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积物是地质历史与环境的忠实记录。新疆地区第四纪沉积的特点是厚度大、分布广、类型多、粗碎屑物质为主。晚更新统(Q_3)和全新统(Q_4)沉积物的主要类型为洪积或冲积-洪积戈壁岩屑与砾石,浅黄色或浅红色亚砂土、风积沙、风成沙黄土、盐渍土、冰碛物和火山岩等。由于粗碎屑物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保德地区某大型氧化铝厂勘察工程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648组实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_4)、上更新统(Q_3)及中更新统(Q_2)的风成及坡积堆积物,其中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达15~30 m,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Ⅱ~Ⅲ级,属中等—严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在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普通的处理措施难以全部处理湿陷性黄土层,而采用沉管成孔、重锤二次夯扩挤密桩则能全部处理湿陷性黄土,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济南张夏黄土堆积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中南山地西北边缘的山麓地带、大沙河沿岸阶地广泛分布厚度不一的黄土堆积。其中出露在河岸阶地的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的黄土物质来源复杂,既有西北气流,东部渤海湾气流搬运而来的物质,又有当地生成的坡洪积碎屑物质。张夏黄土下部呈现明显的水流侵蚀痕迹,中间夹有围岩碎屑,应属于风成-洪积、坡积成因的黄土状土。  相似文献   

4.
桂林附近第四纪堆积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菊伟 《中国岩溶》1990,9(1):52-59
本区第四纪堆积物,其成因有冲积、冲洪积、坡洪积、残坡积、坡残积、残积,沼泽堆积等类型。各主要土层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组合,并含较多的针铁矿和三水铝石;有化学稳定性强的重矿物组合;砖红壤,红壤的古土壤性质;喜暖的古植物和古动物群,以及现今所见桂林以峰林地貌为特征的典型热带岩溶的强烈发育,说明本区第四纪以来,特别是小晚更新世以来是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至多到北亚热带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山东迄今发现的蓝宝石砂矿和原生矿位于昌乐地区。根据成因蓝宝石砂矿层分为冲积砂矿层、洪积砂矿层和残坡积砂矿层;洪积砂矿层中蓝宝石最富。蓝宝石原生矿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临朐群牛山组和尧山组的玄武岩中,与高钾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潜水是上海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赋存在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之中。埋深在1~40米不等。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全新世晚期(Q_4~3)河口——滨海相潜水,全新世晚期滨海相潜水,全新世早期(Q_4~1)河口——滨海相微承压——潜水。皆属孔隙潜水,分布广泛,富水性分为三级:100~500立方米/日;10~100立方米/日;<10立方米/日。渗透系数(K)在0.01~4.00米/日,一般<1.0米/日。导水系数(T)为0.02~26.7米~2/日,其中三分之二小于  相似文献   

7.
浙南沿海地区晚更新世顶部(Q_3~3)的陆相地层,岩性以灰黄色粘土质粉砂、粉细砂为主,未见到微体化石,仅含较多的植物碎屑。全新世地层存在两个微体古生物化石层,第二化石层属全新世早期~中期(Q_4~(1 2))的地层。岩性以青灰色粘土为主,微体化石很丰富,为浅海相沉积。第一化石层则属全新世晚期(Q_4~3)地层。岩性以黄灰、黄褐色粉砂质粘土为主,微体化石比较丰富,为海陆过渡相至滨海相沉积。第二化石层比第一化石层海侵程度强,而同一化石层相比,南部又以北部海相性大。  相似文献   

8.
豫西东部堆积了第四纪不同时期的风成黄土及冲积、冲洪积黄土状土,全新统黄土、上更新统黄土具有湿陷性,为弱—中等湿陷。中更新统黄土一般不具有湿陷性。黄土的微观结构与土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关系密切,全新统黄土颗粒间为开放或次开放式架空结构,具有较高的湿陷性,上更新统黄土接近接触式胶结,存在粒间架空孔隙,潜在弱—中等湿陷性;中更新统黄土为不等粒基底胶结结构,存在骨架接触式孔隙,一般不具有湿陷性;同时,黄土的渗透性又具有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其宗河段发育60~120m的河床深厚覆盖层。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分为三大层:河床底部为卵(块)砾(碎)石层夹中细砂或粉质粘土,为冲积及冰水堆积成因(al+fglQ3),厚11.1~33m;中部为细砂、粉细砂、粉质粘土层及卵(块)砾(碎)石层,该层为加积层,由冲积、泥石流堆积、洪积、崩坡积、堰塞多成因堆积组合而成(al+pl+sefQ3),厚10.04~35m;中上部为漂(块)卵(碎)砾石夹砂层透镜体,冲积堆积形成(alQ3-4),厚9.5~59m。河床覆盖层中的砂层透镜体分布范围广泛,埋藏深,最大埋深达83.1m,最大厚度达到29.4m,最小厚度仅0.5m,一般厚度在5m以内。研究表明砂层不具有湖相堆积的特征,而是相对静水环境条件下及正常河流漫滩相等堆积形成。通过原位及室内取样试验表明,其宗河段河床覆盖层中粗粒土(漂(卵)碎块石等)强度相对较高,中下部细粒土工程性质具有超固结性,不具液化性,上部细砂层强度较低,地震工况下可能液化。该河段深厚覆盖层的工程效应主要有坝基地质条件差,仅适合堆石坝、坝基开挖方量大、砂层处理深度大、防渗处理难度较高等。  相似文献   

