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优化渔业监测方案,利用有限调查成本获取可靠的渔业数据,对于海洋捕捞产量抽样调查、掌握渔业资源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7年山东省海洋捕捞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数据,以8种重要渔业物种为目标物种,将这些物种的单位渔船年捕捞产量和单位渔船年总捕捞产量的估计值为渔业生产监测目标,进行计算机模拟,以相对估计误差(REE)、相对偏差(RB)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渔业生产监测信息船数量对渔业生产监测目标估计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各物种的单位渔船年捕捞产量,估计值的相对估计误差和相对偏差的绝对值均随着渔业信息船数的减少不断增大,渔业信息船数少于130时,各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大。当渔业信息船数量由210减少至130时,即渔业信息船数降低近38%,所选指标的REE值增加约8%,RB绝对值平均增加0.17%。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捕捞产量抽样调查的渔业信息船数在保证监测目标估计值一定准确度、精确度的情况下可进行优化,130可视为2017年山东海洋捕捞生产监测可接受的最优渔业信息船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限额捕捞试点工作逐步展开,预示着我国海洋渔业管理进入全面有序的管理时代。文章根据2008—2017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出南海北部金线鱼的产量主要来自刺网,占累计总产量的72.90%。剩余产量模型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金线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68 632.99~31 0518.85 t,平均为251 765.59 t。2017年实施最严格的休渔制度后,当年的捕捞努力量投入和渔业产量均未超过最适值,当前总可捕量可设为158 515 t。文章研究结果可为该鱼种限额捕捞政策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Catch-MSY模型评估印度洋蓝枪鱼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atch-MSY模型可仅依靠渔获量数据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在数据缺乏状况下能暂时替代标准资源评估模型。本研究以印度洋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为例,根据有、无信息的内禀增长率r和环境容纳量K的先验分布,设立15组情景进行模型灵敏度分析、资源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参数r和K呈强烈的负相关,而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与参数r呈正相关;数据时间序列长度对评估结果影响有限,而模型对起止年渔获量较为敏感。资源状况评估表明,印度洋蓝枪鱼资源生物量状况良好,即B2015/BMSY大于1;而开发状况除其中两种情景外,均为过度捕捞,即F2015/FMSY大于1。资源预测表明,为使未来10年内B/BMSY>1的概率超过50%,需将渔获量缩减至当前渔获量的90%(13.86 kt);考虑到该模型在数据缺乏状况下会更加保守,若将当前渔获量的100%~110%(15.40~16.94 kt)设为管理目标,则未来5年内B/BMSY >1的概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15.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全球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鱼种,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资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大西洋黄鳍金枪鱼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的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使用贝叶斯状态空间模型进行资源评估,并探讨不同剩余产量函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对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美国、委内瑞拉、日本和中国台北4个船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及Fox剩余产量函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关键参数环境容纳量和内禀增长率的估计中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8 (140,229)×104 t和0.210(0.159,0.274);当前资源量为72.5×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3.7×104 t时,种群既没有遭受资源型过度捕捞,也没有捕捞型过度捕捞发生。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渔获量数据存在误报率(70%、80%、90%、110%、120%和130%)时,生物量的评估结果偏高,而捕捞死亡率的结果偏低,但种群均处于健康状态;预测分析显示,当总允许可捕量设为11×104 t时,资源在2024年前仍基本保持健康状态。本研究与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现有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且模型较稳健,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建议。根据模型结果,建议总允许可捕量为11×104 t或更低,以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诊断与选择,主要依赖于模型对观察数据的拟合度,很少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其作为评价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的依据。为此,本文利用后向预报方法评价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资源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研究表明,在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时,存在如下问题:(1)拟合较好的模型其预测能力较差;(2)利用不同时段数据拟合模型时,采用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选择的最佳模型缺少稳定性;(3)不同模型估计的TAC (Total Allowable Catch)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可以判断,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与管理效果较差。本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DIC选择模型的稳定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模型模拟的种群演化动态是否正确、资源评估结果是否存在问题;(2)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揭示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引起的渔业管理风险,从而有利于避免渔业管理风险、实现渔业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海洋捕捞活动数据是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的基础,监测渔船数量的设置需要兼顾保证数据质量和降低监测成本。本研究基于2017年浙江省海洋捕捞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分层随机采样和计算机模拟再抽样方法,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等9种经济种类的单船月捕捞产量以及所有9种渔获总产量作为渔业生产监测目标,以相对估计误差(REE)、相对偏差(RB)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渔业生产监测船数量对渔业生产监测目标估计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物种的单船月捕捞产量以及总产量估计值的REE和RB随着监测渔船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渔船数量少于110时REE值下降幅度较快,当渔船数量多于110时REE值下降幅度减缓并趋于平稳。分析每增加10艘监测渔船时REE的减少量,发现当渔船数量为70时,各研究目标产量估计值的REE减少量均小于5%,此时监测渔船总数量减少了73.28%;当渔船数量为110时,各研究目标产量估计值的REE减少量均小于1%,此时监测渔船渔船点数量减少了58.11%。研究结果表明,在兼顾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开发鱼类种群的自然死亡率(M)在鱼类资源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1种应用实际种群分析(VPA)(亦即世代分析方法)估算鱼类自然死亡率的方法.文中假设了捕捞努力量(E)已知和未知2种情况,并同时求出了其他种群参数,如可捕系数,补充量等.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中,假设了4种模拟渔业(管理良好的渔业,掠夺式渔业,恢复性渔业和稳定性渔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引入VPA模型来估算鱼类的自然死亡率.当CV等于20%时,在4种模拟渔业中鱼类各龄自然死亡率(Ma)的EP均小于10%.在已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时,计算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M等于0.119,这个结果比先前假定的值(0.3)小,但考虑到该鱼种所承受的高的捕捞压力作者认为该估计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全面掌握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是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本文以1995—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涉及到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研究的文献为样本,采用了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文献量的年度变化趋势、学科领域和研究机构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基于共被引聚类视图和关键词知识图谱来探究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前沿特征及热点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涉及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文献量呈波动增长状态,渔场学是其近三十年来最优势的学科领域,以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机构合作链群对该研究的发展贡献较大。基于共被引聚类视图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可将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归纳为三部分:(1)1995—2004年主要进行渔业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年龄与生长、摄食以及洄游等内容;(2)2005—2014年主要进行渔场学的研究,基于多种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来预测秋刀鱼潜在栖息地和渔场的分布;(3)2015—2020年主要进行渔场学和资源评估的研究,其一拓展了秋刀鱼潜在栖息地和渔场分布的研究,其二基于多种模型来对秋刀鱼渔业进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研究,其三基于贝叶斯Schaefer剩余产量等模型对秋刀鱼资源进行评估。但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研究仍存在渔业数据获取受限、方法单一化、模型应用难度较高等问题,主要建议包括:结合微化学和海洋环境因子来探索秋刀鱼的生活史信息;基于公式化拟合和权重分析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来预测渔场的分布;尝试应用新的评估模型(体长结构模型等)来进行资源评估。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综合配置模型及管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柔鱼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如何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柔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1996—2008年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捕捞柔鱼的生产数据以及相关的经济数据,以生态效益(最大持续产量,MSY)、经济效益(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社会效益(生物经济平衡点,BE)作为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数据,考虑三个效益的不同权重建立了柔鱼资源综合配置模型,模拟不同备选方案下柔鱼的短期(1—5年)、中期(10年)及长期(20年)的渔业资源状况、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已处于充分利用状态,但尚未遭受过度捕捞;以方案8(MSY、MEY各占50%权重为管理目标)和方案2(MEY为管理目标)的中长期经济效益为最大,且资源状况保持最好,但社会效益较低;以方案3(BE为管理目标)的当前及短期效益较大,可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但长期经济效益为最低,且资源状况最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佳的备选方案为方案8和方案2,即适宜捕捞努力量应控制在3.94万—4.19万船次,可确保柔鱼资源量稳定在BMSY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