10.
黄土-古土壤剖面保存的炭屑记录了全新世古火与环境演变信息.文章以洛阳盆地五岔沟(WCG)剖面(厚度200 cm)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剖面的炭屑记录,并结合磁化率、有机碳等古环境指标,试图恢复和重建洛阳盆地中部全新世野火的演变历程,进而探讨洛阳盆地中部全新世以来野火与气候、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马兰黄土堆积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一、砂錫矿的分布及类型某水系砂锡矿床分布在該水系55平方公里范围内,全区砂錫矿类型包括有坡积、冲积、人工堆积及其复什的混合类型。其中冲积、坡积砂矿是本区主要工业矿床类型,如图。  相似文献   

12.
土的工程性质与其生成年代、形成方式和后期的演变条件有关,一般说来,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具有某些相近的工程特性.根据土的特性,在总结了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规范)[1]将粘性土按其堆积年代划分为三大类.第四纪晚更新世(Q_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定为老粘性土,全新世(Q_4)沉积的粘性土  相似文献   

13.
“石灰华”(tuf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tofua,作为一种沉积物的成因术语使用。它是一种陆相的CaCO_3堆积,具环状、片状纹理或块状、角砾状、海绵状结构,含数量不定的碎屑物和生物遗骸。它在地表常温常压下固结成岩,形成淡水灰岩,或者称为提巴尔石(菜伊尔,1830)。有人把它用于淡水灰岩(freshwater limestone)和火山灰华(volcanic tufa,Strin,1964)。还有把洞穴CaCO_3称之为灰华的,即将Kalk sinter与tufa相混。本文采用这样的概念:它是地表喀斯特堆积物,即喀斯特区内的一系列地表CaCO_3堆积,包括坡积、洪积、冲积、泉口堆积、湖积等,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的地学工作者在对第四系研究中,一直采用传统的统一地层单位和四分法的划分原则,分第四系为全新统(Q_4)、上更新统(Q_3)、中更新统(Q_2)和下更新统(Q_1)。在这个原则下,一般人将马兰黄土作为我国北方黄土地区标准的上更新统土状沉积物,萨拉乌苏组被视作黄河中游地区标准的上更新统河湖相沉积物。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二者之间的地层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德日进等认为是相变关系,并称萨拉乌苏组为砂相  相似文献   

15.
翟礼生 《第四纪研究》1985,6(2):139-145
中国湿陷性黄土就其工程地质性质而言, 可分为高原湿陷性黄土和河谷湿陷性黄土两类。前者分布于高原(或台原高地), 为晚更新世马兰黄土, 属于风积成因;后者分布在河谷, 为全新世冲积黄土。  相似文献   

16.
闫永福 《城市地质》2002,14(2):23-27
冀西北坝上全新世岩性四分性明显,早期堆积物为洪、冲积并存,分布较少,中期以冲积为主,分布较,后转为风积,晚期为洪积、洪冲积、沼泽堆积。相应的气候则由较暖较干、温暖湿润、温度较干到温凉较干四个主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赵景波  顾静 《地质论评》2009,55(5):753-760
根据蓝田田家村、长安四府村、西安吴家坟和岐山雍川村剖面样品的粒度分析、CaCO3含量测定和微结构的鉴定资料得知,关中平原全新世中期形成的土壤S0具有明显的淀积粘化特征和现代沉积间断条件下发育的土壤剖面特点,该层土壤的构成物质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先前形成的黄土经成壤作用改造而成的。关中平原S0的粘化类型不仅可以指示当地温湿的气候环境和很少有沙尘暴活动,而且它与西北荒漠区全新世千年尺度上的环境变化存在遥相关关系。全新世晚期发育的黄土L0是在相对冷干条件下形成的狭义土壤,它具有明显的残积粘化和残积—淀积粘化特征,它发育在沙尘暴连续堆积的条件下,形成了厚度大发育弱的粘化层和厚度大而均匀分布的CaCO3淀积层。全新世黄土剖面特征显示,在风尘连续堆积条件下发育的土壤可以不具有明显的剖面分层,厚度可以大于2 m。关中平原全新世L0发育时的气候与西北荒漠区的气候也存在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工业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以下简称规范)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1][2][3]对粘性土按时代、成因和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分为老粘性土(指第四纪晚更新世(Q_3)及以前沉积的粘性土),一般粘性土(第四纪全新世(Q_4)沉积的粘性土),新近沉积的粘性土(文化期以来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几种特殊土(软土、红粘土、人工填土等)。  相似文献   

19.
晚更新世末期北方陆架区沙漠-黄土堆积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晚更新世末期,强劲古季风活动的结果,在中国西部形成沙漠-黄土堆积群(黄土高原及其以西或西北的沙漠区),当它到达陆架区以后,风蚀作用继续存在,会产生同样的地质效果,因而在中国东部陆架区,形成两个新的沙漠-黄土堆积群。其一为渤海沙漠-黄土堆积群,包括渤海海底、渤海海岸一带的古沙漠活动区和辽东半岛西岸、庙岛群岛以及山东蓬莱以西的含有孔虫的黄土沉积。其二为黄海沙漠-黄土堆积群,包括苏北浅滩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前的沙漠活动区和南京一带的下蜀黄土。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斋堂东胡林全新世早期遗址的黄土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C年龄时间框架下,本文对保存该遗址的黄土剖面的分层、黄土的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孢粉图谱及蜗牛的相对丰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本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比较干冷,气候的明显转暖应在全新世早期(早于9281±120 a BP),在约8500 a BP华北地区的年均温度可能已达到比现在高约2~3℃左右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在清水河畔的阶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